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喧哗,是贾政带着江南盐运使的文书赶来:\"李大人,这是近三年荣国府盐铺的完税记录,每笔盐引都有户部批文,绝无私授外邦之事!\"他将文书拍在案上,纸页的褶皱里还沾着旅途的尘土——为了取这份证据,他连夜从金陵赶到京城,马跑死了两匹。
李御史核对文书时,宝玉瞥见他案头的《弹章》,署名是\"江南道御史张谦\",正是北境王的门生。\"张御史说,荣国府在温州港的商船曾'接济海盗',\"李御史突然道,\"有船工作证,看到宝二爷亲自给黑风岛的人送粮食。\"
\"那是被海盗劫持!\"宝玉提高声音,袖口的玉扣撞到茶盏,发出清脆的响声,\"徐忠和史家的云姑娘都能作证,我们是被迫给粮,还趁机烧了他们的弹药库,这些温州水师的卷宗里都有记录!\"
李御史的脸色缓和了些,合上卷宗:\"宝二爷所言,本官会核实。只是......\"他压低声音,\"圣上虽免了荣国府的罪,却收回了江南的三处盐引,改由忠顺王府接管,这是旨意,怕是难改。\"
离开宗人府时,日头已过正午,街上的槐树影在青石板上拉得很长。贾政看着远处的忠顺王府,突然道:\"忠顺王虽帮了我们,却趁机吞了盐引,这官场,果然没有白帮的忙。\"他拍了拍宝玉的肩膀,\"你琏二奶奶在牢里托人带话,说北境王的账房先生藏在京郊的破庙里,知道他转移赃款的地方,找到赃款,或许能换回盐引。\"
宝玉刚要说话,突然看到街角的茶棚里,坐着个穿青布衫的人,正对着他们的方向举杯,是北静王!他身边的随从悄悄比了个\"三\"的手势——是约在三更,在城外的报国寺见面。
回到府里,黛玉正在整理从苏州带回的密信,其中一封是北境王写给福建水师提督的,说\"荣国府的软肋在林氏,其父林如海当年查过漕运贪腐案,留有卷宗,可从这里下手\"。\"看来他们不仅想害贾府,还想翻我父亲的旧案,\"黛玉的指尖冰凉,\"那卷宗现在藏在......\"
\"藏在扬州的盐运司档案库,\"宝玉接口道,\"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林姑父去世前,将漕运贪腐案的证据封在了'铁函'里,交给了扬州知府保管。\"他看向窗外,\"北静王约我们三更见面,说不定就是为了这个。\"
三更的报国寺,月光透过殿门的缝隙,在蒲团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北静王穿着便服,手里的佛珠是檀香木的,与贾府的紫檀佛珠不同。\"林姑父的铁函,北境王的党羽已经去扬州抢了,\"他开门见山,\"幸好事先接到消息,让知府转移到了安全地方。\"他从袖中掏出个布包,\"这是铁函的副本,里面记录着二十年前漕运总督与北境王之父私分盐利的罪证,正是他们想销毁的。\"
黛玉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粗糙的麻线,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模样,也是这样捧着个铁盒子,说\"这是能保江南百姓安稳的东西\"。\"有了这个,是不是就能彻底扳倒北境余党?\"她问。
\"难,\"北静王摇头,\"漕运总督是当今国丈的表亲,圣上未必会动。\"他看向宝玉,\"但可以用这个换回盐引,条件是......荣国府不再追查旧案。\"
月光下,三人的影子在青砖上拉得很长,像三道难解的绳结。宝玉想起贾母鬓边的白发,想起王熙凤在牢里的伤痕,突然握紧黛玉的手——有些妥协,是为了更重要的人。
第三折 家计重整暗流生(词:蝶恋花·尘生)
词曰:
旧账堆床尘半寸,珠算声中,算尽愁难尽。
典当钗环犹觉困,田庄租税催得紧。
帘外海棠初破晕,欲语还休,心事藏双鬓。
婚事忽传风里信,几家欢喜几家闷。
荣国府的账房里,算盘声\"噼啪\"响了整整三天。宝钗戴着副旧铜框眼镜,正在核对田庄的租子账本,其中\"黑山庄\"的租子比去年少了三成,账房先生支支吾吾:\"是......是北境王的人抢了秋收,佃户们跑了一半......\"
\"跑了的佃户,把欠租的地契还回来,\"宝钗的笔尖在账册上圈了个红圈,\"让管家带人去挨家挨户问,愿意回来种地的,免一年租子,种子由府里提供。\"她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黛玉,\"林姐姐,你觉得这样可行?\"
黛玉正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去年北境王查抄时,树干被刀砍出的伤口,如今竟抽出了新枝。\"可行,但要让佃户立'同心契',\"她道,\"写明是自愿回庄,不是府里逼迫,免得被人抓住把柄说'盘剥百姓'。\"她从袖中掏出张纸条,\"这是湘云托人送来的,说江南的绸缎商愿意先赊给我们一批货,让绸缎庄先开起来,赚了钱再还本钱。\"
账房外突然传来喧哗,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正和负责采买的张妈妈吵架:\"我说买糙米就行,你偏要买精米,府里现在是什么光景,你不知道吗?\"张妈妈哭哭啼啼:\"可老太太年纪大了,吃不得糙米......\"
宝玉走出去,接过张妈妈手里的米袋,里面的精米确实颗粒饱满:\"给老太太和病人留精米,其他人吃糙米掺小米,我带头吃。\"他对周瑞家的道,\"把库房里那些没用的金银器皿,挑些不太惹眼的,让徐忠悄悄送到当铺,换些现银周转。\"
正说着,贾母院里的丫鬟匆匆跑来:\"二爷,姑娘,宫里的夏太监来了,说......说元妃娘娘让送二十匹云锦,给新晋的贵人做衣裳,还说......还说让府里准备准备,过几日圣上要驾临......\"
众人都愣住了。圣上驾临,按例要大修庭院,添置器皿,这笔开销对现在的荣国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王夫人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库房里只剩五匹云锦了,还是当年元妃娘娘省下来的......\"
黛玉突然道:\"我有办法。\"她让丫鬟取来笔墨,在宣纸上画了幅\"寒梅图\",\"让绸缎庄的绣娘照着这个,在普通的红绸上绣寒梅,远看像云锦,近看也雅致,圣上不会怪罪的。\"她又道,\"庭院不用大修,把杂草除了,匾额重新漆一遍就行,圣上近来提倡节俭,见了反而会高兴。\"
夜里,宝玉在书房翻找旧物,想看看有没有能当的东西,突然从《南华经》里掉出张纸,是当年黛玉葬花时写的诗稿,背面竟有几行小字,是王熙凤的笔迹:\"北境王的小姨子在京城开了家'锦绣阁',专做宫里的生意,府里的绸缎庄若想重新立足,得先过她这关。\"
他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