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哇,好多人啊。”顾幺儿带着蒋叔给的五十两银子, 外加一把还没开封的长刀, 呆呆地张大嘴巴。

    “啊, 可以心安理得混吃混喝了。”江芸芸穿得严严实实,就露出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珠子,满足地呼出一口气。

    “怎么站甲板上站着,多冷啊。”黎风一转身就看到四个鹌鹑挤在一起,伸着脖子看来看去,招手说道,“快来二楼,里面已经生了炉子,煮了热茶,快来暖和暖和。”

    一行人顺着旋梯走了上来,风中带着凌厉冬雪的寒气,不小心用力吸几口,只觉得脑子都疼了。

    顾幺儿用力狂吸几口,鼻子也跟着冷飕飕的:“我的刀早上还结霜了。”

    “那要裹上布吗?”江芸芸好奇问道。

    “要。”顾幺儿说,随后苦恼说道,“可我没带黑布,蒋叔也没给我准备。”

    蒋平甚至没赶得上吃江芸芸的乔迁宴就走了,只说军中有事。

    “那等会问问他们有没有多余的黑布。”祝枝山说,“冬日这刀握在手里冷不冷?”

    顾幺儿叹气,大人样说道:“冻手。”

    江芸芸笑得厉害:“怪不得我早上见你背剑背得磨磨唧唧的。”

    顾幺儿恼羞成怒,捏起拳头,重重锤了一下江芸芸的胳膊。

    “要我说蒋副将还挺会照顾小孩的,怎么给幺儿准备的手套才带了一条天溜线了。”乐山忍不住说道。

    “外面哪里有这么小的手套买,我猜这个十有八九是蒋叔自己缝的,大概是手艺不好。”江芸芸笑眯眯说道。

    顾幺儿小脸红扑扑的,恶声恶气说道:“不准说我蒋叔。”

    “不说了不说了,我看徐家带了绣娘,等会请他们帮忙做几双手套来,京城可比扬州冷多了,可别把手冻坏了。”祝枝山缓和气氛说道。

    屋内,徐经和黎循传已经坐在火炉边,一壶茶水正冒出细细的白烟,下面的炉火上则是放着一张细密的铁网。

    几人一入内,就闻到屋内里烤水果的香味和茶水的香气,两人边上放着三筐水果,一筐黄灿灿的梨,一筐是粉嫩嫩的桃子,一筐油光发亮的橘子,桌子上还有一叠红彤彤的柿子,还有两串冬日难见的葡萄。

    “吃烤梨吗?青州水梨,皮薄汁多,烤了更甜。”黎循传招呼道,“徐叔好本事啊,找来的青州水梨又大又脆。”

    “这个桃看上去好好吃啊。”顾幺儿蹭到那筐桃子边上,一脸惊喜,“粉粉嫩嫩的。又大又圆。”

    “这个是洛阳的王母桃。”徐经捡了一个递过去,“你是这么吃,还是烤一下再吃。”

    顾幺儿捧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30-140(第5/37页)

    桃子,直接上嘴啃了一口:“就这么吃,烤来烤去也太麻烦了。”

    “我想吃个烤梨。”祝枝山只待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热了,脱了披风,挂在衣架上,凑过去才发现,“里面怎么还有栗子啊。”

    黎循传用棍子拨了一下:“我刚放的,估计要好一会儿才能熟呢。”

    “再放几个橘子和柿子上去。”江芸芸也兴奋凑过来说道,“烤橘子很甜的。”

    “你不吃烤梨?”黎循传睨了她一眼。

    江芸芸被那一眼看迷糊了,不解地摸了摸脑袋,谨慎问道:“是非吃不可吗?”

    黎循传手指点了点梨,一本正经说道:“没听过一个故事吗?”

    “李泌领取十年宰相,唐肃宗曾为他烤了两个梨,不仅都给他吃,还要两位皇子对他大肆褒扬。”他说道,“三朝宰相,返极重之势,塞溃败之源,挂危定倾之大用,那可真是一代名臣也。”

    江芸芸眼珠子转了转,不耻下问:“我知道啊,然后呢?”

    黎循传见她不解风情的样子,气笑了:“所以你要吃烤梨。”

    “哎。”江芸芸不解,“为什么啊。”

    徐经出声说道:“其归很少出门,大概不知道,像我们这些马上就要考试的人,大都要吃个烤梨应应景,取个好兆头”

    江芸芸长长哦了一声,蹲在炉子前,眼巴巴地盯着吃的:“那你们三个多吃点,未来封侯拜相,可要罩着我一点。”

    黎循传盯着她的侧脸看,莫名其妙冷哼了一声。

    徐经也紧跟着叹气。

    江芸芸不得不抬起头看着两人,好脾气问道:“又怎么了!”

    “我们四人……”祝枝山的手指在四人面前一一点过,最后又停在江芸芸面前,微微一笑,“大概只有你,江其归最有机会封侯拜相了。”

    江芸芸大吃一惊。

    “你可是我们的小三元啊。”黎循传把最大的一个梨拨到她面前,一本正经说道,“快吃吧,江神童。”

    江芸芸看着那个表皮烤成焦黄色的梨,一股甜甜的香气猝不及防涌了进来。

    “那李泌还是唐肃宗的老师和好友呢。”她火急火燎地扒着烤梨,烫得一边捏耳朵,一边不死心给它滚到盘子来,“那我第一步应该靠近太子,打入内部。”

    黎循传听得哆嗦了一下:“你这嘴,你去京城我真害怕。”

    “我也有点。”祝枝山见橘子烤得微微热了,就动手开吃,打趣道,“昨夜唐伯虎还抓着我的手,要我务必照顾好你。”

    江芸芸冷哼一声:“我看他那张嘴才最危险的。”

    好好的解元都没得当了!

    “你们都危险。”顾幺儿啃着桃核,直接说道,“还好你们没一起上京。”

    江芸芸突然摸了摸下巴:“对哦,到时候,我倒要看看谁和他一起来京城。”

    徐经扑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吃着甜滋滋的柿子,看着江芸芸莫名其妙的义愤填膺。

    “对了,士廉说在应天府等我们,他还要带一个朋友来。”江芸芸吃着汁水浓郁的水梨,笑说道。

    “他和我说过了。”徐经点头,“那个朋友也是苏州人,姓毛名澄,字宪清,和他差不多年纪。”

    “我见过,长得神采秀朗,容止端洁。”祝枝山也跟着说道,“他在成化年壬子年就过了应天府乡试,但之后大病了一场,养病许久终于才痊愈,结果戊申年,也就是陛下登基第一年,丁父忧,这才拖到今年才去考试。”

    “那一定很厉害。”黎循传紧张:“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讨教一下。”

    “别说考试了,我听的头疼。”祝枝山叹气,“让我先玩几天。”

    江芸芸幽幽说道:“还没玩够吗?乡试结束,你可是一页书本都没翻。”

    祝枝山语塞。

    “可别说,给你写了不少小作文呢。”黎循传似笑非笑,“我那日进去一看,好家伙,满满一墙你的画像。”

    “别担心,你有哦。”祝枝山不甘示弱说道。

    黎循传冷哼一声,手肘锤了一下江芸芸。

    江芸芸哎哎哎了两声:“说这些做什么,你那个画啊,册子啊,都要放好了,要不别人还以为我多自恋呢。”

    徐经幽幽说道:“你们背着我,在玩什么游戏。”

    三人沉默。

    “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徐经叹气。

    “别说了,梨焦了。”一侧的顾幺儿突然着急说道,“快,快拨到我碗里来。”

    一阵风吹来,原本半掩着的窗户被吹开一条缝,火盆里的炭被风一吹,火星闪烁了片刻,顾幺儿被吹得眯了眯眼,但还是坚持把碗筷递过去,眼巴巴说道:“这个也快焦了,橘子也给我一个,板栗是不是熟了啊。”

    黎循传打趣道:“水梨蜜桔煨板栗,稚子欢呼围炉旁。”

    “鼎沸茶汤香满屋,奈何不解馋嘴果。”祝枝山紧跟着说道。

    江芸芸眼睛一亮,也跟着笑眯眯说道:“忽如一夜北风来,经年徊梦嘴中甜。”

    徐经顿了顿,没接下去,只是扭头,一本正经对顾幺儿说道:“他们骂你。”

    顾幺儿咬着烫嘴的烤梨,歪了歪脑袋,含糊不清问道:“骂我什么?”

    徐经憋了一口气,最后沉重说道:“贪吃鬼。”

    谁知道顾幺儿一点也不生气:“哦。”

    他甚至理直气壮强调着:“我是啊。”

    使坏的三人对视一眼,立刻大笑起来。

    窗户咯吱咯吱的想着,连带着快乐的笑声也跟着飘远了,炉盆里的炭火幽幽闪动着。

    热炭蒸果暖如烘,吹得窗开是北风。

    —— ——

    船只到了应天府码头,顾清那边却不止两个人上船的。

    他一脸歉意地说道:“想着去信已经来不及了,这才想着匆匆来问一下。”

    江芸芸好奇地看着码头上站着的三个人,扑闪着大眼睛。

    “最右边穿着蓝袍子的,就是我一开始写信说的人,姓毛名澄,字宪清。”

    江芸芸看了过去,果然看到一个长得格外好看的人,虽然衣服洗得微微发白,但身形清瘦,气质卓尔。

    烈烈北风中,唯有他的衣袖在舞动,时不时露出一截消瘦雪白的手腕。

    她不过是刚看了一眼,那个一直垂眸的人却准确察觉到他的注视,微微侧首看了过来。

    江芸芸见状,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反而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对着他热情招了招手。

    那人竟然红了耳朵,飞快收回视线。

    “那其余两人是?”祝枝山不解问道,目光落在正中那个穿金戴银,衣着华丽的人身上。

    顾清不好意思说道:“正中那位姓王名献臣,字敬止,隶籍锦衣卫,但他父辈已是官宦,父亲是监察御史。”

    “锦衣卫。”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130-140(第6/37页)

    经吃惊,“你怎么会和锦衣卫有关系。”

    顾清低着头:“之前路遇小混混,是敬止拔刀相助,他性格爽朗,见我囊中羞涩,几经帮助,之前见我写信要与你们一同上京,便也想着和我一起走。”

    江芸芸也跟着去看那个叫王献臣的人。

    王献臣肩批一件湖绿色大氅,袖口,领口缀着黑色的长绒,隐隐露出的袖口能看到一簇亮晶晶的颜色,最显眼的还要算衣襟两侧的眉子,虽然只是长长的狭窄一条,但上面确实用金泥印着的花纹。

    “是老鼠在偷藤蔓上的瓜。”顾幺儿眼尖,立马说道。

    跟着周笙学了不少纺织知识的江芸芸立刻明白过来。

    是最近很流行的瓜鼠纹,因为其风格生动活泼,充满田园野趣,那些只需要一点微光就能熠熠生辉的金粉配着这样的画面,好似穿上这样的衣服就一直活在太平盛世中一般。

    更令人侧目的是,脖子上的海獭皮做的风领,毛茸茸的一簇,连带着肩膀都围上了,年轻的面容也紧跟着富贵俊俏起来。

    他手中捧着一个铜丝手炉,百无聊赖站在码头上,察觉到江芸芸的视线,微微一笑,格外和气。

    江芸芸也跟着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

    “他既然开口,自然也不好拒绝。”徐经好脾气说道,“那另外一个呢。”

    “那是姓沈名焘,字良德,苏州府长洲人。”

    江芸芸看向那三人中年纪最大的人,那人穿着浅绿色的衣服,外面罩着一件还算体面的白色披风,他长得很是普通,偏眉宇间又是格外的温和。

    “他家世代从医,我之前病了一场,与他住在同客栈,多亏他帮我治病,还不曾收我医药费。”顾清越说越不好意思,“他本是打算跟着上贡的队伍走的,谁知道因为救我露出一手医术,被一个小太监看到了,非要拉着他给他们的老祖宗看病,良德不喜太监,便不从,闹了矛盾,那人竟是负责这次上供的太监之一,我这才……”

    祝枝山没说话,看向徐经。

    徐经摸了摸脑袋,下意识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正和顾幺儿趴在栏杆处交头接耳,对此充耳不闻。

    “若是不行,我就让他们换个船队。”顾清见他为难,连忙说道。

    “不不不,船是自家的,既然来了,那就来吧。”徐经也跟着慌慌张张说道。

    顾清不好意思说道:“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不碍事,结伴同行也是热闹。”社恐的徐经露出勉强的笑来。

    “那就请他们快上来吧。”祝枝山缓和气氛说道,“我们是停靠的船,不可久留。”

    顾清哎了一声,匆匆下了船和好友们交代一下上船的规矩。

    正中的王献臣拍了拍顾清的肩膀,大笑着点头。

    沈焘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

    毛澄没说话,瞧着巍然不动。

    “这三人真有意思。”顾幺儿对着江芸芸咬耳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