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20-130(第1/16页)

    第121章

    袁术一直到袁绍离开了洛阳, 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危险。

    这才几天,怎么各个都逃了?之前不是还说不怕董卓,要和他死干到底吗?

    他的父亲袁逢如今被董卓折磨得够呛, 于是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叔父,如今任职司空的袁隗。

    算上位比三公的太傅袁逢, 袁氏已经是四世五公, 真正的门阀世家,簪缨大族了。

    袁隗只给了他一个建议——

    跑。

    袁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想到如今朝堂上的样子,也觉得这洛阳再待下去没意思,他孤家寡人一个人,不比袁绍拖家带口折腾,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将行囊家当打包收拾妥当。

    然而他一直快马加鞭往前追,却怎么也看不到袁绍的车队。

    “听说曹操走得急,洛阳的妻妾都没有带,身边只有一个姓刘的尉官跟着,二公子恐怕也是如此。”袁术的手下告诉他。

    袁术还在心理嘲讽袁绍胆子小呢, 可他一直回到了汝南,都没见到袁绍的身影。

    别说袁绍了,整个袁氏祖宅,几乎成了废墟一片,族人都不知逃去了什么地方。

    袁术这下是真慌了。

    和出身低贱的兄长不同, 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老家豫州根本没几个熟人, 这会儿放眼望去,唯一能说上话的, 只有豫州老乡曹操。

    结果袁术转道谯县,却发现曹操居然也不在谯县。

    不是,怎么都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

    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好在苍天没有在这个时候放弃袁术,在董卓的强制要求下,第一批走马上任的官员中,就有豫州刺史孔伷。

    于是他干脆来到谯县的刺史府,拜访孔刺史。

    谯县不比颍川和汝南,离洛阳还有一段距离,又是刺史部所在,因此相对太平,孔伷得知是太傅的二子到访,在刺史府设宴款待了袁术,宴席撤下后,他将一封公告的抄本,交予袁术过目。

    公文的字迹潇洒,笔力苍劲,下方盖有三公印章。

    “这是……?”

    “讨董公告。”孔伷道。

    袁术将公文凑近了看,三公印章他在叔父的书房见过,这个确实是真货,可如果公告出自三公,他怎么不知道?

    ……难道叔父不相信他的实力?

    “不管出自谁手,我听说袁二公子已经响应了这份公告。”

    “袁绍!?”袁术推开木案,“他人呢?他在哪里响应?”

    孔伷诧异于他如此大的反应:“袁二公子在冀州,冀州牧韩馥是袁氏门生,袁三公子难道不知道吗?”

    袁术内心简直想撕了袁绍!

    又骗他!又骗他!又骗他!

    “屁!”袁术直接应激了,“什么袁三公子,我们袁氏就两位公子!我只认袁基一个兄长,他袁绍算什么东西?贱婢生的贱物,就不应当让他上袁氏的族谱!”

    孔伷是个经典的孔式儒生,看书前要焚香沐浴的那种,哪里见过袁术这种炸裂的性格,他想响应讨董号召,又怕袁术也想讨董,到时候如果他问自己要兵要粮,他给还是不给?

    于是他使出一招祸水南引:“我听说袁公子的母族在南阳,新上任的南阳郡太守张咨是我的旧识,他也是豫州人,袁公子如果有意,我可代为引荐。”——

    董卓拥立庶皇子刘辩登基,在京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斩杀朝廷重臣的事,终于引起了天下英雄的不满。

    曹班暗中以三公的名义,向各州郡发布讨董的号召公告,并在公告中推举袁绍为讨董联盟的盟主,约定齐聚酸枣会盟。

    尽管公告是伪造的,但是各地的官员们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由头,很快互相派遣使者,响应号召。

    曹班的大军提前开拔,这是她第一次率军出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赶在黄河汛期之前,一艘接一艘的楼船从即墨港出发,她按照计划,提前通过情报部,联系了谯县、扶风的格物院,让他们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战做好准备。

    因为携带粮草,曹班这次没有办法急行军,即使她想要尽快抵达的心情,比任何一支军队都强烈。

    她每到一个地方,尤其是重要的城镇和关隘,都会让测图科绘制好当地的地形图,再让医都尉收治流民,给孤儿们登记造册,再由卸下粮草后的楼船载着孤儿们回到泰山郡。

    由于曹班治军严明,她的军队越走越壮大,从最开始的七千人马,扩展了到九千之众,将近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跟随队伍的,多是无家可归的饥民,曹班开出条件,以工代赈,饥民们帮忙运送粮草,她给饥民口粮,三人编为一组,两名曹班手下的正兵,加一个饥民。

    粮草充足的好处,自然是曹班行军有底气,军队士气也很旺盛。

    但坏处也显而易见,米仓招老鼠,军粮惹山贼。

    她的军队很快引来了山贼的注意。

    不过这次的山贼有些不同以往。

    皮肤黝黑,身上带着薄薄一层肌肉的年轻人,自称魏郡太守栗攀,得知曹班也是来讨董的,大方表示要为曹班引路。

    曹班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农具就是木棍,中原地带再落魄的太守,讨董也不会带上这样的家当。

    更不用说,魏郡太守她曾在洛阳见过,完美符合瘦骨如柴,常年不见阳光的士人刻板印象,和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是两个极端。

    但是对方魏郡一带的地形又极为熟悉,曹班去泰山赴任时,曾走过这一带,倒也不怕被人带沟里,因此同意了对方同行的提议。

    夜晚扎营后,曹班便派符柯去查这人的身份,符柯的效率毋庸置疑,第二天,曹班还在河边打水时,她就带回来了对方的详细情报。

    “他是黑山军的首领,张燕。”

    曹班双手捧着水,拍在自己脸上,从河水倒影中,她看见了自己模糊的相貌,有一瞬间的恍神。

    “主公?”

    “哦,没事……”

    没事的,马上就会见到了,不要紧张。

    曹班在心里告诉自己。

    “就这一个晚上,你哪来的情报源?”曹班好奇道。

    符柯得意道:“随便找了几个小兵,一问就问出来了。”

    曹班抬了抬眉毛,符柯继续道:“沿着黑山往北,便是黄巾首领张角的老家巨鹿郡,这一带之前也是黄巾猖獗,有个首领,名换张牛角的,张燕和他交好,后来这边的黄巾被皇甫嵩剿灭了,张牛角死了,张燕就给自己取了张姓。”

    “所以,他也信太平道?”曹班接过符柯递给她的手帕,擦干净脸上的水,手从袖子里掏出长条形的小木匣,打开盖子,取出里面的单框镜,放在右眼眶上。

    符柯一愣:“主公还是看不清么?”

    许久不见曹班戴这个,符柯都快忘了曹班近视这件事。

    曹班摇头:“左边视力没问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20-130(第2/16页)

    ,所以合在一起还行,只是这样更清晰一些。”

    平日在郡里,或者在不其,身边总是有小孩子,为了不让小孩子觉得“很酷”,刻意弄坏视力去模仿,在室外时,她一般都不会戴眼镜。

    这几天山路不太好走,骑马的时候视线高,能看远一些总是好的。

    符柯最后总结道:“虽然他们人数还不到我们正兵的一半,但主公还是要提防着,毕竟是山贼。”

    两军人马相安无事的过了一夜,到了白日出发的时候,曹班军中的部将开始清点人头。

    于禁现在是手下有五百人的军候,五百人每五十一队,每队有一队长,于禁站在空地上,深吸一口气,高喊:“集合!”

    随后营中响起队长们整齐的口令声——“立正!”“报数!”

    正常情况下,军候们点完人数,确认五百人无误,层层上报确认后,曹班的军队才会出发。

    然而令于禁感到奇怪的是,接连好几天,队长们报上来的人数都不太一样。

    第一个数量变化的,是列在最末的五队队长,当他向于禁报上了五十一的人头数后,立刻引起了其他队长的嘲笑。

    “怎么回事,李队长,自己队伍的人都数不清?”

    “李队长是不是睡迷糊了,数学课都还给学院老师了?”

    偏偏李队长还是个腼腆内向的性格,等大家调侃完,他才尴尬道:“报告军候,确实多了一个人。”

    军中人数变化,也不是怪事,只不过军队里因为逃兵而导致人数减少是比较常见的,曹班军队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有先例,按照军中规章,将增员的消息一同上报,获得批准后,只要军候能管好,十分之一以内的增员,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当于禁发现,每天早上出发时,队伍里多出的人头,从一开始的一两个,到后面的五个、十个,甚至扛着兵器,带着口粮来投奔,事情性质就不一样了。

    张燕的好兄弟张牛角死后,张燕一直想摆脱山贼的称号,加入朝廷编制,却一直没找到机会。

    如今机会不久来了吗?

    听闻天下英雄齐聚酸枣讨董,怎么能少了他们黑山军呢?

    他不认识什么泰山郡曹班,但既然是讨董,对方粮草充足,装备精良,那他跟在后面,总能分一杯羹吧。

    张燕算盘打得是很好,可自从和曹班同行后,他却发现自己队伍里的人,到了第五天,他手下的一个副将,居然都直接跑到曹班的军营里了!

    于是他在这天扎营后,气冲冲的,拿起长矛,就要找曹班算账。

    然后就被许褚,一个四两拨千斤挑翻,整个人栽倒在了水里。

    他身后的弟兄们,本来是来给他打气的,见许褚勇猛,纷纷作鸟兽散。

    更加尴尬的是,他的那个副官,从曹班营地中的一顶帐篷里掀开门帘走出来,端着一只陶盆看热闹。

    见热闹居然是自己的“前上司”,副官吓得摔了手里的盆,盆掉在地上,里面热气腾腾的饭食洒出来,浓郁的肉香直冲张燕天灵盖。

    曹班听到通传,也放下饭盆,急急走出来,见张燕屁股泡在水里,忙命人取了一套自己的干净衣裳给他。

    张燕没多想,就地换上,曹班也习惯了,当做什么都没看见。

    副官尴尬道:“将军,要不您也来点儿?”

    他翻过倒扣的陶碗,将饭食巴拉回盆里。

    可惜可惜,汤汁洒了,那可是肉汤啊——

    副官在心里流泪,将陶盆递给张燕。

    张燕闻了闻,确实很香,就是这个味道,同行这么多天,每到用饭时间,这香味就穿过曹班的军营,飘进张燕军中,勾引着他的部将们。

    见曹班走出来,张燕不满道:“使君不厚道,表面以君子相待,暗地里却偷我的兵。”

    曹班笑道:“他们自己来的,你情我愿的事情,怎么能叫偷呢?”

    这边的喧闹,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已经到了饭点,曹班的军队纷纷开始生火做饭,香气沿着河道飘上来,勾得张燕鼻子发痒。

    张燕奇道:“为何是同样的饭食,使君军中的,闻起来就格外香?”

    曹班笑道:“因为有西域的香料。”

    “西域的香料?”

    曹班叫来炊事队的厨子,厨子会意,取出一只密封的小囊。

    “胡椒、芫荽、孜然,若是将军喜欢,我可以送将军一份。”

    张燕连连推辞,香料昂贵,他真是小巧了对方的财力。

    曹班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晚上,当炊事队的厨子灭了篝火,准备去休息时,黑暗中突然冲出一人,然而还没等那人拔刀,四周突然亮起,张燕还穿着白日张扬的赤色外袍,一时适应不了周围的光亮,不得不眯起眼睛,也就是在他闭眼的瞬间,厨子反手扎住他的胳膊,剪在身后,张燕哀嚎一身,膝盖一软,跪在了地上。

    曹班缓步从火把后的阴影中走出来,叹气道:“张将军这是何苦,白日我白送将军,将军不收,非要晚上亲自来取,让班实在猜不透将军心思。”

    没想到张燕跪得飞快:“那我现在后悔了,使君可否割爱呢?”

    曹班眯着眼睛道:“过时不候。”

    她弯下腰,火光照着她的面庞,火焰在那双黑瞳中跳跃:“这香料要想在别的地方凑齐一套,至少值千两黄金,不知将军这三千黑山军的脑袋,能不能和朝廷换千两黄金呢?”

    就在张燕懊恼,觉得吾命休矣的时候,又听曹班道:“我不是什么大方的人,好东西客套一次就算了,有富足的,当然是先可着自己人来。”

    “若将军是自己人,我对待自己人还是很宽容的。”

    “将军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