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长安城内,随处可见运送砖石土木的百姓,看他们的去处,似乎并不是为了修建皇宫,而是各自修缮街边的房屋,每隔一段路,便能看见一座竹棚,棚外也有人排着队,棚内有两到三名士兵在给他们分粥。

    皇甫嵩注意到,这些竹棚外面立的旗帜,与在渭水迎接他们的军队旗帜是一样的。

    临近黄昏,他和其他官员们一起,跟随天子的车架,来到了一处别院。

    直到天子被那名为“真”的女子请上座,大家才看清他手里抱着的东西。

    是一只做工精美的小布犬。

    众人都等着天子发话,可率先开口的,却是那名女子。

    “这是董卓发给诸位武官的求援信,若是有意支援董卓的,各位可自行前往城西大营,领回虎符,能带走多少士兵,观看各位本事,若无意支援,还请各位休息一日,长安城百废待兴,诸位也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等等,他们这是……被威胁了?

    众人都还没回过神来,曹班让人将信封分发下去,皇甫嵩领得最多,文臣武将们都看着他,想等他的态度,他一下子感觉到了压力。

    其实愿意跟随天子来长安的,都不是性格刚直的人。

    过刚易折,真正性格刚直的人,在董卓自封为相国的时候,都祭了他那把据说是项羽用过的宝剑了。

    大家这会儿都看出来了,这名女子绝不是他们先前所想的,“家族代言人”那么简单。

    她到底是谁呢?面对她的军队,自己胜算有几成?

    已经一把年纪的皇甫嵩,纠结地汗都下来了。

    董相国在小平津被泰山郡太守曹班和姑臧君段宁的联军联手打败,泰山郡太守曹班他们许多人都听过,虽然出身宦官家族,但他本人是马融的亲传弟子,得马融推荐举孝廉任郎官,在经学上十分有造诣。

    凡是认识他的,几乎就没有对他有不好的评价。

    至于姑臧君段宁嘛,这位可以说是一名传奇的女子了,她的大名如今在关西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的祖父是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段纪明,她跟随祖父自小征战沙场,以女子的身份得先帝亲封为君不说,其后又投了袁氏门下,成为了并州牧。

    她是追随袁绍一起参与讨董的,如今她的主公袁绍成了逃兵,她却依然率领士兵,联手曹班击杀了董卓的部将郭汜,还一直追着董卓到了渑池。

    说起来,姑臧君段宁他是见过的,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竟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5/15页)

    得她与堂内这名女子的外貌有些相像?

    皇甫嵩还在犹豫,又听那女子道:“虎符就在城西军营,要去取,班绝不阻拦,诸位可以回去慢慢考虑,只是这处别院狭小,诸位要想歇息,还得尽快到城东的工程处报名才行。”

    ——自己住的房子,当然要自己去盖,曹班主打一个公平。

    皇甫嵩不解这女子是何意,一直到了晚上,众人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安排住的地方,才明白过来。

    这是百废待兴到连房子都需要自己动手盖的地步啊!

    ***

    曹班提前抵达长安,除了控制皇帝和武将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整合兵力。

    她连夜召集右扶风的武科学子以及凉州田庄的一万人,来到长安。

    而和姐妹一样,同样在筹兵的,还有董卓。

    董卓现在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四面楚歌。

    他手下的西凉军,由凉州人、湟中义从和西羌组成。

    而段宁作为凉州的长期经营者,同时身兼并州之主,她手下除了有和董卓构成几乎一模一样的西凉军外,还有并州人、匈奴胡人和屠各胡人,各个都是经过挑选的天生的战斗好手。

    为了笼络人心,董卓不得不在渑池紧急封赏他的手下和亲戚,弟弟董旻被他封为左将军,侄子董璜被他封为中军校尉,这两人领禁军。

    而女婿牛辅、部将李傕、段煨等,则率领西凉军。

    四顾之下,他的北面是曹段联军,南边被袁术和孙坚堵着,东面则是袁绍这个死敌,还有征兵回到豫州的曹操。

    他能指望的,只有西面了——长安和益州!

    于是他连夜写信,给跟随士邑迁都长安的武将们还有益州牧刘焉,要求他们派兵派粮来援。

    可他一等再等,被曹段联军逼得一退再退,都没等来回信!

    洛阳百姓所剩无几,董卓一气之下,命留在洛阳的王允,将刘焉扣在洛阳的三个儿子都杀了。

    然而,若说董卓现在的目标,就是尽快解决追击他的联军,王允现在的目标就是阻止董卓。

    王允虽然是得到了董卓的重用,才能做到尚书一职,而后晋升为司徒,统揽洛阳朝政。

    但他内心,还是想杀了董卓。

    他出身太原王氏,这时的王氏不像晋朝那样繁华,但也是世家,他的文人传承让他从根子上就看不起董卓,他也完全不认可董卓在朝廷中的胡作非为。

    可这不代表他认可,同样出身边远交州的士邑。

    一开始,王允只是将士邑单纯的看做董卓的走狗,靠着溜须拍马上位。

    可后来,尤其是董卓离开洛阳后,他渐渐地发现,士邑并不忠心与董卓。

    他将士邑组织迁都一事提前告知董卓,并不是因为他忠心与董卓。

    他只是想看董卓手下内讧,至于因此得到董卓信任,升任司徒,那完全是意外之喜。

    所以他收到了董卓要求杀死刘焉之子的传令后,并没有完全执行,只是将刘焉的长子和次子下狱,单独放走了刘焉的幼子刘璋。

    并且给刘璋带了一句话:“告诉你的父亲,让他安心率军北上,讨董,我会在洛阳和你的兄长们一起迎接他的军队。”

    董卓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却拿王允没有办法,他被曹段的联军困在渑池,长安情况不明,洛阳是他最后的依仗了。

    所谓困兽之斗不外乎此,因此董卓一面向联军发起猛烈的攻击,一面再次书信给王允。

    这次他不罚人,而是命王允任命青州、兖州、冀州三地刺史。

    ——并州凉州的段宁他动不了,青州有港口的曹班、正在东郡的曹操,还有在冀州的袁绍,他难道还无能为力吗?

    第144章

    “将军,那可是蔡参军的父亲,我们就这样不管他吗?”

    张辽望着那架驶出城外的马车,有些担忧地问段宁。

    段宁追着董卓,从渑池一路到了弘农,董卓率军进入弘农县城后,坚壁清野,又派士兵抓捕城内的百姓,阻止他们逃出城。

    段宁的军队在距离弘农县不足百里的陕县驻扎下来,从此地骑马到弘农县,只需不到半日, 可她却无法再往前了。

    根据弘农县方向传来的消息,董卓在城内搜刮出了大量的粮食,又派人加紧修筑城墙,显然是想将弘农当做堡垒固守。

    弘农这个位置掐在从长安东出的咽喉处,对姐妹来说是必克的,段宁紧急增调凉州田庄的部曲,可是天子刚刚在长安安顿下来,贾诩是把武将带走了大半,但她们也因此不得不分出更多的兵力,确保长安方向的稳固。

    况且弘农是座大城,想要硬攻, 即使姐妹兵力尽出,胜率也在五五之数, 实在不是上策。

    但若是拖下去不攻, 如今各方都在划地盘, 妹妹手中有天子,要是等那些军阀回过神来, 自己这边还没在长安扎下根基,局势就太被动了!

    这样下去,恐怕只能和董卓去争益州牧刘焉的援兵了……

    大战在即,段宁的军中难得氛围有些压抑,可就在昨夜,营地里,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尚书蔡邕。

    “谁说我没管他?我可是把宝贵的军粮都分给他了。”

    蔡邕孤身前来,自称替王司徒前来劝降董卓,请求段宁放他前往弘农。

    段宁对蔡邕的口才不甚了解,但是她了解董卓。

    董卓要是能降于*她,就不会被她一路追着跑了。

    都这么狼狈了也没派个使者来探口风,要让他投降自己,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吧。

    硬攻弘农代价太大,她正盼望着有点变数呢。

    而她的军营里,不正好有个了解蔡邕的吗?

    “你的父亲……口齿伶俐否?”

    蔡琰也得知了父亲到来的消息,听姑臧君这么问,猜到了父亲此行的来意,叹气道:“若是父亲口齿伶俐,我也无法来将军营中了。”

    段宁和蔡琰同时沉默。

    段宁问道:“那……文姬要去见见他吗?”

    董卓性格暴虐又多疑,蔡邕能被段宁放行去见他,难保董卓不会对他产生怀疑,若是……这恐怕就是父女的最后一面了。

    蔡琰却摇头,神情淡淡地:“我曾劝他不要为董贼谋,他不听。”

    “如今董卓势弱,他又来劝降。”

    “既要做权奸,又想要名声,天下哪有这样两全的美事呢?”

    蔡琰自嘲地一笑,道:“其实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既想要做孝顺的女儿,又想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将军不用顾虑我,就放他去吧,我是他的女儿,也是将军的部下,他是我的父亲,也是汉朝的臣子。”

    “人总是要在这许多身份中,选出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一个……”——

    蔡邕没有想到,段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6/15页)

    不仅爽快地给他放行,还给他送了粮食补给。

    他知道女儿在段宁的帐下,但想到不知自己此行是否有命活着回来,最终什么也没说,谢过段宁后,便辞行继续往西了。

    半日之后,他在董卓账下谋士李儒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弘农县城。

    他确实是奉王允之命来弘农的,却不是为了劝降董卓。

    ——他是来与李儒合谋,刺杀董卓的。

    王允和李儒年少相识,当时王允做郡吏,郡太守因得罪小黄门而身死洛阳,王允未及弱冠便进京替上司扶灵回乡,是李儒在洛阳对他多有照顾。

    “司徒大人早知道士邑不与董相国一条心,只要大人想办法杀了董卓,迎长安的天子回京,司徒大人可以保证赦免董卓帐下文武。”

    董卓死后,他委身于董卓的黑历史如何处理,也是李儒最担心的问题,蔡邕带来了盖有三公印绶的文书,上面的赦免名单中赫然有自己的名字。

    李儒得了这免死金牌,这才放下心来,将自己的底牌交予蔡邕……

    董卓的噩梦,是从杀死弘农王那天起开始的。

    他从不畏惧血腥,也不信什么鬼神之说。

    死于他刀下的老弱妇孺不计其数,从未见过所谓报应找上门来。

    看看那些畏手畏脚的世家吧,四世三公又如何,拿着经文挡在身前,便以为上古圣贤能抵挡刀剑锋利吗?

    生前既然都不能把他怎样,死后难道还敢找上门来?

    可自从他在洛阳皇宫,下令毒杀弘农王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的军队不再是百战百胜,他的政令不再畅通无阻,从前不敢反对他的人,纷纷跳出来,写文章咒骂他的,成了义士,好像只要反对他,这个世间就太平了,汉朝的痼疾就被根除了。

    他只是杀了个皇子而已,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呢?

    人一旦迷茫,就会变得胆怯起来。

    他开始穿着护甲出行,对身边的人也开始投以怀疑的目光。

    于此同时,他又在弘农筑起高墙,杀死弘农本地世家的男子,将女子们都掳到弘农的郡守府,仿照洛阳皇宫的西园,扩建官府的后花园,将那里筑造成专供自己享乐的地方。

    一边是恐惧和畏缩,一边又是恣意和膨胀。

    极端的奢靡掩盖极端的不安。

    渐渐地,李儒等谋士不再劝他休养生息,备战御敌,反而不断告诉他,城墙如今有多高,防御有多牢固,城内的粮食就算是吃上十年,也吃不完。

    五月,午宴后的郡守府邸,酒气氤氲,熏得人昏昏欲睡,董卓召李儒送来的姬妾回房小息。

    这名姬妾不是弘农人,董卓不会让本地世家的女子进入他的卧房。

    李儒将她送来时,告诉她,相国不会留人过夜,侍奉相国的女子也不会活到第二日。

    在女子惊恐的目光中,李儒给了她一枚糖丸

    “相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