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1/14页)

    第91章 红梅陈大人好雅兴。

    他把当时心头轻微的触动归结于对刘雨薇的亏欠,这些日子补品不要命地往后殿送,连王蔷那里都去的少了。

    陈恕敏锐地察觉到太子对太子妃的态度转变,垂眸道:“娘娘受惊,许是心中惴惴难安,不若陛下请人为娘娘以食养身,也能使娘娘身心俱悦。”

    太子若有所思,点头道:“嗯……你说的不错,听太医说她最近的确不太吃得下,我这就让人去宫里走一趟。”

    不过他也不笨,并没有让人去请示中宫,而是直接去御膳房要了两个御厨。

    聊完了私事,太子还有正事要做,最近皇帝有心让他帮忙处理朝政,一些无关紧要的折子都交由了太子处置,除此之外,每日还会给他布置了一篇功课  。

    昨日是要他对照着当初潮州知府的一篇治河详略,做一篇文章。

    太子正为此头疼,前朝皇帝为了修建运河,劳民伤身,百姓们厌恶其穷奢极欲,最终聚众反叛,虽然叛民最终被镇压,但明熙帝当初重新启动运河修建工程时,朝中还是有不少臣子反对的。

    当时的潮州知府就上了一篇折子,道修建运河会导致原本的河流改道,危及周围的村落。

    “陈大人,你说父皇是什么意思?这运河已经建成,把当年的事拿出来说什么?”太子蹙眉不解道。

    詹事府中能伺候他读书的官员有许多,但陈恕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不仅仅是因为明熙帝对陈恕的重视,更多的是陈恕本人细心严谨,做事条理分明,又性格沉稳,他有什么烦心事,他总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以至于这段日子父皇都对他和颜悦色许多。

    陈恕接过那折子,细细看了半晌,沉声道:“殿下,陛下应当只是想听听您的见解,不过运河之事,臣不太了解。”

    太子有些遗憾,心里想着朝中哪些大臣参与了当年的运河修建,已故的工部尚书胡善泓是一个,但这人已经死了,放眼看去,他熟悉的人中,就是外公王首辅和颜大人知晓的比较清楚了。

    但王首辅最近对他比较严格,且身体不太好,这点小事,还是不要去打扰他老人家了。

    太子心里有了计较,语气松快道:“既然如此,孤改日去请教颜大人。”

    陈恕附和道:“颜大人见多识广,应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他垂下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他正在想该如何分裂颜之介和王启恒,机会就送上了门。

    他隐约记得,当初王首辅支持增加赋税,全力修建运河,但颜之介却主张先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十年为期限,缓慢完成。

    明熙帝最终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昭告天下,要求各地大量征集壮丁,赋税没有更改,但要在七年内竣工。虽然因此还是让许多百姓失了性命,但对比王首辅的办法,还是仁慈了许多。

    颜之介恐怕就是从那时起有了异心。

    从东宫出来,陈恕穿过甬道,看见有一处宫室中的红梅开的艳丽,枝丫斜倚在墙头,驻足欣赏了片刻,心道等过两日休沐,也同姜贞去曲水池放松一回。

    正抬脚要走,忽的有人叫住了他。

    陈恕转身,寂静无人的甬道里,一个挺拔潇洒的锦衣男子靠在宫墙上,把玩着腰间的小金弓,玩世不恭地看着他。

    小郡王怎么在这里?

    陈恕心中不解,规矩地朝他行了一礼。

    谢沅拂落肩上的积雪,徐步走向他,也望向墙角的那枝红梅,与陈恕单纯的欣赏不同,谢沅一个飞身,直接摘了一朵红梅捏在指间。

    “陈大人好雅兴,看来在东宫过得不错?”谢沅语带笑意。

    那朵红梅衬得他的手指冷玉般的白,陈恕平静地道:“殿下仁厚,微臣才能得闲观赏春花秋月。”

    谢沅一时语塞,他对陈恕这种说话文绉绉的人最是无奈,撇嘴道:“罢了,不与你绕弯子。”

    他掀眼看着陈恕,“陈大人,有兴趣同我合作吗?”

    陈恕轻笑了一声,“臣不明白小郡王的意思?”

    谢沅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野心,“你真不懂吗?陈恕,我想要那个位置,还望你能帮我。”

    陈恕一时沉默。他与谢沅,完全算不上相熟,谢沅竟然敢直接对她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也许是猜到了陈恕心中所想,谢沅轻声笑了,带着不屑地道:“陈大人不必困惑,那位德不配位,我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其实陈恕也并非完全没有察觉谢沅的野心,不说他,就连明熙帝恐怕也知道,所以皇帝宠爱谢沅,却从不会让谢沅接触朝政。

    他也的确比太子更有能力,但可惜的是身份不对。

    太子纵然平庸,那也是皇帝的独子,又是中宫嫡出,谁能撼动他的地位。

    谢沅眼中的不甘,没有让他的面目显得狰狞,反而多了几分意气风发,陈恕心中感慨,他何尝不觉得可惜,若太子有几分小郡王的上进,也不至于让明熙帝担忧。

    不过陈恕并不打算与谢沅合作。

    文武百官中,难道谢沅就找不到同盟了?他只是想为岳父申冤,并不想造反。

    谢沅从他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却并不失落,陈恕本就是风骨清正的人,要是点头答应了,反倒是稀奇。

    他满眼欣赏地道:“陈大人一定好奇,我为何偏偏找上了你?不急,等我送上一份大礼,你就知道我的诚意了。”

    他整整衣袖,漫步离开。

    陈恕望着他的背影,眉头渐渐皱起。

    本来就混杂的局势,蓦地又加入一个小郡王,更加让人捉摸不透。

    他没有在宫中停留太久,回到家,用过晚饭后,许世清悄悄登门。

    见了姜贞,便十分恭敬地行了一礼。

    他没有见过姜贞的父亲姜大人,但小时候听自己的父亲说过,当时知府大人说建那太子庙是积万世功德,他们这些人也能受到真神庇护,但姜大人却劝他们早日下山,这庙宇地基不稳,迟早要坍塌。

    “我爹听说过姜大人是治水能人,对他的话坚信不疑,但胡善泓态度强硬,他没有办法抵抗,也正是因为姜大人的话,他才留了一手。”

    许世清低声解释,若非当年姜大人的提醒,他爹也不会多出一个心眼,借着端午下山探亲的时候,将册子偷偷带出来,让养父母誉抄了一本。

    “这里面记录着当年参与修建太子庙的五十三名匠人的名字、籍贯和年龄,还有他们每日所做事,每月的月银。瑾之,我知你最为谨慎,此物便交予你们。”许世清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

    这册子养父母当初并不想让许世清知道,但他当时已经记事了,父亲的死有蹊跷,他一直都记在心里。

    姜贞接过来翻阅了几页,便明白了为何陈恕说这册子不能直接呈达御前。盖因这里面记录的桩桩件件都太过详细,修建那恢宏的太子庙,工匠们只领着微薄的月银,却干着要命的活计,这册子一传出去,不止太子,就连皇帝的脸面都无处安放。

    陈恕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首辅攻略手札》 90-100(第2/14页)

    许世清倒了盏茶,轻声问道:“许兄,我记得你能仿出他人笔迹?”

    许世清点头,“不错,幼时不忍养父母为我的束脩劳累,常帮人代笔。”

    陈恕道:“你可知前朝的刘英案?”

    闻言,许世清和姜贞都抬起了头。

    这刘英案可谓是家喻户晓,刘英是前朝工部营缮司郎中,奉命修建皇帝陵寝,两年中先后从户部支取了五百万两白银,直到某日皇帝心血来潮去皇陵走了一圈,才发现陵寝只建了个雏形,那五百两白银竟大半都被刘英中饱私囊。

    皇帝大怒,刘英成了前朝唯一一个被诛九族的官员,甚至当时的户部尚书、郎中,工部尚书等官员,都因为尸位素餐或者与刘英狼狈为奸而判了罪,前前后后死了不下百人。

    陈恕细长凤眸在烛火下格外幽深,“胡善泓怎不能是刘英呢?”

    胡善泓既然将这五十三人写进修建运河的名录中,那干脆就以此为契机,狠狠将王启恒扒一层皮。

    许世清道:“这主意听起来似乎可行,只是就凭这能将王启恒彻底扳倒吗?”

    陈恕摇了摇头,“我们只需点燃这一把火,放心,等事发之后,自会有人往里添柴。”

    不论是颜之介还是夏文宣,都等着他和王启恒斗的你死我活,他们好坐享渔翁之利。但陈恕不打算以死证道,不论是岳父,还是许世清的父亲,都不希望后人卷入这场风波中,陈恕更不愿见到贞贞和许世清出事,要斗,那么谁也别想袖手旁观。

    姜贞问道:“恕哥哥,那我们何时动手?”

    陈恕沉吟片刻,“不急,再等一个人。”

    他将今日与谢沅的话转述给二人,许世清初时有些震惊,之后便是一脸了然,“小郡王行事张扬,未必没有藏拙的心思。”

    姜贞想到当初在瀛台的荷花池

    中,谢沅救了她一次,之后她离京又回来,都不曾与他再接触过。

    她是恨王启恒,也不喜太子,但不代表她会支持谢沅。

    陈恕也是这样想,“先看他打算做什么,咱们不是一路人,但敌人却是一样。”

    很快,他们就知道谢沅送上的厚礼是什么了。

    第92章 诚意我会让你看看我的诚意。

    这日的朝会上,一位御史上了一封折子,引起轩然大波。

    这位御史称,此前已经结案的胡善泓一案,存在彻查不清的情况,胡善泓还与几年前扬州通判胡善泷有牵连,二人大肆买卖科举名额。

    本就是强撑着上朝的明熙帝看了折子,脸色更加苍白。

    胡善泷只是个六品的扬州通判,与胡善泓属于同族的堂兄弟,此人本事不大,但心却贪婪,当初因他而起的一场科举舞弊案,闹得整个扬州翻天覆地。

    胡善泓的案子当初是由刑部和大理寺同审,大理寺卿吴嵩是主审官,听了这话,连忙站出来辩驳,“陛下,当初臣等搜集的证据,胡善泓并未与扬州舞弊案有所牵连。”

    吴嵩上了年纪,年轻时锋利的面容更显得刻薄严肃,这样一番不紧不慢的话,让明熙帝渐渐松开眉头。

    陈恕站的远,没看见前面几位大臣的脸色,正揣摩着这时此事被捅出来的意图时,明熙帝沉声开口了。

    “科举乃选材之要法,此事绝不可姑息,夏大人,此事交给你来办。”

    随着他一声令下,身着绯袍的夏文宣出列领旨,朝野鸦雀无声。

    明熙帝没有从大理寺和刑部挑选官员重审此案,代表他心里已经怀疑胡善泓的案子有蹊跷了,夏文宣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心腹,与王启恒和颜之介都没有往来。

    下朝之后,陈恕还要去东宫给太子讲学,今日太子被明熙帝叫去了御书房,应该是想借胡善泓的案子考察一下亲儿子,陈恕先行回东宫。

    行走在身着各色袍服的官员中,陈恕步伐缓慢,思索着这难道就是谢沅的厚礼?

    他们的确可以趁此机会,搅乱浑水。

    陈恕确实在等这样一个时机,只不过在没有搞明白谢沅的下一步动作之前,他并不打算插手。

    不过适当的推波助澜是可以的。

    说起那位胡善泷,陈恕并不陌生,父亲当初能当上扬州通判,就是捡了他的漏。

    陈恕当即决定给父亲手书一封,当年胡善泷的事一定还有一些细节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譬如他不过是个六品通判,怎么有能耐拿到当年的考题?背后之人又是谁?

    到了东宫,才读完一页书,外面传来了内侍的声音,原来是太后的人来给太子妃送补品。

    不过往常太子妃在后殿歇息,都是太子出面谢礼,今日太子还没有归来,于是太子妃便亲自前来谢恩。

    这位据说不受太子宠爱的太子妃年纪瞧着不大,但行事十分稳重,看得出此前的确受了惊,脸色不算太好,跟在她身后的宫人十分小心,生怕伤了孩子,太子妃也很谨慎,动作不大地谢过礼物,又奉上一卷佛经。

    “太后娘娘慈爱,数次降恩,这是本宫为太后娘娘抄的经书,望太后娘娘身体安康,万事遂意。”太子妃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笑容,内侍毕恭毕敬地收下佛经,一脸笑意地离开了。

    陈恕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道太子妃与王侧妃相比,完全是两种类型的女子。太子妃端庄持重,俨然是精心教养出的淑女,将门出身的她反倒比王侧妃更明事理。

    “陈大人。”陈恕正垂眸细思,忽听太子妃开口道。

    抬起头,太子妃已经走到他面前,嘴角噙着一抹笑看着他。

    陈恕朝她行了一礼,太子妃轻声叫起,吩咐身边的宫人呈上一个食盒,笑着对陈恕道:“早听闻陈大人才学出众,近日辅佐殿下辛劳,这是本宫一些微薄心意,还望陈大人日后多多为太子殿下排忧解难。”

    陈恕微微一愣,身边的小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