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身份不同了,肖晓自然不能和以前一样直接上手揉乱纪淮舟的头发,眼睛一转,问道:“你和那位世子如何了?怎么他特意在信中,叫我多看顾你几分?”
这下轮到纪淮舟笑不出来了。
上一辈子,纪淮舟去了行宫,也染上了疫病。
因为那场疫病,纪淮舟眼睛受到极大的刺激,有时连白日也无法视物,几乎瞎了快十年。
如今,竟被告知那是人为?!
霍少闻望向窗外,神色冰冷。
这天,该变一变了。
所有伤害过纪淮舟的人,都要付出代价。
第 67 章 第 67 章
一刻钟后,霍少闻跟李次踏出屋门。
霍少闻原本打算等药熬好,喂纪淮舟喝过药后再离开,但硬是被纪淮舟催走了。
他只好在离开前寻一些蜜饯,放在床旁高脚凳上。
“吃了蜜饯就不苦了。”
纪淮舟窝在被子里点了点头,双眸愈发滚烫,眼皮又酸又涩,眼前人影变得模模糊糊。屋门响起的一刹那,他眼皮一沉,彻底昏睡过去。
昏昏沉沉之际,有人扶他起身,喂他一口药。
浓浓苦意直冲天灵盖,纪淮舟一激灵,猛地清醒过来。
“还有,你的家眷陪你一起,这个月的俸禄朕也给你。”纪淮舟语气轻松,“如今快要春日,想必路上的物资可以适量缩减,不给你们增加负担。”
周王听完,原本半死不活的样子瞬间逆转,几乎暴跳如雷:“竖子——”
刚开口,便被力士结结实实地堵了嘴,强行摁了下去,只那双愤恨的眼睛还盯着纪淮舟。
阚英眉毛倒竖,东门亭更是抽出了腰刀。
“你好大的胆子!掌嘴!”
这里不是南监,仪鸾卫向来和这群宦官不对付,路上遇到不啐一声都算和平相处,若是遇上别的事,还真不一定搭理他。
但此时,几个力士上前,厚重的手掌狠扇了上去,一瞬间,周王脸颊浮肿,嘴角溢出一丝鲜血,眼神恨恨。
不论是和寿昌伯一起,还是去往戎狄,都结结实实地戳到了周王的痛楚:两人的联盟本就脆弱,如今更是双双成为阶下囚,不反目成仇都算不错了,如今要双双前往关外?
更何况戎狄……戎狄心性狡诈,能和寿昌伯同盟完全是有利可图,如今结盟破裂,答应的东西一样给不出,甚至死了不少部落勇士,他们能放过周王等人才有鬼了。
这些简单的道理,纪淮舟不会想不到。
纪淮舟眼睛偏圆,相貌浓丽,是那种很讨人喜欢的少年样子,就好像站在枝头的山雀,显出十足十的无辜来:“兄长这是惊喜很了?放心,今日出发,不出十天,便能出关。”
干脆御笔一挥——滚去戎狄那边吧。
这只是第一波。
后续人等,诸如北疆被收买的兵将、沿途与寿昌伯合作的地方官员、乃至燕都部分官员……一个不少,全都抓起来,再根据知情或参与情况问责。纪淮舟很坚决,但凡是知道具体内容的,全都斩首,家眷驱逐出盛朝。
小皇帝上位后,第一次表现出如此强硬的姿态。
周王的谩骂被堵在口中,不得吐出半个字,只能徒然地被拖出门,几乎不敢相信二人之间的差距——仅在一月之前,他尚是封地只手遮天的亲王,那小儿不知被先帝打发到哪个角落,轻易便可捏死。
纪淮舟拽了一下黑袍,裹得更紧些,看向东门亭:“此案牵连甚广,朕不愿叫霍何一人逍遥法外。”
东门亭立刻单膝下跪,正色道:“陛下放心,臣定竭尽全力。”
“陛下,该回宫了。”
见事情处理完,阚英立刻小心地提议,就算不回宫,外出体验民生,也不要在北镇抚司呆了——这地方晦气可重!
小皇帝点点头,重新披上兜帽,身形被黑袍遮挡得严严实实,从北镇抚司离开。
东门亭起身,久久看向门外,直到小皇帝的背影消失。
“指挥使,这回是几成几?”一个同知小心翼翼地开口,他算是和指挥使走得比较近的,所以才敢试探。
小皇帝初初登基,听闻以前在乡下生活,书都没读过几本,自然不清楚官场里面的弯弯道道:他叫指挥使一个不留,但官员之间牵连不少,难保就有一个姻亲、座师、同年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为了卖对方一个面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大罪从小小罪从无嘛。
几成几便是暗话,意思是这次抓捕抓多少人,若是八成,便斟酌着放过两成人。
“十成十。”
同知:“……啊?”
仪鸾卫向来臭名昭著——但那是以前,有了东门亭这位指挥使门面,再加上“几成几”的抓捕方法,在百官面前的形象稍微好了一点,大概从每天骂十句变成每天骂两三句吧。
虽然大家来北镇抚司的第一天就知道以后少不了骂名,但是能少则少嘛。
可如今,小皇帝根基不稳,便要办这么大的案子,同知几乎能想象到北镇抚司的名声了——从骂两三句变成骂十几句啊!
他们要得罪一大帮子文官,不仅如此,以前积攒的微薄面子情也得用得精光。
同知面露苦色:“指挥使,咱们、咱们……”
咱们真得为个毫无根基的小皇帝做这么多?
东门亭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似笑非笑地看了手下一眼,用力拍拍他的肩膀,差点把人按地上:“放心,不会少了你的好处。”
在先前的预知梦中,他在小皇帝的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他又双叒在恨朕了》 60-70(第9/14页)
中干活时间不长,却也清楚地知道对方的风格:但凡认真做事的,都会给“奖金”,金银、升职样样不缺。更何况,小皇帝与先帝有一个最纪显的区别。
先帝若要仪鸾卫做些“脏”活,只下达口谕,让宫内宦官传话,传完话后便杀了对方,力图塑造自己清清白白、不染凡尘的假象。若是仪鸾卫做错了事,抓错了人,必定要责杀一片,御史的笔刀大多对准仪鸾卫。
所以,东门亭才弄出了“几成几”,专门用来糊弄先帝。
小皇帝不同,他和古往今来所有皇帝都不同。他会承担错误——一个皇帝的错误。
想到这里,东门亭眉眼柔软,随后瞥了一眼北镇抚司的同事,下令道:“但凡和此事有瓜葛的,统统不留。”
他绝不会让小皇帝失望。
——
离了北镇抚司后,纪淮舟坐在低调的马车内,悄悄打开车窗,向外看去。
燕都历史厚重,素来是中原北方的中心,街道宽敞而繁华,人流如织。
见小皇帝盯着外面一眨不眨,阚英暗自欣喜,还好在回宫时选这条路,又故意说:“陛下若有兴趣,下个月便是上巳节,可出城游玩呢。”
他不在乎前朝那些事,只想着小皇帝的身体、心情,因此不遗余力地游说。
“这倒不急。”纪淮舟掩上车窗,问道,“路上有许多读书人,我记得,近日是不是会试?”
阚英回道:“正是,初九是第一场。”
现下是二月二十一,会试已经考完,只待放榜。
一般而言,会试录取的人数及名单,只会在最后写在折子里,上奏给皇帝。唯有殿试,能让小皇帝由着自己喜好点前三甲。
纪淮舟想到今早的那个梦境,忽然道:“转道去礼部,我想去看看。”
古代时虽然有数算、格物一类的书籍,但因为科举不考,所以发展较为缓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如今世人多钻研四书五经,并将数算一道斥为小道。
但科技的发展绝少不了数理化啊!
就比如,想要制作烈性炸药,化工基础必不可少,理科思维人才也得一把抓,配套的产业链更得发展齐全。
不仅如此,在改善民生方面,如果不会数据统筹运算,又如何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扶贫?
再者,因为封建时代的局限性,抑制数理化的发展只会和大洋彼岸的国家拉开距离……如今已有欧洲人千里迢迢来到盛朝传教,纪淮舟在登基时甚至收到了他们国家的国礼!
一想到曾经历史书上那段屈辱的经历,纪淮舟的心情逐渐紧张,最后陷入焦灼,一把拉过阚英:“朝中、朝中有没有开设数算科啊?”
他问得没头没脑,阚英却理解了小皇帝的意思,飞快出声安抚:“陛下莫要着急,国子学中一应课设都齐全的,若感兴趣,可改日去看看。”
身为帝王身边的一把手,朝中上下,但凡会被问到的,都能说出一二三来,阚英悉心介绍国子监和科举,终于让纪淮舟分清了两者之间的不同。
纪淮舟道:“所以,我想找数理、咳,数算一道的人才,可以不必去礼部,直接去国子监?”
阚英点头:“陛下所言极是。”
好、好吧。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顺路去看看也不错。纪淮舟对古代国家级别的考试非常感兴趣,探头探脑地想去凑热闹。
礼部贡院内,一应翰林学士整理完试卷,在撕开糊名后,将一个个名字写在奏疏里。
“这几个,今年也是……”一个小官指着几个熟悉的名字,欲言又止,“大人,这已是第九年了。”
按照三年一次的会试计算,他们已经考了三次。
主考官看了一眼几人的籍贯:“时间是久了,挑一个人补在榜尾便是。”
小官应了一声,从中间挑出一份写得最好的。至于其余人,卷纸全都被放在落榜的那一堆,只小心翼翼将这个名字写上。
正整理着,外面忽然通传:“陛下驾到——”
守门的士兵知道里面快结束,正在填榜,才敢叫人通传,若正在判卷,不论是谁都进不来。
主考官揉了揉疲倦的眼睛,他年纪大了,改卷又久,视物昏花,从案上随意抽出一本奏疏,塞在袖中,预备呈给皇帝。
行礼之后,这本写着今年贡士人命的奏疏便从主考官转移到了纪淮舟手中。
来都来了,就顺便看一眼……
纪淮舟打开黄色封皮的奏本,上面用端正的台阁体写着考生的姓名、籍贯,但每翻一页,便有人名旁边被画了一个圈。
这些画圈的名字,全都来自西宁府。
那是他死前那幕,他手执匕首,目露决绝。
忽然间,霍少闻眼前闪过一个画面。
也是这幅画。
画中人的面容被点点泪痕洇染。
这时,霍少闻胸口一痛,仿佛被火在灼烧。他匆忙从怀里掏出那样东西,是空明寺主持给他的那道灵符。
灵符正闪着微微亮光。
第 68 章 第 68 章
霍少闻双腿原地生根,无法挪动一步。真相昭然若揭——
纪淮舟亦是重生之人。
那些他曾察觉到的异样并非是多疑,而是事实。
纪淮舟是何时重生的?
无数回忆从眼前快速掠过,最终定格在一张暗夜中如鬼魅般苍白的面孔。
是那夜。
纪淮舟浑然不知身边重臣之间的暗涛汹涌,只接过奏疏,认真地翻看。
上面人名有八十二位,年纪最大者即将致仕,最小者也有三十多岁,奏疏的字迹清晰,内容详细,包括年龄、籍贯、曾霍官职、政绩等,最高者也只是正四品的太仆寺少卿,主要负责帝王出行。
而大多数人在地方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县令或者县丞,政绩平常,尽管多年未曾调霍,也不显得突出。
纪淮舟看完后,讶异地抬头,良久才道:“……大人辛苦了。”
这封奏疏好比投名状,彻底与私人书院切割开,堪称背叛。若是传出去,御史的攻击对象直接换人,卜祯以及他的学生、后辈都会处处受到桎梏。
他本以为,卜祯身为文官集团的领头人,不暗戳戳阻拦他就已经算不错了,所以没有一点要透露计划的意思,还叫阚英去传话,叫他们老实点。没想到如今居然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顿时有些心情复杂——
这是真好官。
纪淮舟有些感慨,还有点羞愧自己之前的以小人之心度少子之腹:“卜大人为了盛朝殚精竭虑,朕铭记于心。”
卜祯面不改色,仿佛他拿出这个真的是因为心怀大义,而不是为了叫小皇帝高兴:“臣之前隐瞒已是大错,如今只是将功折罪。”
他这话一出,小皇帝的眼神更加柔软了,甚至主动说了接下来的想法:“大人不必多思,北方文风不如南方兴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