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道理,袁源又向肖平等人强调:“江西各地,虽然王学盛行,但王学无法帮你们考科举。平日里,我并不阻止你们探究王学——我自己也喜好王学。但是在书院读书,四书五经,濂、洛、关、闽之学才是你们关注的重点。”
见面第一天,新的老师如此坦诚,倒是出乎肖平意料,让他对这位清瘦的书生有些敬佩。阳明先生的学问在民间虽然盛行,但始终被朝廷视为末学。朝廷科举取士,考的还是四书五经,濂、洛、关、闽之学。
濂学出自濂溪先生,也就是周敦颐,洛学指的是洛阳学派,代表人物是明道先生程颢和伊川先生程颐,关学的代表人物是横渠先生张载,闽学指的则是朱熹。这些都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当世显学,也是科考、官场的敲门砖。
所以,袁源的话很直白,却也点出了科考大环境之下没有办法的事情。
类似的话,曾芸芸也和肖平说过。这让肖平大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袁源十分开明,讲这些话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他随即给出肖平等人时间,让他们随意处理自己的杂事。毕竟,很多交流生因为路途遥远,奔波安居都比较辛苦,有些是昨晚才赶到府城的,甚至有些还带了仆从来吉安。大家的饮食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60-70(第3/14页)
居,难免很多事情要安排。
袁源离开后,肖平和其余九个同门师兄弟又相互介绍了一番。除了一个名叫王庆的交流生来自吉安的青原书院外,其余的八个人,都来自其他各府的书院。不过,袁源所带的学生,没有一个来自其他三大书院。不知道是不是白鹭洲书院有意安排的。
肖平注意到,解鉴恰好和殷志分到了一起。看到殷志在讲郎和同窗面前谈笑风生的模样,解鉴站在人后暗自噘嘴。不用说,他已经感受到了各大名书院对他这个乡野社学的学生的排挤。
大家乍一见面,都十分新奇,七嘴八舌表达了来到白鹭洲书院的兴奋之情。肖平明显感觉到,这些同窗更好相处一些。虽然他们对肖平来自社学也很好奇,但并没有表现出不屑。
“肖兄,不知白鹭洲书院的院试名额,是否会给我们交流生一些?”来自袁州昌黎书院的张知率先问肖平。
张知的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白鹭洲书院如今是官办,每次府试都有不少直接参加的名额。另外,作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还有若干个直接参加院试的名额。
除了肖平和王庆之外,其余的学生都来自其他各府,不可能从白鹭洲书院得到府试的名额。不过,若是可以直接得到院试名额的话,无疑更有诱惑力。
不过肖平却摇摇头道:“我不清楚。”
张知很遗憾,道:“肖兄,我也只是好奇。以我的实力,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张知以为肖平担心未来的竞争,不肯说出掌握的消息,所以立即谦虚避嫌。
肖平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我已经做好参加县试的准备了。”
肖平所说的是真话,但是其他人却都觉得是假话。院试的名额难得,但府试的名额,总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吧?怎么可能直接选择参加县试呢?
不过大家想到肖平来自社学,又立即觉得合理。社学是不会像知名书院那样拥有什么直通资格的。而且在社学读书,水平估计也很有限。肖平能来这里,应该是走了什么关系。
看到从肖平口中撬不出什么内容,大家便聊了前段时间督学到各地视学的情况。个别学生谈到自己有机会远远见到了杨秋池一面,都兴奋异常,难免喜形于色,难免唾沫横飞地描述了一番。
各自交流一阵,又彼此谦虚客套了一番,大家便去处理自己的杂事。肖平着急去见曾芸芸,便和解鉴打了个招呼,离开了讲堂。
在书院大门后的连廊里,沈有容正好奇地向曾芸芸问着问题,问得曾芸芸有些口渴了。不过碍于颜面,曾芸芸又不好拒绝回答。看到肖平赶来了,曾芸芸像是遇到了救星一般,大声说:“
走,走!去食堂抢座!”
肖平和沈有容都是一愣。
沈有容来自岳麓书院,在那里,凡事都要彬彬有礼,讲究谦让平和,他一时间想象不出为什么要抢座。倒是鉴湖社学的风气比较活泼,学童之间有时候会争抢一些东西,肖平倒是勉强能够明白曾芸芸的意思。
曾芸芸则是暗笑,一着急,不小心把大学里常用的话说出来了。不过相比只有寥寥学童的社学,书院的学校氛围更浓,重新唤回了曾芸芸的一些感觉。
当年上大学,作为校花的曾芸芸,身后总有一群男生尾随。如今,不过又多了沈有容这个跟屁虫罢了。毫无压力。
询问了一下方向,三人向曾芸芸和沈有容所属的西区走去。
第63章 出彩白鹭洲书院捡到宝了
复建之后的白鹭洲书院很大,古色古香的建筑令曾芸芸的脚步都慢了许多。
拐了几个弯,三人经过一处高楼,发现楼前聚集了许多学生,围着几张桌子在讨论着什么。
三人凑过去才得知,原来是书院新建了大量建筑。建好之后,很多亭台楼阁都没有楹联。眼前的这座楼,为三层方形楼阁,名字已经取好,一层为浴沂亭,二层名风月楼,三层叫魁星阁。这处楼,独独缺一副楹联。
听围观的学生讲,为了征集到合适的楹联,书院还拿出了银子作为奖赏。若是作得好,最高可以得到二十两银子。哪怕是当今的楹联大家,润笔费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想要作好此联是很难的。一副好的楹联,不仅要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还必须文意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
大家平日里读的是八股文,虽然会涉猎到诗词,但是能写得好的,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在科考之中,诗词所占的比重极少,这让读书人愈发不重视这门学问。
不过不擅长不代表不动心。奖励丰厚,还可扬名,这种名利双收且无成本的事情还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眼前的桌案前已经铺好了笔墨纸砚,不时有学生沉思之后上前书写,但往往都不如意。甚至有些学生写到中途,在众目睽睽之下便懊恼地将纸揉成一团。毕竟,写得糟糕,丢不起这个人。
肖平看到,没多久,已经有十来个同窗上前试写,但始终写不出令人满意的联句。大家虽然垂涎那二十两银子,但是已经冷静下来,不再轻易尝试。
场面一时间有些安静。
不知道何时,康啸林和沈懋学也游走到这里。学生见到康啸林,纷纷行礼。
康啸林道:“你们继续,我们也不过是看个热闹。”
随后,康啸林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沈懋学。大家肃然起敬。
不过,有这两大牛人在前,大家更不敢尝试了。
就在这时,众人身后有人说:“邱乘和陈克来了!”
看来,二人在白鹭洲书院的名气确实不小。听到他们来了,大家纷纷让出了一条路。曾芸芸看到邱乘、陈克以及殷志三人并肩走来。
没多久的工夫,殷志已经与白鹭洲书院的二人打成一片。
邱乘、陈克、殷志三人看到康啸林和沈懋学都在,忙上前行礼,面色也比较激动。
三人听说此地有题写楹联的活动,便商议来此,借以扬名。没想到康啸林和沈懋学都在,顿时有种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邱乘和陈克当日在鉴湖上与社学学童比试,然后输掉,在山长面前丢了脸面,二人都是耿耿于怀,也一直想寻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至于殷志,则是自觉得罪了汪夫子,若是能得到康啸林的青睐,也许能够扳回不妙的处境。
三人相互谦让了一番,干脆各自执笔,对着高楼沉吟一番,便开始下笔。
楹联难作,但有时候也好作。中国亭台楼阁无数,多有楹联,民间还有辑录楹联的书籍出版。三人看似当场吟哦,但实际早有准备。他们料定,只要是能够得到康啸林和沈懋学的赏识,自身的名气将会更大。
过了一会,誓要“一雪鉴湖之耻”的陈克率先完成。只见他用颜体工工整整地写的是:“登高望远千家树,长啸临风万里天。”
沈懋学点评道:“颇有气势。就是书法还略有稚气。”
康啸林则道:“平仄对仗都还好。”言下之意,就是内容还是稍稍空洞。毕竟吉安府城早已寸土寸金,树并不多。而且眼前之楼在江中,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60-70(第4/14页)
高望远之下,悠悠赣江没有得到呈现,也有些可惜。
听了沈懋学的评价,陈克有些欣喜,又微微遗憾。楹联可以早些准备,但是书法却实在难以迅速提升。不过他自忖此联不错,又略略安心。
至于康啸林的评价,他并没有领会清楚,还以为康啸林完全是夸奖。
敷粉的邱乘写完,纸张上也沾了一些粉。只见他用的是隶书,写的是:“大江北去千峰翠,爽气西来两袖青。”
沈懋学点评道:“字颇有功力,联亦是佳句,只是与书院还不算完全契合。”
康啸林点点头,没有再作评价。正如沈懋学所言,邱乘写的这两句颇为精妙,唯独与白鹭洲书院没什么关系。这一联用在它处亦可,换而言之,没有书院的特色。
邱乘躬身表示感谢,心中却有些失落。不过想来自己这一联应该强于陈克的,又稍稍开怀了一些。
殷志是最后写完的,用的是柳体,写的乃是长联:“赣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庐陵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
沈懋学点评道:“字不错,可惜锋芒太露。上联甚好!很有气象!只是下联不合庐陵气质。”
殷志听了沈懋学的话,有些不服。为了弄到这一联,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忍不住道:“为何不合?还请沈先生指教!”
沈懋学笑道:“小友莫非初来吉安吗?羌管悠悠、鸟语花香,可用于苏杭,却不可用于吉安。盖因吉安齿繁土瘠,百姓勤俭,不尚奢华。”
吉安自古有“金庐陵”之称,殷志认为此地富庶,自然会和苏杭一样,为“人间天堂”,却不想被这般评价。
康啸林听罢,道:“如此点评,十分中允。你们三人,还不谢谢沈先生指点?”
三人谢过,沈懋学道:“若是在这三联中去选,康兄觉得那一幅合适?”
康啸林道:“第一幅最好,只是字要重写,上联也要稍作改动。”
听了康啸林的话,陈克不由一喜。字不好不要紧,可以请山长亲自题写,改动也不怕,可以请沈懋学帮助润色。这样一来,自己的联句、山长的手书以及沈懋学的文思都留在楼前,比单纯自己题写更妙!想到这,陈克刚要开口请二人出手,却发现康啸林走向了远远围观的曾芸芸。
康啸林对曾芸芸笑道:“当日小友在湖上所诵诗句,首首均是佳作,不知今天可有妙句?”
沈懋学也饶有兴趣地看向曾芸芸。那日初见,康啸林早已将当日的事情告诉了他。
康、沈二人都是诗词中的高手,却向曾芸芸索句,一时间让所有的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曾芸芸身上。
曾芸芸道:“当日的诗句,都是曾先生所作。”
康啸林道:“我与曾先生已是好友。他已经将事情告诉了我。小友就不要再低调了。”
沈有容好奇地盯着曾芸芸看了片刻。他想不明白,这个比他还要小的少年,如何能让大名鼎鼎的康解元都如此看重,哪怕自己的叔父也是十分期待。
肖平倒是对曾芸芸有信心,道:“芸芸,你不妨就露一手吧。”
曾芸芸看到拗不过,便提起笔,略一沉吟,一个个字便呈现出来。
沈懋学看了曾芸芸写的前两个字,便微微吃惊地道:“是瘦金体?不对,应该不算,与宋徽宗的差别很大!”
康啸林道:“倒是有瘦金体的影子,但是整体风格变了。”
曾芸芸所用,是后世的启体。在另一个世界,她的书法造诣并不算很深,只算中规中矩,奈何这种字体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属于独一份。平日里指点肖平习字,曾芸芸偶尔也会写几幅字,再加上心境变了,水平又有所提高,所以才引人注目。
在各种书法字体中,瘦金体属于最难练习的那种。这种字体瘦骨嶙峋却铿锵有力,看似无肉却骨中带肉,
看似少变化,却字字有韵味。很多人练习瘦金体很久,却只能形似而少神韵。
曾芸芸所用的启体,只是与瘦金体有些相似,但是风格却不是锋锐,而是清雅,讲究用笔纯净而不杂乱,体势自然而不造作,气息纯正而不浑浊。
曾芸芸一气呵成,哪怕不看内容,已经引来了不少低声的赞叹。
顷刻之间,一幅字成。大家看到曾芸芸所题的是:“城郭几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