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20-2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20-230(第1/13页)

    第221章  封后大典(完)

    喜桌上的龙凤双烛红火明亮,偶尔有火花轻微的噼啪声响起,洞房内所有的宫人奴才都已经退下,仅余康熙和宜敏独处。两人都轻轻地松了口气,接着对视一眼笑了出来,看来一整天下来彼此被繁文缛节折腾得不轻。

    康熙贪恋地看着宜敏在红烛映照下越发娇艳的容颜,不过一月未见,他竟感觉度日如年,忍不住握紧宜敏的柔荑,面上露出讨好的笑:“敏儿,今日的安排如何?你可欢喜?”为了这一日,他当真是卯足了劲,做足了排场,力争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得尽善尽美。

    宜敏此刻已经卸下了大婚时那过于浓重的妆容,白皙的面容上带着一抹嫣红,她清浅一笑,微微点了点头:“让皇上费心了,此前妾身从未奢望过有朝一日能从大清门被抬入宫,如今得以一尝所愿,皇上还为此破了许多先例,给了妾身无上荣宠,妾身自然欢喜不尽。”这是她心底的大实话,即使皇后之位在她意料之中,但是能有如此高规格的封后大典委实出乎意料之外,说一句受宠若惊并不为过。

    康熙哈哈大笑起来,大手一挥无所谓地道:“无需在意那些腐儒所言,大清入关至今不过两代人,先帝那会仪制尚不完备,许多规矩都是临时沿用前朝的旧制,何来先例之说?如今的大清,朕说的算!在朕心中,你才是我爱新觉罗·玄烨唯一的妻子,这些年来真是委屈你了。

    本来十年前这个位置就该是你的,偏偏朕总是顾虑太多,让你受了诸多委屈。无论是赫舍里氏还是太皇太后,你总是为了朕不停地忍让她们,却从不曾宣之于口,但是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十多年来,你朕为生儿育女,管理后宫,教养庇护那些庶出的阿哥、格格,光是那份豁达心胸和慈母心肠,就是古往今来多少女人都做不到的!。

    尤其你筹建的那些善亲堂,这些年不知花了你多少嫁妆银子,为朕和皇室在民间赚了偌大的好名声,朕也从不曾对你言谢呢!人人都说朕上辈子不知烧了多少高香,才能娶到你这般贤内助呢!如今朕不过为你做了区区小事罢了,又何足挂齿呢?你我夫妻恩爱十四载,举案齐眉,儿女双全,未来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何须言谢?”

    宜敏深深的望着康熙,面上微微动容,在他含笑的目光中缓缓依偎进他怀中,将头靠在他肩上,口中柔声道:“皇上说的是,你我夫妻一体,自然是生死与共,荣辱相依,些许小事何须道谢?”

    她借着动作遮住了眼中复杂的思绪,真的是小事吗?这些年来,善亲堂之所以能够遍地开花,背地里自然有康熙的纵容和支持,但他往里头安插的人手和探子同样不知有多少,若非她从未想过利用善亲堂牟利,此刻恐怕善亲堂早已不在她名下了。

    康熙伸手抱住宜敏,深嗅着她发间的清香,动容道:“不错,我们生死相依,生同衿、死同穴,无人能分开我们。我要把这大清治理得海晏河清、创造出一片繁华盛世,而这一切唯有你能与我共享,一同俯瞰属于我们的天地山河。你我百年之后,这片江山会交到我们的孩子手上,让大清绵延千载、国运不绝!”

    看着眼前这个男人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模样,宜敏只是微笑着点头,并未出声应和。她能说什么呢?他会允许这世上有人与之并肩而立吗?她敢赞同自己的孩子会继承他的江山社稷吗?此刻的他正当盛年,自然心胸宽阔,敢于放权,但是二十年之后呢?当他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衰老与无力时,当年的随口之言是否会成为自己母子野心勃勃的证据呢?此刻的承诺是不是就将成为他心头的一根刺呢?

    “咱们还是该给承瑞和赛音察浑多添几个兄弟姐妹,将来才好帮衬他。”说着康熙就不正经起来,那双手老实不客气地上下动作起来,面对宜敏这么一个国色生香的大美人,康熙又不是柳下惠,岂能无动于衷?尤其为了此次大婚。康熙可是整整素了一个月,连女人的手指头都没沾过,这会自然是狼性大发,恨不得将宜敏拆吃入腹。

    洞房花烛夜乃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无论对皇帝还是普通百姓而言都一样重要,帝后二人一夜被翻红浪,龙凤双烛静静垂泪至天明,有成人手臂粗细的红烛一夜过去了,也不过燃烧了不到三分之一。同时点燃的双烛长短一致,并未出现一长一短的情况,这让负责灯火的司礼女官格外满意,不由得满面微笑,将之细细的记录了下来,帝后同寿,这可是龙凤呈祥的吉兆啊!

    帝后大婚第二天,按照礼仪,皇帝应当先率皇后拜见太后,完成朝见礼,然后再升太和殿,诏告天下,至此大婚礼成。但是在本朝情况却又不同,众所周知太皇太后已重病,瘫痪在床多年,皇太后自木兰回銮后就搬到慈宁宫照顾太皇太后,已经多年不问世事,连后宫妃嫔的请安都免了。在封后大典之前,慈宁宫就已经传过两宫懿旨,皇后贤良淑德,谦恭纯孝,此前已侍奉两宫膝下十余年,无需再行此繁文缛节,自与臣民同乐即可。

    因此,这大婚次日,康熙和宜敏只剩下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帝后齐升太和殿,昭告天下,普天共庆。

    一大早康熙和宜敏就已经起身,虽然经过一夜鏖战,但两人本就是老夫老妻,小别胜新婚之后,更显得精神奕奕,蜜里调油。宜敏身边的梧、桐、檀、楠四大宫女端着各色物品进来服侍洗漱,结果在康熙黏糊糊的动作下,硬是把一刻钟能搞定的事延长了半个时辰。好不容易进完了早膳,两人在奴婢的服侍下分别穿好繁复厚重的皇帝衮服和皇后凤袍,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满意的目光,这才准备前往太和殿走最后一道程序。

    宜敏与康熙一同从交泰殿中走出,这里是帝后行洞房礼的地方,仍处于后宫,待两人经乾清宫,过乾清门,才算是出了后宫的范围。昨儿入宫宜敏带着盖头,看不真切,如今行走在宫中,才发现整座紫禁城仿佛陷入了红色的海洋,到处一片喜庆,前三殿、后三宫都用绸带搭起彩架,大红喜字、吉祥语句图案抬头可见。从大清门到坤宁宫的青白石御道上,铺满了红地毯,御道两侧有路灯,各式彩灯,若是夜晚观看,大概就像天河上的鹊桥,美不胜收吧!

    再往前就是前朝的正三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整座皇城的正中心,同时也是紫禁城的最高处,是用来举行各种重大祭祀和典礼的地方,所以康熙平日里上朝并不在此处,而是在太和门或者乾清门,偶尔在乾清宫。因此太和殿使用的次数极少,但这并不代表太和殿就不重要了,此处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在大清唯有皇帝登基、亲政和册封皇后等重大事宜时方可启用。

    遥望前方那座金光熠熠的大殿,宜敏心中波涛汹涌,这三大殿位于前朝,是她前世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尤其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一般而言,即便身为皇后,一生也难得几次机会能够踏足此地,而最为隆重的一次莫过于封后大典。如今还差最后一步,唯有登上御阶,坐上龙椅,正式接受臣民朝拜之后,她才是这大清天下真正的女主人。

    当帝后二人到达中和殿时,太和殿中的文武百官早已就位。在这等重要的日子里,文武百官天不亮就要出门,早早入了宫门,等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随着三通鼓响起,所有的宗室、大臣立刻按照品级高低迅速入殿,以御阶为中心,文武官员分左右站定。

    在宽阔至极的太和殿中,即使站了几百人,依然显得空旷,但是这几百人便是整个大清的最高层,也是翻掌间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一群人。

    皇后的册立自古以来便是国之大事,不同于后宫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20-230(第2/13页)

    妃,一辈子与外臣不得相见,皇后是与皇帝并肩共天下的女人,文武百官在她面前都是奴才,他们必须如朝拜皇帝一般,正式朝拜自己的女主子。

    今日是皇后在文武百官面前第一次亮相,随着三声净鞭响过,康熙和宜敏从后殿并肩走了进来,两人没有绕道殿前走红毯,而是携手一起登上御阶,在龙椅前一起转身,面向满朝王公大臣。

    这时随着司礼太监唱喏声,文武百官出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同时山呼‘皇上万岁,皇后千岁’之语,数百人一同高呼,那场面声势着实震撼,连宜敏都有些被震住了,只觉得心跳加速,血气直冲顶门,白皙的脸上泛起红晕。

    她一眼望去,只看到满目的顶戴花翎,各色补服,偶尔几个穿着黄马褂,乌泱泱一片人都低着头,完全分辨不清身份。她有些激动,也有些好奇,从高处往下看,有种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的感觉,原来康熙每日上朝就是这种感觉吗?

    随着朝拜大礼结束,她随着康熙一同落座,当她坐上髹金漆云龙纹宝座的瞬间,只觉得一股远超以往的庞大清气自卤门灌体而入,原本有些激动的情绪瞬间冰凉,嫣红的双颊顿时褪去了血色,原本恢复几分的内息瞬息间隐没无踪。

    她藏在袖中的手猛地握拳,悄无声息地一枚小小的印章出现在她掌中,她全力引导着体内那股清气往手掌而去,当两者相遇的时候,那股清气仿佛久旱逢甘霖,又如他乡遇故知,瞬间冲入印章之中,而后无需她刻意引导,不断入体的清气在她体内逛了一圈后,纷纷乳燕投林一般落入了那枚印章中,甚至通过她与康熙交握的双手,有一股暖流也缓缓流淌而过,不紧不慢地钻进了那枚印章中。

    宜敏有些愕然地转头看了康熙一眼,很快反应过来假装无事,却引来康熙的注意,她连忙一副新奇模样看向底下的朝臣。这一连串动作说来很久,实际上不过是眨眼间的事。

    康熙看了宜敏一眼,把她没有丝毫收敛的新奇之色尽收眼底,不由露出一丝笑意,将手握得更紧了些。

    第222章  后宫之主(一)

    宜敏见康熙没有起疑,不由得微微松了口气,感受到体内那股霸占经脉脏腑的清凉之气渐渐脱离,心中欣喜,事情的发展虽然与她当初预计的不同,但是结果却殊途同归,至少那所谓的“天命”被引进了那枚印章之中,她暂时不用担心因为无法修炼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了。

    待文武百官朝拜完帝后二人,陆续归入两侧队列后,康熙吐气开声:“朕与皇后结缡十四载,夫妻和顺,今日方昭告天下乃朕之过也,此前废后尚在时,朕欲废之,然皇后贤德,曾有言民间夫妻尚且糟糠不下堂,遑论一国之母乎。妻子有错,夫当止之,使其改之,而非弃之。朕乃止。”

    丹陛之下的文武百官闻言顿时讶然,互视一眼,他们只知道当年赫舍里氏犯了大错,皇上曾在廷议上提出废后,后来却不了了之,没想到竟然是当今皇后劝谏的结果,不过想来也是,皇后受封前已经执掌后宫十多年,若非她有意保护,这赫舍里氏怕是活不到废后那一天的。

    康熙接着道:“其后十年间,皇后主持宫务,秉公持正,对上孝敬两宫,对下宽严和度,待废后恭谨如初,吃穿用度只多不少,然废后屡教不改、多次生事,甚至做出危及社稷之事,尤其太皇太后为此大怒伤身,实乃大不孝大不敬,乃降懿旨将之废黜,此乃皇室之不幸。”他思来想去还是准备为宜敏刷一波名声,毕竟之前废后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免不了有人往宜敏身上泼脏水。也能让满朝大臣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称得上贤后,

    文武百官终于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没想到废后居然是这样被废的,众人原本只知太皇太后两年前中风瘫痪在床,却没想到是因为废后赫舍里氏的缘故,谁不知道当今皇上与太皇太后祖孙情深,废后这是自寻死路啊!放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不过,非要四处蹦达,害了自己不说,连赫舍里氏一族都被连累了,他们可不觉得皇上会闲着没事特地去查一个家族违法乱纪的事情,显然这是借题发挥,被不孝女连累的典型啊!

    “幸而,皇后孝心感动天地,寻来一株千年神药为太皇太后续命,经太医诊治,太皇太后性命无忧,只要安心静养,痊愈有望!”康熙握紧宜敏的手,忍不住心中激动地大声宣布道,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宜敏竟然肯将马佳氏献给她压箱底的保命药拿了出来,还是用来救治多次算计她的太皇太后,这让他对宜敏的心胸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那可是实打实千年以上的人参,就算达不到活死人肉白骨的程度,但是吊气续命功效显著,少量多次使用还能补益元气,延年益寿!

    宜敏对康熙笑了笑,微微摇头,她至今仍记得康熙当初的表情,震惊、愕然、惊喜不一而足,当然还有隐藏得极好的贪婪,名贵药材大多百年以上功效最佳,能有三五百年就已经称的上稀世,更遑论千年,这可不是话本上动不动就千年人参、万载雪莲的,即使以皇家宝库的收藏,也拿不出一株药性未散的千年药材,就算曾经有,怕也早被历代统治者拿来续命了,哪里能留到今日?

    这下子整个大殿都哗然起来,他们本以为两宫太后懿旨中的纯孝之言不过是客套话,不曾想竟然是大实话啊!这皇后是不是太过实心眼了?面对皇后之位不为所动,千年神药说给就给,这心得有多大啊?再想想到那每年如流水般花出去的上百万两善款,不由得眼角心口一起抽,刷声望的效果是真好,但也是真败家,幸好她败的是自己的嫁妆,别人也管不着,就是马佳氏的家教是真的好,这家族能处啊!

    难怪皇上这么下血本,这种媳妇换了谁不喜欢啊,不得好好笼络住?如今皇室在百姓中的声望与先帝爷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大多是皇上励精图治的功劳,但是这位娘娘善待底层百姓,拉拢各地官员女眷的方法也是功不可没,这样一位皇后上位,他们没有理由去反对。所以退朝时,所有人的跪拜礼行得是心悦诚服,比一开始要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敬佩。

    宜敏与康熙并肩走在御道上,有些疑惑地问道:“皇上为何要在朝上提起此事?废后和太皇太后之事早已过去两年之久,何必旧事重提呢?”在她封后的大好日子里,听到赫舍里的名字她嫌晦气,提起太皇太后她也觉得膈应,否则她也不必让慈宁宫传那样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