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奇迹快餐店[美食]》 110-120(第1/15页)
第111章
郑明志找到了他的新事业——直播带货。
超市那边明确表示让他另找下家了, 医药费会赔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幸好没摔伤前有在发奋努力,经理把那部分工资都发给他了。
腿伤在房子里什么都不能干,只能躺着,他就在床上研究人家的直播带货,主播主要靠什么来把货卖出去?有些靠才艺表演,有些是吃播,有些拍搞笑短视频,郑明志深知自己一没才艺,二不搞笑,做吃播心里也膈应。
他总觉得,粮食要珍惜,无论吃什么,吃饱了就行,再吃就是浪费了。像那种桌上摆满了吃的,谁来打赏就吃一些的事他做不出来。
让吃辣椒就吃辣椒,让吃肥肉就抱着一条红烧肉啃,他为这些吃下去的粮食心疼得不行,这要是买一条回家给爸妈吃多好。也有简简单单拍吃一餐饭的,他没有足够的钱令自己每一餐都丰富且不重样,也刷到过仅仅靠着吃奇迹快餐店一家赚流量的,量可以接受,但心里还是膈应。
叔和阿姨多么关照我,我又不是他们的亲戚和家人,每次给我盛的远远超过付的钱,饭点忙,叔还专门托人来给我送饭,我却想着靠拍他们的盒饭博取流量? 但凡是有这样的念头出来,郑明志都会深深地谴责自己,他万万不可能这么做。
没有才能,没有任何吸引流量的点也得开直播,赚钱吃饭要紧,他没有别的路可以选。卖些便宜又能常用到的,是他唯一的思路,冬天保暖衣裤围巾袜子谁都需要。
有一天,他看见两个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男生,在直播间里推销保暖衣和保暖裤,观看人数一直维持在几十的样子,他决定买这家的。收到货后发现质量不错,便私下联系了他们,问自己能不能加入一起卖。
而这两个小伙子也是打工的,如果平时自己卖销量好,他们是看都不看这种私信的,实在是寥寥无几,才每天有空翻私信。他们答应帮他问老板,老板是纺织厂员工退休后再创业,有认识的加工厂,货源没有问题,但招不到人,只要愿意干她都招收。
这样郑明志算是取得了许可,买一个手机支架,正对着进来的门,这样看不到床,就在那五十厘米宽的地方做直播,开门见山就是卖保暖内衣裤的,男款女款都有,有几种颜色。一天没人没关系,五天没人也没关系,他下了播就去看其他同行的直播汲取经验。
就在某天深夜,大概都要一点了,直播开着,他讲品讲累了倚在床边看杂质,当时歇歇。这本杂质就是在叔店里拿的,一页页看过去,有时觉得挺有意思,抬头突然发现直播间有十个人,赶紧起来,也不顾瘸的腿了,一瘸一拐的扭转镜头,拿起保暖内衣裤就开始讲。
当晚竟卖出去两单。
人家还问他看什么书,他就老老实实把杂质举起来,然后又问他看哪一篇,他老老实实讲在看哪一篇,问他有何感想,他讲自己的感想,接着直播间的人数越来越多,说了好多他从来不知道名字的书,一本没看过。
他特别老实,也知道自己读书少,镜头里的人肯定比他见识多,要是卖弄什么别人肯定听得出来,撒谎肯定做不长久。自己本来是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人,人家问他平时看什么书,他就把叔给他的几本书都拿出来,也把自己为什么从农村出来,出来后在哪里上班,脚受伤后还好有好心叔叔阿姨的照顾,这些书都是叔让她在出租屋里养病看的。
没想到这么一说,人又越说越多,第二天卖了五十多单。
再后来每次进来的人都问,因为评论里总会有好心的人替他让他人解释遭遇,他就不愿说了,不想卖惨,别人问,他也坚决不说。
只是有人问推荐的书今天看了吗,网上可以找到电子书,他看了的就说,没看的就说没看,一来二去,不需要卖惨,也会和屏幕里的人有说不完的话,保暖衣裤顺势就卖出去了。
老板娘夸他,要招他做正式主播,等腿养好了就可以去他们厂里直播了。工作有着落,养伤没有了后顾之忧,卖货卖的更顺手,新一批的袜子围巾也卖的不错,每天看书卖货,时间不够用。
细细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是叔给他的希望,没叔的关照,他肯定对这趟出远门失望透顶了,撑不下去只能回老家。
叔让他有希望把生活一天天过下去,接着叮嘱他看书,虽然觉得叔的想法莫名其妙,书被硬塞到手里,躺在床上随手就拿起来看了,看了看不懂,但可以暂时忘记超市把他裁掉这难以接受的现实,也不错,更意外的是,直播间的第一批观众就是因为他看书而来的。
要说直播这种形式,还是因为叔打电话让他去店里拿饭,看到人家直播产生的灵感。
现在这种直播方式郑明志感到很充实,既能卖出去货赚到钱,还能有时间看些书,说的是自己看书的感受,而不是那种硬逼着自己去喊屏幕里的陌生人小姐姐小哥哥小妹妹的别扭方式。那些主播说话速度极快,似乎都不带喘气的,他学不来。
郑明志现在有钱多点个菜了,他每天都充满了斗志,去奇迹快餐店里也不拘束了,自己力量强大起来,总有一天能为叔做点什么的。
休息几天干活难免身体上吃不消,王琴齐豫都揉着腰,按摩肩膀,钱丽芬还好,她在老家干的活常年是这里的三倍不止,店里两个人的活她要是使起力来也扛得住,朱莉给他们一人五十的红包,去对面商场的按摩椅按摩。
她是不会让自己的体力有一天下降的,也不需要缓解,可以撑到晚上十点歇业。
夜晚的营业秦岳来了,他和他老婆一起来的,既不和张清打招呼,也不和朱莉打招呼,就本着随便来吃吃的念头。亲戚都在老家,华市这边没有亲戚,过年已经好几十年不走亲戚了,儿子在国外上学,春节不放假,他们夫妻俩春节比大多数家庭都自由。
点的不多,秦岳点几个新菜,另外上次的红豆粥他给老婆推荐了,他老婆李拉这几十年被他带的也成半个专业吃货了。为减少体重上的压力,常年练瑜伽与慢跑,所以点菜上也可以放纵,想吃的都点,笋干烧肉,酸菜猪肉炖粉条,水煮肉片,白斩鸡,芥末虾球,地三鲜,酸辣土豆丝,两个鸭掌,还有白菜木耳粉丝汤。
李拉一尝到笋干烧肉的味道,以及白斩鸡的味道,“老秦,你们团队这回可没眼光了啊,这么好的一家店不拍。”
笋干烧肉里的笋干丝只要上了颜色后,是怎么都吃不厌的,吃多少都不厌,因为走油肉的味道都涵盖在外面了,但里面依旧是竹子清新的香气,能满足一个人两种味觉的需求,一咬就断的爽脆口感和肉也是两个极端,按秦岳的审美,他是觉得笋干烧肉里,笋干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肉才是配角。
这道菜的肉,确实无声无息地当着它的配角,这就不得不说这走油肉厚薄度的把握了,厨师掌控的正好,太薄了,肉在嘴里嚼的时间不长,就感受不到油脂的滋润,不油,他就没有多吃些笋干丝的欲望,太厚,这肥肉就腻了,把人的胃口都腻倒了。
他在这里吃出了朱莉的功夫。她不是简单的厨师,真的有把“人”这个概念放在她的烹饪里。
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年初八上班,秦岳带小伙伴们来奇迹快餐店聚餐。
快餐店聚餐头一回,小伙伴们对奇迹快餐店也早有耳闻,只是平时工作太忙,电视台下发的选题任务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奇迹快餐店[美食]》 110-120(第2/15页)
做不完,哪有空自己出去猎奇,下班最紧迫的时间是回家睡觉休息。秦老师带他们来,大家就已经猜到一二了。
朱莉这一天做的是酸汤肥牛,毛血旺,与腐乳烧肉,红豆粥之外还做了南瓜粥,红颜色黄颜色占的比例多,寓意金银财宝,红红火火。
开工第一天,这样的好寓意越多越好,谁也不会嫌多。
南瓜粥最省事,把握好南瓜与大米的比例,煮的时间还有甜度便可以了。时间一到,软糯的南瓜搅开便是金黄色。
酸汤也方便,葱姜末打底,黄灯笼椒必不可少,金针菇莴笋与肥牛单独焯水再转至酸汤,就可以保留汤底的清澈,这道菜的难点是土豆粉。它可不是用来给肥牛充数的,酸汤的汤汁就保留在土豆粉上。
朱莉要控制的是土豆粉的软硬以及入味程度。土豆粉软的前提是糯,所以朱莉一直守在灶台边,这道菜没法提前做。
毛血旺同样不能提前做,吃的就是辣油一泼上去的麻香辣味道,这时候麻香辣味道是最冲最足的,而粘在里面配菜上的辣油还只是薄薄一层,时间长了,辣油沾的多了,这菜吃起来辣油味超过麻香,它就显得像背后拖了个重重的包袱,不洒脱了。
这让刚从渝城北上来上班的陈爱莎一下子又回到了家乡,鸭血嫩滑,入味的土豆片,再重的麻香辣咬一口午餐肉也得回归原味,豆芽是灵魂,因为豆芽无味,它就是这个麻香辣的汤底的味道。忍不住来一口饭。 “巴适!”
青原最喜欢酸汤肥牛,这对他来说是相当特殊的一道菜,他们家每次一起外出必点这道,全家都爱吃。最初是小时候的他爱吃,爸妈就记着。他爱用里面的酸汤拌饭,也爱里面的土豆粉。这也是他进了电视台,为什么选择秦老师组的原因。他总觉得最好的美食是带着记忆的。
土豆粉撩起来,它的弹性仿佛能在筷子上跳舞,青原嗦一口土豆粉,酸香的汤汁也跟着嗦上来了,□□弹弹,又每根都能咬断,不会溜走,这是他最满意的土豆粉的程度。土豆粉的口感直接影响到他对整道菜的印象。酸汤照旧按习惯拌饭。这道菜肥牛真不需多,吃到才有惊喜。
腐乳烧肉又是团队小伙伴莓莓的家乡菜了,从小的记忆中就有,妈妈外婆奶奶常做,最深的印象便是坐在小小的板凳上,外婆给她的碗里舀一勺腐乳烧肉的汤,夹两块肉,再夹些青菜,她能一个人吃的很香。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以后这儿就是我食堂。”
“老板这位置开的有些偏,换个地界就不仅仅是现在这个场面了。”
“开的偏一点才好呢,开在市中心人一多,就成网红店了,到时候再好吃,我都没了去吃的心情,就爱这种偏一些,有家常烟火气,能多见些不同岁数市民的小店。”莓莓的字典里永远排除网红店三个字,那样的店里永远只有年轻人,以及比她更年轻的人,拍照打卡在吃饭先,一翻网上全是那些烂大街的图。
她对饭店是有要求的,要排很长时间队的,背离了吃饭本质,别人说得再夸张也没有用。
每个人都有了拍摄这家店的源动力,秦岳就不多说什么了,让大家好好吃饭吧,这就是下期选题。他也不喜欢吃饭时谈太多公事,就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吃饭。
白斩鸡蘸一下料汁,这一口美味,相当有说服力。他本身无辣不欢,麻香辣的毛血旺很合口味。
结完账当即就和朱莉说了今年的第一期就在她这儿拍。
朱莉在上次见面后就专门上网了解了这个人物,能上他的节目对店的发展大有益处,她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只是,去他们电视台开会的那一天和弟弟妹妹去学校报名的日子重合了。
原本说好,朱莉与爸妈一起陪弟弟妹妹去报名的。朱春华刘敏秀总觉得女儿更懂些,让女儿一起去,万一有些文件要签,好有个商量的人。但是上节目也是大事,一大家子不能把事都摊在莉莉一个人身上。
朱春华与刘敏秀都穿上了衣柜里最贵最好的衣服,两个人反复看,也算是得体,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学校。家长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老师对学生的判断,尤其上学期经历了超超班主任的事,朱春华更加注重这一方面。
他们家虽然是外来人口,儿子女儿在班上读也算是插班生,但他们俩要表现出一种大气来,家长把孩子看的重要,老师才会把学生看的重要。
朱春华在家里练签名都练了好几天,在楼上交完钱后,他还计划带着龙凤胎把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还有教室都走一遍。
班主任洪老师与他们一起下楼,她见这两位父母与孩子说话非常有耐心,两个孩子和父母相处也没有芥蒂,轻轻松松,很难得的家庭氛围。听两位父母还要带他们把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都走一遍,于是便主动提出,带他们把整个校园都走一遍。
洪老师在这所学校教书十二年了,由她来介绍自然事无巨细,还会将平时学生们的日常作息也给介绍一遍。
学校出来,朱春华刘敏秀带着两个孩子去吃那家常吃的酸辣粉。
另一边,朱莉也从电视台出来了,她是来电视台和团队人员熟悉流程的,深度交流才知道怎样的主题,怎样的风格,怎样的摄像机摆放角度,适合奇迹快餐店。
电视台在老街区,朱莉在从电视台出来的弄堂里,碰到了一个算是熟悉的身影。
炒面摊前排了几个人,正好饭点了,她也到后面排着。
鸡蛋捣散,配菜倒进去翻炒几下过后,加入炒面,腾起一阵勾火,朱莉瞧这左手掂锅,以及翻炒的速度,火候,都比去年在批发市场里见到的进步多了,而且是专门下功夫练过的。
“老板你好,一份炒河粉。”朱莉点单。
“有什么忌口,蒜苗加吗?”李杰在问时抬头,他一眼就认出了朱莉,虽然和朱莉上次见面还是在批发市场,但他一点不生疏,短视频上天天看到朱莉,他还会跟着朱莉的直播间去学习。
虽然他开的炒面摊,不用炒那些菜,但是他觉得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越学越觉得烹饪这行业妙不可言,学海无涯啊。
“配菜都加,我没有忌口的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