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90-2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90-200(第1/14页)

    第191章

    又是一年仲秋。

    长安, 北城门外。

    “您好,请问曹旻住在……?”

    “喏,那边, 山坡上那间屋子就是。”

    “多谢。”

    “小事小事,哎, 女郎买银镜不, 悄悄告诉你,我在城里工坊有熟人,拿货比城西珍宝庄还便宜!我是看你面善才告诉你,来, 看我这担子里——”

    “……”

    “不用, 不用, 多谢。”杨布连连挥手,快步走开了。

    货郎耸耸肩, 不甚在意,重新挑起货担,吆喝起来。

    “银镜、铜镜,工坊直销, 一百九十九钱!只要一百九十九钱!”

    伴随着货郎的吆喝声,杨布按照指引,往山坡的方向走。

    工坊直销, 拿货便宜?

    或许回去她可以此为专题做一篇报道。

    月前时文报的主编许劭找到她,说她最近产出质量不高,批了她三日的公休,让她调整一下状态,还说如果想要外出采风,报社可以报销食宿花费。

    她心不在焉,本来已经做好被斥责,甚至被除职的心里准备了,没想到许主编非但没生气,还关心地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许主编待她着实不薄,只是她不敢承情。

    许劭不止一次向她暗示求娶是原因之一。

    杨布是孤儿,和她同一批格物院出身的孤儿们,有不少成亲的,包括阿朗——她从谯县格物院开始的同窗。

    去岁她参加了阿朗的婚宴,阿朗的丈夫是阳翟格物院的五期生,比她们小两岁,两人都在工部任职,此前并不相熟,去岁工部几个大工程做下来,两人一起连续通宵,就此结下堪比同袍之情一般的过命交情。

    彼时,所有人都认为,阿朗的婚姻是幸福的,夫妇一同上下朝,卿卿我我,羡煞多少同僚。

    杨布去岁也是这么认为的,尽管她感怀过去,婚宴当日痛哭了整整一晚,第二天起来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但那也仅仅是为新人彼此的抒情、为她和阿朗之间的回忆所触动。

    直到今年年关后,阿朗怀孕了。

    许主编年长她7岁,功成名遂又儒雅谦和,丰神俊朗却至今未娶,杨布承认自己心动过,但看到阿朗,她不禁会想……

    许主编也会像阿朗的丈夫那样,一夜之间性情大变,有家不归,处处苛责,还不让妻子工作吗?

    如果就连许主编那样的男子,也会变得像阿朗的丈夫那样,那天下还有多少男子,可以交付终身呢?

    而女子,终究是要成婚的啊!

    这是她第一次开始思考婚姻,思考这种她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状态。

    杨布擦了擦额角的汗,终于爬上了山坡,她天不亮就出城,此时太阳初升* ,照得远处河面碎金点点,粼粼波光在她眼瞳中跃动。

    回看城门口的方向,道路已经开始拥堵起来,每天日出日落时分,便是城门卫最忙碌的时刻,大量车马人群要通过城门,开启或结束一天的营生,城内升起袅袅炊烟,隐隐约约的喧哗声传到了这片茅屋区。

    山下,茅屋内住的百姓也纷纷出门,有妇人喊着孩童的名字,杨布看到几个小小的身影在往山道这边来。

    这一片茅草屋住的都不是长安本地人,从去岁开始,曹侯就组织人手重修长安和洛阳之间官道,官道修复后,两地之间往来商旅、百姓,越来越多,今年开春天气回暖后,长安城内迎来了一波人□□发式增长,长安城墙内的房屋供不应求,许多新来长安的百姓,就只能选择在城外建房。

    慢慢的,连接码头的城北门,和连接官道的城西门,都形成了这样的茅屋区。

    目前曹侯已经命工部派人,对这些房屋进行测量登簿、加固修葺,杨布听报社的同僚说,下来尚书台准备推翻旧城墙,往外扩建新城墙。

    杨布闭上眼,将令她心神不宁的另一因素压下,转身,缓缓睁开眼。

    山坡头上只有一间茅屋,屋子前有一片院子,篱笆内种了绿植,从外面看不清里面的景象。

    “曹旻,曹旻——”

    杨布在院前喊了两声,里面没人应,她晃了晃院子的篱笆,篱笆扎在地里很深,上面还缠了棘条,柴门也打了两层的门板。

    她回看上山的方向,越往高处,房屋越少,到山坡头上的一段路,还有些陡峭,这院门和篱笆都是新扎的,看来人一多起来,鱼龙混杂,茅屋区的治安还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曹旻,你在家吗?”

    杨布抬高音量,叩叩门扉。

    “汪汪汪!!!”

    门内突然传来犬只的咆哮,杨布吓了一跳,后退两步,等到犬不再吠了,才又试探着喊了一声。

    “曹旻?”

    没过一会,门内终于传来女郎的回应。

    “杨学士!来——”声音戛然而止。

    曹旻有些耳背,她不知道杨布会来,听见声音还以为是阿糯,半晌反应过来是杨学士,连忙放下手里的纺专,动作太急,羊毛线和纺专搅在一起,纺专脱手,带着长长的羊毛线滚落在地。

    她想去捡,又听见了阿糯的狂吠,担心吓着杨学士,草履都来不及穿,便匆匆出来,摸摸阿糯的头,给杨布开门。

    “是阿旻么!”杨布又朝院子里喊了一声。

    “啊,是!”

    听见杨布唤她,曹旻不自觉“大声”回应,可一扯到声带,又感觉喉咙间火烧火燎一般地疼痛。

    柴门吱呀一声打开,曹旻将杨布迎进来,

    “杨学士,久等了。”

    曹旻声带和听力是小时候一起损伤的,从前在曹府,阿父阿母嫌她说话难听,她甚少言语,沉默寡言的习惯一直养成到了现在,难得有这般言语急切的时候。

    她和杨布解释:“抱歉,刚刚我以为是阿糯……”

    杨布点点头,进门后,入目是院内一片绿油油的青菜,一条纯黑色的大犬看着她,她回瞪大犬一眼。

    “去!”

    “阿糯!去,玩去。”曹旻皱眉,小幅度地摆手。

    阿糯依然盯着杨布,摇起了尾巴。

    杨布默默绕到了曹旻的另一边。

    她环视一圈,院子不大,但处处被曹旻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刚盘下来时,杂乱无章的样子大相径庭。

    曹旻住的这件院子是租的,盖院子的农户是长安本地人,在半年前搬进了城内,城内有人专门靠着房屋盘出的消息营生,文选报有一幅版面,是开放给百姓的,花一百钱,可以在下一期报纸的十个小版面中占上一幅的位置,这些人就将收集到的房屋信息投在报纸上。

    将消息广而告之——长安城的百姓给这一幅小版面起名“广告”。

    杨布看到这间院子的出租的消息后,就来实地看了看,与房屋的前主人还了一个合适的价格,做人情将消息告诉了曹旻,曹旻便将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90-200(第2/14页)

    子盘了下来。

    曹旻去关门时,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一闪而过,躲到了门后,曹旻步出来,见几个小童蹲在地上。

    “阿姊,糖——”

    “糖?”杨布也跟着出来,小童们见到她,有些胆怯地往后退。

    这群小童跟了她一路,原来是为了讨糖吃。

    长安城内,带有甜味的食物是比别处要多些,但这些小童口中纯粹的“糖”却非寻常之物,而是军部下辖工坊生产的一级管制品。

    她只在一个地方,见过“糖”这种叫法的实物。

    “糖……”一个男孩站在原地没动,他挂着鼻涕,抬头看着两位女郎,乌黑的手掌,只有指尖被他含得光亮。

    山道上传来虚弱的呼喊声,一名妇人气喘吁吁地爬上来,见到自己的孩子们,飞快走过来,将最小的男孩抱起。

    “小娃不懂事,女郎莫怪,莫怪。”说完,妇人狠狠给了孩子屁股一掌,霎时间,孩子哭声震天。

    女人将孩子夹在胳膊下,带着小童们离开了。

    杨布听着那有力的哭声,片刻的出神。

    “杨学士,你怎么来了……”

    锁好门后,曹旻带杨布往院里走,她看人时,头总是微微低着,杨布只比她年长三岁,却整整高出她一个头,这个角度刚好能看见对方的发旋。

    这让她想到了刚刚躲在门口的小童。

    “我都离开学府多久了,你唤我学士我都脸红。”

    曹旻一怔。

    她喊学士,本意是敬仰杨布的状元身份,她知道杨布不喜欢别人唤她状元,但这么一说,确实,杨布已经离开学府,应当以工职唤她一声杨记者才是,否则岂不是说明,她作为记者毫无建树,离开学府多年后的最高成就依然是学府时期的学士?

    杨布一看曹旻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就知道是她多想了,和曹旻相处,得更加坦陈直白才行,她怎么一下子忘了。

    她一拍脑门:“哎,是我玩笑过头了,我的意思是,学士听起来老气横秋又生分,你要是不愿意唤我阿布,不如就和他们一样,唤我一声学姐吧。”

    曹旻这才抬起头看她。

    “……学姐。”

    “嗯,学妹。”

    完了,曹旻头垂得更低了。

    院子不大,两步间就来到了茅屋屋檐,曹旻闪身一步走到杨布前面,捡起地上的纺专,放在纺织机上,又扯过一旁的半成品羊毛衣盖在上面。

    羊毛纺织是前年开始在长安时兴的,来自西域、朔方的商队用骆驼运来皮草、羊毛和香料,带走茶叶、丝织品和瓷器。

    冬季一年冷过一年,城里已经出现了好几家卖出羊毛,回收纺织成品的铺子,成品羊毛衣以高价在各郡出售,甚至通过海船远销番邦,有纺织手艺的人,一个冬季就能挣回一家人半年的口粮,曹旻这种非专业人事,也可以通过记件零工来补贴家用。

    杨布对纺织一窍不通,明日便是仲秋,她是来送邀请函的。

    两封邀请函,一封是仲秋宴,一封是婚宴。

    第192章

    “走吧, 我们进城里聊。”

    杨布做东,选的自然是状元楼,两人都不赶时间,一边聊天,一边走着回城,到午时正好能走到城西市集街。

    结果今日北门居然限制通行, 车马从护城河桥上,一直排了五六里远,她们来到队伍最前面,听见有人在和城门尉吵架。

    “我们也是秉公办事, 还请马公子稍候。”

    “稍候, 稍候, 我们已经候了两个时辰了,这批葡萄可是要送给马尚书和曹侯的!耽误了时间, 没了口感,贵人们怪罪下来,你们担得起吗?!”

    原来是马氏子弟,杨布和曹旻对视一眼, 让曹旻留在原处,自己凑近去听。

    “……请马公子稍候。”领头的城门尉脾气挺好,马氏子弟激动得快要抄家伙了, 他不动如山,只是重复军令。

    当然,马氏子弟中也不全是莽汉,一年长者诚恳道:“将军,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但大家都住在城内,妻儿老小皆在城中,谁能不担心呢,我们可以在这儿等,但到底要等多久,总得给个准数吧。”

    围观的百姓听到这里,也纷纷应和,杨布也跟着看向城门尉。

    却见城门尉皱着眉,表情不比其他人轻松:“实不相瞒,我们只是接到命令关闭城门,令行禁止,具体开门的时间,没有下达,城门卫不敢妄动,只能请诸位再耐心等候一会儿,我让军中腿脚最快的士兵去探探,一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人群勉强被安抚下来,杨布走上前,小声唤城门尉:“将军,将军。”

    城门尉回头,见是杨布,朝她使了个眼色。

    片刻后,杨布避开人群,来到城西一处营帐内。

    “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哎呀,你再这样,我就要唤你状元了。”

    “五哥。”

    “嘿,这才对嘛,来,阿布坐着,外头人挤人的,闷!”

    城门尉杨五和杨布同姓,杨布刚进北学府时,长安城门晚上还有宵禁,杨布设计帮杨五抓到了一伙蓄意运送人员在宵禁期间进出城的犯人,令杨五可以将功抵过,免于革职处分,两人自此相识。

    后来杨布考取了文选头名,名噪一时,却在状元游街后的第三日,主动登门,提出教导杨五的女儿课业,杨五自此便将杨布当做自己亲妹一般。

    “具体发生什么事,五哥是真不知道,”杨五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不过北城门卫没有收到调兵的命令,就是单纯的落门,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我也让人去打听了,哎对了,你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