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离开。
等太皇太后孝期一过,他便挑了两个宫女做侍妾,刻苦练习。
直到某天,李氏晕倒在床榻上,他才觉得小有所成了。
就好像自己第一次学骑马,跑动起来的时候差点被甩下马背,他让内谙达换了一匹更温顺的练习。
等他学会了控马,再去挑战那匹烈性的,很快就能征服。
可是在中秋夜,当他把她抵在桂花树上,再次尝到她唇齿间的茉莉花蜜时,他又开始怀疑自己。
她爱喝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用完膳漱口也会用茉莉花茶。
仿佛被茉莉花腌渍入味,身上也有那种令他不能自抑的甜香,别说尝一口,就是闻上一会儿都能他热血沸腾。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粉红的唇瓣,胤礽闭上眼,循着香气再次仰头,然后被人推着脸给推开了。
石静感觉自己很像一只热水壶,正在咕嘟咕嘟
冒着热气。偏偏胤礽还得寸进尺地给炉子添柴火,是想把她烧干吗?
脸烧得滚热,指不定红成什么样了,再不降温,等会儿让她怎样见人?
胤礽被人推开脸,也不恼,而是陷入反思。
小时候她应该是喜欢他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他不清楚,却想起太皇太后病重那段时间他和她一起在太皇太后身边侍疾,黏她黏得很紧,有时候让她很不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30-40(第3/30页)
在。
记得太皇太后曾说过,有些女人是娇花,越呵护越妍丽,有些女人却是雄鹰,需要的不是呵护,而是一片天空。
从前他把掌珠当成娇花来呵护,是不是做错了?
其实在拿到青蒿粉的时候,他就有过类似的感觉,只不过稍纵即逝,没有抓住。
现在被人推开脸,他忽然想明白了。
压抑着心中的渴望,他坐直身体,同时松开了那只拉着她的手。
石静挺直腰背,深深吸气,等脸上的热度降下来才看向胤礽:“走吧,过去看看。”
却见他眸中闪过戏谑,仿佛洞悉了她的内心。
石静就知道,他对她的热情,与他对那些漂亮姑娘并无不同。
他亲近她,招惹她,让她面红耳赤,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男性的魅力。
不可否认,他有英俊的五官,挺拔修长的身材,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闺中少女见到他,无不春心荡漾。
不仅是闺中少女,便是她这个早已忘记年岁的穿越者,都被他撩得荡漾起来了。
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可这种持靓行凶的恶劣态度,让她无法忍受。
也不管他去还是不去,石静说完就走,转身出了花厅。
胤礽:……好像又做错了。
他烦躁起身,紧跟着走了出去。
此时淑慧大长公主正抱着大红襁褓在外间哄孩子。见石静和太子一前一后到了,便让人把孩子抱过去给他们看,笑呵呵说:“可惜乌尔衮不在京城,不能给孩子取名字。”
又看太子:“这孩子与太子有缘分,不如太子赏个名字给他。”
宫里的孩子出生,只给取小名,说是好养活,一般种痘之后才取大名。
而且取大名的过程十分繁琐,首先由礼部按照辈分拟定几个名字,拿给钦天监测算合八字,优中选优呈到御前,由皇上最后拍板。
王公大臣家的取名顺序与宫里差不多,一般由父亲拟定几个名字,找大师测算合八字,最后拿给祖父敲定。
老巴林郡王早已故去,所以孩子的名字应该由他的父亲,也就是乌尔衮来取。
淑慧大长公主这样说,不过是客气话,谁知胤礽当真了,一板一眼问起巴林部取名的规矩。
太子能给孩子取名,也算是一种看重和恩典,奈何太子这几年干的那些事,一件比一件不靠谱。
客气话被当了真,淑慧大长公主脸上的笑都要挂不住了,生怕太子取出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来,贻笑大方。
给孩子用吧,不成体统。不给孩子用,就是不识抬举,给脸不知道接着了。
“叫布日古德怎么样?”胤礽心不在焉地翻着巴林部新修的族谱,还是取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听得淑慧大长公主眼角直抽。
布日古德在蒙古语里是雄鹰的意思,寓意很不错,可巴林部的图腾便是雄鹰,实在不好拿来给人取名字。
石静接收到淑慧大长公主求助的目光,轻轻接过胤礽手里的族谱,温声对他说:“孩子还小,禁不住大名,你先给取个小名吧。”
胤礽一想也对,便说:“小名叫布日古德好了。”
这是跟雄鹰没完了,不过小名总比大名好,淑慧大长公主抱着孩子向太子道谢。
怕太子哪天又想起给孩子取大名,淑慧大长公主笑呵呵说:“这孩子是乌尔衮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荣宪的第一个孩子,我回头求了皇上,请皇上赐大名。”
胤礽无所谓地笑笑:“不用姑祖母去求,我回去给汗阿玛报喜的时候,一并替您说了。”
没想到太子也有如此善解人意的时候,有他帮忙带话,这事十拿九稳了,淑慧大长公主笑得脸上堆菊。
荣宪公主这边生下长子,公主府的人早已进宫禀报,康熙听说把人叫到跟前询问:“太子在公主府做什么?”
因为制药不力,他停了太子在南书房观政,太子倒好,今天上朝站班都没来。
问过毓庆宫的人才知道,太子去了荣宪公主府,具体做什么竟没一个人能说清楚。
这会儿见到公主府的人,自然要问一问了。
毓庆宫的人只知道太子去了公主府,却不知道去做什么,公主府实打实收了东西,自然是清楚的。
“禀皇上,公主到了十二月特别想吃贡橘,可贡橘是贡品,外头买不到,便给荣妃娘娘递了话。这话不知怎地,被太子知道了,今儿一早亲自给公主送了两筐过去。”
皇上只问太子,来人便没提石静,只说太子:“好巧不巧,正赶上公主发动。太子不放心,亲自去请了淑慧大长公主过府坐镇。母子平安之后,淑慧大长公主还说,如太子这样的兄弟,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是荣宪公主的福气呢!”
最后还不忘拍一拍马屁。
皇上最看重的儿子是谁,当然是太子,他夸太子,就等于拍皇上马屁。
“胡闹。”康熙嘴里说着胡闹,心中却是暖烘烘的,“太子是储君,不是公主府跑腿儿的。”
话这样说没错,可保成从小就是个实心眼的。他年幼失母,小时候串着房檐住,受过荣妃的看顾,也懂得知恩图报。
“太子尚且懂得照拂出了阁的荣宪公主,又怎会不孝顺皇上您呢?您就别跟太子置气了,让太子回南书房观政吧,奴才瞧着太子最近都瘦了一圈了。”梁九功拿了索额图的银子,自然要替太子说话。
就算没有银子拿,皇上这一天天的跟太子置气,身边服侍的连个大气儿都不敢喘,也遭罪。
君无戏言,在金鸡勒做出来之前,他不会让胤礽再进南书房。
两次生病,一次在行军途中,一次在皇宫,太子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居然还有心情与身边的人嬉笑,换谁谁不生气。
奉先殿拜褥事件查清楚了,只能说明太子不曾觊觎皇位,可太子在他生病时的漠不关心,就像一根刺扎在心里,不拔出来总是难受。
康熙朝梁九功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什么也没说。
梁九功在心里叹气,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儿啊!
第32章 改主意这你都知道?那你还知道什么?……
用午膳的时候,康熙去了钟粹宫,把荣宪产子的消息告诉了荣妃。
荣妃果然欢喜,对康熙道:“荣宪昨儿带话进来,说想吃贡橘。今年年景不好,南边的贡橘欠收,臣妾这里只分到一盘,全给三阿哥送去了,哪里有多余的给她。”
说到这里,荣妃红了眼圈:“难为太子还记得荣宪,估摸着是把自己那一份给荣宪送去了。入冬之后,淑慧大长公主病了一场,怕过了病气给荣宪,又住回自己的公主府了。额驸远在蒙古,臣妾出不得宫,留荣宪一个人在公主府待产,臣妾这心啊跟油煎似的。”
又破涕为笑:“还好太子去了,亲自把淑慧大长公主接了过去,荣宪身边有个长辈看顾,臣妾也能安心了。”
康熙拍了拍荣妃的手背:“太子小时候没少得你照拂,现在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30-40(第4/30页)
过来照拂荣宪,也是应该的。”
荣妃拿帕子按了按眼角,趁机拉踩:“臣妾进宫最早,照拂过的孩子可不止太子一人,如今照拂荣宪的,却只有太子一人。”
被她照拂过的皇子还有惠妃生的大阿哥和德妃生的四阿哥。
惠妃生大阿哥时难产,做满双月子才缓过来。大阿哥从落草到满月,都是荣妃在照看。
德妃生四阿哥倒是顺利,可满月之后四阿哥便被送去了承乾宫。那时候的承乾宫主位,后来的孝懿皇后还不到二十岁,哪里懂得如何养孩子,最初那两年都是荣妃在帮忙照看。
也不是荣妃故意拉踩谁,她照看过的这三个皇子,只太子照看的时间最短,不到半个月,却是回报最多
的。
三阿哥从小跟在太子身边,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太子总是想着他。荣宪也跟太子很亲,她出嫁的时候,太子一路把她送到城外,何等风光。
此时被太子格外照拂的荣宪公主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也很愁。
她疼了好几个时辰才生下的孩子,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被太子当成了玩具。
“掌珠,我这样抱行吗?”太子换了一个姿势抱她儿子,偏头问掌珠。
掌珠摇头,现场调整他抱孩子的姿势:“你绷得太紧了,放松一点,你放松了,他也舒服些。”
然后一下托住孩子的屁股,朝太子瞪眼睛:“我让你放松,没让你放手。小孩子刚生出来身子骨特别软,得同时托住脑袋和屁股,放松手臂,轻轻抱着。”
荣宪公主躺在床上看得心惊肉跳,生怕掌珠一个没留神,让太子摔了她儿子。
那孩子也是个心大的,被太子各种姿势抱着,不哭不闹,居然还睡着了。
所幸掌珠有两个妹妹。听说掌珠出宫那年,她最小的那个妹妹,好像叫石争,才一岁多点,是她亲手带大的。
在带孩子这方面,掌珠比她这个做了额娘的还有经验。
“对了,这回对了。”掌珠看向太子,眼波流转,唇角含笑,不是她惯常挂在脸上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你看,现在你舒服了,他也舒服了。”
“还真是。”太子学什么都快,没想到才出师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荣宪公主躺在床上凑趣儿:“保成这么喜欢小孩子,过两年让掌珠多生几个。”
“生孩子太疼了,一个就够了。”太子接话,看向掌珠,“生个儿子就行了,像咱们布日古德一样乖。”
听见儿子这个乳名,荣宪公主嘴角抽了抽,一下就没了开玩笑的心情。
石静才退热的脸又要烧起来了,她催促胤礽把孩子交给乳母:“公主累了,孩子也该吃奶了,咱们出去说话吧。”
荣宪公主闻不得血腥气,产后挪出了耳房,歇在原来的卧房。卧房这种私密的地方,本来就不是胤礽该进来的。
哪怕姐弟也不行,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胤礽本来也不是很喜欢小孩子,他摆弄孩子,不过是想多与掌珠说说话。
“三姐,中午有饭吗?”他挑着眉毛问荣宪公主。
他都这么问了,荣宪公主能说没有吗:“有是肯定有的,你不嫌弃就好。”
“公主刚生产完已经很累了,你要吃要喝去找淑慧大长公主!”石静怕他点菜,连拖带拽总算把人给弄了出去。
不用胤礽说,淑慧大长公主也留了饭,之后借口要照顾孩子,留下石静陪他。
望着淑慧大长公主的背影,胤礽叹口气:“我跟她最亲,她却让你招呼好我,这是什么道理!”
石静抿了嘴笑:“你以后常来就是了。”
两人从前没少一起用膳,也不讲究食不言。只要没被太皇太后发现,在饭桌上总有说不完的话。
胤礽用公筷给石静夹了一筷子红焖羊肉:“冬天吃羊肉最好,补身体。”
石静“嗯”了一声,刚要夹起来吃,就听跟来的芳芷低声提醒:“姑娘,仔细积食。”
冬天吃羊肉固然是好,可羊肉性燥,有热症的人禁食。
小时候吃坏了脾胃,很不好养回来,石静平时也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