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ひ话憧创耍分静派。人甲偶保骸八趺戳耍俊

    游树将戏志才扶上马车,表情十分沉痛:“旧疾复发,我看大约是没救了。”

    “什么!?”荀彧抱头,面色苍白,连连后退,“不,不可能!刚刚还是好好的啊,是,是我摔到他了吗?要不要请医师看看?荀氏也有懂医的,我去叫!”

    游树只看了荀彧一眼就匆匆背过身去。

    “你上去看看吧。”

    荀彧连忙爬上马车,手脚并用来到戏志才榻边,见对方半睁着眼睛,望向他,嘴唇异样的灰白,短短不到一刻钟,生息几乎完全消散了。

    “戏,戏兄——”荀彧想到对方在马上气宇轩昂的样子,终是没忍住,放声痛哭起来。

    “阿彧莫哭,主公会为我收尸的。”戏志才气若游丝。

    荀彧一听,直接哭到打嗝:“戏,嗝,戏兄患何疾?呜呜——怎,嗝,怎会如此啊——”

    等他哭得累了,戏志才才缓缓道:“莫要为我伤心了,阿彧,去寻你父亲吧。”

    “我的父亲用我换了五百钱,是主公抚养我,教导我,我在投奔主公的路上死去,是为忠孝,你离开重病的友人,也是为了忠孝,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咳!咳!咳!”

    戏志才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荀彧连忙将他扶起来,他慢慢移开捂住嘴巴的方巾,在荀彧眼前摊开。

    方巾上,鲜红血渍触目惊心。

    荀彧被吓得忘了喘气,好半天才猛然深吸一口气:“戏兄千万挺住!你若去了,如何报答曹使君的恩情?”

    他双手捧过染血的方巾,抬头直视戏志才:“我就在这儿守着,哪都不去,我,我陪你一起去奉高县!”

    戏志才闭目,轻声道:“你立字据。”

    荀彧立刻起身:“不用立字据,我现在就书信至济南,告诉父亲!只要曹使君和戏兄不嫌弃我年小,我就留在戏兄身边侍疾,报答戏兄一路护送的恩情!”

    第94章

    阳翟格物院最后一支车队顺利抵达泰山郡, 带队的游树向曹班汇报完情况后,欲言又止。

    曹班问她还有何事。

    “是戏志才……”

    曹班一拍脑门,说谋士谋士到, 差点把这茬忘了!

    戏志才的档案她看过,现在泰山郡正是用人之际,她最近真是忙昏头了:“你提醒我了,我记得阿忠也是负责殿后的,怎么没和你一起来?最近这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90-100(第5/14页)

    人手不足,我正想见见他。”

    游树道:“他和荀使君的幼子在一块……”

    曹班一下没反应过来:“哪位荀使君的哪个幼子?”

    游树提醒她:“名唤阿彧的……”

    曹班瞪大眼睛:“啊,是荀令——”猛然打住,咳嗽两声,站起身, “阿彧也来了?他没有随荀氏车架往济南国去吗?”

    说完也不想等游树解释了,干脆就让她带路,两人直接往谒舍去。

    阳翟格物院前后分了五批人进行东迁,原计划这些人马以及书籍、卷宗等等都要再往东运至不其县,经过近五年的经营,那里才是完完全全属于曹班的势力范围。

    但是黄巾还聚集在西面的矩平县, 导致几乎每天都有百姓往东面逃窜,为了维持运输路线,又不能强行下令封城, 对城内百姓只能尽力安抚,这让曹班实在有些疲于应付。

    泰山郡和矩平县黄巾之间必然有一场大战,暂时安置在谒舍的阳翟格物院诸生将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

    曹班到了谒舍,询问戏志才的住处,却得知他在医堂。

    “他病了吗?”主公面露担忧,虽然不知原因, 但是游树知道主公格外在意戏志才的健康状况,戏志才刚到格物院的头三年,身体检查表都是直接送至曹班案头的,她连忙摇头,“没事的,他没事,主公进去一看便知。”

    曹班将信将疑,史书是明确记载了戏志才“早卒”,古代人均寿命本来就不长,那这个“早卒”恐怕真的很早!

    曹班按照医士的指示,连忙往戏志才的房间快步行去,布帘一掀开,就见戏志才躺在病床上,双手交叉于胸前,面色安详,旁边的案上,趴着一个孩童。

    听见动静,榻上的“病人”立刻睁开眼,和曹班比了个噤声的手势,随后眨了眨眼。

    ……

    游树将趴在桌上睡得流口水的荀彧打横抱了出去,戏志才立刻掀开被褥下榻,行右手贴左胸之礼。

    “恕属下失仪。”戏志才说着告罪的话,可是表情明媚又灿烂,一点告罪的样子都没有。

    曹班还有点惊魂未定:“阿忠身体真的无碍吗?”

    戏志才摇头,用眼神示意被抱到外间的荀彧:“让主公担心了,我是装的,诓骗小孩儿呢。”

    说完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但是得到了主公的关心,阿忠就算真的生病,也全好了。”

    曹班知道戏志才的性格,大概猜到了事情的经过,从前欺负性格耿直的华佗是用小聪明,想来荀彧比较机灵,不上他的当,因此他就换了一套方案,直接耍起了无赖。

    戏志才是曹班眼看着进入格物院的,这个孩子对她的感情不仅仅是下级对上级,更有一些近似于亲情的依赖,曹班对手下的性格是不会过多约束的,这些事情对她来说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剂,她心情好时也乐于配合他们。

    戏志才见曹班沉思不言,原本自信的笑容不由地收敛了,有些不确定试探曹班的眼色:“忠做错了吗?”

    说完,他微微蹙眉,似乎略有委屈:“若是主公有不满,我会负责将他送回济南国——”

    曹班连忙安慰他:“不,阿忠立了功劳,我很开心。”

    荀彧她当然想要!

    开玩笑,那可是能在汉末当十多年尚书令的强人啊,尚书令管理尚书台,尚书台负责一国政务,所以尚书令就相当于公司总裁,一国总理的位置,虽然现在才是幼年版,但这里也不他缺一口饭吃,养着总没错。

    戏志才这是立了大功,当赏!

    “阿忠是怎么想到把他留下的?”这点曹班确实好奇,和诸葛亮那次不同,她应该没在戏志才面前提过荀彧才对,表现偏爱就更不可能了,怎么就这么巧?

    “济南国的荀国相宠爱这个幼子,我们有他为质,再加上护送荀氏的恩情,北边便能安定了。”

    原来如此,真是一肚子坏水啊。

    曹班一边感叹一边在内心给戏志才鼓掌。

    “我听说你病了,来得匆忙,只随手取了这个,”曹班摸摸自己的衣袖,在里面翻找,戏志才眼巴巴看着,见曹班从里面掏出一只锦袋。

    戏志才眼睛唰地亮起,双手摊开,曹班将锦袋轻轻放在他的手中,笑眯眯的。

    戏志才珍而视之,一副好奇又舍不得碰的样子,于是曹班替他解开了锦袋的系绳,两人一起探头看向锦袋内,里面是几颗用彩染糯米纸包裹球形饴糖。

    “我记得你从前喜欢。”她伸手点了点,“嗯,一共五枚,是从我个人开支里列的,你可以自己吃,或者分给交好的小伙伴。”

    “或者给你拐来的小家伙。”她点点外间。

    确认戏志才身体没有问题,曹班深谙给个甜枣打一棒的道理,交代他明日准时到府衙点到。 ——

    一直住在泰山郡太守府衙的诸葛瑾发现,最近府衙里,出现了许多操着豫州口音的人。

    这些人多是文士打扮,一来府衙,就进入各部帮忙处理公务,原本因为人手不足而手忙脚乱的公府渐渐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经过打听,他得知,这些人来自颍川郡治所阳翟。

    豫州的士人、交州的物资、西凉的战马,皆为曹班所用。

    曹使君到底什么来头?

    诸葛瑾因为曹班善待泰山郡百姓,又解了黄巾围城的危机,对曹班的态度开始转变,但他没想到,曹班会邀请自己参与议事。

    “阳翟迁来的诸生已基本就位,今日请大家来,是商议两件事。”

    曹班一开口,堂内众人立刻停止了交谈,诸葛瑾也下意识往前立直身体。

    落座之后,诸葛瑾才发现,曹班不仅邀请了他,还邀请了城内其他几个大族的族长,以及靠近奉高的嬴县、牟县县令。

    这是诸葛瑾第一次接触曹班人事班底,他意识到,这场集会,不仅仅是曹班的示好,也是一个信号,没有拒绝曹班邀约的参会者,就意味着,这条路,要走到底了。

    “一是关于百姓逃散的问题,情报部统计,现在平均每日迁出两到三户,光出不进,若是再不控制,泰山郡就要变空城了。”

    这个问题恐怕很难解决,诸葛瑾心想,百姓逃散是曹班来之前就有的,如今每日只迁出两到三户已经比之前情况要好了,除非曹班下令封锁所有城门,但这样的话,城内百姓何以为生计?

    堂中众人也和他所想基本一致,他没有发言,牟县县令态度积极,提议彻查户籍,每日清点,被曹班直接否决了。

    这时,坐在他身旁的一人站起身。

    “主公,忠以为,可令人假扮黄巾于东山游荡,再命人高呼黄巾贼此,坚持三日,百姓自会西归回城。”

    诸葛瑾听完,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把戏?这也能叫计谋吗?

    再看说话之人,也就是才束发的年龄,腰间没有佩玉,只拴着一只不起眼的锦袋。

    和自己挨着坐,那说明在曹班手下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应该没人会把他的话当真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90-100(第6/14页)

    可他说完之后,堂内却再次安静了下来,随即听见上首的曹班朗声道:“好,那就按志才说的办。”

    这,这就定了?诸葛瑾瞠目结舌,可曹班已经进入下一个议题了。

    “第二件事,是关于矩平县的黄巾,彭放,你来说。”

    彭放,也就是即墨军事学院的彭教官,诸葛瑾之前有些得罪了这位,对方几次见他都没好眼色。

    彭放如今兼任曹班手下主管军务的武都尉,矩平县黄巾贼是泰山郡当前头号忧患,他也很想知道该如何攻打矩平黄巾。

    “禀主公,各位同僚,现已探明,矩平县一带有黄巾三万人,半数为兖州人,半数冀州南逃黄巾,另有下邳黄巾千余人。前首领朱成为冀州人,自称为人公将军的部下,在矩平的冀州黄巾中很有威望,现首领孙颉为矩平县人,便是此人杀了矩平县令。”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和演习,武都尉已集合部曲九千人,另有周边郡县支援的部曲千人,共计万人,皆装备精良、令行禁止。”

    “只待主公一声令下,泰山郡万军齐发!”

    泰山郡诸位包括诸葛瑾在内听到矩平黄巾居然有三万之众不禁哗然,不久前企图包围奉高城的黄巾也才不足六千,短短两个月,居然发展得如此迅猛!

    “兖州、青州、徐州太平道信徒众多,矩平之战宜早不宜迟,一切按计划进行。”曹班冷声道。

    “是!”堂内众人齐声回答。

    诸葛瑾这才明白,曹班并不是邀请他们商议如何攻打矩平,敌人的情况已经探明,曹班这边连月来加紧备战,没有一刻停歇,大战在即,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他这是在向众人展示此战必攻,攻之必克的决心啊!

    第95章

    三日前,朝廷传来消息,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讨伐冀州黄巾。

    冀州巨鹿是黄巾军首领张角的老家,巨鹿县到曹班所在的奉高县也就三百公里的距离,众人都认为,若是王师得胜,这边兖州和青州黄巾不绝,必然会挥师南下,到时候若曹班还未将泰山郡太守的位置坐实,就被动了。

    再加上有解奉高之围的胜利在先,众人纷纷进言,劝曹班立刻出兵攻博县——事不宜迟啊!

    曹班没有立刻下决定, 情况确实很急,不过她急的原因和手下们不一样。

    张角不光是黄巾起义的首领, 他同时还是太平道的创世人,由他发动的起义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一支有《太平经》这样的信仰经典背书的宗教军队。

    这样的武装力量,是很难一击即溃的。

    历史上,北中郎将卢植幸不辱命,大败张角的军队,张角兄弟退守广宗、曲阳后,卢植围困广宗,灵帝却听信宦官谗言,认为卢植怠慢军事,直接将人押送回京师问罪,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

    董卓吸取前辈教训,转攻曲阳,结果也是数月没攻下来,朝廷连换三将,张角都病死在广宗了,最后还是由成功击败颍川黄巾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出马,彻底击败了冀州的黄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