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只不过,我们汉朝避讳的是名,而匈奴避讳的则是姓氏罢了。”林清源跟他细细讲述其中的相似之处。

    “那这个和他们的左右贤王的设置又有什么关系呢?”弄明白这一层后,小刘盈继续问道。

    “刚才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匈奴人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确立继承人。”

    “而左贤王的位子会被授予下一任单于,更准确一点描述的话,左贤王其实就是匈奴的太子。”

    “而右贤王则是左贤王的替补,换句话说,他也必然是‘挛鞮’王族的成员,并同时承担着辅佐单于和左贤王的责任。”

    “右贤王的位子非常重要,如无意外,一般情况下,都会授予现任单于所看重信任的亲兄弟。”

    “一旦现任单于的儿子,也就是左贤王出了什么差错,且单于没有其他儿子可以承袭君位时,那么右贤王就会晋升为左贤王,成为当仁不让的匈奴太子,并拥有单于的继承权。”

    “以现在的匈奴大单于冒顿为例,如无意外,他的儿子会是左贤王,而他的兄弟应该是右贤王。”

    “但冒顿单于的情况,又和以往不太一样。”林清源摇了摇头,为其解说其中的特别。

    “首先,冒顿是杀父上位,而他的弟弟当初差点取代了他,所以他夺得权力后,就把弟弟和后母一并杀死了,既然他没有了兄弟,那么现在匈奴的右贤王必然是空置状态。”

    “至于冒顿的儿子,如我所料不错,对方现在应该还是个娃娃,根本不具备统领军队的能力,冒顿也不可能现在就把左贤王的位子交给对方。”

    “要知道,左右贤王并不只是尊称,更是实力的象征,他们每个都分别统领着匈奴本部的一个万骑,最精锐的将士,最好的战马都在其中。”

    “便是冒顿强行将年幼的儿子封为左贤王,也压不住这些人,有鉴于此,我们也就能推测,此时匈奴左贤王的位子,恐怕也是空缺状态。”林清源分析完后,下了一个结论。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就能解释为何边关涉及的战报中,最高也只有匈奴左右谷蠡王的记载了。”小刘盈总算明白过来了。

    “先生,你之前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一起被誉为‘匈奴四柱’,如今他们欠缺两个,那我们岂不是……”,他甚至异想天开试图干点什么。

    “岂不是什么?你该不是以为冒顿会把左右贤王空置的两个万骑交给别人吧。”可他还没说完,林清源就打断了他。

    “没有左右贤王的存在,那么你觉得,这两个本部万骑,现在是谁在统领呢?”他挑了挑眉。

    “……呃,冒顿自己?”小刘盈有些不确定道。

    “不然呢?”林清源摊开手。

    “这其实就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就跟左手倒右手差不多,匈奴如今虽然没有左右贤王,但对他们总体实力并没有任何影响。”

    “甚至因为此时是冒顿在直接统领这两个本部,而加强了他们的士气和战力。”

    “毕竟,冒顿的威名可是响彻长城内外,匈奴本部的士兵跟随他,只会变得更加凶残。”

    “对了,你刚才想说什么来着?”他说完情况后,看着他明知故问道。

    “……呃,没什么。”小刘盈讪讪的笑了笑,可见他也意识到自己方才那突如其来的想法是多么的莽撞和不靠谱了。

    “……”,见他这样子,林清源也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肯定。

    其实年轻人冲动点,偶尔猛的冒出个想法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愚蠢的念头,而且还听不进劝,非要实行,那才是真的没救了呢。

    幸亏小刘盈不这样,不然他非得愁死不可。

    就这样,他继续跟小刘盈说着匈奴的情况。

    与此同时,冒顿大单于还正等着自己的下属收集有关他的消息呢,殊不知,这会儿匈奴的底细都快被林清源给暴露完了。

    第96章

    我不反对你用人,但我要提醒你的是,时机不对。

    林清源跟小刘盈科普完匈奴的中央配置后,又讲起了他们和下属其他部族的关系。

    “除了我之前跟你说过的直接隶属于匈奴本部的,那十二个部曲之外,至于其他的,比如什么白羊王,昆邪王,折兰王,休屠王,卢屠王,还有什么鲜卑王,乌桓王,这些严格来说,都不是匈奴人。”

    “他们不过是北方的蛮夷部族,如今全部臣服于匈奴而已,换句话说,他们就是匈奴人养的狗,用来看家护院的。”

    “如今匈奴帝国的边境几乎都是他们这些杂胡蛮夷在看守。”

    “而匈奴本部的精锐,则是不定时的对其进行巡视和鞭策,并监督他们好好放牧,到固定的日子,为匈奴王庭上供牲畜和奴隶。”

    林清源为小刘盈细细讲解着匈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这不就跟我们大汉之前册封的那些异姓诸侯王们差不多吗?”小刘盈也很聪慧,很快就联想到了自身。

    “昔年父皇在时,便有许多异姓诸侯王或是造反,或是叛离,父皇御驾亲征,将其一一剪除镇压,不能正面击败的,也用各种手段除掉了。”

    “后来更是与文武百官一起缔约,留下了‘非刘氏不可封王’的白马之盟,可见父皇对异姓诸侯王多有忌惮。”

    “我们汉人尚且如此,匈奴人又怎么会如此放心其他蛮夷部族为他们镇守边疆呢?难道他们就不怕这些家伙临阵倒戈,或者投敌叛国吗?”小刘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盈儿,你能想到这点,我真的很欣慰,”林清源闻言,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其他的蛮夷部族不是匈奴人,当然不会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90-100(第9/15页)

    所谓的匈奴帝国有什么归属,如果有一个比匈奴更强大的势力存在,那么他们立刻就能倒戈相向。”

    “可问题是,现在唯一能和匈奴掰腕子的,就只有我们汉朝,可我们如今并没有开战的打算。”

    “而且就算真的打起来,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吞并匈奴,换句话说,双方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对于那些臣服于匈奴人的蛮夷部族来讲的话,这个选择题就不难做了。”

    “如果倒向我们汉朝,好处有没有,有多少,这都难以预料。”

    “可要是让他们现在的主人,也就是匈奴人知道他们胆敢背叛的话,那么灭族之灾就在眼前。”

    “并且他们部族的真实情况也会不定时的通过巡逻的匈奴本部精锐传回匈奴王庭,传到冒顿耳朵里。”

    “而冒顿是个什么人,别说那些臣服匈奴的蛮夷了,就连我们汉人也知道他的凶残与狠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们敢背叛吗?又会背叛吗?”林清源挑了挑眉。

    “当然不敢,更加不会。”小刘盈摇了摇头,看来是清楚策反这些部族为汉朝前驱是不太可能了,至少现在这个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去拉拢什么蛮夷用来对付匈奴,而是要继续积蓄实力,更换装备,不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并且储存大量的军需物资。”

    “别看如今我们大汉与匈奴又是开互市,又是约为兄弟的,可将来,我们一定会打仗,分出个高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土地和霸权,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分了去,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为了将来能获得绝对的胜利,我们必须现在就努力积蓄力量。”林清源讲解完匈奴的体制后,用一句话,就为接下来的准备定下了基调。

    “这个朕也很赞同,不过更新装备的事……”,小刘盈点头附和了一句后,就有些犹豫了。

    “先生,少府的工匠实在是没用,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能把当初你给的灌钢法发挥到极致,朕也是发愁的很啊。”他皱了皱眉,担忧的是这个。

    “你也别怪他们了,其实这速度已经算快的了,”林清源却安慰了一句,而且还稍微有些心虚。

    只因当初那份灌钢法的内容,他也只是写了个大概,其实这也怪不了他,到底他不是专门学这个的,能知道里面大致要用什么东西,配比如何,都是他博学。

    而如今少府的工匠凭着这份模糊的‘配方’,仅用几年就能拿出成品并让大汉的将士们用上,在林清源看来,那真是用了心思,费了大劲儿了。

    也难怪刚才他要为他们说句好话了。

    “先生,不久前朕在天禄阁查找典籍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墨家的记载,听说他们很擅长制造工具。”

    “你看,朕要不要发下招贤令,征召一些民间的墨家学派的人进入少府呢?”小刘盈斟酌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并询问林清源的意见。

    “你说的这点,我也想到过,但是墨家和儒家是死敌,一旦你公开征召墨家学派的人,那么毫无意外,首先跳出来阻止你的,一定是九卿之一的奉常,叔孙通,叔大人。”

    “毕竟,他是儒家现在的掌舵人,而以他为中心,朝堂上那些支持儒家学派的大臣,也会对你发起进攻和阻拦。”

    “倘若事情真的到了这等地步,你可想好怎么应对了吗?”

    对于他想要墨家为国效力的事,林清源没说赞同,也没说反对,只告诉他这么做可能会引起的连锁反应,并让他自己做决定。

    “……”,小刘盈听到这儿,心里也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可他又实在眼馋墨家的机关术和制造力,思虑再三后,还是向林清源问策了。

    “先生,如果朕执意要墨家学派的弟子现于人前,为国效力,你能否给朕出个主意?”

    “我不反对你用人,但我要提醒你的是,时机不对。”林清源避开了这个问题,转而正色道。

    “你如今还未亲政,就贸然想插手国家选拔人才的大权,除了打草惊蛇,让现有的朝廷权贵意识到将有人取代他们的地位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甚至于,他们会在察觉到这一点的第一时间,就将你所看重的那些人才,也就是他们的潜在敌人,直接摁死在襁褓里,扼杀在摇篮中,让其彻底夭折。”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林清源也不瞒他,把情况明明白白的分析清楚后,放在他面前。

    “盈儿,你告诉我,现在你还要坚持征召墨家的子弟吗?”

    “……暂时不要了”,小刘盈咬了咬下唇,再三考虑后,还是摇了摇头。

    “可等朕以后亲政了,一定会征召他们的,不止是征召他们,朕还要征召许多人才,只要能为国效力的,就不拘是出自哪家!”

    他抬起右手,握紧拳头,举到身前,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很好,看来你已经学会审时度势了。”林清源对此非常满意。

    “那么现在对朕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抓牢军权,这样将来朕亲政后,才能有底气推行自己的政策,先生,是也不是?”小刘盈看着他道。

    “没错。”林清源点头肯定着。

    “先生,朕的表兄吕禄,似乎也快出守孝日期了,而北军统领的位置,如今还空缺着,朕担心,母后会替吕禄求下这个职位。”小刘盈思路转换也快,随即就想到了现在的形势。

    “我听审大人说,在处置匈奴送来的那封挑衅书信的朝会上,有一位武将说的很是中肯,你还记得是谁吗?”林清源不答反问。

    “记得,似乎是中郎将季布。”小刘盈点点头。

    “季布,他可是个名人啊,”林清源感叹了一声。

    “据说民间有‘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可见对方是个极为看重信誉之人,不久前,他的进言也算中肯,不如你擢升一下他的位子如何?”他建议道。

    “先生的意思是,让朕将北军统领的位子交给季布吗?那中郎将又该由谁来当呢?”

    “这可是统领宿卫宫廷侍卫的官职啊,虽说品级不算太高,但也实在重要啊。”小刘盈皱了皱眉,有些为难。

    “正因为品级不高,却又重要,母后那边才不会说什么。”林清源一针见血,指出了重点。

    “先生是说,要朕把中郎将的位置交给表兄吕禄吗?他能愿意吗?”小刘盈对此表示怀疑。

    “你根本不用在乎他的意愿,只要哄住了母后,让她相信,你是出于信任和提拔,才将吕禄放在这个位置上的就够了。”林清源却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那朕能相信吕禄吗?”小刘盈纠结的是这点。

    “你也不用相信他,如果没出差错最好,一旦有什么问题,那么不用你动手,母后头一个就不会放过他,而在母后的威慑下,他也绝对不敢做些什么的。”林清源摇了摇头。

    “要是你实在不放心,就把时常随侍在你身边的窦长君放到吕禄那儿做个副手,万一真有个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