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裴家原本不是首选,但裴彰此人实在不安于余州一隅之地。顾均多番考量过后,还是与他报备,试图与裴家沟通。

    这样的事,对昭民来说,自然是反案,一开始也不能与裴彰明言。只是交往几回,随着交流渐深,来回试探之间,裴彰也猜出了对方的用意。

    再经数回往来相谈,终于敲定了这一回合作。

    原景时顺利解决南玘入主南国王宫,是遥遥送给裴彰的一记定心丸。裴彰听说这个消息,说到做到,当真按照之前约定好的,开始帮他们暗造声势。

    千人千口,唇舌翻张,一件事从黑洗成白的,却也不是什么难事。眼见着配合着南方的场场胜利,在大昭境内是有了些成效,怎么如今好端端的,又突然熄火了?

    原景时处理南方乱局,总觉时间紧张,一路赶回没有饮食,此刻渴得厉害。

    他拿起宫人们才送进来的热茶水满饮了两杯,这才回问原博衍道:“裴彰这些时候见谁了?”

    原博衍眉心压低,道:“听说前些时候有故人登门,原本是拒之门外,后来又递进了信物。裴彰收了信物后便叫人领了进去,谈不多时就散了,之后便安排人收手了。”

    原景时倒了第三杯,这才有些和缓地拿在手中,驱了驱秋风里的寒气:“查了吗?”

    原博衍颇有些难言地道:“不好查,只说是个女子,遮得严实。”

    原景时一听这话,倏然便笑出来了。

    他当是谁在捣鬼,这么一听,答案可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他提醒了原博衍一回:“裴家发迹在河东,卫朝时,裴家有两个很有名的子弟,一个裴澹,一个裴清,传言说曾受教青冥山。”

    原博衍熟读经史子集,岂能不知青冥山在九国时期谋士间的地位,又岂能不知这二人?

    说到青冥山,就不由得想到之前在上京,那祝文茵承认了自己是白沫涵,承认了和青冥山的关系。她是段玉楼的小师妹,段玉楼和这二人约莫也是同时的。

    原博衍一开始听到女子,就猜到或许是彤华捣鬼,后来又想到裴家这些渊源,更觉得是她。

    但是当初昭元那场杀阵布置之后,彤华当真是一回都没露面,他虽然有所怀疑,却实在是不敢相信,只能叫人再查。

    原博衍见原景时也猜是她,面色便沉了几分:“那位昭元姑娘,我当真以为她是将她料理清楚了的。”

    他对昭元怨念已久,经此更是不满,只是说完又想起彤华,脸色更黑。

    说了再也不和他们来往,这又是做什么?念着他们联合了昭元想杀她,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回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神女与青狮》 150-160(第5/15页)

    故意报复他们?

    他想到她那个记仇的性子,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原博衍已经深深意识到他们根本没那个本事对付她,只得皱眉对原景时道:“之前在玉玑山设计杀她,她约莫心中怀恨。如今局势还不稳定,她若回来,你有什么想法?”

    原景时轻松地笑了笑,答他道:“我没有想法。”

    他的样子和满脸沉重焦虑的原博衍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见原博衍纠结,便道:“若事成,裴家从余州挪到南方,照旧是好的,若不成,裴家留在大昭,就是永远的臭名昭著。兴许她也并没有想如何对付我的念头,只是单纯念着她师兄,想保裴家一个名声呢?”

    原博衍很保守谨慎地道:“最好是这样。但望情况是最乐观的这一种,但总也要做最坏的打算。若她还是为了那位才如此行事,接下来必然还有动作,你要如何?”

    原景时摆手道:“凭你我是解决不了她的。给昭元姑娘传个消息过去罢。她们姐妹俩的事,让她们自己解决。她好好的,恐怕最着急的,就是那位昭元姑娘了。”

    她们在玉玑山斗了一回,安静了几日,却是昭元带着挽救钟琰娘和弥补九国玺的恩情回来寻他们了。

    谁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一回争斗,是昭元输了。

    自古成王败寇,彤华这样气势汹汹地来了,那昭元自然要为自己后路计。即便是别无他法背水一战,总也得撕掉对面一层皮肉才行。

    原博衍依旧不大信昭元:“到底不是自己人。”

    原景时让他放松些:“若真这么说,钟娘子、顾先生、陆老板,还有如今在外头打仗的那几个将军,哪个又是自己人?”

    他收敛了玩笑的神色,放正了些,又道:“我前些时候与昭元姑娘谈过,她去隐灵海就是为了这些事,且叫她们斗去。”

    如今竟反过来是他安慰原博衍了:“她说了不打算与我来往。兄长仔细想想,若不是为事撞上了,我哪回能遇到她?”

    在南方打了这么久的仗了,她若想来,早就来了。

    她不来的。

    他想。

    第154章 开战 原景时阳寿将尽。

    昭元去了苍南海域,慢条斯理剿灭了隐灵海。

    自始至终,她没有向外透露过有关于隐灵海梵氏一族实际上是半血族的一点消息。

    哪怕长晔那边借着纯圣与她的关系,似乎有要给她广开好处的打算,但昭元还没有愚蠢到将这个消息真的告诉长晔的地步。

    她绝不是那种只因自己自己现在境况狼狈、便毫无底线到不择手段的性格。

    她比谁都清楚,长晔如今对她们姐妹争斗只作壁上观,乐得看她们争个头破血流,最好是她真能够对付彤华,将彤华从尊主的位置上拉下来。

    终归到最后,希灵氏是两败俱伤,而他正好乐享其成。即便最后真是纯元扳倒了彤华,他也是要反过来再对付她的。

    在尊主之位上,昭元暂且和彤华不对付,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要和别人一起对付彤华。

    她正思忖着要如何以隐灵海的事为契机和彤华沟通,使官先跟她说了彤华去余州找裴彰的事情。

    昭元知道裴彰与原景时的合作,也知道裴家和彤华的关系。她叫使官观望着,果真见她断绝了裴家和原景时的合作。

    原博衍的信件随后发来,不外乎是希望她解决此事,免得彤华之后再在哪个关键节点突然跳出来,再一次扰乱他们的计划。

    昭元只淡淡将信抛去了一边。

    彤华当真只是为了阻拦裴彰,目的达成之后,就返回了定世洲。定世洲的外围结界依旧封堵着,昭元就是想做什么也没辙。

    如今这情形,彤华有意避人,谁想见她一面难如登天,她何必自找难堪。

    昭元象征性给了回复,实际上知道彤华不会再有后续的动作,便干脆什么也没做。

    至于大昭那边已经南下的原泽舟,原景时也另想了办法解决。

    他把谢以之调过去了。

    卢遂良和他带来的兵士是不能放在国境线战场上的。那些兵士都来自于大昭,其中有不少就出生在边境上,两面相对,都是亲人,这就没法打了。

    对面的兵士呼亲唤友,这边便是不战而降。

    所以干脆将他们调离前线,只把南国残余的这些乱党交给他们解决。卢遂良亦一同调入境内,方便统一调度这些旧部。

    至于国境线上的战事,原景时尽数交给谢以之,再把当年在望州练的精兵给他,借着密云峡天堑,未尝守不住。

    原景时也不需要他赢。

    南国一团乱,腾不出手支援他,内外同时打起来,哪边也占不到好。只需谢以之借着地形僵持,莫要让原泽舟越过,即可。

    谢以之做到了。

    世事机缘如此奇妙,他虽在十分年幼时便获罪,一路流离到那等污秽之处,但因曾出身将门,竟也这般有征战和习武的天赋。

    原景时花了一年的时间,将南国境内收拾了七七八八。待来年初冬的时候,谢以之还好好地守着边境。

    他心知肚明,除了谢以之确实有才能,借着地势之便守住地盘以外,两方能僵持这样久,还有另外一重原因。

    原泽舟并没有打算深入地打进来。

    他在等。

    原景时姓原,是如今的天子原承思的弟弟,而南方是大昭始终图谋却不得并入的版图。

    原景时将南方打下来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是对大昭的一桩好事。若他肯乖巧些称臣,恭恭敬敬地将地盘交出来,提笔记录时用春秋笔法洗一洗,也未尝不是段佳话。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原泽舟若是挑这个机会打进去了,之后再要说起,就理亏了。

    所以他等。

    原景时就是借着对方这个算计,所以一直没名没分地在南国境内收拾烂摊子。

    如今南方太平了,再不能做无主之地,他前脚敢称帝,原泽舟后脚就敢说他反叛,正好堂而皇之地向南出兵。

    早晚都有这一战,国内的局势已经料理好,终于算是做好了准备。

    原景时,称帝了——

    苍洲大陆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北昭南邺,原氏一家。若是真合到了一处,那可真是前无古人的庞大版图。

    偏偏南北皇帝分明是兄弟两个,国境线上真刀真枪地干起架来,却也不见谁肯退让。

    大昭不退,是因为有三百年的盛世基业,钱、粮、兵,无论如何都是源源不断。征讨反贼是合情合理,为何要退?

    那大邺不退又是凭什么?

    南方之地虽不似大昭的国土广袤,相比之下,却也并没有差得离谱。只是南方土地不比北方丰饶肥沃,多是毒林深山,又久经乱局,如何经得起这样长久的消耗?

    先前僵持的时候,便也罢了,如今原泽舟发起狠来猛攻,他们这边的劣势便露得快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神女与青狮》 150-160(第6/15页)

    即便是南国军队已被收服,又陆陆续续添了不少,到底不好抵御。谢以之咬死牙关和原泽舟战了一个月,战线倒是一分没退,只是在战场上时,自己当面挨了一刀,被副将拼命拖到马上才带回去。

    就近领兵的将领彭振龙,是昔年原景时在江湖上结识的绿林好汉,如今跟着他死心塌地地打到南方来,听说谢以之这边战况危急,立刻就安排了布防过来支援。

    赶到后一看,谢以之果然情况不好。

    那一刀当胸砍下去,锁骨都断了半边,虽没碰上心脏,但伤了肺。因那一战打得惨烈,副将将他带回时也费了好大的劲,没及时就医,失血太多,若是熬不过去,恐怕都难活。

    大冬天的,再暖和的地方,山里都是刺骨之寒。谢以之失温严重,昏迷不醒,眼见着前方就没有主将坐镇。

    彭振龙当即给宁都发信,告知原景时,请他的示下。

    调兵、调钱、调粮,排兵布阵,改换部署,这些自然都是需要做的。原景时收信后立刻应对前线局势,等布置完了,夜深人静时自己看着地图,突然久违地想到——

    她还不来吗?

    从他在南方举事起,边境线的密云峡群山就是个危险之地。若他没有赌对,若是原泽舟当真不管不顾带兵杀进来,谢以之就是第一个遇险之人。

    如今正儿八经开战了,谢以之又是前线主帅,不到一个月就受了这样的重伤,可见原泽舟的攻势迅猛,是铁了心要趁他们国内空虚拿下南方。

    可即便如此,她还不来吗?

    这可是谢以之。

    这不是她唯一一个给予例外又为之逗留的人吗?这不是唯一一个在撕破脸后,还能得她不设防备,一箭射穿她肩膀的人吗?

    他没见过她的心上人,但他听过太多说谢以之相像的闲话,就连倾城那样一眼看出谢以之不是故人的人,不也照样经常看着他发呆吗?

    原景时想,若真是如此难忘的一个人,那谢以之这样的相像便实属不易,她当真就舍得这么丢了吗?

    半月后,原景时御驾亲征,来到前线。

    开国之君总是如此,资源不足,人心不足,声望和权势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地积攒下来。没道理要前线的将士在寒冬深山里吃苦,他自己在宫殿之中坐享其成。

    岑姚也跟着原景时一路来到前线,好歹是千辛万苦保住了谢以之的性命,只是将来恢复的程度还要看天意,而更奇怪的是谢以之始终难以苏醒。

    原景时亲自见过前线将士,站上密云峡关口向北远望。随着那面玄金龙旗换上墙头,对面的兵士也很快就发现了变化。

    寒风骤起,将龙旗吹得猎猎作响。他抬首看到阴暗的天色,想:该下雪了——

    定世洲的季节天气与人间并行,今晨起下了一场大雪。

    彤华起时感到寒意,看到窗纸上隐隐越过的明亮光线,拢着衣裳推窗望了一眼,群玉山头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