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完颜宗磐问起了此事。
康文菽实话回答:“是,亶王子聪慧,十分喜爱诗词歌赋,学的很快,上京城的孩子们还没有谁能比亶王子学的更好。”
“学那么多汉文有什么用,”宗磐诧异,顿了片刻嗤道,“你现在站在我这边,宗峻恐怕不会再叫你教导合剌了,以后就不用再去他府上。”
“若五太子真的心生芥蒂,我便不去了。”康文菽从善如流地说。
完颜宗磐对这个准女婿的听话感到满意,自觉得到了个不错的帮手,转头继续攻讦宗望,满心扑在政治斗争里头。
谙班勃极烈完颜杲病重,顿时给金国朝堂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完颜杲也是个坚定的主战灭宋派,即使病重了,也依然向吴乞买进言,一定要继续支持宗望和娄室南下,他快死了,更加看清楚大金的下一代将才凋敝,着急彻底吃掉宋国以绝后患。
“国朝派去中原的细作在河北和西北,以及京畿路周围勘查那里官员情况,得到的反馈都是对赵宋官家的埋怨,赵芫在南地一连杀死数十名官员,已经得罪了天下文人,现在就是攻打他们最好的时机,陛下不能停战啊!”完颜杲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到朝堂上谏言,因为他的身体情况,吴乞买也不好反驳他,只能答应继续给东西路军加大支持力度。
完颜宗磐事后大骂,在他看来,这就是站在宗望那边的意思,老东西自己快死了,还要干涉下一任谙班勃极烈的人选,好生气!
不过也确实没办法,宗翰不站队,而眼下军队中掌握实权的将领有一大半是宗望的人,单看兀术两次在战场上失利,娄室还好声好气送他回上京修养,就知道太祖一脉的势力究竟多么根深蒂固。
这头前脚和完颜宗磐眉来眼去勾搭上的康文菽后脚就去探望了八岁的完颜亶,完颜亶对其父亲宗峻说,满朝的汉臣,只有康尚书有资格来教导他,其他人的文采都比不上康尚书。
在朝堂上没有太大存在感的完颜宗峻是个直肠子,根本没感受到诸位的激烈争夺,他打仗不行,治国也不行,于是在教导儿子这方面很下功夫。父亲阿骨打说治国最要紧,他就给儿子找来很多有学识的汉人老师,康文菽只是其中最受儿子喜爱的那个。既然儿子指名点姓要礼部尚书当老师,完颜宗峻便依他的意愿。
于是,当完颜兀术到弟弟府上探望大侄子的时候,就见到和主和的礼部尚书学习诗词歌赋表现得很开心的大侄子。
完颜兀术打仗确实比不过兄弟,但政治直觉绝对在兄弟里数一数二,见到大侄子亲近康文菽,他当即就去找宗峻问询,得知是亶儿的意思,兀术沉思过后没有当面说康尚书的坏话,而是回去开始物色有名望学识的汉人文臣起来。
提起名望和学识,从大宋东京城掳来金国上京的这批文臣们便进入了兀术的视野。
原本在金国备受鄙视的何矯、梅执礼等人终于迎来了曙光,听闻四太子为亶王子找老师,而完颜亶竟然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这可是能争夺皇储的关键人物,众人纷纷使出了十八班武艺。
治国他们不一定能行,但展示文学素养,绝对不输任何人!
那谁,礼部尚书康文菽,区区前辽文士,听说连进士都没考过,辣鸡一个!也就是比他们先被俘虏来金国,占了来得早的便宜,否则哪有上位的机会!
何矯等人极尽所能的蹦跶,康文菽看在眼里,反倒不生气,甚至他还有意配合了几回,和他们争论过学术问题,硬生生给这群新来的汉臣们拉起来了不少热度。
不是因为这些人来自大宋,使康文菽产生了好感。而是因他觉得如今的金国朝堂,还是不够乱啊。
有宗磐和宗望两方争夺储君位置的派系,还有宗翰立场不明的派系,三足鼎立,反而平衡了朝堂,倒不如再引入一股势力。而这些从大宋来的人天然会拉帮结派,有着根深蒂固的党朋思维。只要他们进入了金国朝堂,便会自然而然地鼓动起党争。
金国的一代们还活着的时候,或许看不出问题,二代,三代呢?
霍乱的根基已经种下,需要耐心地等待开花结果。……
第7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帝姬凶残[宋朝]》 70-80(第7/19页)
4章 南升北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气候逐渐转冷,农人们紧着时间,赶在十月里收割完农作物。
虽然今年的粮食丰收,燕云各地的百姓们却忧心忡忡,生怕战火席卷到自己的家园,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私下里祈祷战事顺遂。
田野里翻动着土地的农人们休息时,坐在一起议论着外头发生的大事……
“听说前线打到现在还没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安稳下来,唉。”
“咱们这里有小太尉镇守,金人又没有兵临城下还好些,燕山府那边境况好像很不好,十几万金军围在那边攻打。”
“辽国遇到金人都溃败了,大宋能撑多久?”
“辽怎么能和宋国相比,辽国的将领只知道卷铺盖逃跑和举白旗投降,官家来燕云时却将金国二太子打跑了!”
“可官家现在不在燕地这里,而是坐在东京城的皇宫里啊。”
刚刚还激烈讨论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的脸上都有着忧虑,又有些麻木。
他们议论这些有什么用呢,金人打到这里的话,也只能流亡罢了。
只是官家之前在这里给大家分房屋田地,让人产生了更多的期盼。
不知是谁,低声说了句:“真希望大宋能打赢啊。”
是啊,谁不希望大宋能赢呢。辽还在时他们没有地可种,金人来时抢夺他们的家产杀死他们的亲朋,只有大宋官家赵芫给他们分了地。但凡有一点机会,百姓们都指望着赵官家赢下去。
西京城中的某处牢房里。
被人遗忘在这,关了不知多久的前任金国西京留守张浩,坐在牢房中能观看到天象的位置,一动不动。
金国的狗官神神叨叨的,看守牢房的狱卒对张浩这个状态已经见怪不怪。
但最近这段时间的张浩似乎情绪急躁了很多,常常在看完星星之后整夜在牢房里踱步。今日张浩又跑来扒着牢房柱子怼他们说想见大宋官家,吃酒的狱卒们自然懒得理他。
上回这个人如此急躁,吵着闹着要出去还是几个月前,他说大宋的帝星坠落,大宋药丸,快放他出去还能救西京城众人的性命。
结果呢,二圣确实北狩了,可他们武德帝姬阵前登基,兴仁府一战歼灭完颜兀术五万大军耶!
可见这神棍有点本事,但不多,自那以后他再说什么狱卒们都懒得理睬了。
“我有要事需要面见官家,求诸位通融向西京留守禀报。”张浩见狱卒们只顾着喝酒,更加着急,“我还有些金银财宝埋藏在地下,只要诸位帮忙通传,我就把埋藏的位置说出来。”
原本假装听不见张浩声音的狱卒顿时起身,“你有什么事要见大人?”
“事关大宋国运!刻不容缓!”张浩高声喝道。
狱卒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不过既然张浩说可以得到他私藏的财宝,狱卒们便帮他跑一趟。
知府王安中接到狱卒递上来的话,十分无语,本不愿意理会。但想到这个人确实有点望气的本事,秉着某种小心思,还是让人将张浩带到府衙来见上一面,他要亲自问问张浩究竟算到了什么。
说起来,王安中还是赵佶派来的,当初来燕云问罪武德帝姬赵芫时,哪里想得到世道竟然变的这么快,一年不到的时间,换了三任官家。二圣北狩,小帝姬居然登上了皇位。
王安中他慌啊,他迷茫啊,自从武德帝姬登基的消息传来,他对镇守在西京的姚平仲放任自流了,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会时不时挑毛病给姚平仲找麻烦,想将他打压下去。
现在,他恨不得把知府位置让给姚平仲来做!
张浩说有事关大宋国运的消息要禀报,王安中就想偷偷听听看,在赵芫治理下的大宋运势怎么样,好调整自己的政治步伐。
见知府相公之前,狱卒特地将张浩收拾干净,于是等王安中见到人时,便是个精神奕奕胸有成竹的前西京留守,甚至因为有神棍滤镜在,还似乎多了几分仙风道骨。
两人一照面,王安中还没说什么,就见张浩快步冲到近前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说道:“大人请告诉官家,张浩愿意归降大宋!给我个机会为大宋做贡献吧!”
王安中:“……”
看着人的样子就猜到一些,但他还是坚强地问道:“你说我大宋的国运…”
“我大宋紫薇帝星光芒如日临中天,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浩严肃地指着天空说。
大宋什么时候成了你家大宋?王安中哭笑不得,这人以前分明硬气得很,难道当真预见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帝女登基,确实百年未见,只因此的话又仿佛差了些许,毕竟新官家登基已经快半年了。这个时候才来投诚,说明还有隐情。
“你实话说,除了这些还看到了什么?”王安中反握住他的手,急切问。
眼看不全盘托出,这位知府相公就不会罢休的样子,张浩只好道:“其实早在春夏之交,我就看到大宋的帝星光芒大放,说明新登基的官家是位明主。那时候我依然甘愿坐在牢房里头吃苦,因为这片天空上,还有大金的帝星光辉耀眼。”张浩说到这里停顿住,他自然不能直接说自己曾经看出来,大宋会亡于现在的金国皇帝之手。
王安中等圆眼睛等待他的下文,只听张浩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但如今不同了,赵官家身边十二将星圆满,而大金的将星已摇摇欲坠。此大势是南升而北坠。”
“南升而北坠。”王安中喃喃,“这是中兴之象啊。”
姚平仲发现知府王安中最近的态度又变了,更加友善,友善里似乎还带着一丝丝讨好的意味,叫人摸不着头脑。
“姚太尉,”现阶段的王安中干脆把小太尉的小字去掉,殷勤地对这位年轻将领说,“前金国西京留守张浩向我禀报了一件祥瑞之事,请求前去东京城面见官家,你这边安排下,派人送他入京如何?”
若是以前,王安中哪会通知姚平仲,自己就派人手出城了。
姚平仲这才想起来还有个张浩关押在这里,当初官家要收编此人,此人不愿意,现在后悔了?
见姚平仲满脸讥讽之色,王安中连忙将张浩看出大宋中兴的消息告诉他,免得被他拒绝。果然听闻此事,姚平仲态度缓和不少,倒不是只因为张浩所说的天象,只不过将这人送到东京城,多少能起提振士气增加官家威望的作用。
“我这就安排士兵护送张浩入京。”姚平仲笑道。
燕山府。
城外面隐约传来鼓声,这是金军又在攻城了。
“看来完颜娄室不打下燕山府是不会消停的。”府衙里匆匆穿甲赶来的郭药师和同样早起的郭孝友便往外走便说话,郭药师自以为隐晦地斜觑着郭知府,不经意地问,“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只有韩世忠和岳飞的几千人马,对大局恐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援军何时到官家自有决断,而你我只需守住燕山府,便是泼天的功劳,副留守谨记这点就好。”郭孝友必须安抚住这位怨军统领,现在燕地有一半的兵力都靠怨军在支撑。
“现在只有我们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帝姬凶残[宋朝]》 70-80(第8/19页)
人,相公不必瞒我,朝廷是不是没有钱粮了?”郭药师忽然凑近低声问道。
“副留守到国库里看过?”郭知府冷冷看着他,郭药师连连摇头,他冷笑,“那你怎知朝廷没钱没粮了。”
郭药师目光闪烁,讪讪道:“若有充足的钱粮,大军何至于到现在还看不到影子。所以我猜援军迟迟不来是因为朝廷…”弹尽粮绝,穷途末路啊,后面的话他觉得不必说完,知府自然能意会,“知府可有过应对的打算?如果燕山府当真成了座孤城。”
一息两息,都没听到知府的回应。
他以为自己戳进了知府的心窝子里,发现了实情,正暗中嘀咕要不要二次投降,就听郭知府嗤笑了一声,用一种极其轻蔑的语气说,“副留守太小瞧我大宋了,即便只用南地一府的赋税,也可以供养燕云全年的战事。”
“……竟是如此吗。”他将信将疑。
“宣和七年,江宁府一府的赋税便有四千五百万贯,你说够不够。”这是郭知府欺负郭药师不懂南方的地理位置区别,江宁府的赋税不止陆地上的税收,还有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数据自然非常惊人。
而郭药师已经瞠目结舌,他可知道过往那些年,大宋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只有两百万贯而已。本以为那已经是个天文数字,却原来只是大宋财政收入里的九牛一毛。
刚刚产生的投降金国的念头瞬时被他抛到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