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旨出来,她才懒得去参拜那两个老东西呢!尤其是皇太后,会咬人的狗不叫可真真是至理名言,若非她特地留了个心眼,怕不是两年前就得阴沟里翻船了!
“敏儿总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如今你已经贵为皇后,难免有那起子小人看了眼红,背后编排你的闲话,还不如朕先将这些事情盖棺定论,到时候看谁还敢胡言乱语,就直接拖出去打死了事。”康熙无奈地看着宜敏,这女人说她精明能干吧,偏偏心思太正,对于一些下作手段不屑为之,自然也缺乏相应的警惕心,一如两年前皇太后那招就足够阴损,若非宜敏的心思纯澈,恩怨分明,怕是就要栽了跟头。
要知道流言伤人、积毁销骨,废后与新后之间是有直接利益冲突,谁敢相信宜敏竟然暗地里护了赫舍里氏十余年?还有她与太皇太后不合之事从来不屑遮掩,大多数人都知道,偏偏太皇太后如今瘫痪在床,若有人借此攻歼宜敏,怕是十张嘴也说不清楚,谁能想象宜敏舍得用千年灵药去救太皇太后?偏偏这些都是宜敏实实在在的功绩与品行,他既然要与她携手一生,自然要为她正名,做一对为世人所称颂的明君贤后。
宜敏闻言笑眯了眼,晃了晃两人一直牵着的手,面上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20-230(第3/13页)
着三分狡黠道:“有皇上在,妾身什么都不怕,那些个小人顶多就是说说闲话,看着她们无能狂怒的模样也挺有趣的,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还有皇上时时看护关照,妾身也就剩下这点乐子了,后宫的事儿您可不许再插手哦,咱们有空一起看戏!”
康熙听了这话直接愣住了,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啊你啊,看来还是朕妄做小人了?好好,朕等着看好戏,后宫随便你玩,别伤着自己就行。”面对宜敏难得一见的活泼,康熙真是恨不得将她揉进怀里疼爱一番。
既欣慰于她懂得自己的苦心,又高兴她的坦白无伪,身在九五之尊的位置上,肯对他说实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所有人面对他都如临大敌,说话都是斟字酌句、四虑再三,哪里会如宜敏这般将自己的小心思,无论好坏都直白无讳的说出来呢?他又岂能辜负她的信任?后宫本就是皇帝闲暇之余地调剂,如今作为皇后地游乐场所亦无不可,她开心就好。
康熙和宜敏都没有乘坐肩舆,而是一路喁喁私语地漫步在红毯铺就的御道上,缓缓从前三殿走向后三殿的坤宁宫,帝后大婚三日,皇后要在坤宁宫住满三日方可进入后宫,而康熙的乾清宫与坤宁宫只相隔一个交泰殿。对于乾清宫宜敏并不陌生,她时常被康熙召来陪驾,进了乾清宫就跟自己寝宫一般自在,她见康熙御案上堆满了奏折,很是识趣地道:“皇上先处理政事吧,妾身去坤宁宫看看,等会记得过来用午膳。”
“那你先去忙吧,坤宁宫的布置陈设都是按着老规矩摆放,你若是看哪里不喜欢就换了,自个住得舒服最好。”康熙无奈地点了点头,这些天他忙着大婚的事情,许多奏折都让议政大臣先行处置,但还是有不少重要的奏本需要他的御批,看来这三天想要悠闲度日是不可能了。
宜敏对此自无不可,坤宁宫是后三殿之一,居于东西十二宫的正中间,象征着正宫主位,是属于皇后专属宫殿,就连皇帝也无权插手。如今她自然要去好好看一看。她带着几名贴身宫女出了乾清宫,来到坤宁宫。
抬头端详着这座属于她的宫殿,坐北面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屋顶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原本她对于坤宁宫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心里还颇为不喜,因为这里是康熙和赫舍里大婚的场所,而且大部分房间都被萨满教祭祀所用,每逢初一十五、四时节气总是嘈杂之声大作,住在这样的宫殿里谁受得了?难怪赫舍里当年搬到长春宫居住,顺治帝的两任皇后也无人长住在此。
也许康熙对赫舍里氏也觉得膈应吧,凡是赫舍里存在过的痕迹都想抹去,加上延禧宫年前遭到天雷劈打,烧毁了一部分殿宇,康熙借机对后宫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坤宁宫和延禧宫,尤其延禧宫毁损严重,大部分建筑主体都要重建,至今尚未完工。
坤宁宫则是从内而外进行了重装,所有的萨满祭祀活动全部移到交泰殿,坤宁宫的所有陈设全部更换,宜敏表面上并未插手,只让内务府按照规制进行,实则大多数陈列摆设都是宜敏授意的,她可不想把坤宁宫这么一座风水宝地浪费掉,钟粹宫是她日常居所,但是坤宁宫是她地位的象征,以后日常陪伴康熙之后,她可以到坤宁宫休息,而无需留宿乾清宫,她对那张无数女人睡过的龙塌不感兴趣。
第223章 后宫之主(二)
看着眼前这座与记忆中完全变了风格的坤宁宫,宜敏满意地笑了,原本的坤宁宫实在太过古朴老旧,加上常年祭祀烟火缭绕,根本不适合居住。如今借着修缮的机会将整座宫殿整理出来,立刻显出了后宫正殿的恢宏气派。单单规模就比二进院的钟粹宫大上一倍有余,一想到这里从此以后便是自己的专属宫殿,不由得满心欢喜,这些年的努力经营没有白费。
如今的紫禁城可比先帝爷那时强多了,当初满清刚刚入关,国库紧巴巴的,到处缺钱缺粮,进了紫禁城才发现这里被李自成破坏得极其严重,为了面上上好看,多尔衮等人只能捏着鼻子挤出点钱来对各宫主殿进行初步修缮,达到基本能住人的程度就行,其余大多数殿宇仍然保持原样。
可是这紫禁城的宫殿群已经是三百年前的老建筑了,中间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到了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已经到了无法直视的程度了,尤其是康熙十八年的京畿大地震后,后宫大部分主殿墙体甚至出现了开裂的迹象,有些偏殿甚至直接坍塌下来,根本无法住人。若非宜敏对这场大地震早有准备,恐怕会如前世那般死伤惨重了。
为了预防这场灾难,宜敏提前两日放出消息,要在御花园举办一场家宴,并暗示所有人不得缺席。宴会当日,后宫所有妃嫔小主都自觉集中到了御花园,就连襁褓里的婴儿都被抱了过来。
然后,宴会时突然地动山摇,这些人被震倒在地,一个个狼狈不堪,发乱钗斜,甚至还有些受了轻伤,但是在御花园的空地上并无危险,前世许多死在地震中的人都因此逃过一劫,虽然她们对此毫不知情,但是事后看着坍塌的宫殿纷纷庆幸不已。
至于年长些的阿哥格格们则提前三天被承瑞和赛音察浑带去西山狩猎,并未留在宫中,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河边的空地上烧烤野味,自然有惊无险。而西山是丰台大营的驻地,守将对于这些宝贝疙瘩的到来自然一清二楚,事情一发生,他就当机立断将孩子们请进大营中保护起来,一直到震后余波散去,京城秩序恢复之后,才将这些金贵的主儿护送回宫。
丰台大营当日值守的将领正是承瑞他们的嫡亲舅舅多毕,宜敏对此自然很是放心,直接派人把孩子们的东西打包送了过来,顺便捎来康熙的口谕,让阿哥格格就住在军营里,跟着自家舅舅好生操练他们一番。
至于京畿的地动宜敏就无能为力了,后宫不得干政,她无法插手宫外事务,总不能跳出来告诉所有人,她能预测地动的准确时间吧?到时候无论准确与否,都会惹上大麻烦,她自然不会做这种蠢事。
她所能影响的只有自己的亲人,还有以善亲堂的名义,提前捐些银子让当地官府帮助百姓修缮破屋,希望能借此多少救下一些百姓,再命令手下的田庄、店铺提前囤积些米粮医药,争取在地动后能够立刻进行赈灾施救,除此之外,她真的无能为力了。
宜敏站在坤宁宫前,想到当年那场波及整个京畿地区的地震,不由得唏嘘不已,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她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也不可能为此暴露自己,做事束手束脚,除了后宫损失不大之外,最终的结果与前世并无多大区别。
当时她就下定决心必须修缮后宫,只是当时大灾过后到处需要用钱,不是合适的时机,也因为这项工程极为浩大,她需要一个完美的理由和契机,否则前朝那些御史没准就敢指责她奢侈无度,劳命伤财了。直到康熙二十年,她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当时正是深夜时分,延禧宫遭遇了一次突如其来的雷击,引发的天火烧毁了延禧宫的偏殿和大部分主殿,幸而当时废后之事没过多久,整个延禧宫空无一人,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前朝本来还为赫舍里氏一族的处置而争议不休,此事一出,御史们纷纷闭上了嘴,废后住过的宫殿都被雷劈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老天降下了天罚,那就是盖棺定论,谁还敢为赫舍里氏说话?
宜敏对此只是淡淡一笑,深藏身与名,重生的好处大概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先机吧?延禧宫遭遇雷击失火是前世发生过的事情,她不确定今生是否会历史重演,但是不妨碍她促使康熙将赫舍里氏移到此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20-230(第4/13页)
幸好最后的结果如她所愿,不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还给了她大兴土木的借口。
一来紫禁城的殿宇确实年久失修,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地步,二来刚刚收获大笔横财的康熙财大气粗,自从三藩之乱平定后,三位割据一方的藩王积蓄的无尽财富都被其收入囊中,朝廷的国库头一次如此充裕,康熙的私库更是扩充了十数倍不止,大清处于前所未有的富足时期。
所以当她借着延禧宫重建的机会,顺势向康熙提出修缮后宫部分建筑,康熙立刻就同意了,很是豪气地大手一挥,决定东西十二宫同时进行修缮,尤其是意义重大的三大殿更是做了重点加固,最后连阿哥所和格格所都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装潢。
此番大手笔的修缮工程前后历时两年光景,虽然耗资巨大,但是紫禁城内外焕然一新,不但康熙满意,宜敏高兴,后宫的妃嫔小主们也是欢天喜地搬进了重新安排的宫殿,孩子们也对明亮崭新的居所好感倍增。
宜敏狠狠松了口气,这下子终于不用住危房了,时刻担心自己的小命了。她废了这么大的力气可不是为了面子,而是她清楚地记得康熙在位期间,经历过的大地震多达二十余次,凡事未雨绸缪才是正道,她可不想某天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被坍塌的宫殿给埋了。
尤其康熙三十四年的那场“平阳大地震”更是令她如鲠在喉,因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堪称前所未有!
北到山西右玉,南达湖北谷城,西至甘肃平凉,东抵山东滕县,地震波及8省120余县,尤其临汾、襄陵、洪洞、浮山等28州县主灾区更是满目疮痍,死亡人数便多达十余万,其余伤者、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胤祉曾为她描述过前往赈灾时的可怖场景,那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人间地狱,叫她光是听说就已经不寒而栗,也因此将之牢牢地刻进心中。尤其令她难忘的是,这场地震并不是结束,而是仅仅是开始,因为随之而来的还有连绵不断的水灾、火灾,每天都在死人,每一刻都有噩耗传来,整个大清仿佛陷入了天罚之中。
“地裂涌水,哮哭惊声日夜不绝,民皆露处,黠暴乘间剽掠……”
“城廓房舍存无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八。更可惨者,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厥后之夏田腾烟,秋陌浮蛙。伤残余生,何克堪此了……”
即使她当年身处后宫,却也知道灾后的临汾一带存活下来的人数只有区区六万口有零。
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相当于是十室九空啊!
在这等天地伟力形成的大灾难面前,宜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啊!一个京畿地动她都无能为力,更遑论这等前所未有都超级大地震?但是面对数十万条人命的逝去,在明明提前知道会发生天灾的情况下,叫她又如何能够冷眼旁观,什么都不做呢?
她冥思苦想过许多办法,却发生都不切实际,这等全国范围的灾难,仅凭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救?即便利用钦天监提前示警,但是波及大清近一半版图的灾难该如何预防?没人有这种经验,也无人能够想象那种场景,朝廷也不可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做一件根本不确定的事情。
退一万步说,即使朝廷相信了,但是短时间的动作又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呢?百姓们又会相信吗?会不会因此反而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利用百姓激起民变,让情况更加雪上加霜呢?
即使她身怀仙境,手中还握有几份势力又如何?不过是杯水车薪,即便是真仙下凡,面对此等天地伟力恐怕也只能徒呼奈何!
最终宜敏想通了,指望朝廷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她决定稳扎稳打,用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慢慢准备。于是从康熙十年起,她一点点将善亲堂开遍大清各大州府,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慢慢织网,将善亲堂融入民间百姓的生活中。
十二年来,善亲堂行事低调,讲究勿以善小而不为,由小及大,从收养孤儿开始,到时不时施粥赠药,再到帮助地方官府赈济灾民,一点一滴逐渐深入百姓心中;再从点到面,先是派人搭起班底,然后慢慢拉拢当地诰命夫人参与进来,等摊子渐渐铺开,就开始鼓励富商巨贾之妻出资建立类似的善堂,等达到一定规模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赏赐,将之纳入善亲堂统一管理,如此一来,善亲堂便可借鸡生蛋,宛若根须一般快速蔓延至县乡一级。
在此期间,善亲堂大力培养的孤儿已经陆续成长,他们会陆续进入各行各业谋生,孤儿的经历会让他们自发地抱团,进而成为善亲堂在当地的一股隐形势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