bsp; 在中国,英文书不好卖,但也不是没人买,如今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住着洋人,还有很多人在学英文。
八百套书,慢慢卖,肯定能卖掉!
此外,谭峥泓手上还留了一百多套,这些书他打算用作收藏,或者送人。
今日,南城书局很热闹,因为又有新书上市!
这新书,倒不是云景刚完结的《一个士兵》,而是《水浒传》连环画里的其中两册。
之前南城书局出的《西游记》连环画非常受欢迎,不仅在上海卖得好,在其他城市也卖得很好,甚至引起了一阵西游热,让《西游记》这本书在孩子们中间的受欢迎程度节节攀升。
然后,在《西游记》连环画结束之时,南城书局推出了《水浒传》。
这《水浒传》连环画,价格和西游记连环画一样,但分成108册,而且每一册,都送一张梁山好汉的卡片做书签,也就是说,买齐108册,就能集齐梁山108个好汉!
这书一经问世,就有无数人购买,它每周出两册,而出书的那日,南城书局门口,总是挤满了孩子。
据说一些孩子,宁愿饿上两顿,也要攒钱买书。
今日,就是最近的两册书出售的日子,书局里自然挤满了人。
费中绪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对身边人道:“云景先生的主意真不错,很多孩子,是为了集齐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卡片,才买的书。”
买书送卡片的主意,是桑景云出的。
多制作一份卡片,成本并不会增加太多,他们也就同意了。
哪曾想,效果竟然这么好?
他们以为,《水浒传》的销量会比《西游记》低,相比于《水浒传》,孩子们肯定更喜欢《西游记》。
然而现在,《水浒传》的销量,远超《西游记》!
书可以借来看,卡片却是没法借的,卡片还能拿来炫耀……孩子们为了卡片,纷纷攒钱买书。
“确实!对了,费编辑,有人在报纸上说云景先生的坏话,你知道吗?”南城书局一个新来的编辑问费中绪。
费中绪问:“又有人说云景先生的坏话?说了什么?”
这新编辑道:“我没买报纸,是听人说的,好像是说云景先生长得丑,又说云景先生的书出英文版的事情,是假的。”
“这些人整日胡编乱造!”费中绪有些不满。
偏偏这时候,竟然有人从外面进来,问他们:“之前你们出售《真假千金》时,对外宣传说这书会在英国出版,结果这是假的。你们南城书局,要给个说法!”
这人明显是来找麻烦的,费中绪身边的新编辑有些不知所措。
费中绪却一点不慌,对这人道:“这事怎么就是假的了?这事分明是真的!你且等着,过些日子,我们书局还会出售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当初为了让黄培成刊登桑景云的小说,费中绪上来就胡编乱造,说桑景云是知名的新式文人。
现在他也说谎不打草稿,张嘴就说他们书局会出售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那个来找麻烦的人听了,原本想说的话,还真就被费中绪堵在嘴里。
费中绪笑道:“你若是对《真假千金》的英文版感兴趣,可以过些日子来我们书局购买!”
南城书局有很多人在。
云景的小说出英文版这件事是假的,此事很多人都听说了,还有许多人相信。
云景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他们不觉得她的小说,会被翻译成英文。
但费中绪说得信誓旦旦……所以,这书真的要出英文版?
也就费中绪身边的那个新编辑很是心虚。
英文版《真假千金》要在他们书局出售的事情,他并未听过……
这么想着,他拉了一下费中绪的袖子。
费中绪能猜到他的想法,但不以为意,反而跟面前那些人吹起来:“那些洋人非常喜欢《真假千金》,据我所知,他们花了大价钱做这本书。这书的英文版,被做得非常精良!只是我们书局分到的书应该不多,到时候若是有,你们一定要抢先买,可以当作收藏……”
他知道很多事情,传个一两天,就没人记起了!
就说《真假千金》出英文版这件事,现如今报纸刚面世,因而有人上门来询问。
等过上一个月,谁还记得?
只要他咬死了这书会出,就算暂时没书又如何?这年头出个书本就很慢,更不要说是在外国出书!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抬了一些箱子进来。
“这是什么?”费中绪问,同时也认出,来送东西的,是谭峥泓身边的一个保镖。
这保镖拿了一张纸给费中绪:“费编辑,这些是《真假千金》英文版的书,刚从南洋那边送来的!我家少爷让我拿一些给你。”
费中绪看了看那张纸。
这其实是一份寄售合同,
谭峥泓将书放在他这里出售,每套卖两个银元,给南城书局一角钱作为寄售费。
这是常见的合作方式。
费中绪对保镖道:“就按照纸上说的来!”
说完,他对书局里那些来买书的人开口:“诸位,那些洋人实在太过喜爱《真假千金》这本书,他们不仅早早将这书翻译好,还早早将这书印刷出来!若有人想要购买英文版的书,现在就可以购买!只是这书是从马来亚送来的,路途遥远成本也高,因此卖两个银元一套!”
他说着,就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确实是英文版的《真假千金》,也确实印刷精良。
其实现在在南城书局的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墨染民国》 150-160(第9/29页)
都不认识英文,看不懂这本书。
但这是英文书!
一个不差钱的,来买《水浒传》连环画的少年开口:“我买一套!”
他们学校教英文,他买了这本书以后,可以照着学英文!
有这个少年打头阵,陆陆续续,又有几个人买书。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来找麻烦的人,已经偷偷离开。
桑景云并不知道有人质疑自己的事情。
她写了一些《穿成包身工》的剧情,写够三千字以后,就将之放在一边,然后拿出另一份稿纸,开始写俄国。
桑景云早就想用东兴的笔名写“俄国未来”,或者说,写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之后的新世界。
但许久过去,她修修改改,连一千字都没写到。
她原本不想用小说的方式来写,想写得严肃一些。
但她几次动笔都写不下去,然后深刻地认识到一件事——她知识积累不够。
她知道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但别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她想在顾教授那里找资料,但顾教授书房里的资料和报纸,都来自英国!
里面有一些对俄国的描述,但实在不多。
至于从其他渠道找资料,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她可以瞎编,她想写的,本就不是真正的俄国。
她是想让民众知道,正常的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
但在没有故事情节的情况下,要瞎编也不好编。
桑景云算是了解了自己,她就只会写小说!
除去小说,让她写短篇还行抒发一下情感还行,让她写一篇很长的社科类书籍,那就是难为她了!
既如此,她干脆写小说。
想到这里,桑景云豁然开朗,脑海里也涌现出很多故事情节。
这本新书,她将之起名为《梦游莫斯科》,就写一个东北人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梦见自己附身在一个莫斯科工人身上。
神奇的是,他睡一觉,只过去一个晚上,那个莫斯科工人却过了整整一年!
桑景云觉得这本书,就可以第一夜、第二夜、第三夜这么写。
每一夜,其实都是一年,写上三十个夜晚,写到三十年后,也就差不多了。
她写《穿成包身工》时,很多未来的事情都不能写,在这本书里可以写。
至于写作风格……她可以用翻译腔来写。
《一个士兵》这本书,她写作时的文笔,其实跟《真假千金》没区别,因此,她用翻译腔写《梦游莫斯科》,以东兴的名义发表,别人是不会把她和东兴联系起来的。
就是她这篇小说,肯定不能发在《新小说报》上,也不知道《上海日报》愿不愿意刊登小说。
《上海日报》刊登的东西挺杂的,最近还一直转载从俄国翻译过来的文章,宣传马克思的思想,现在有相关小说,他们应该不介意刊登一下?
桑景云一边琢磨,一边写了一千字,就在这时,她听到了桑钱氏的呼喊。
下了楼,她才知道是谭峥泓来了。
谭峥泓一看到桑景云,就道:“桑小姐,我娘到上海了,她想请你明日到我家吃饭,你有空吗?”
桑景云早几天就知道谭峥泓的母亲要来上海的事情,自然不会不同意:“有空。”
第154章 剧情和馥郁堂
谭峥泓见桑景云答应明天去自己家做客, 喜出望外,又开始念叨今天发生的种种事情:“桑小姐,今儿个早上, 我本是想来找你的,结果刚起床, 我爹就接到电话,说是我娘乘坐的船到码头这边了, 于是我就匆匆赶过去……”
他说着说着,还把自己母亲在今天之前, 不知道云景是女子的事情说了:“桑小姐你是不知道, 我娘说她看了你的书以后, 就想着自己要不是年纪大了,要不是已经结婚, 肯定会去追求你。”
桑景云听得哭笑不得, 却也觉得谭峥泓的母亲,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谭峥泓跟桑景云说了一小时的话, 主要在说自己的母亲, 还把自己父母的认识过程给说了, 说谭大盛当初,花了许多心思,才追求到乔平安。
桑景云听完有些感慨。
谭峥泓的家庭环境真的挺好的,他父母什么都跟他说。
谭峥泓的母亲还在家里等着, 所以他没在桑家吃晚饭, 匆匆离开。
桑钱氏听到了一些谭峥泓说的话, 在谭峥泓离开后,就有些焦虑地对桑景云道:“阿云,明儿个要去见小谭的母亲, 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些礼物?还有你明日的穿着打扮……也不知道小谭的母亲喜欢怎么样的。”
桑景云道:“奶奶,就是普通吃顿饭,不用太在意。”
她是云景,只要谭峥泓的母亲脑子没问题,就不会对她挑三拣四。
而谭峥泓的母亲,显然是个聪明人。
桑景云回到楼上,继续写自己的《梦游莫斯科》。
把这当小说来写之后,她写得那可就太痛快了!
这时的人,消息是非常闭塞的,而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这也就让一个普通的上海人,不能理解东北的冬天,为什么会没有新鲜的青菜吃。
可以说,现在上海绝大多数人,都对东北的风土人情一无所知。
但桑景云了解东北。
她在东北住过一段时间,她甚至对莫斯科,都有一定了解。
她曾跟朋友一起去莫斯科旅游,不仅住了古堡,还玩了射击。
仅凭这些经历,让她深入去分析俄罗斯的文化是不能的,但拿来写个小说足够。
桑景云这篇小说的主角,是东北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过着跟这时绝大多数农民一样的,艰苦的生活。
眼瞅着天要冷起来,他努力攒柴火和粮食,又将白菜存到地窖里,同时跟自己的妻子,算计着粮食要怎么吃……
山上有很多树,但不是想砍就能砍的,毕竟那些树有主。
所以,他辛苦一天砍的树,大部分都要给地主,自己能拥有的,只有一小部分。
天已经很冷,幸好做晚饭的时候,把炕烧热了,他迷迷糊糊睡去,然后发现自己依附在一个俄国人身上,成了一个背后灵。
他一开始很恐惧,但他回不去,就只能飘在那个年轻的俄国工人身后,跟着这个工人去游行……
桑景云从三月革命开始写。
这书的主角一开始听不懂俄语,就只是摄像头一般,记录了三月革命的情况。
之后,他慢慢能听懂俄语了,然后就会看到后续的革命,看到无产阶级,终于站起来了!
至于再往后……桑景云对苏联的种种,是不了解的,所以她肯定写不了未来苏联的情况。
桑景云打算按照自己国家的情况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