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30-140(第1/14页)

    第131章

    寒风带着哨音,在旷野上呼啸而过,汴水嶙峋干涸的河床,像一张绝望的大口,吞噬着士兵们的战意。

    薄薄的一层河水冻结成块,河边的枯木下堆积着尸骸,下层是饿死的百姓,上层是阵亡的士兵,深黑色的血液替代了河水,整条河道都冒着死气。

    比这天气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大军的溃败。

    曹操信心满满的战争首秀,成就了徐荣,董卓对抗关东联军首战得胜,中郎将徐荣斩下曹操军中卫兹、鲍韬等将后,没有盲目追击,而是退守成皋县成,曹操因此得以带着残兵逃出荥阳。

    八千步卒被打得只剩下不到百人,从弟曹洪让出唯一一匹战马给曹操,曹操骑着马,与修鱼县的谋士们汇合后,沿着长城东行,最终在距离酸枣不到五十里的村寨停下了脚步。

    卫兹是张邈的部将,鲍韬是济北相鲍信的亲弟,一场战争打下来,他不仅得罪了东道主,还得罪了兵力最雄厚的一股势力,要是就这么回酸枣,恐怕不仅袁绍要看不起他,其他人也会排挤他。

    可就凭他手上这百人,不回酸枣,他能去哪儿呢?

    村寨的妇孺们见这些不速之客手持兵刃,浑身血污,都拿出农具来到村头,最后还是曹操杀了战马,用胸腹肉,换来了两间农舍。

    败军的复盘之夜,氛围凝重地令人窒息。

    曹洪因为将战马让给了曹操,自己差点废掉了一条手臂,在修鱼城里请了巫医,给他涂了草药,味道格外刺鼻。

    丁冲闻不惯这个味道,离曹洪远了些,挪了挪屁股坐到了钟繇身边。

    曹洪见状,突然站起来,所有人因此都看向他,他深呼吸了几下,嘴巴长了长,终究什么都没说,两步走到门口,一脚踹开了柴门,柴门年久失修,整个倒在地上,冷风吹进来,几乎将炭火吹熄。

    荀攸叹了口气,见起地上一个枯枝,翻了翻炭,已经走出门的曹洪又气鼓鼓地回来,将门板从外面扶起来。

    丁冲对钟繇小声道:“我不是有意的。”

    钟繇是自己来酸枣投奔曹操的,董卓入京后,洛阳的钟氏族人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回颍川,一派则各自奔逃。

    得知曹班也在酸枣,他便没有进城,在修鱼和荀攸一起等待曹操。

    “现在怎么说,这仗还打吗?”丁冲不想因为得罪曹洪而引起曹操的不愉快,主动转换话题,钟繇见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在他背后拍了拍,丁冲没理他。

    “当然要打,为什么不打?”曹操对荀攸很信任,荀攸说话也从来不顾及曹操的面子,他第一个打破沉默,“没有人天生就会打胜仗,若是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了斗志,主公以后还怎么服众?”

    丁冲也是不想轻言放弃的,难得觉得荀攸说话在理,便撑着钟繇站起来:“打!兵没了,再想办法就是!”

    他说完便看向荀攸:“公达,你出出主意!”

    一直不说话的曹操也看向了荀攸,大家瞬间明白,曹操也倾向于打。

    荀攸手里的枝条在火坑里翻了又翻,火星终于窜上来,烟气熏得人发呛。

    “无非就是再去借,借不到,那就自己去募。”

    曹操这次打董卓,一共出动了八千士兵,其中一半是他在陈留郡募集的,另外一半分别是陈留郡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借给他的。

    如今再借,恐怕很难了……

    “那当然还是自己募——你干嘛拽我!?”丁冲话说到一半,被钟繇扯了回去,钟繇被他说得脸上发烫,丁冲有些生气,可屋内再次安静了下来,丁冲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莽撞,尴尬地坐了回去。

    “兖州不行的话,其他州郡呢?”这么多年过去,钟繇的声音几乎没什么改变,在一群武将厚重的哑嗓中,显得很清亮。

    虽然借来的士兵素质肯定比临时招募的更高,但第一次借兵就出师不利,关东联军中无论是谁,肯定都会怀疑一件事——

    曹操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可如果不借兵,自己募来的兵要花时间训练不说,他们现在在别人的地盘上,而兖州开门迎接八方来军,壮丁几乎都被联军瓜分完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兵源给曹操呢。

    空气再次凝重起来,噼啪的火星子从木炭上爆开,坐在木桩上,抱着长枪沉默不语的夏侯惇,突然开了腔。

    “主公能不能问曹使君借兵呢?”

    曹操还没说什么,钟繇就泼冷水道:“曹使君不一定会借兵。”

    坐在他旁边的丁冲小幅度点了点头。

    其他人都有些诧异,曹操和他的同胞兄弟曹班,年少时在洛阳的太学启蒙,和丁冲还有钟繇是同期,因此二人算是对曹班性格比较了解的,虽然曹班和兄长交流不多,但总不至于到袁绍和袁术那样对着干的程度吧。

    在他们看来,曹班来参加讨董会盟,不就是为了助兄长一臂之力吗?

    夏侯惇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他话比较直,因此也这么说了:“长兄如父,主公是曹使君的兄长,他侍奉主公您,就像侍奉太尉大人那样。”

    “大敌当前,主公现在做的是匡扶汉室的丰功伟业,您只要开口,他不会不借兵给您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离开洛阳前,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董卓进京后顶掉了曹嵩的官职,因此在曹操部将心中,太尉之职还应该是曹嵩的。

    夏侯惇的话,就像给堤坝开了个口子,众人低落的情绪终于找到宣泄口,纷纷劝说曹操。

    向自己的兄弟开口,总比像外人开口容易吧。

    荀攸观察着曹操的表情,棕黑色眼珠转了转,拢了拢衣襟,慢悠悠道:“主公和他一母同胞,应该最是了解他的,他离开曹家独自在外求学,这么些年,一步步做到了太守的位置,绝不可能是什么纯善之辈。”

    “若是他不顾及兄弟情谊,主公手上,就没有能让他不得不借的由头吗?”

    经过一夜的商讨,曹操最终做出了决定。

    第二日,他带着人马,顶着联军诸将刺人的视线,酸枣城外的联军营地。

    不同于出征之前,他厉兵秣马,一副不愿于那些醉生梦死联军将士同流合污染的态度,再次回到酸枣的曹操,拉下了面子,开始在各家营帐间走动,但效果并不好,闭门羹一碗接一碗,直到盟主袁绍为他举办了一场名为接风,实则打压的宴席。

    张邈和鲍信都没有列席,袁绍带着手下人,轮番给他灌酒,尽管做足了心里准备,在宴会上,他还是被袁绍灌了个酩酊大醉。

    “孟德兄用兵不行,酒量总不能不行吧,喝!”

    不管是多么刺耳的话语,他都一一笑纳,从善如流。

    然而一连几天,天天酒宴不断,他却唯独没见到曹班。

    他找到曹班在张氏的住所,也没有人,张氏的仆役告诉他,曹使君,在他回来之前便离开了。

    这是在刻意躲避他吗……

    呵——就连她也瞧不起自己吗?

    曹操浑浑噩噩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张氏不愧是体面的世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30-140(第2/14页)

    ,虽然张邈一直不愿见他,但别院的住所还保留着他离开前的样子,他从豫州老家带来的仆役也没有受到苛待,用过饭后,仆役送来信件,请曹操过目。

    一封是来自他留在洛阳的妾室卞夫人。

    他因为拒绝了董卓的任命,被董卓派人追杀,离开洛阳时没有来得及带上她。

    卞氏在信中说,她想带着孩子阿丕来酸枣投奔丈夫。

    “简直是无理取闹!”

    曹操本就心烦意乱,见了信的内容后,更是直接砸了屋内的陶瓷陈设,“我来酸枣是为了打仗,她一个妇人,真以为我在这是饮酒作乐吗?”

    他说完,愤怒地看向那名谯县来的老仆:“是你告诉她们,我在此地的吗?”

    曹操的正妻丁氏在谯县老家陪伴母亲丁夫人,这个仆役是丁氏的嫁妆,因为服侍妥帖他才带来酸枣。

    老仆吓得当即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郎君在酸枣起兵,是为了天下百姓,大家都在传送郎君的功德啊——”

    谁知曹操一听,只觉得仆役是在讽刺他,不由分说抽出腰间的宝剑,将这仆役杀了。

    老仆身后的仆役手里捧着还未解开的信简,吓得两股战战。

    曹操不耐烦道:“还有谁来信?”

    仆役跪在地上,双手捧着信简,高高举起:“是,是曹太尉!”

    一听是父亲来信,曹操更加不耐烦,怒道:“烧了,通通烧了!以后他的信,府里都不收!”

    当初董卓入京,父亲明明有时间提醒自己,却带着妾室和财物自己跑了。

    而且还是跑到了徐州的琅琊国,紧挨着曹班的泰山郡。

    这是什么意思?自己这个长子,还不如曹班这个抱养的可靠吗?

    他突然想起来袁绍在宴会上讽刺他的话。

    “这天底下,不孝顺的晚辈得不到父母的偏爱,不忠的将领,也不会得到手下士兵的认可[1] 。”

    袁绍曾经为自己过嗣的父亲袁成服过三年孝期,大家都认为袁绍是个大孝子,但是袁绍什么本性,曹操还不清楚吗?

    如果他真的孝顺,会在袁氏一家都在洛阳的时候,起兵讨董吗?

    他怎么有脸讽刺自己!

    曹操让人将老仆的尸体拖出去,自己踏着血迹,一步步出了门。

    身后,婉转悠扬的舞乐声弥漫在张氏别院上空,身前,黄土地吸收了血迹,血腥味混合着泥土与香薰,刺鼻得令人作呕。

    他沿踩着踉跄的步子,沿着小路,神情恍惚地出了城,远处隐隐有祓乐响起,荒腔走板的吟唱如诉如怨。

    田野间雾气朦胧,几个蓬头垢面的百姓围着一间由破木板和干草堆建的小屋,摇铃清脆的声音震得他头疼,他推开人群,走进了小屋里。

    闭塞的空间一片黑暗,不见一丝光亮,屋子的顶棚很低,他只能半弯着腰,勉强在黑暗中睁开醉醺醺的眼睛。

    正中央,一尊面目模糊的神像前,跪着一妇人,妇人口中念念有词。

    曹操栽倒在祭台前,终于看清了神像的面容,神像闭着眼睛,一道伤疤穿过祂的右眼,曹操越看越觉得熟悉。

    “祂是男是女?”曹操问。

    妇人回答:“这是一尊女像。”

    “这是神女?”曹操又看了看神像,晃晃不太清醒的脑袋,“不,不,祂是男子。”

    “祂是女子。”

    曹操觉得这妇人傻的可笑:“没听过有什么神女是能为人赐福的。”

    妇人缓缓起身,屋外,乌云移开,阳光洒了下来,照在神像上,神像的表情似悲似喜。

    “有好生之德的从来都不是上天,只有拥有生育权柄的女子,知道生灵的来之不易,才会以慈悲拯救世人。”

    曹操也跟着那妇人仰头,刺目的阳光使他头晕目眩,他感觉自己有些站不稳,踉跄了几步后,再次栽倒在了供桌上,供桌上没有贡品,只有一片带着余温襁褓。

    ***

    曹嵩在琅琊国,有琅琊王氏的接待,加上自己带来的钱财,日子过得不可谓不快活。

    如果不是妻子丁氏在谯县突然病故,他也不会写信到酸枣。

    曹班不回信他还可以理解,可是这么多天了,曹操也没个消息,谯县的族人不停催促他回去料理丁氏的丧事,豫州现在兵荒马乱的,叫他怎么回去?

    “两个孩子都领着兵,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让他们回豫州比较好。”妾室陈夫人劝曹嵩。

    曹嵩却冷笑一声,昔年的郎情意切荡然无存:“娥娘死了,没人和你争宠,但孩子对母亲还是有感情的,你何必连死人都不放过?”

    陈夫人闻言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泫然欲泣,曹嵩见之心烦,叹气道:“所以说,有女人的在地方,就少不了争风斗气,你也学学——”

    他话说到一半,顿了顿,道:“总之没事也可以读读书,别总想着那些后宅腌臜心思。”

    曹嵩虽然自己不爱读书,但他附庸风雅,总希望自己的妾室也能向那些世家的女子一样知书达理,但又不希望出现像蔡尚书之女文姬那样,自以为读了点书,就离开家追随什么女君。

    长子和“次子”他是指望不上了,三子曹德又被娥娘养废了,他现在就希望曹玉能够成器,自己再努努力,争取让曹家人丁更兴旺些。

    只是丁氏那边实在是令他心烦,不管又不行,于是他只能回到书房,再次提笔写信,没想到仆役却传来了消息。

    “曹侯!丁家来信,曹二郎带着兵马回豫州了!”

    第132章

    到了曹班这个层级, 每一项决策都有可能影响时局的走向,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