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清也没多少恭敬,自然和亲公主格格们也不会有多好的待遇,而且大清对这些嫁出去的女儿太过忽视,不但蒙古人不把她们放在眼里,连皇帝也只把她们当成政治工具一般用过就丢,根本没有在意过这些公主格格们在草原上如何生活。
大清历代皇后自然更不会用心操持了,毕竟又不是自家女儿,否则谁管那些庶女的死活?更遑论关系更远的宗室女了。至于没有皇后的时候,宫妃掌权争权夺利还来不及呢,就更不可能关心这种事了,这些女子就像泼出去水,没了根的树,只能在遥远的草原上等待干涸凋零。
上辈子她的荣宪嫁到蒙古后,一辈子都没有再次回到紫禁城,她只能通过偶尔的信件了解女儿的生活,但是荣宪从来报喜不报忧,她根本无从了解女儿到底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只能借着手中掌握的部分宫权,旁敲侧击地通过内务府了解公主们的生活,结果自然令她心碎神伤,但是她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幸好她的荣宪是个坚强的孩子,硬是咬牙撑了过去,但是那些年纪轻轻死在草原上的女子实在是太多了,她们明明可以过得更好一些,只要大清朝廷肯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代价,但是在皇帝和大臣们眼中,这些女子明显没有皇图大业重要,也许在他们看来,带上丰厚陪嫁的公主格格们已经足以实现政治价值,何必再多费心呢?
事实上这些公主格格们有谁是自愿远嫁塞外的呢?谁心中没有几分怨恨不甘?从温暖富足的京城嫁到荒芜贫瘠的草原,其中落差不可谓不大,加上娘家从此不闻不问,一副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除了一些性格刚强自立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如行尸走肉一般活一天算一天,遇到好点的额驸就过得舒心些,遇到糟心的没两年就香消玉殒,大笔陪嫁也便宜了对方。
宜敏对此很是看不上,一来真心怜惜这些女子,二来感觉大清一直在做赔本买卖,让蒙古人当傻子一样,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哄着大清皇帝嫁个公主或者宗室贵女过来,自家又没什么损失,没几年就能有大笔嫁妆入账,何乐而不为?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她将这些公主格格们的情况具表上奏康熙,康熙也是大为震惊,同意了她放手施为。宜敏从康熙十年起,就一直用心操持着这项事务,刻意加强了与草原上这些和亲公主们的联系,她今生既然拥有了这样的地位权势,本身也不缺钱财,做这些事只要交代一声,自然有奴才会上心去办,何乐不为?
她时常借着朝廷押送外藩往来年节贡品的队伍,命人采购些当季的特色物件填进节礼里,都是京城里时新的胭脂水粉、新奇玩物等,而非内务府送的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或者陈年旧物,指名送到各个部落的公主格格们手中。
这些东西可谓是送到了这些公主的心坎上,收到礼物的她们大为惊喜,觉得大清还是有人记得她们的,并没有敷衍了事,长年累月下来效果就出来了,这些公主格格们有了指望,有了活气,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50-260(第5/13页)
态明显转变了。
最重要的是每次送节礼时,宜敏都会指定一批太医随行,为这些公主格格们请脉并登记在册,尤其是没有子嗣的更是加以重视,若是发现公主身体有恙,便会立时开方,并且将药方和治疗方法做成一式三份,公主及其驸马各留一份,另一份带回京城太医院存档。
草原上各个和亲部落一见大清这样的态度和行事,顿时一个个都多了几分小心,把原来对公主格格们的轻慢和懈怠纷纷收了起来。毕竟大清已经成功平定三藩,还将察哈尔部的阿布鼐父子彻底打翻在地之后,凭借雄厚的实力真正震慑了蒙古四十九旗,这些和亲的公主格格们地位不知不觉间便抬高了许多。
尤其大清朝廷每年除了严冬之外,每年都会派遣两次使团往返草原,按照距离和时间算,相当于上一个使节团刚刚返回京城,不过十天半个月,下一个使节团便已经出发。
而且每一次所带的节礼都十分的丰厚,还指名是给公主的,必须有公主格格们的印鉴方可签收,每一件都要登记造册,甚至每年宜敏都会专门派人慰问公主格格们,体察她们的生活情况,若是发现自家姑奶奶受了委屈,便会立刻回京禀告。
次年内务府就会派遣一批奴婢前往草原,将公主府内的一些不得力的奴婢替换下来,还当着部落所有人的面将这些打了板子,捆着带走了。尤其是公主格格们的陪嫁嬷嬷,只要主子发话不留,立刻就会被带走,内务府会指定新的嬷嬷前来伺候,至于被带回去的陪嫁嬷嬷是个什么下场,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宜敏看着眼前这些鲜活的女子,她们有老有少,脸上有着草原上的风霜痕迹,虽然她们都在吐着苦水,但是她们的眼里有活气,这让她心中宽慰,不枉费她做了这许多事。
朝廷里不是没有大臣弹劾此举太过浪费人力物力,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会让蒙古感觉大清没有和亲诚意,哪有娘家人频繁去看外嫁女的?宜敏对此嗤之以鼻,她花自己的嫁妆钱不需要向人报备,至于康熙则是大手一挥,多余的花费直接走内库,他花钱补贴自家的姑奶奶总行了吧?
朝堂上只能偃旗息鼓,这天家夫妻花的都是自己的私房钱,补贴的公主格格们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女儿,他们似乎真没什么立场去管?至于宗室自然不会反对,他们虽然没管过自己嫁出去和亲的女儿,但那是因为鞭长莫及,不代表真的不关心她们的死活,能让自家闺女过得好一点,他们傻了才反对呢!
不提此举对蒙古各个联姻部落的影响,单单是在爱新觉罗宗室里,康熙和宜敏就刷足了好感,宗室爷们对康熙更支持了,宗室女眷对宜敏更是感激不已,谁让宗室女和亲的人数最多呢?不论嫡女庶女,一旦嫁到草原上都是差不多的结局,毕竟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谁生的谁心疼!
第254章 母仪天下(三)
送走这批又哭又笑的公主格格们,宜敏摁了摁自己的额角,对蒙古和亲公主这个群体释放善意,是自己一早就作出的决定,收效似乎远远高于预期,也许是因为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要更让人铭记于心吧?
其实她不过是钻了朝廷的空子,借着大清的威势让那些蒙古人投鼠忌器,进而为这些可怜女子腾出了一点点生存的空间,加上清理敲打一番她们身边背主不忠的奴才,换成内务府精心挑选过的人,既能保护这些和亲的贵女,也能真正摸清楚这些部落的底细。
经过这一番动作,加上郭尔罗斯部的掩护下大批商队的渗透,整个外藩蒙古不说尽在掌握,至少也八九不离十了,布局了这么多年,这蒙古局势终于落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宜敏也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了。
宜敏端起手边的茶盏,轻啜了一口茶,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才示意下一批人进来。接下来是一品诰命,这个群体同样极为庞大,除了朝廷正一品官员的夫人,还有各位爵夫人也在其中。
例如佟国纲继承了其父一等公的爵位,福晋觉罗氏是国公夫人,按理说应该是超一品诰命,但是在册封圣旨上同样是一品诰命。因此,这群夫人可以算是整个大清朝权势最为鼎盛的贵妇,因为他们的夫君掌握了除了皇帝以外最高的权利。
宜敏打叠起精神看着这些年龄各异,身份来历都大不相同的一品诰命夫人,这些女人的心里是宜敏最难以捉摸的,因为朝中派系争斗太过复杂。今日是盟友,明日就有可能成为死敌,而他们的夫人自然是跟随自家夫君的立场。
“臣妇参见皇后娘娘,恭祝娘娘万福金安。”
“奴婢参见皇后娘娘,恭祝娘娘万福金安。”
“免礼平身。”宜敏端坐上首,一抬手淡淡的道,不过面对这些诰命,宜敏并未赐座,前面那些都是爱新觉罗宗室,是血脉之亲,所以宜敏才会和蔼可亲。这会却不行,因为宜敏是主子,而她们是臣下是奴婢,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格,否则皇室便会失去威仪。
“谢皇后娘娘。”众多诰命一丝不苟地行礼完毕,得了允许方才起身,一个个礼仪端正标准,没有人眼神敢乱瞄乱看。毕竟在今日这种庄重的场合一旦失礼,丢的可不只是自己的脸,连自己的夫家也会抬不起头来,母族更是会被嘲笑教女无方。
宜敏看了看前排的几位公爵夫人,想了想,开口慰问了一番几位年纪较大的福晋,毕竟这些人的爵位都已经传承数代。至今仍能保留公爵位,可见家族的教育还是不错的,至少能够保证继承人在水准之上,能够保住自家爵位不被降低等次。
几位老福晋面上露出了笑容,其中一位语气温和的道:“有劳皇后娘娘挂念,家中老爷身体还算健朗,蒙皇上恩典得以回家颐养天年,如今一心扑在孙子辈的教养上,反倒精神更健旺些呢!”
“此乃真知灼见,老国公是个明白人。将来自有儿孙福可享。”宜敏点了点头,她算是颇为了解这几位老国公的情况。基本都是因为年纪大了主动提出辞呈,腾出自己的位置留给下一辈人,好为自家儿孙铺路。总比那些一路死扛到底,倚老卖老,最后被忍无可忍的康熙摘了顶戴花翎,撵出朝堂的货色要强出一条街去。
接下来宜敏依次与前排的几位福晋交谈,彼此之间都颇有分寸,称得上相谈甚欢。坤宁宫内的气氛也越发和谐。只是在这片和谐中却有一个人格格不入,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倍感煎熬,这人便是佟国维的夫人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自从听闻女儿病重之后,便日夜焦虑不安,恨不得肋生双翼,飞进宫中探望。偏偏过去对自己来说易如反掌的事情,如今却宛如天堑一般横亘在自己与女儿面前。她苦苦哀求自家老爷佟国维,偏偏佟国维不动如山,只道一切有皇上做主,至不济还有小女儿在,佟妃身边不缺伺候的人手,还让自己安分点,不要给佟家惹事。
赫舍里氏顿觉五内俱焚若,换了早些年她肯定要将佟府闹个天翻地覆,然后回娘家找父兄做主,给佟国维一点颜色看看。可是时移世易,今时不同往日,赫舍里氏的辉煌不再,反而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而做为皇帝母族的佟家却如日中天,两位国舅爷深得皇帝信任,均是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根本无需看他人脸色行事,更何况是她这声名狼藉的赫舍里氏的女儿。
她只能暗暗隐忍,等待着能够与女儿见面的机会,她本想着女儿身为唯一的妃位,好歹是后宫第二高位的妃嫔,若是她肯发话,家中众人肯定不敢再给自己脸色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250-260(第6/13页)
没想到等啊等,竟然等来了女儿病危的消息,这如何不叫她心胆俱裂,偏偏皇帝无情冷酷之极,就连女儿病危了,都不让自己这个额娘入宫探望。
眼见即将于亲生女儿天人永隔,赫舍里氏终于不再忍耐,虽然康熙和佟国维千防万防,不愿让她入宫。但是册立皇后这等国之大事,自己这位佟家唯二诰命夫人若是不来,那便是佟家不给新皇后面子,佟家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看着端坐凤椅之上,与众位诰命夫人谈笑风生。一身雍容华贵的皇后吉福衬托着那美艳如昔的容颜,赫舍里氏心中恨得滴血,若非这个女人入宫夺去了自家侄女的后位,赫舍里家如何能够落到如此下场?若非这个女人得到了皇帝的独宠,自家女儿又怎会守着区区一个妃位忧郁致死?
但是她却不敢做出任何怨恨乃至不满的神情。因为刚刚在外面的广场之上,她不过是无意中泄露的不满,就招来了所有人的围攻和敌视,可见马佳氏在如今声望是何等的如日中天。她若是不识相,只怕连这一身诰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说见到自己的女儿了。
“皇后娘娘,臣妇有话要说。”赫舍里氏突然越重而出,跪倒在丹陛之下,看得觉罗氏呲目欲裂,深恨自己的位置靠前,不能死死看住这个女人,这不一个没注意就让赫舍里氏给溜了出去,不知道这个疯女人又要给家族惹来什么大祸。
宜敏看着跪在面前的赫舍里氏,眼神微微一亮,她故意沉默了半响,等在场所有人全都胆战心惊的时候才冷冷的开口道:“佟夫人何故行此大礼?您可是皇上舅母,有话直言便是,如此大礼本宫受之有愧啊!”虽然言辞客气,但是谁都能听出这句话中的不满与讽刺。
觉罗氏连忙出列,来到赫舍里氏身边,对着宜敏深深福了一礼,歉意地道:“皇后娘娘恕罪,赫舍里氏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刚刚大概是旧病复发,神智糊涂了,这才如此失礼。还请娘娘莫要与其计较,臣妇这便带她退下,还望皇后娘娘允准。”
虽然心里恨不得把赫舍里氏抽筋扒皮,但是在外人面前一笔写不出两个佟字,她终究不能看着赫舍里氏丢人现眼,维护佟家的脸面才是当务之急。
眼看宜敏就要点头了,赫舍里氏顿时急了,连忙膝行两步来到台阶前,狠狠地磕了一个头,哽咽道:“皇后娘娘,臣妇没有糊涂,求皇后娘娘网开一面,让臣妇见女儿佟妃最后一面,臣妇必感恩戴德,来世结草衔环以报。”
此言一出,顿时满场哗然,众位诰命夫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虽然她们早就知道那位佟妃一直缠绵病榻,但是病歪歪的拖了这么多年,却还一直活得好好的,让不知多少人扼腕叹息,真是祸害遗千年,巴不得她早点死。如今当真的听到佟妃病危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种如在梦中的感觉。
宜敏闻言却并未如众人所想的那般勃然大怒,反而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道:“佟夫人这话从何说起?佟妃之前确实曾经病势危急,但是在其妹佟庶妃的妙手治疗之下,已经有所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