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房中没有利刃,糖丸内有一枚金针,这是你唯一活命的机会。”
宴席间,糖丸在女子口中已然融化,女子口含金针随董卓入内。
趁着董卓阖眼昏睡之机,将金针狠狠扎入其左眼。
董卓因为剧痛而惊醒,直接将女子踹下了榻,女子逃跑不及,董卓大喝叫人,门外侍卫冲进来,没有去擒那名女子,却是拿着戟刺向了董卓。
然而董卓身穿护甲,士兵力气不够,只是勉强伤了他的手臂,董卓暴怒之下,却是力大无穷,一把将戟抢了过来。
其他士兵眼看董卓得了兵器,围着董卓,一时进退两难,董卓挥戟就向一名最近的士兵冲过去,却感到步伐一滞,低头一看,那名女子不知何时扑了过来,死死抱住董卓的脚踝。
董卓一气之下,挥戟刺下去,正中女子后背,黑色的血液汩汩涌出,可女子就是不放手。
一名士兵眼疾手快,冲上前,砍中了董卓受伤的手臂,又一名士兵大叫着闭眼提刀冲上来,挥刀就是一顿乱砍。
后院的动静很快惊动前院休息的牛辅和李傕,两人带着侍卫急忙跑到后院,李儒却在这时悄悄离开的太守府,直奔董卓安置家人的别院。
牛辅和李傕忠心于董卓,李儒必须控制住董卓的家人,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李儒的计划天衣无缝,蔡邕得知行刺成功,立刻动身离开李儒的府邸,他要趁着城内还未戒严,离开弘农,前往陕县通知段宁。
看守东门的士兵早已被李儒更换为自己人,蔡邕架着马车向城门方向狂奔,远远看见一对母女被士兵们拦下了。
蔡邕停下车架,见那妇女虽然穿着仆役的衣服,言行举止却不似平凡人家,便向士兵们出示了李儒的印信,询问母女的身份。
“回大人,她自称是在杨氏府上做工的,我看着可不像。”
牵着女孩的妇人闻言,目光越发闪躲。
董卓临朝后,弘农杨氏的当家人杨彪坚决避辞不就,离开洛阳前,他的官位是太中大夫。
董卓来到弘农,杨彪带着杨家部曲抵抗,被董卓亲手斩杀,他的幼子杨修也不能幸免,历史上四世四公的弘农杨氏,就此止步于四世三公。
这对母女很有可能是从董卓府上逃出来的,若不是这处城门是李儒的亲信,恐怕今天就要命丧于此了。
蔡邕起了恻隐之心,对那母女俩叹道:“今日遇上我,也是二位气运好,既然天意如此,我便带二位出城吧。”
蔡邕让出车架给母女,那妇人又惊又喜,连连谢过蔡邕,拉着小女孩要上车,可那女孩却是不肯。
“这车轮不是皮的,我不……”
女孩话还没说完,便被她母亲捂住了嘴,蔡邕牵着马走在前面,回头见女孩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恍然间想起自己女儿小时候的模样,走过来,蹲下身,对女孩道:“我送你们到姑臧君处,去寻一名叫昭姬的阿姊,她会送你们到安全的地方。”
他本意是安慰女孩,却没想到,女孩听了他的话,鼻子一抽,表情有些怪异的狰狞起来。
第145章
一声惊雷炸响,银紫色的霹雳长龙破开层层乌云,游向骊山的方向。
刘辩被惊醒,猛然坐起身。
手摸到身旁的小布犬,连忙抓到怀里紧紧抱着,小犬的黑玉眼珠映着他惨白的脸色。
他的里衣已经完全湿透了,屋内的炭盆还燃着火星子,他下了榻,走到炭盆边,想了想,将小犬放在炭上,弯下身,将炭盆端起来。
他的屋子没有关门,隐隐约的吵闹声从四面八方传进来,他慢慢挪到门口,放下炭盆,抱起小布犬。
小布犬雪白的四足沾上了炭灰,他拍了拍,拍不掉,触手很烫,于是他用手抱着小布犬的两只前足。
出了自己的小院,他看见了许多戎装的大人,他们来回奔走,表情严肃地吓人,没人注意到他,他便偷偷跟在其中一人的后面,进了一个房间。
这间屋子里有更多的人,穿着各异,还有编着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7/15页)
辫的羌人,他只一眼就看见被人群围在中间的曹师,于是高兴地踮起脚,双手举起小布犬。
“曹师!”
曹班正紧急召集手下军士议事,话说到一半,被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打断,四下没看见人。
从安定郡田庄出发,星夜兼程抵达长安,一来就投入战斗的田庄二把手王虎听见孩子的声音,还以为自己累出幻听了,左右回头看,往旁边一让,这才露出了身后的小皇帝。
“陛下。”曹班声音难掩疲惫的有些沙哑。
王虎一怔:“这是洛阳的那位……”
刘辩扑过来,抱住了曹班的腿弯,举起小布犬给她:“将军受伤了。”
曹班接过小犬,蹲下身,拉过刘辩的手,微微皱眉:“陛下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刘辩感觉曹师的手很冰很凉,他想曹师多陪自己一会儿,又不想显得自己很骄纵。
曹师不会批评他的骄纵,但曹师会偏爱那些懂事的孩子,他想得到曹师的偏爱。
“不疼的,”刘辩看着曹师那双带着薄茧的手,抬眼问,“曹师累吗?要不要吃蜜萃酥?”
符柯抱着手站在一旁,表情复杂地看着小皇帝。
曹班让人给刘辩换了一套衣服,等刘辩走出来时,手上已经缠了纱布。
众人还在等着曹班的指示,曹班叹了口气,伸手过去,刘辩灿烂一笑,让曹师抱着他坐上了一旁的高脚椅。
窗外光线越来越暗,乌云间闪出紫光,昼夜颠倒,空气闷得能拧出水来。
远处惊慌的吵闹声突然安静了,紧接着是一声又一声长长的洪钟音,从骊山的方向连绵传来,山川都为之震动。
所有人脸色都是一变,刘辩被曹师身边的女子突然盯着,有些害怕地往椅背上缩了缩。
“他……”符柯看向曹班。
曹班摇了摇头:“就让他一起听吧。”
“有些事情,也要让他知道……”
就在昨夜,华阴方向来报,弘农县原本坚守不出的西凉军在李傕、牛辅等人的率领下突然倾巢而出,目标直指旧京长安。
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华阴县的县尉畏惧董卓的西凉军,直接开了潼关关口,放他们西行。
从长安到华阴,除了渭水,再无天险可阻,两个月前是姐妹的联军渡河南下逼迫董卓西逃,如今却是反了过来。
而长安这边,凉州三大田庄只有距离最近的安定郡田庄来得及增援,于是曹班急派王虎率六千人,前往郑县布防。
“弘农方向的消息被锁死了,全城戒严,我们的人也出不来,已经派人去陕县联系姑臧君了。”
“皇甫嵩那边呢?”曹班看向贾诩,刘辩也跟着看过去,这人他记得,从前是跟在相国后面的,刘辩歪着脑袋思考着。
“今早联合起来要叛的那几个,已经被他带人杀了,”贾诩意有所指道,“他很忠心,也当得起城门校尉的职责。”
“董卓为何突然改变主意?难道他之前在弘农做的那些,都是假动作?”符柯道,“这是他帐下谋士的作风?”
符柯还有后半句没说完。
——我怎么感觉,这更像是你贾诩才能干出来的事。
贾诩却摇头道:“这不可能是做戏,他要是早计划要出城,何必坚壁清野多此一举?”
贾诩看向曹班:“恐怕是他们内部出了问题。”
可如果是内部矛盾,他们如何在短时间内,统领起这么多人,来攻打长安?
曹班突然想到董卓在历史上的死因。
他是被自己的手下吕布杀死的。
难道历史重演了?
曹班抬眼,发现贾诩表情也变了,由疑惑转为惊喜。
如果董卓死了,那对他们就是重大利好消息!
可是是谁干的呢?郭汜已经死了,难道是李傕?
不,不会是李傕,如果李傕杀了董卓,那忠心于董卓的手下肯定会和他打起来。
不如说,若是董卓任何一个手下干的,都不会造成现在这个局面。
只能是第三方势力,一个突然出现的意外,迫使弘农县的西凉军转守为攻,谋求生机。
“洛阳!”
“王允那老贼——”
曹班和贾诩异口同声道。
曹班有些惊讶:“是王允干的?”
贾诩点头:“不敢百分百肯定,但八九不离十,他不服董卓,但是又对权势有欲望,洛阳现在都在他的掌控中,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那李傕牛辅攻打长安,也是他……”
“不,不会,这么短的时间调兵出动,非极大的诱惑摆在眼前不能达到,王允最多不罚他们,许诺不了更多。”
而最大的诱惑在哪里呢?
众人身后坐在高脚椅上的刘辩,打起了瞌睡。
当刘辩醒来时,屋子里只剩下曹师一人了,天色渐晚,乌云不知何时飘走了,天空反而亮了些。
曹师没有点灯,右眼眼眶上架着一片通透的圆形琉璃片,就着一点天光,坐在案边,处理公文。
“他们都去哪了?”
曹班又批完一份,才放下笔,将军情文书摞了摞,起身来到榻边。
“走吧,陛下,臣送您回房。”
刘辩错开身,将手背过去:“要真卿,不要臣。”
说完他抱起小布犬,自己跳下榻,出了屋子。
曹班无奈,跟在他身后。
外面四处都点着灯,来往的人比白天只多不少,吵闹的声音似乎更近了,他能从中分出哭声和叫喊声,他穿过回廊来到院中,发现无论男女看见他,都会行礼。
不是从前在洛阳,趋行后的稽首礼。
而是立正身形,右手五指并拢,贴在左胸的礼节。
刘辩下意识地,学着他们的样子,右手贴上左胸。
心如擂鼓。
陕县。
“你说她们是杨家人?”
蔡邕架着马车,进入了陕县的地界,在城外的军营处,见到五瓣花的旗帜后,第一次有了劫后余生的感觉。
但跟着蔡邕逃出生天的妇女二人却不这么觉得。
帐内不论男女都是一身戎装,为首的姑臧君身长七尺,面目英俊却气势迫人,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段宁站在女孩身前,逼得女孩根本不敢抬头去看她的眼睛,她一点儿以大欺小的自觉也没有,反而笑了:“怎的,我是虎豹还是豺狼,救你一命,却还如此怕我?”
女孩闻言,眼眶更红了,死死攥着拳头不说话,即使段宁离她太近,腰间的刀几乎就贴着她的鼻尖。
对方侵入了她的安全空间,她怕得腿都在抖,却硬挺着没有后退。
段宁没有再看那女孩,又问那名妇女道:“敢问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40-150(第8/15页)
杨家的哪位?”
妇女结巴道:“杨彪之妻……和杨家的女郎,杨……”
“放屁!”段宁打断道,“杨赐之妻不良于行,我看夫人腿脚倒是麻利得很,不知是杨家哪位神医妙手回春,不如介绍介绍,刚好我的军师腿有旧疾,雨天哭着喊着说疼呢。”
吕布扶着刀柄站在一旁,心想他腿伤就从来没哭过。
妇人支支吾吾说不清,段宁突然对蔡邕道:“尚书大人,您说董卓是遇刺而亡?”
所有人都听见了女童呜咽一声,妇女见状瞬间慌了神,死死闭上了眼睛。
蔡邕见段宁如此脾性,有些后悔送母女俩来,语气因此也不太友善:“正是,先前未能如实相告,是邕已存死志,事若不成,便魂丧烛水,也不辜负蔡氏列祖列宗。”
蔡邕话音刚落,远处的天空突然一闪,晃眼间黑夜亮如白昼,就在人们以为那是错觉时,很远的地方传来轰鸣的雷声。
紧接着是急急的马蹄声,在营地外骤然停下,一名浑身是伤的玄衣士兵冲进营帐。
“弘农县急报!全城戒严,李傕牛辅率大军五万出城,今早已过湖县,还有半日就会抵达华阴!”
李牛二人的突然行动印证了蔡邕的话,蔡邕一口气刚送出来,很快又反应过来。
“陛下!陛下在长安!他们要造反吗?”
所有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