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1/15页)

    第141章

    “又来了!快, 快躲进去!”

    小平津南岸,搀扶着伤员的士兵见到河水中央如同黑色鸦雨般的箭矢像他们飞射而来,瞬间变了脸色。

    “你不要管我了!你快跑吧!”这名伤员正是在前一波箭雨中被擦伤了右腿, 影响了行动。

    听说攻打小平津的,是姑臧君段宁的军队, 他们从船上射出的弩箭都是需要几人合力才能拉开的强弩, 被弩箭直接射中,不死也残废,这名伤员还算运气好的那种。

    又是一支带着火绒的弩箭从天而降,直接落在两人面前的草堆上,河滩边的草堆有水,火很快熄灭了,但是他们身后营地的帐篷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前两波弩箭之后,营地内绵延数十里的帐篷被烧毁了一大半, 屯长在对方进攻的间隙组织士兵取水打湿帐篷,可士兵们别说靠近河岸了,根本没人敢从土堡里出来。

    最后屯长杀了一名士兵,才强行推人出去取水, 勉强保下了一部分帐篷。

    可是很快,第三波箭雨就来了,士兵没有丢下自己的同伴,将伤员安全送回了土堡,狭小的土堡半边露在地表,半边在地下,里面挤满了人,潮湿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

    这一次的进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留在外面的活人早就没有几个了, 可那些箭矢就像是永远也不会穷尽那样,远处传来重物轰然倒塌的声音,又一座土堡承受不住弩箭的进攻被摧毁了。

    绝望的情绪在土堡内蔓延,受伤的士兵尤其感到恐慌,此时天色还未亮,即使土堡留有观察用的孔洞,也很难看清外面的情况。

    未知不断扩大着堡内恐慌的情绪,躲在同一个土堡里的屯长扫视了一圈,推了推那名伤员:“你!去外面看看!”

    伤员嘴唇颤抖着,他腿脚不便,这要是去了,那肯定就回不来了,可是方才反抗屯长的士兵已经被人杀了,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

    就在伤员咬牙,准备爬上土坑时,搀扶他躲进土堡的士兵挤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还是我来吧。”

    伤员最终什么也没说,目送少年翻了出去,屯长见状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

    昏暗的天光下,箭矢如同潮汐一般,从他们土堡所在的防线,退到了河滩一带,士兵试探着往前走了一段,眯起眼睛,望向河中央,见到了令他此生难忘的一目。

    宽阔的河水中,从那些恐怖的巨大阴影后方,密集驶出数不清的黑点,在箭雨的掩护下,以极快的速度向着河岸边冲来!

    “火力覆盖后,士兵必须从大船换到小船,分波次上岸。”

    这是姐姐的先锋军在孟津抵岸后,武都尉连夜总结出的经验。

    渡河作战与以往两人参与的战斗不同,类似于抢滩登陆战,进攻方需要解决兵力运送、抢滩登陆和歼灭对岸敌军三大难题。

    区别在于,河面不比海面无限大的纵深障碍,曹班在即墨和交州的造船厂投产多年,大小船只早已用于各地往来行商贸易中,她从泰山郡开拔的同时,船舶的征调令就发往并州、司州一带商贸据点,因此运兵不是最难的一环。

    最难点在于抢滩登陆。

    姐姐在孟津的成功案例便是她们宝贵的经验。

    “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箭矢先给对面犁一遍。”

    在己方上岸* 前,通过远距离火力打击,预先削弱敌方防御力量顺带扰乱敌方的部署和士气,这是屡试不爽的兵法硬道理。

    为了保障火力,她们首次投放了需要七人合力操纵绞车,绞轴张弦的床弩。

    这种弩由四张弓组合而成,虽然张弦发射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可以一次多发,用标枪代替羽矢,破坏性极强。

    董卓在小平津留有两万两千人,是曹班现下兵力的两倍,她不得不拿出攻城的火力来对付这些守军,而在火药正式投放使用前,床弩基本就是战场兵器武力的天花板了。

    火力覆盖有了保障之后,为了不重蹈孟津登陆士兵都挤在一处,无法展开阵型的覆辙,根据测图尉测算得到的河岸长度和宽度,她们将登陆士兵以小船为单位编组,按照每隔半个时辰抵岸一队的时间间隔进行兵力投放。

    这样既能防止对岸短时间内聚焦过多兵力,又能保障后续兵力的持续输送。

    张辽作为首批渡河上岸的先锋将领,在小船靠近河滩之后,一跃踩进冰冷的河水中,两个跨步就上了岸,一刀砍死一名在河滩上侦查的士兵,带头冲向距离最近的一处土堡。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土堡中的守军根本来不及翻出土坑,就被张辽用闪着寒光的刀尖居高临下地指着,成了瓮中鳖,只能束手就擒。

    很快,其他土堡也被渡河的士兵占领,有反抗者,则土堡便成了人间炼狱般的血窟,最靠近河滩一排的土堡是必克的,两波兵力补给后,这些土堡就易了主,成为进攻方的滩头阵地。

    吕布在西面的疑兵比预想中的坚持得还要更久,董卓的骑兵抵达河阳津后,吕布直接换了小船逼近河岸。

    董卓下令士兵们骑马涉水,可是这些西凉马没有经过训练,春日里河水温度还很低,水面一没过马蹄,马就嘶鸣着不听使唤了。

    小船上领头的将士,看着粉头白面的,却能单手将长枪投至百米远,直接扎中了一匹战马的马腹。

    这一下激起了董卓的战意,又下令弓箭手向对方船只齐射。

    可是对方直接躲进船舱内,这个距离下的箭矢也不足以穿透船舱。

    被磨得没办法的董卓只能加派人手增援河阳津。

    因此小平津遇袭后,最先赶来增援的,反而是孟津的郭汜。

    当郭汜抵达小平津时,远远就能看见河滩方向,黄色的砂石泥土从地里不断翻飞出来——登陆士兵将他们在河滩修筑的土堡,通过壕沟从点连成了线。

    甚至在中间的点位,还能看见两座木楼拔地而起,沿河一带一马平川,他们这是要占领制高点!

    不仅如此,壕沟向内陆一侧还被进攻方布置了纵深近百步的拒马,拒马前铺着密密麻麻的铁蒺藜,远远望去,只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郭汜的副将一见敌人这架势,心道不好,对郭汜道:“将军,先前的孟津还有河阳津都是疑兵,小平津才是他们真正进攻的目标,我们要赶紧派人去向相国求援啊!”

    郭汜闻言却怒道:“孟津一战我们没能彻底歼灭敌人,因此受到相国的责罚,如今我有兵九千,小平津有万余人,敌军人数决对不会在我们之上,若还要求助于相国,我不如投河了去!”

    副将还想再劝,郭汜又道:“我们的后方是洛阳王都,和京畿的万亩良田,而他们的后方,只有浑浊的河水,纵使她姑臧君有船又如何?袁绍已经舍她而去,她孤军难支,又能坚持多久?”

    副将小声道:“也不是孤军……孟津的曹班撤退后,一定会很快支援小平津。”

    但郭汜却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曹班和段宁两边加起来,兵力也不会超过两万,就按她们有两万人来算,一比一对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2/15页)

    “优势在我!”

    郭汜的自信心来源于此后整整一天的交战中,河对岸都没有再见到增兵的小船。

    而姐妹两人之所以坚决的发起这场讨董战役,自信心出来来自她们长久的准备,还来自于河东郡——

    白波军郭泰在“上使”张寿的建议下,亲自率领五万徒众,支援并州牧段宁和泰山郡太守曹班讨董。

    郭泰在抵达小平津北岸后,很快和来自黑山军的张燕结为异姓兄弟,黑山军用的是玄色的五瓣花旗帜,郭泰于是大手一挥,五万大军换上了白底的五瓣花旗帜。

    来自对岸的黑白双煞大军以辗轧的态势,冲出河滩阵地,成为小平津守军最后的梦魇。

    河阳津的董卓,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折了近五百人,好不容易才让士兵凫水渡河,登上了一艘大船。

    船上的士兵都跳水逃跑了,船只的龙骨也已经被人毁掉,河水不断灌入船舱。

    直到董卓的西凉军发现整艘船空空如也时,董卓才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

    当他回过神时,郭汜被联军斩杀的噩耗也传到了他的营帐。

    董相国自从受袁氏征召入京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他账下的谋士李儒立刻劝他回洛阳,将小皇帝“保护”起来。

    “趁着敌人还在攻打小平津,我们先一步回洛阳,调城门校尉、羽林军率京兵戍卫,同时急召李傕将军来援!”

    董卓还在思考李儒的建议,又一名士兵急急入内,跪在地上道:“梁县急报!胡将军为孙坚所杀,梁县失守了!”

    一天之内损失两员大将!

    董卓此刻已经站不住了,接连奔袭,又为河阳津的疑兵折磨了心力,他只感觉气血上涌,一向身体康健的他,控制不住的猛烈咳喘起来。

    李儒不敢去安抚董卓,只能试探道:“那让牛将军,去守南边?”

    董卓却摇了摇头,踉跄了两步,退到案边,直接坐在了案上。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不能回洛阳……长安……”

    李儒瞬间明白过来,相国这是想要迁都啊!

    可是现在下令回城,恐怕也已经迟了,小平津的守军一旦顶不住,联军便可长驱直入……

    李儒还想说些什么,却听外面又有脚步声接近。

    事不过三,李儒生怕这又是什么让人受不了的坏消息,都有些不敢听了。

    然而这次来传话的,却不是西凉军中的士兵。

    “士尚书于昨日以三公令下令迁都!王尚书命下官快马前来通传!”

    第142章

    “该死!还是慢了一步!”

    段宁看完贾诩寄来的书信后,狠狠的啐了一口。

    “没想到王允对董卓这么忠心”

    “他哪里是对董卓忠心,他只是忠心于时局罢了。”段宁道,“早知道他坏事, 当初他在太原郡,我就应该把调令给他扣下来。”

    王允是从并州太原郡得到调令入的朝, 身为并州牧的段宁亲自在调令上盖了章。

    曹班对此也很无奈,她是带着历史知识来的,可是蝴蝶翅膀一扇,谁知道这边姐姐扣下王允,那边会不会来个更离谱的李允呢?

    段宁从孟津紧赶慢赶过来, 连口水都喝不上, 如今董卓跑了, 外面的士兵在抓紧时间清点人数,营地升起了炊烟, 她咕嘟嘟灌下几口凉白开,看向妹妹:“这古代的通讯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耽误事啊,我们有没有可能……”

    曹班摇头:“现阶段要整出电报, 要点的前置科技树太多了。”

    除了铜铁的纯度要提高、绝缘材料要改进、还有按键、齿轮等精密机械零件所需要的加工技术外,还有理论方面的欠缺。

    虽然在格物院的理科教材中,引用了《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经典, 来普及“慈石引铁”“玳瑁吸偌”的电学和磁学知识,但要完成电报的发明, 必须建立一整套信号编码与传输系统知识。

    光是继承曹班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 就算是填鸭式的揠苗助长, 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少也需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

    即使姐妹俩有玉佩可以沟通,但通讯间隔整整两个月,玉佩又只有这么一组,打仗的时候是不能指望的。

    如今她们在各地据点的情报部,还是采用传统的飞天走地式通讯——天上飞鸽子,地上跑快马,因此王允替董卓追回了半天的时间差,足以让董卓逃过被姐妹和孙坚的南北包夹。

    “哎,我也知道,但和董卓接触时间也不断了,以他的性格,这次让他跑了,下次恐怕……”

    没有科技傍身的话,硬碰硬的代价,只会比这次更惨重。

    按照姐妹的计划,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他们在黄河渡口直接杀死董卓,全歼敌方的有生力量。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渡江的兵力必须在董卓之上——袁绍中途畏战而逃,白波军从河东郡赶来,存在时间和人数上的不确定性。

    所以次一级的选择是,让贾诩在朝廷运作,趁着董卓领兵在外,直接将小皇帝劫出皇宫,送往长安,引董卓往西,姐妹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杀死董卓。

    当然这个方案也是有风险的,如果董卓不去追小皇帝,她们就必须和董卓在黄河对峙,一直等到孙坚和白波军的增援。

    结果现实是,白波军来了五万,远比预想的人数要多,姐妹完全可以全歼敌军,但贾诩那边因为信息差,直接来了个大的。

    搬小皇帝一个董卓不一定去追,那搬走整个洛阳呢?

    都城都给你迁了,你跟不跟?

    果然,董卓立刻撇下姐妹的讨董联军,追着小皇帝往西去了。

    姐妹的目的勉强达到了,但贾诩自己却陷入了危险。

    “士邑迁都的命令,是什么时候下的?”董卓率领军队往西,于郭汜留在洛阳的旧部会和,这些士兵在洛阳城杀了一批贵族,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因此拖慢了脚步。

    马车外,变成奴隶的贵族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