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20-53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 ——

    朱厚炜深受江芸所托前来,其实他也对于朱厚照一直想出门打仗的想法也是颇为不解的。

    在他看来打仗真是又辛苦又吃罪,那有在家里吃吃喝喝来得痛快。

    “不去就不去了呗,回头找个厉害的打回去不就好了。”他懒洋洋安慰着,完全不往心里去。

    朱厚照还是一脸不悦:“他们就是不信任我。”

    朱厚炜对此心里表示非常理解,但嘴里还是敷衍的安慰道:“怎么会呢。”

    朱厚照一把把他懒惰鬼弟弟揪起来,咬牙切齿说道:“你敷衍我?”

    朱厚炜和他哥大眼瞪小眼,一脸无辜:“没有啊。”

    朱厚照不悦,盯着这个碍眼的弟弟看了好一会儿,突然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来。

    朱厚炜警铃大响,拨开他的手就要跑。

    朱厚照把人拉回来,笑眯眯说道:“跑什么啊,好弟弟。”

    “救命啊!!”朱厚炜死命挣扎着,暗恨自己今天来的不是时候,“干嘛啊,你欺负我,太过分了!!我要去找江芸,我要去找江芸!!!”

    朱厚照直接把人拉走,往后宫拖去,语重心长说道:“你都十九了,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差点忘记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20-530(第3/19页)

    后宫

    张太后养病已经许久不见外人了,一开始她还哭过,闹过,但奈何她的儿子不是她的夫君,烦起来了,索性很长一段时间不去见她,时间久了,她也就消停了。

    今日朱厚照和朱厚炜一起来时,张太后还阴阳怪气了一句:“什么好日子,竟然让日理万机的陛下亲自来了。”

    朱厚照也不生气,笑眯眯说道:“你小儿子十九了。”

    张太后没想到是这事,和脸颊还红扑扑的小儿子对视一眼。

    朱厚炜性格懒散,走路一直慢慢吞吞的,这次被人拖着走这么久,又气又急,一见到他娘就立马大声告状:“哥欺负人!”

    张太后把小儿子抱在怀里:“说来听听,怎么欺负人了。”

    朱厚炜哼哼次次说不出来。

    ——虽然不清楚他哥要做什么,但感觉多年兄弟经验,基本没憋好屁。

    “之前储秀宫的秀女呢,给他选个当王妃去,什么年纪了,还整天吃吃喝喝睡睡,没出息。”朱厚照两手一叉腰,直接说道。

    张太后猛地抬头,脸色大变。

    朱厚炜想也不想就哭道:“我不要,我不要!!”

    “胡闹!”张太后呵斥道,“这人是给你选的,你把人耽误了这么久,一个个都过了试婚的年纪,还好意思说出这样的话。”

    朱厚照不甚在意:“怎么会过了年纪,不都是大好年华嘛,我以前看过唐朝有一个女皇帝,她妈还是四十岁生的她呢,听说那个女皇帝活了七八十岁呢。”

    张太后听得眼前一黑。

    她现在已经非常敏感了,她现在听不得什么年纪啊,女人啊,尤其是连在一起的‘上了年纪的女人’都会心中一个咯噔,今日一听这些话题就心中大为不妙。

    朱厚照不以为然:“就这样吧,也都十九了,不小了,也不用再花费力气去民间选秀女了,我一说起钱,这些百官就有哭又闹的,我也害怕,所以就从之前那群人中找一下吧。”

    朱厚炜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这么草率,勃然大怒:“江芸,我要去找江芸。”

    “闭嘴。”张太后和朱厚照齐声呵斥道。

    —— ——

    赶在入冬前,陛下又突发奇想,说要给二殿下找王妃,按道理二殿下年纪也不小了,先帝就两个孩子,现在一个孩子都没成婚,百官都看急了,奈何两位一个比一个不听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二殿下要选妃,都高兴坏了,但是又一听是从之前选秀的那一波秀女里找,大家又都大喊不可啊。

    朱厚炜站在江芸芸面前,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太过分了,我不要成婚,我哥自己不娶妻,干嘛压着我娶妻啊,我不服,你去跟我哥说,而且那群秀女我都没见过,我不要!江芸!他们欺负我,你帮不帮我,我哥太过分了……”

    周发察觉到江芸芸的目光,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凑上来说道:“殿下坐下来休息休息,喝口水缓缓。”

    “我不喝。”朱厚炜义正言辞说道,“我渴死算了!”

    江芸芸咳嗦一声,和颜悦色说道:“给二殿下来一碗热茶,润润喉。”

    朱厚炜看了她一眼,紧跟着也就熄火了,嘟嘟囔囔地坐了回去,一脸不高兴。

    这事吧……

    江芸芸一点也不想掺和。

    所以,她镇定地转移话题:“宗藩条例初稿拟好了,二殿下要看看嘛。”

    朱厚炜还是个乖小孩,一听是自己的工作便点头说道:“拿来我看看吧。”

    江芸芸从折子里抽出一本蓝皮书,递了过去。

    朱厚炜一看就忍不住皱眉,小心翼翼看了江芸芸一眼,随后不高兴说道:“怎么这些处罚限制把亲王也都算进去了,那我以后不是没钱了,那我以后怎么好好吃饭啊。”

    按常理,若是朱厚炜就藩,那就是亲王。

    江芸芸笑说着:“您在仔细看看,您是张太后所生,是嫡系,自然是有钱的亲王那一类。”

    “那我以后的小孩呢?”朱厚炜又皱着眉头问道。

    “若是王妃所生,也是嫡系,那就根据太祖高皇帝所设想的,一代代传下去。”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

    “那我要是没生男孩呢?”朱厚照又问。

    “男女都可袭爵,一定要保证嫡系血脉稳固传承,微臣查过了,不少藩王都没有嫡系男孩,但若是断了血脉,那不是对不起高皇帝的设想,女孩若是好好教导也能安邦定国,只要能把这份荣誉稳定下去,那自然是极好的。”江芸芸义正言辞说道。

    朱厚炜啊了一声,继续看了下去:“那不是王妃生的小孩,以后就不当皇亲吗?那不是也要饿肚子了”

    “实非微臣不愿,但国家财政实在支付起这么大的支出,如今不是也有不少藩王饿着肚子,微臣看了那些声泪俱下的折子也忍不住忧心,更想为他们寻一条生路,让太祖的愿望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庶出可以传承三代,那庶出的嫡子呢?”朱厚炜又问。

    “都是庶出了,哪来的嫡子,自来香火不是只有一脉吗?庶出可以传承三代,只要三代之内能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难道国家还会亏待了这些人吗?”

    朱厚炜似懂非懂,但到底没这么快下结论,把折子一揣:“我回去好好看了。”

    “二殿下一定要仔仔细细地看,若是有哪里不满意,要和微臣说。”江芸芸和颜悦色把人赶走。

    朱厚炜胡乱应了一声,只是等走出大门,突然回过神来。

    ——不对啊,我来这里不是干活的!

    ——  ——

    朝廷因为给二皇子选妃过于胡闹的事情,闹了好一会儿,但有些人在无意得知二殿下也闹着不想成婚后,吓得魂飞魄散。

    ——这两兄弟什么毛病。

    “我是觉得抓紧时间给他成婚的,免得他抓紧时间跑了。”又某一日,陛下当着王鏊面,故作无意说道。

    消息也不知怎么传了出去,众人一听,有道理啊,这一选妃又要耽误大半年呢,二殿下的性格也太跳脱了,可别真跑了。

    等朱厚炜从宗藩条例里抬起头来时发现,天塌!

    他一时间又气又急,不知是先处理自己捏着手里的藩王意见,还是先消灭他哥那张可恶的嘴脸。

    最终,张太后病了好几年终于痊愈,开始张罗着给二殿下选妃。

    朱厚照这混小子没一句话中听的,但有一句说的对——总不能绝了我老爹的后了吧!

    江芸芸更是敏锐,老早发现情况不对,一扭头,跑去处理祥瑞异变了。

    ——说是河南林县有一头牛生下一只麒麟,她去看看怎么个回事。

    朱厚炜两眼一睁,发现左右都是敌人,哭都哭不出来,只能垂死挣扎,每日都去找他哥去哭。

    不去找他娘是因为他娘宫里现在全是秀女,他不敢过去。

    朱厚照一边看着江西递来的折子,一边心不在焉地哄着小孩,非常敷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20-530(第4/19页)

    宫内宫外一起热闹,日子就来到了过年前后。

    江芸芸赶在年前最后几日回来,惊讶发现发现朱厚炜的正妃选好了。

    “说是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一位举人的女儿,之前进宫时已经十九了,本来是错过了,幸好当年扩大年龄到二十了,便又被选上来了,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听说都二十四了。”张道长速来八卦通,在江芸芸耳边念个不停。

    “大五岁呢,太后一开始都没把她放在候选名单里的,但据说这个夏姑娘性格温柔,某一次二殿下不小心见了,结果就一眼喜欢上了。”

    江芸芸一听来了兴趣:“一见钟情!一开始不是很抗拒嘛。”

    张道长挤眉弄眼:“据说此女容貌翘楚,又是书香门第,故而学问也极好。”

    江芸芸和他对视一眼,随后了然点头。

    “那什么时候成婚?”江芸芸又问。

    “太后怕年纪太大了,不好生养,故而打算再找几个侧妃,谁知道二殿下念叨着什么嫡嫡庶庶的事情,死都不肯要,还说了先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事,太后大概也是心有所感,所以这次只要了一个正妃。”

    江芸芸眼睛微微一亮。

    ——宗藩条例有戏!

    第五百二十二章

    宗藩条例的本质是让减少吃国家国库的藩王数量。

    这份条例脱胎于推恩令的设想, 但推恩令的推行有三大要素促成,第一是当时的诸侯王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第二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百姓无处可走,社会动荡不安;第三则是匈奴不断入侵,导致边境事端不断,外部力量强大。

    后两者颇为相似, 但第一条却略有不同,但这也意味着明朝的藩王更好拿捏, 因为在前几次削藩后,全部藩王都没有护卫队,在地方上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力, 但藩王的角色本就意味着高人一等,故而他们在当地为非作歹的频率非常之高。

    虽说情况略有相似,但完全照抄很容易引起藩王的动乱,毕竟大明朝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所以江芸芸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些许的调整,却也有一些让步。

    譬如爵位自此有嫡子继承,且今后男女不限, 也就意味着只要你的正妃生的出小孩,那这个爵位就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之后的庶子可以传承三代, 三代之后或进入正常流程考取功名, 或从嫡系的公田中分配土地,自给自足。

    这样最直观的问题就是能抑制藩王不断生孩的问题, 毕竟每生出一个小孩, 本质上伤害的是嫡系的利益。

    第二点则是在藩王发生问题的惩处上, 主张仁义为先,但格外强调法制,也就是把藩王目前存在的荒淫无度,侵占土地等等问题,纳入统一的考核管理,碍于亲王这一特殊存在,故而亲王虽进行统一管理,但主打先教育再惩罚,但其余藩王则是一视同仁。

    且江芸在此类问题中同样规定当地官员不可为藩王聚敛财富;不能和藩王过多往来等要求,从内而外,孤立藩王。

    第三点原本藩王享有田地、湖泊、商税及支盐等经济优待全部收归国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解决宗禄告匮,牺牲民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今后宗禄自国家出,而非当地出,但藩王就藩前赏赐的庄田并不需要回收,只需要严格管理,不可随意扩大也不能肆意减少,以保证后续庶子的生活保障。

    这些都不是江芸芸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因为太、祖把对待皇室的规则撰写得颇为简略,所以后来的皇帝们都巧妙利用这个漏洞,极力缩减朝廷所需承担的责任。

    譬如宗位继承,有“袭封”和“进封”两种。

    袭封是说老藩王归西后,儿子或者孙子继承爵位,而进封则是老藩王无子嗣,这份荣誉就要转交给弟弟或者侄子这些旁支身上。

    按理这两件事情是可以依次进行的,但又因为太、祖并未明显规定,不少后世皇帝为了削减开支,表面上不会拒绝藩王的过继要求,却会在老藩王死后,拒绝承认这位被过继过来的人。

    譬如最早的一例为广昌王第二代王爷朱美坚,就因为无子过继了弟弟的儿子,但在他去世后,景泰帝就以‘往昔并无过继子封王之先例’为由,断绝了过继袭爵的康庄大道。

    甚至在孝宗朝就因为岳阳王爵位的事情特意颁布旨意强调——“往后若有请封事宜相仿此例者,一律遵循此规。”这意味着只要大宗无嗣,小宗间想要以“侄承叔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