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情报部的!为什么他啥也不知道啊!
第123章
光熹元年十月,兖州陈留郡太守张邈,在自己的治下酸枣县,举办讨董盟会,各路豪杰们带着兵马粮草,齐聚酸枣,等待张邈的弟弟,广陵郡太守张超,按照官职唱名后依次入席。
袁绍虽然只是渤海郡太守,但他作为四世五公的袁氏,又曾经当过司隶校尉, 既然被推为盟主, 自然最先入场, 在张邈的引导下,毫不客气地坐上了主座。
袁绍后面,就是领一州之地的四位州牧,兖州牧刘岱、冀州牧韩馥、豫州牧孔伷以及并州牧段宁。
段宁是第一个被张超唱名的,她入内后,堪堪走到了盟主下首第四席就停下了,无视袁绍的疯狂暗示,一掀衣摆,潇洒落座。
这就让排在段宁后面,被叫到名字的兖州牧刘岱傻眼了。
其实,按照官职和爵位来说,刘岱是宗亲,兖州又是此次会盟的东道主,他坐袁绍下首是没问题的。
但酸枣会盟和皇宫里的朝会不一样,这是一场军事会盟。
说白了, 大家心知肚明,这里谁拳头大,谁话语权重。
段宁虽然只带了四千兵,但那可是四千并州骑兵!
四千骑兵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明白了,据说这次讨董联盟中,兵力最雄厚是济北相鲍信,他曾是原大将军宋奇的幕僚,和被山贼所杀的王匡一样,都是在一年多以前就奉旨开始募兵的。
他招募的士兵徒众有足足两万,可其中骑兵也才不足一千啊。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段宁依附袁绍,袁绍又是盟主,她这种真正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州牧不坐第一个,刘岱这种从未打过仗的坐第一个,到时候讨董,真让他第一个出兵怎么办?
于是刘岱也想往后坐,可这时候,冀州牧韩馥、豫州牧孔伷都被先后唱名请了进来,两人一入内,见段宁稳稳坐在第四席,刘岱擦着额汗,在席位后面犹豫,于是韩馥和孔伷对视一眼,直接一左一右,将刘岱“请”到了第一席上。
这个时候,袁绍在上座的表情已经非常难看了,刘岱不好再推辞,只能硬着头皮就座,韩馥和孔伷则分别坐在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段君似乎一直在看院门的方向?”孔伷的席位靠近段宁,人还未齐,刘岱和韩馥交头接耳,孔伷就主动和段宁攀谈起来,然而段宁似乎心不在此,回话有一茬没一茬。
孔伷本就对女子上战场,封君领州牧这等不合乎礼法的事情颇有微词,但他的情况和刘岱差不多,虽然本人的官职名义上在州内说一不二,但辖内兵力却都抓在别人手上,因此对段宁这样自己亲自掌兵的州牧,多少是有一些钦羡的。
盟会并不是在漫天黄沙的校场举行,张氏在酸枣的别院穷尽奢华,前来赴会之人都是世家大族出生,也没人能挑得出错来。
但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20-130(第5/16页)
段宁的目光似乎并不是在看外面的景,而像是在等什么人。
州牧之后,按理应当是郡守,响应讨董号召的郡守不胜凡举,不过因为时间紧迫,除了张邈张超兄弟,以及盟主袁绍,赶来酸枣的只有一位,泰山郡太守曹班。
袁绍故意让张氏兄弟,把他的名字放在最后,紧挨着他的倒数第二席,就是他的胞兄,典军校尉曹操。
张邈对此没有异议,但他的弟弟张超对此大为不解。
“曹班治理泰山郡的威名,已经传播到家乡东平王国,如果不是他平定了泰山郡的黄巾之乱,恐怕东平张氏族人也要受黄巾牵连,他的功绩,就算是刘使君也不能否认,为何要将他放在最后呢?”
袁绍轻蔑一笑,问张超:“讨董的公告,仲高可有收到?”
张超让仆人呈上那份公告。
袁绍展开自己的那份,指着上面的字迹:“这公告分明就是出自曹班之手。”
张超不敢相信,他拿起那份公告,用拇指细细描摹上面的字迹,笔力苍劲,笔势刚劲,笔锋洒脱,实在不像曹班那样年纪能够掌握的,当时他几乎是看到字迹的瞬间,就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这份公告出自三公……
视线往下,他又有些疑惑:“可是这下面有三公印章……”
张邈解释道:“曹君实曾经在东观校书,这印章只要见过,想仿造一份并不难。”
他说完,有些调侃似地看向袁绍:“倒是本初你,你们同窗才几年?怎就对他的字迹印象如此深刻?”
袁绍不理会友人的挖苦,张邈却追着问道:“他自小就是这样的做派吗?明明事情考虑在人先,却要将风头都让给别人。”
袁绍道:“反正他以前对孟德是这* 样的。”
张邈刚要开口,袁绍又接道:“所以他们兄弟决裂了。”
张超不再说什么,张邈却沉思了半晌后,给袁绍出主意:“听说曹班这次带了徒众万余人来酸枣,不如就推他先去讨董,将这第一的名头让给他,来探探他拉起这联盟背后的意图。”
曹操是在陈留郡募兵时,才从郡太守张邈那里得知了讨董联盟一事。
这次离开洛阳,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权利和阶级落差。
早年在蒙学时,家中有任大长秋的祖父,后来入了太学,又有当九卿的父亲,再到后来,父亲位列三公,自己也成为先帝亲封的校尉,在洛阳,除了个别眼高于顶的世家大族,谁还会小瞧他呢?
可现在呢?董卓进京,直接顶掉父亲的太尉之职不说,他离开了洛阳,居然连老家豫州都待不下去,只能依附袁绍的友人张邈,几经波折,才募得士兵五千。
而同样是逃离洛阳,同样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就可以倚靠袁氏门生,一跃成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对一众州牧郡守发号施令。
一个不可言说的想法,就在这时,从曹操的心中萌发了。
如今五岁的天子,能号令几个州郡?
数量在今日酸枣会盟之上吗?
现在是董卓手握年幼的天子,因此有了任免九州官员的权利,那么杀了董卓之后呢?
曹操突然意识到,讨董联盟,或许不是单纯的讨董……
如果是这样的,那他手中的五千兵,还远远不够!
“君实手中有徒众一万,加上我这二万,我们泰山、济北两地合力,杀董卓个片甲不留,君实意下如何?”
一个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曹操回头,见到了此刻最想,也是最不想见到的人。
“……君实。”不能叫二弟,也不能叫二妹,更加不可能叫官职,曹操许久未见曹班,话在嘴边转了一大圈,最后只能叫字。
曹班是女子这件事,这世上除了父亲母亲,还有自己,再没有第四个人知晓了。
每当他从别人那里听见关于“曹君实”这位年轻郎君的赞扬时,他心里的别扭根本无处诉说。
尤其是在得知曹班击败黄巾军,被朝廷封为太守后。
一个女子,能打仗,还能当郡太守,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匪夷所思的事吗?
哦,确实有,并州牧段宁,她不仅能打仗,还被皇帝封了爵位,但也就这一个特例罢了……
曹操这下算是明白自己的太学同期孔融,感叹礼崩乐坏时的心情了。
不过如今董卓乱政,皇子坐马车逃出皇宫这种事都能发生,还有什么事不可能的呢?
曹操现在身边已经有了从弟曹洪、丁冲、夏侯兄弟,若是曹班能够将自己手下的士兵交予他这个兄长统领,待他击败董卓,曹氏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袁氏呢?
女子在外行走总是不合规矩,况且随着年岁增长,曹班她能装到几时?或许自己可以找机会,和她谈一谈……
曹操这么想着,对曹班的笑容越发和善亲切起来,就连袁绍将他名号放在最后也怨气也似乎散了不少。
济北相鲍信似乎和曹班一路同来,他话也忒多,缠着曹班说个没完,曹班明明对他热情欠欠,他也完全没看出来,曹操在俩人前面,居然完全插不上嘴。
“要我说,并、凉州二州,都是狼子野心,袁绍不吸取他叔父的教训,有董卓的先例在,怎么还敢收段宁?难道就因为段宁是女子,他便认为段宁没有董卓的威胁了吗?”
曹班既没有看鲍信,也没有给自己眼神,始终看着堂内,翘首以盼地样子,让曹操想到了她小时候。
终于,张超唱到了鲍信的名号,鲍信回头朝曹班挥手:“一会进去,咱接着说。”
张超继续唱名——
“典军校尉——曹操,领兵五千。”
“泰山郡太守——曹班,领兵八千。”
曹操听见曹班一万徒众中,居然有八千兵,不由地回头,却感到堂上一道不甚友善的视线,从最前方的区域扫了过来。
只见对面斜前方的席位,一个以金冠束发的年轻女郎,眯起一双纯黑的眸子,单手撑着膝头,似乎在打量他。
女郎没有穿武袍,然而双手手腕上绑着一对兽皮金线的护腕,右手拇指上戴了一枚极为通透的红玉扳指——这是擅射之人才有的习惯。
她身后的僚属同样年轻,身姿挺拔如松,却是武将中极为罕见的肤白如玉,更显其英武不凡,让曹操不禁侧目。
堂内不少人在用或探究,或猎奇地眼光打量他们,曹操却因为那位女君的相貌而片刻出神。
曹操下意识去看曹班,然而曹班作为最后一人已然落座,盟主袁绍便示意宴会开始。
张氏兄弟虽然以美酒美食招待众人,然而曹操根本食不下咽,他一边想着如何与曹班开口要人,一边努力回忆曹班幼年时的样貌,企图从记忆中抽丝剥茧,找到解开一直以来关于曹班身世之谜的钥匙。
因此,当他听见袁绍询问曹班,是否愿意第一个出兵讨伐董卓时,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
“我愿意第一个出兵!”
可不巧的事,并州牧段宁,几乎和他同一时间站了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20-130(第6/16页)
来,表示愿意第一个出兵。
并州牧是袁绍的人,曹操皱眉,如果是袁绍授意,那他恐怕还真抢不过这个女人……
万一她真能打败董卓,那这讨董的名号,岂不是也要成为袁绍的?
曹操还在想着怎么说服众人,谁知段宁见自己站起来,也是愣了一瞬,随即向上首的袁绍抱拳道——
“既然典军校尉愿意先行,不若让他先试一试?”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幻觉,曹操总感觉,他旁边的曹班笑了。
第124章
从被唱名入场后, 曹班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斜前方的席案上。
日光透过贝壳制成的窗棂洒入内室,幻化交织的光影下,舞姬踏着莲步,和着婉转的丝竹,衣袂纷飞。
她在舞动的彩衣间, 终于见到了阔别整整二十年的家人。
此间孤茕,唯发三愿——世清平,身强健,终与君相见。
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和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她好像忘记了许多事情,但她知道,姐姐在这里,她们在同一屋檐下,在同一个喧嚣沸腾的时空中。
她们还拥有彼此。
姐姐啊,姐姐。
她的嘴唇颤抖着,胸中涌上的酸涩令她无法发出声音,她闭上眼睛,又睁开,席案后的琴师抚弦,两束目光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相触。
姐姐也在看她,用带着温度的眼神细细描摹她的面庞,她微微偏头,像是幼猫眷恋地轻轻蹭着那双无形的手。
袁绍似乎在上首说了些什么,席间有人肆意狂笑,有人抚掌喝彩,姐姐薄唇轻启——
融真。
霎时间,胸口的玉佩烫得几乎将她灼伤,她双手捧起酒樽,苦涩的液体划入体腔也难以压制不断翻涌的思念,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二十年的分别,让她快要忘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来处,自己的所欲所求。
一曲终了,袁绍也念完了讨董的誓词,他将酒液倾洒在案前,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张超再次一一唱名。
融景成为了并州牧,姑臧君段宁,而融真又成了泰山郡太守曹班。
根据讨董联盟商定,由典军校尉曹操第一个出兵,试探董卓的兵力。
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却令所有人都满意。
袁绍事前通知了段宁,计划推曹班率先出兵一事。
单方面通知,并没有与之商议,表明袁绍对段宁并没有十足的信任。
明明现下段宁的四千骑兵是袁绍最大的军事依仗,袁绍对段宁的重视却远不如来投奔的谋士荀谌。
可你要说他不重视吧,他也确实舍不得让段宁先出兵。
这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