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石静假装没听见,还是把夹着的羊肉给吃了。

    芳芷心里着急,却不敢再劝。刚才贸然提醒已经是把脑袋拎在手里,万一惹怒太子,小命不保。

    可是这样吃,姑娘多半会积食,回去又得难受了。

    胤礽闻言看了石静一眼:“怎么,你不能吃羊肉?”

    她住在慈宁宫的时候,天天吃水煮菜,不见荤腥,可怜得紧。不忍心她挨饿,他找机会就溜过去偷偷送羊肉包子给她打牙祭。

    怕她噎着,还会搭上一碗红枣山药汤。

    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却都可能勾起热症。

    石静不在意:“少吃一点没什么。”

    住在宫里的那些年,若不是胤礽时常接济,她会像从前无数次做任务那样,直奔目标,做完就走,丝毫不会在意自己的身体。

    做任务的时候觉得酷,此时想来,把自己活成机器,挺没意思的。

    “你有热症……我知道,可我从前还总给你带羊肉包子和红枣汤。”说着吩咐人将红焖羊肉撤下,“这羊肉不吃也罢!”

    转头赏了芳芷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对石静说:“你这丫鬟好,忠心护主,明年大婚把她带进宫吧。”

    石静回头看芳芷,见她拿着荷包人都傻了,笑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谢恩。”

    皇宫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宫女要经过小选这个环节。

    芳芷是包衣,却因为出身有限,连参加小选的资格都没有。

    被石静提醒,芳芷赶紧跪下谢恩:“谢太子爷恩典!”

    石静跟着起身,却被胤礽按住:“你也要谢的话,就与我生分了。”

    在宫里住过的都知道,皇宫除了皇后,没人能带自己娘家服侍的进宫。

    可胤礽都这样说了,石静只得坐下。见他自己动手把桌上的素菜全都堆在两人面前,一副陪她茹素的架势,石静莞尔:“也不必矫枉过正,这里的菜我都能吃,少吃一点肉就是了。”

    胤礽看了芳芷一眼,见她欲言又止,就知道石静在逞强,或者说是变相地安慰他:“宫里烧了地龙燥得很,我最近有些上火,就想吃点清淡的。”

    石静注意到他刚才的小动作,自己给自己夹了一块鸡肉,细嚼慢咽吃下:“总吃素嘴里没味儿,偶尔也要打打牙祭。”

    “也好,不用多吃,每样吃上一点。”胤礽心里的自责这才减轻。

    从前两人在一起吃饭都是自己动手,不用人在旁边服侍,石静朝芳芷使了一个眼色,芳芷轻轻退了出去。

    等芳芷关好门,胤礽才道:“你怎么让她出去了?”

    石静朝他眨眨眼:“我在家吃肉的时候,从不让人在身边服侍。”

    胤礽笑,长臂一伸,又夹了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30-40(第5/30页)

    块鱼肉给她:“吃这个,白肉好克化。”

    终于找回从前的感觉,石静笑着把鱼肉吃了。

    饭吃到一半,胤礽才想起来意:“你最近怎么总往外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是不是改了主意,不想嫁给他了?

    石静不知胤礽心中所想,平铺直叙把她的目的说了。胤礽听完,眼睛都睁大了:“你、你亲自给你阿玛选继室?”

    石静喝下一口汤,抬眼看他:“不行吗?”

    胤礽苦笑:“也不是不行。可据我所知,你阿玛十分敬重在他身边服侍的那个女人。我劝你缓一缓,等你阿玛回京之后再说。”

    别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石静诧异:“这你都知道?那你还知道什么?”

    在给阿玛选继室这件事情上,她承认自己有些着急,对各方面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

    甚至没有去了解阿玛身边的那个女人,是否有可能被扶正,是否有能力掌管整个石家的中馈,与二房分庭抗礼。

    她对那个女人的所有印象,全都来自阿玛家书里对她的简单概括。

    客家人,住在山里,早年嫁过,因病伤了身子无法生育被夫家休弃。

    阿玛的家书里措辞委婉,石静翻译过来就是:少数民族,大概率语言不通。住在山里,可能眼界受限。不能生孩子,很难在后院站住脚跟。还有被休弃的经历,大约会是一个胆怯柔弱的女人。

    语言不通,眼界有限,无法在后院立足,性格胆怯柔弱,作为妾室在阿玛身边服侍,也许够用,让她管家,恐怕不行。

    仅凭阿玛家书里的只言片语,

    石静在考虑长房主母的人选时,自动屏蔽了那个女人。

    福建到京城路途遥远,再写一封信去问,恐怕信还没送到,阿玛都已经启程回京了。

    她也问过派去送信的家丁,奈何男女有别,他并没见到阿玛身边的那个女人。

    眼下的情况是,因为用冰事件,她与二房撕破脸,急于在自己出嫁之前,为阿玛找到一个厉害的继室,以长房长媳之名重掌石家中馈,撑起长房这一片天。照顾好她的两个妹妹,让她进宫之后不用一心挂两头,可以心无旁骛地完成穿越任务。

    奈何在外头跑了好几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此时听了胤礽的话,石静似乎又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足以说明妻和妾的区别。能得到男人敬重的,只有他的妻子,妾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之前阿玛没有给那个女人名分,有一部分原因是怕她心里不舒服,还有一种可能则是……阿玛压根儿不想委屈那个女人做妾。

    或者那个女人哪怕被休弃过,也不愿委身做妾。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能看出这个女人不简单。

    而石静心目中继室的人选,也不能是个简单的女人。

    如果有现成可捡,又何必舍近求远。

    见石静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胤礽就知道自己没有白忙活:“你阿玛身边的那个女人叫黎百玉,在福建的客家人中间很有些名气,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的人物。”

    黎百玉是猎户的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在山里打猎,练就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后来父亲病逝,她独自撑起全家的生计,也是方圆百里最好的猎手。

    二十一时被当地首富看中,迎娶回家做了长媳,奈何丈夫是个药罐子,四年后撒手人寰。

    那时候她已经代替丈夫帮着公爹打理婆家的生意,她带人走出大山,主动与汉人交易,赚得盆满钵满。

    婆家不肯放她离开,又不忍心让她年纪轻轻守寡,就做主让她嫁给丈夫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小叔。

    她不愿意,却被婆家灌药与小叔生米煮成熟饭,还怀上了小叔的孩子。

    得知怀孕之后,她愤而落胎,以致终身不孕。见她闹得厉害,婆家没办法才以无子为借口将她休弃,同时赔了一大笔银子给她。

    她靠着这笔银子东山再起,仍旧与汉人做生意,与当地官员也混了个脸熟。

    那年雨水多,时有山洪爆发,石文炳带兵救灾,不要命地冲在最前线,被山洪卷走,生死不明。

    幸而被刚从山外回来的黎百玉所救。

    黎百玉知道他是一个好官,花大价钱为他延请名医,亲自服侍左右,两个月后才把石文炳从阎王殿前抢回来。

    石文炳感念其救命大恩,欲以银钱回报,黎百玉却说自己不差钱,又说自己是个寡妇,这段时间衣不解带地照顾他,早已坏了名声,请他给自己一个交代。

    石文炳虽是鳏夫,却立志为元妻守节,婉拒了黎百玉的好意。黎百玉被拒,非但不恼,反而更看重石文炳这个人。

    朝廷兵戈不断,国库吃紧,下拨到福州的饷银逐年递减。为了筹措粮饷,养活手底下的兵将,石文炳不得不向当地富商借钱。

    起初没人愿意借,还是黎百玉出面,说江南的富商都是捐银子给朝廷,而石文炳只是借,有借就有还。

    如果把他逼急了,也让捐款,谁敢站住出来反抗?

    毕竟他是福州将军,多年抗击倭寇,保一方平安,手握重兵。而且他手底下的兵,可不是软脚虾,都是上战场搏过命的狠角色。

    当时黎百玉已经超越她曾经的婆家,成为当地首富,有她这一番吓唬,很多富商都乖乖借了银子。

    她带头借钱,还第一个表示不要子息。听说她不要,其他商贾也纷纷表示不要。

    可等到还钱的时候,石文炳又犯了难。黎百玉得知,主动上门,给他两个选择。

    要么如期还钱,要么跟她在一起,她替他还钱。

    还明确表示,自己不要名分。

    石文炳被逼到墙角,也被她的真情打动,一顶小轿把人抬进府,与她做了夫妻。

    从此,福州大营再不缺粮饷,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船都不敢靠岸。

    “你阿玛去年的赫赫战功,有他爱兵如子,统领有方的功劳,也离不开黎百玉背后的全力支持。”

    胤礽最后总结道:“京官外放,通常官升一级,调回则要降。你阿玛之所以能平调回京城,主要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让皇上非常看重。”

    大清以弓马得天下,早期重武轻文,皇上自然更看重武官,也更防备武官。

    胤礽是储君,日日跟在皇上身边,他对福州那边的事了如指掌,石静半点都不奇怪。

    “若当真如你所说,我倒是不着急了。”有现成的正好,石静又喝下一口汤说。

    黎百玉出身猎户人家,身上有功夫,是见过血的,并非她原来预想的那种柔弱女子。

    与汉人做生意,想必不存在语言障碍。善经商,打理石家中馈绰绰有余。在民风彪悍的福建商圈混得风生水起,对付二房一家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正是石静想为长房寻找的主母。

    “她性情如何?”对比过条件之后,石静只担心这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30-40(第6/30页)

    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幼妹,年龄偏小,性格又柔顺,很容易被人磋磨了去。

    这个胤礽就不知道了:“黎百玉被抬进将军府之后,一直深居简出,不怎么露面。”

    石静穿越过这么多古代社会,也见过几个女强人,比如色厉内荏的卫子夫,多谋善断的独孤伽罗,比如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又比如有情有义的马皇后,深知古代女强人的性格千变万化,并不拘一格。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元节宫里有灯会,南边进贡了不新鲜的花灯,你想过来看看吗?”说过石静关注的,胤礽终于可以说说自己关心的了。

    石静摇头:“我阿玛来信说他的病好了,此时应该在路上了,要赶着回家过年。他这回带了黎百玉回来,可能将她扶正。过年之后我家里全是热闹,看都看不完,就不去宫里凑热闹了。”

    听前半段,胤礽眸光一黯,等听完又高兴起来:“也是,宫里的灯会都没有你家热闹。你知道我是最爱热闹的,上元节我去你家看热闹好了。”

    见石静无语地看向他,胤礽也觉得自己这样说有些不地道,忙改口:“我去给你撑场子。”

    自家的事石静自己能搞定,哪里需要他来撑场子。那天他若是来了,全家只怕都在恭维讨好他,谁还有心情宅斗啊。

    “上元节到处都乱糟糟的,你好生在宫里待着吧,别到处乱跑。”石静给胤礽盛了一碗汤,推到他面前。

    记得有一回上元节,她被接回家了,他跑来找她,就被人无端扣上了一顶闹市纵马的大帽子。

    她问他到底纵马了没有,他说没有,可苦主的老娘把棺材拉到顺天府门口,自己也吊死了,直接来了一个死无对证。

    一顶闹事纵马、逼死人命的大帽子砸下来,想不戴都不行。

    尽管被皇上压了下来,可事情闹得这样大,胤礽也算恶名在外了。

    那年他才十二岁。

    石静也才十二岁,去哪儿都有一大堆人跟着,想做点什么都做不成。

    只能劝胤礽少出宫,至少宫里有皇上,反太子党只敢捧杀,不敢闹出人命。

    汤推过去,又被人推了回来,胤礽注视着她的眼睛问:“你是不是不想见到我?”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等她守孝结束就急巴巴地贴上来,自讨没趣儿。

    这样矫情又肉麻的问题,让石静如何回答。

    她在跟他说正事,他忽然甩出这么一句,令人猝不及防。

    她只是怔了一瞬,他立刻不耐烦起来,饭也不吃了,汤也不喝了,甩袖子走了。

    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则心灵鸡汤,大意是对你没有耐心的男人,多半不爱你。

    早知道结果,心里还是有些酸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