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安危着想,也要为您的孩子着想啊!”
太后这位“生母”的存在,是比段宁和曹班的血亲关系等级更高
秘密,所有与邓太后接触的人,都是由曹班手下情报部培养,信息也是直接从情报部传递到曹班本人手上。
太后没有直接回答粟飞的话,她看着女郎的脸,直视那双乌黑的眼睛,问道:“我听说,你是阿真收养的孩子。”
粟飞没想到太后会知道自己,点点头:“我们一起十八个人,都是混迹在金市的乞儿,衣不蔽体、与野狗争食,是主公给了我们一个家,然我们能穿上衣服,吃上热食。”
特勤组的十八个孩子,包括符柯,还有早年牺牲的符樵,是最早跟随曹班一批人,他们如今分派至天南海北,在不同的土地上,践行着当初的诺言。
“你们假扮宫人,在内廷行走,一旦被发现,就是意图行刺的大罪,你们会因为害怕,而不去做这些事情吗?”
粟飞睁大眼睛:“怎么会!若是害怕,当初就不会跟随主公,我们的性命就是主公给的,若是能以性命还给主公,不过是有恩报恩,哪里会害怕呢?”
邓太后笑道:“你看,没有亲缘的人尚且如此,我是她们的生母,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又怎么会顾及有没有危险呢,阿真和阿景,一个在东方,一个即将前往北方,我留在这里,有什么消息,也能即使传递。”
“可是……”
“如今阿景领了州牧的官职,统领一方军政,为将者行军打仗,哪有不东奔西走的,为官着,又不能不细细思量,为民解忧,我若随她去,除了成日忧心唠叨,徒惹她心烦,我还能做什么呢?”
太后看向殿外,漆黑一片的长乐宫,在灯火通明的皇宫里显得格外突兀,人们都说邓太后思念先主,郁郁寡欢,故而不喜燃灯火。
“如今宫中有人忌惮我,就说明我还有价值,我会留在这里,做我认为正确的事,你让阿景走吧。”
话已至此,粟飞知道再劝无用,宫外传来烟火的信号,这是在催促她离开,她只能起身,拜别太后。
太后目送她离去。
“并州苦寒,劳烦提醒我儿,要注意添衣啊……”
她的声音回荡在宫殿内,震得粟飞眼热,她擦擦脸,在夜色中出了长乐宫。
太后不愿出宫,姐妹只能加派人手,在内廷保护她的安全,同时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之前泰山郡黄巾起义和三辅叛乱两场危机让姐妹有些措手不及,在加上皇宫这边的情况,姐妹意识到,需要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战略调整。
段宁这边,留下一批武德充沛的女郎,替换长乐宫的部分宫女,她本人在接下并州牧的任命之后,则需要人手协助她治理一方军政事务。
在交州的贾诩因此接到调令北上,同样北上并州的,还有从即墨军事学院毕业的军校生。
调任名单通过卫召在朝廷运作,直接从京城下达,伏寿作为军事作战系的优秀毕业生,名列调任名单中。
虽然是边疆,但是段宁领一州之地,话语权更大,这批有幸随段宁一同上任的军校生起点相当之高,即墨军事学院给他们举行了隆重的上任仪式,生于不其、长于不其的伏寿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女官,在并州任职,她写下一封书信[1] ,托同期留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待他们正式进入学院后再看。
鉴于曹班的身体状况,同样在交州的华佗也接到了北上兖州的调令。
“怎么不让你师父一起来,华佗一个人照顾你,我不放心,你师父肯定也很想你。”听说曹班休养了不到一个月,又开始工作,段宁担心得不行。
“小病不用医,大病医不了。”曹班半开玩笑。
“你别吓我!”段宁语气一变,“说真的,我们当初说好的,报喜亦报忧。”
曹班这才道:“开个玩笑嘛,姐姐才是,有什么都要和我说哦,我这边真的没事,都是老毛病,只能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咯。”
“年级轻轻的,还老毛病。”
“放心吧,我很惜命的。”曹班道,“况且凉州那边的田庄,也缺医疗资源啊。”
华识和陈决的贸易之路打通之后,华识就回到了武威郡,虽然凉州刺史成了董卓,但姑臧是段宁的封地,那里的田庄相对安全,凉州那个地方,注定了不太平,于是华识捡起了自己老本行,在田庄里培养起医护人员。
交州和朱崖洲在郑玄的经营下已经能稳定为曹班在青州和兖州的据点供给粮食,即墨军事学院这次,将组织近千人的学员集体南下,填充归附交州的郡县的官员空白。
青州黄巾之乱平息后,学院从青、兖、徐三州,接受了大量的孤儿,新生的力量在即墨港萌芽,而已经毕业的学员们,将带着最先进的知识和生产力,让南部这座燃油机加大马力运转。
随大部队一同南下的,还有诸葛兄弟,曹班几番挽留失败,诸葛瑾坚持不愿留在泰山郡,最后竟然主动向曹班提出,要带着弟弟去交州——即墨港海船航行的终点、养活港口无数百姓的“富饶之地”。
“哪有他们说的那么夸张。”曹班心道,诸葛瑾八成是听了戏志才的吹嘘。
“你要去,我不会阻拦你,但是也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想象。”
“这个时代,想要在任何地方发展,都是不容易的。”
诸葛亮成日混迹在曹班的太守府里,太守府都是忙于政务的大人,唯一一个孩子,便是承诺戏志才,要给他“侍疾”的荀彧,荀彧家中孩子多,带小孩很有一套,因此诸葛亮渐渐和荀彧混熟了。
出发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00-110(第9/14页)
前,诸葛亮抱着荀家兄长的大腿嚎啕大哭。
“阿彧——阿彧——我要阿彧——阿彧随我们一起南行好不好——”
诸葛瑾很无奈,荀彧也有点舍不得这个聪慧伶俐的孩子,他弯腰抱起份量已经很沉的诸葛亮,安慰他:“你到南边去,也有兄长照顾你呀。”
诸葛亮在荀彧的怀里使劲儿蹬腿:“我不要阿兄,我就要阿彧!阿兄臭!阿彧香!我要阿彧!”
诸葛瑾不服:“死小子,我哪里臭!?”
荀彧很尴尬,最后为了哄诸葛亮,不得不将自己佩戴的香囊解下来,系在诸葛亮的腰间。
“戴上这个,我再告诉你兄长香囊的方子,以后若是想我了,就闻闻这个香囊。”
第107章
“是海船!”“好阿兄, 我们要坐海船吗!?”
即墨港码头,面对百米长的双层大海船,诸葛亮兴奋地叫了起来,一会凑近看船体的结构,一会又跑远了,看整搜海船的形状,转眼就将他的阿彧哥哥抛在了脑后。
“这会儿不说你阿兄臭了?”诸葛瑾宠溺地看着弟弟,诸葛亮和他做了个鬼脸,自己三两步跑上船了。
“哎,别乱跑啊, 就在那里, 等等我, 不要走动!”
“好!”诸葛亮从甲板上探出个脑袋。
“真是个孩子,说哭就哭, 说笑就笑。”诸葛瑾摇摇头。
“小郎君是第一次坐曹使君的海船吗?”码头的水手和蔼地望着甲板上那颗一蹦一蹦的小脑袋。
“别说他了,我也是第一次坐呢。”诸葛瑾也忍不住惊叹,虽然曾经在码头见过曹班的海船,但是这样的庞然大物, 初次登上去,谁能不兴奋呢。
“这真是……真是……”
面对这般超乎想象的存在,诸葛瑾人生第一次感觉词穷。
短短五年时间, 曹班还要给这片土地带来多少奇迹?
“很壮观是吧?”水手也笑着,随他一起抬头,看着蓝天下,停靠在码头的庞然大物。
“想当初, 我们在学院里的训练用船,大概是这艘凰翼号不到一半长吧, 第一次上去,也是叫一个兴奋啊。”
“后来呢?”诸葛瑾不由被水手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
“哈哈哈,后来嘛,我给郎君卖个关子,等郎君上船后,还愿意听,我再和郎君说。”
直到大船扬帆起航,在船上吐了个昏天黑地的诸葛瑾,才回想起水手在上船前说的话。
“这,呕——”诸葛瑾趴在船边,头晕得抬不起来,话也说得断断续续,“可有什么,呕——法子,呕——”
这次南下的军校生,不少都是第一次出海,穿上呕吐声此起彼伏,好在水手们有经验,准备地很充分。
“来闻一闻这个,会好一些。”
水手丢给诸葛瑾一只金黄色的圆形水果。
“这是……”
“柑橘,可以吃的,要尝尝吗?”
水手帮他剥开橘皮,诸葛瑾接过橘子,小心翼翼地分下一瓣,剩下的没动。
“好吃吗?等到了交州,还有许多呢,他们种了很多,吃不完的。”
诸葛瑾第一次吃柑橘,酸酸甜甜,很对他的胃口,恶心的感觉也没那么强烈了,他踉跄着回到船舱,去看弟弟。
诸葛亮迷迷糊糊醒来,嗓子眼疼得张不开嘴,诸葛瑾便帮他用巾帕将柑橘抱起来,放在袖中。
好在兄弟俩都很年轻,适应力也强,第三天,诸葛亮已经可以兴奋地在夹板上跑来跑去了。
甚至还央求水兵教他凫水。
“怎么,你以后也想当水兵吗?”
“嗯!”诸葛亮猛点头,“我要征服星辰大海!”
这边诸葛兄弟乘海船南下,另一边,贾诩沿着湘水北上,堪堪到了洞庭,又不得不往南退回去。
他只带了二百部曲,日夜兼程赶路到了洞庭湖,哨骑却传回消息,洞庭北岸,有约万人的军队扎营,不少渔船相互连接靠在岸边,看样子是准备渡过洞庭,攻打长沙郡。
洞庭宽广,若是绕过长沙郡,不知还要耽误多少时间,贾诩只能退回郡治临湘县。
他持有并州牧的征辟文书,很容易地就进了城,也许是知道大战在即,城内百姓都闭门不出,他好不容易找到了落脚的肆舍,还来不及休整,就被郡守府的官吏找上门,请他去喝茶。
贾诩身边的二百部曲,都是田庄精锐,随他这些年走南闯北,护他安全是不在话下,贾诩也没多想,就跟着这些官吏,来到了郡守府——却没有见到长沙郡太守。
不仅如此,别说太守了,太守以下的主簿、各曹掾、从事,他一个也没见到,将他请到太守府的,是一名俸禄不到百石,下班后还要种粮食才能养活家口的功曹书佐。
几名曹掾书佐,还有府中小吏见到贾诩,就和见到亲人一般,竟然直接拉着他,往太守的位置上带,贾诩当然不肯就座,他们居然直接就跪下了。
“求别驾大人救救我等!”
贾诩这才明白过来,他们这样子是为哪般。
原来,日前贾诩在洞庭湖畔见到的军营,正是在长沙郡一带势力猖獗的贼寇区星,一开始,长沙郡的官吏们并没有把这个农户出身的贼寇头子当回事。
几次短兵相接后,虽然官吏们没有打败区星的叛军,但是区星也没有再组织进攻,官吏们就只当他是寻常游寇。
可谁知,也就是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区星竟然就集结了一万二千人的兵力,驻扎在了洞庭湖以北,准备攻打临湘县城了。
这位功曹书佐是临湘县人,得知此事,本来都连夜写好遗书,将家人托付给了南逃的乡亲,准备和贼寇决一死战。
然而长沙郡太守却在夜里,带着他信赖的几位下属弃城逃跑了!
第二天来到官府,到处找不到上司的书佐,感觉天都要塌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留守郡治的官吏们,从城门口的卫兵那里得到消息,并州牧别驾从事贾诩正好路过,已经住在了城内。
并州是边郡,州牧如今是比太守和刺史还要厉害的官职,别驾从事就在州牧之下,想必这位贾从事,一定文武兼修,他一定能有办法,救临湘县城于水火!
于是官吏们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纷纷祈求贾诩留下,帮他们出谋划策。
贾诩自然不可能答应他们,他既不了解这伙叛军,也不了解长沙郡的守备实力。
叛军有一万二千人,就算长沙郡采纳了他的建议,能够击败他们,时间至少也要花费一个月,有这一个月,他步行都能将洞庭绕过去了,何必在这里惹一身腥?
不过对方既然同意他暂住太守府,他就干脆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日再出城,绕道北上。
太守府的客室比城内百姓的肆舍舒适多了,太守府的仆役还贴心地给贾诩点上了熏香,贾诩一夜好梦,第二天清早,起身推开门——
嗯?推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