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正要反击,马车前行之势忽然放缓,程玄也在旁边拉了缰绳。闻禅问:“怎么了?”
“前面好像有人在吵架,挡路了。”程玄道,“殿下稍安,我过去看看。”
哒哒马蹄远去,风声捎来了远处的争执,似乎有人在大声辱骂,闻禅拨开竹帘,远远看见前面大路上横着一架马车,另有一辆坐满了人的板车,看身材似乎都是小孩,骂声中还隐约夹杂着泣音。
遇见拍花子的了?
少顷程玄纵马回转,隔帘低声向她禀报:“殿下,前面是城阳长公主的家仆,带了些奴婢准备入城,被一位过路的官员拦下了,说他私自掠良家子为奴婢,要将他扭送官府。那家仆不肯就范,正僵持着呢。”
闻禅心下“咯噔”一下,越听越不妙:“那人叫什么?官任何职?”
程玄道:“奴婢不敢泄露殿下身份,只简单问了几句,未能详尽,殿下要出面吗?”
“今天出门前真应该翻一下黄历,”闻禅叹了口气,“来都来了,过去看看。”
马车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昆池劫》 23-30(第3/13页)
近,吵架的两方被迫暂停。闻禅因是微服出行,车上没有纹饰,而贺九皋虽然穿着官服,但他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对方一看那浅绿色就知道他不算根葱,只当他是护送家眷出行,其中一个膀大腰圆的家丁不耐烦地喝道:“一边儿去!没看见这有人吗,再敢瞎凑热闹,老子连你也一起收拾了!”
贺九皋断喝道:“大胆!你知道车里坐的是谁,敢在这里大放厥词!”
他这么疾言厉色地一吼,倒还有几分威势,那家仆被他吼得一缩,气焰稍敛,仍梗着脖子道:“不管你是谁,这是城阳长公主殿下的家事,外人少来多管闲事,识相的就赶快离去,休要纠缠!”
“我恍惚听着,有人提起了我姑母。”闻禅漫不经心的声音从车中幽幽传出,“这不是巧了么,我还真不是外人,亲侄女过问一句,总不会挨打吧?”
那家仆蓦地一怔,程玄面沉如水,厉声喝道:“这是持明公主车驾!你挡了殿下的道,还敢狗仗人势、出言犯上!来人,将此人拿下,堵住他的嘴,免得再说出什么不干不净的,平白污了殿下的耳朵!”
如狼似虎的亲卫立刻一拥而上,将那人摁倒在地,往他嘴里塞了一把甘草,余者见状皆瑟瑟发抖,在训练有素的侍卫面前乖巧得像一窝兔子,再也没人敢上前叫板。
闻禅这才令侍女半卷竹帘,八风不动地询问:“适才听说那恶奴冲撞了路过官员,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那官员是个清瘦的中年人,穿着便服,看不出品阶,朝着闻禅车驾行了个大礼:“臣左台侍御史杨廷英,拜见公主殿下,多谢殿下出手解围。”
果然……
闻禅刚才就觉得这情节耳熟,心想不会这么巧吧,谁知道还真让她凑上了热闹。
眼前这位当街跟人起争执的耿直御史,正是前世帮闻禅扳倒相归海的关键人物、在“深林”中代号为“白鹭”的杨廷英。
如果要让闻禅挑一个“御史典范”,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杨廷英,如果让她选一个“下辈子好好做人不要再当御史了”的人,她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杨廷英。
因为这个人虽然具有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清廉耿介等一系列御史必备美德,然而运气实在不怎么样,他选的每个目标都能引发议论风暴,偏偏每一次弹劾结果都不成功,被弹者毫发无损,杨廷英去国离乡,然而大家只要提及他,依然普遍认为他就是干御史的这块料。
总而言之,经历三次贬谪,归来仍是御史。
贺九皋听了他自报家门,面色古怪地朝闻禅的方向望了一眼,但忍住了没有多话。
闻禅不冷不热地道:“原来是杨御史,久仰大名。刚才是怎么回事,御史缘何与长公主家仆起了争执?”
杨廷英默然片刻,最后直愣愣地答道:“此是御史公务,与殿下无涉,还请殿下起驾回城,不要干预此事。”
所有人:“……”
好家伙,上一个让她闭嘴收手的人就躺在旁边吃土,这榆木脑袋还真是油盐不进啊。
就连贺九皋也知道闻禅深受天子宠爱,大婚时曾亲自受过百官朝拜,按理说她的地位与亲王等同,那么结交官员、过问政事自然也是她的权利。只不过自古以来公主干政是极少数,且有乱朝的先例,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天子此举明智正当,杨廷英显然是那种特别古板顽固的官员。
闻禅:“哦。”
她没有因拒绝而恼怒,也没有质问他“你知不知道我是什么身份”,她太清楚跟这个犟种抬杠是什么结果了,所以非常平静地接受了他的说法:“那就不打扰杨御史了。来人,把这些拦路的家仆带走,送还长公主府处置,这些小孩是哪里来的?算了不管了,也一起带走。”
杨廷英:“……”
“殿下且慢!”他眼看侍卫围了上来,急声阻止,“长公主家仆强掠良家子女为奴婢,殿下将这些人送还长公主府,难道要纵容他们为非作歹的恶行吗!”
“杨御史,说话小心点,我虽然敬你三分,但也不是谁都能蹬鼻子上脸。”闻禅不动如山,慢条斯理地道,“是你让我别多问抓紧走,那我把这些顶撞我的家仆带回去交给长公主惩治,有什么问题?现在你又跳出来说我包庇纵容,好话坏话都让你说了,这到底是在办公务,还是专门跟我过不去呢?”
杨廷英被她噎了个正着,不情不愿地低头辩解:“是臣失言……殿下明鉴,臣绝无它意。”
贺九皋偷偷抹了把汗,心说公主拿捏人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他上午刚领教过一回,下午杨廷英又撞了上来——而且这位的情况可比他严重多了。
贺九皋凑近车窗,轻声回禀道:“殿下,臣方才想起来一件事,这位杨御史曾在延寿五年被贬出京,当时陛下与贞懿皇后广诏天下僧道名医为殿下治病,杨御史上书极力劝阻,言辞激烈,触怒天颜,于是横遭贬谪。他心中或许记着旧事,对殿下成见未消,还请殿下慎重决断。”
“嗯,不错。”
闻禅点了点头,赞许道:“子远果然心细如发,看来你这个家令总算是上道了。”
贺九皋一开始甚至没反应过来,只当闻禅是在夸他,低声说了句“多谢殿下”,半晌后终于有点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心里突地一跳:“难道公主早就知道当年杨廷英被贬是因为她的事了?”
闻禅再度将视线移回那衣着朴素的中年文官身上:“天气热,大家都有事要忙,杨御史,我看不如就省下那些弯弯绕绕的步骤,坦诚相告吧。”
他刚才情急之下已经说漏了嘴,这会儿不坦诚相告也不行了。但杨廷英这些年来屡屡遭遇打击,宦海浮沉,对兆京的王公权贵实在不报任何希望,更别说他和持明公主还隔着一层陈年恩怨,城阳长公主又是她的姑母,无论从哪个角度想,持明公主都绝对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他调回京城尚未满一年,这回过后,不知道又要被贬到哪个偏远州县去了。
杨廷英深吸一口气,沉下心来,将事情来龙去脉向闻禅一一道来。
他做官多年也没攒下什么钱,更别说在兆京定居,双亲都还居住在乡下老家。昨日听说母亲生病,杨廷英便向御史台里告了两日假,回乡下侍奉母亲。今日动身回城时,他途径一户人家,看见院子竹篱毁坏了大半,满地鸡鸭乱飞,屋内哀哭声不绝,还以为是遭了强盗,好奇之下进去询问,一问才得知城阳长公主在十里外的落花山下建造了“倾金园”,日前别业落成,因园中杂役人手不够,便纵容家仆到乡里强掳农家子女为奴婢。
杨廷英的人生信条就是与不法权贵斗争到底,一听说那群家丁刚离开不久,也不管自己孤身一人手无寸铁,打马奋起直追,终于在城外截停了长公主府的车马。
对方既然敢做出这种事来,自然不怕他一个小小御史,若非杨廷英拦在车前,警告他们“若想离开先从本官尸体上跨过去”,这会儿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闻禅招手叫程玄过来:“去问问那些孩子,父母是谁,家在何处,是不是自愿跟他们走的?”
城阳公主府领头的管事在地上呜呜直叫,这时车上另下来了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穿着丝绸袍子,看起来也是管事之流,扑通跪到闻禅车驾前,叩首哀求道:“小的们罪该万死,有眼不识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昆池劫》 23-30(第4/13页)
山,挡了殿下的大驾,求殿下看在长公主的情面上,饶了小的们一回!”
城阳长公主是天子的姐姐,先帝最疼爱的小女儿,下嫁开国功臣杨兴嗣之后、关国公杨弘。她是先帝老来得女,备受宠爱,出嫁时皇帝赐下嫁妆无数,关国公府上下对其也极为尊敬。而且今上登基时,公主潜令宫使提前将消息告知王府,皇帝感念她的拥护之功,对她礼遇优渥,更令太子娶杨氏长女为妃,城阳长公主的权势由是坐大,京中诸公主都隐隐以其为首。
前世杨廷英被家仆用马鞭打伤了脸颊,上书弹劾城阳长公主不法之事,皇帝却被进宫求情的长公主闹得没办法,最终只令她将强掳来的子女送还父母,并未追究罪过。杨廷英却因此被长公主记恨,不久便找了个由头,将他远远地贬到了西川华州,一去又是三年。
在挑选对手时总能在万军之中精准地找到最不好对付的那个,这简直已经成了杨廷英的天赋。
闻禅没搭理那男管事,任由他跪着,程玄询问了一圈,回来禀告道:“殿下,奴婢问过了,都是附近乡里的孩子,有的是被父母卖了,也有的被强抢来的。”
闻禅点了点头,那管事捕捉到一两个字音,立刻支起脑袋,大声狡辩道:“殿下明鉴,小的们奉长公主之命采买奴婢,这些孩子都是父母自愿卖给公主府的!钱货两讫,绝无强掳之事,殿下切勿轻信那人的一面之词!”
闻禅沉吟道:“有道理,事关长公主,确实不能光凭几句话就妄下结论。”
杨廷英脸色霎时一片灰白,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死了,预感到自己这回难逃一劫。
“这样吧,”闻禅终于想到了好办法,拊掌道,“先捆起来,通通都捆起来。”
所有人:“……”
男管事崩溃惨叫:“殿下,冤枉啊!”
闻禅道:“将这些人移送京兆府,子远,你跟着去见何大人,就说这些人自称是公主家仆,不知道是不是拍花子的。再派个人去杨御史说的地方,问问附近乡民谁家丢了儿女的,到京兆府去报案。”
杨廷英目瞪口呆地目送侍卫们将几个家奴捆作一堆塞进马车,惊疑不定地望向闻禅的车驾,可惜隔着竹帘,他看不见公主的形容神情,只能听到她始终如一的从容语调:“杨御史。”
“臣在。”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余下的你不必再插手。”闻禅道,“在京城为官不易、百事艰难,这回算我送你个人情,下次别这么冲动了。”
杨廷英倏地抬头:“殿下这是何意?是要臣全身远害,苟且偷安吗?”
闻禅语气里带上了一点无奈的意味:“杨御史,这件事落在我这,无非就是和长公主之间有一点小误会,我们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陛下更不会加罪于我们;但如果由你来弹劾,长公主依旧不会怎么样,但你十有八/九会被踢到荒僻之地去,很可能就要在那里蹉跎一生。”
“这就是权势,也是现实,你不喜欢,但拿它无可奈何。”
“你不是还上有八十老母需要奉养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既然可以绕路,就不必非要往火坑里跳了。”
杨廷英久久不语,闻禅言尽于此,命侍女放下帘帐。车夫扬鞭催马,停滞许久的马车终于开始继续前行。
闻禅盯着窗外的绿树农田,有些愣神。
她这次救了杨廷英一回,如果顺利的话,他不至于再被贬谪三年。只是此生如果没有经历重大挫折和重重磨难,他还会是她记忆里那个杨廷英吗?
“殿下——”
车外忽然传来一声沙哑的呼喊,马蹄声从后方逼近,车夫犹豫地放缓了速度。
杨廷英催马赶上闻禅,高声道:“臣既为御史,便当恪尽职守,纠弹不法,纵然朝弹暮黜,亦不改志!”
“今日我若为苟全自身而闭口不言,那入仕以来这十余年的颠沛流离又算什么?我能瞒得过悠悠众口,却如何瞒得过自己!”
车驾内阒然无声。
闻禅没有劝解,也没有表示支持。但杨廷英已经不需要谁来给他答案。他像一支满弓的穿云箭,越过闻禅的车队,朝着城门头也不回地疾驰而去。
第24章 樱桃
晴日西斜, 天边漫卷着粉紫云霓,屋内光线比白日里黯淡三分,黄昏柔化了一切鲜明颜色, 让眼前景致变成了一卷经年古画。裴如凇走进来时, 适逢闻禅刚沐浴完毕, 坐在妆台前, 正由侍女服侍着擦干一头乌黑湿润的长发。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