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够听话,她们并不需要知道我真正的心思,而我却可以轻易从她们那儿得到自己想知道的。”

    听到这儿,审食其总算明白过来了。

    “那万一,他们要是看不中你们吕家的姑娘呢?”他又轻声问了一句。

    “那还不简单?大不了就像我妹妹说的那样,赐婚就是了,只是她和樊哙的女儿,断断是不能嫁给恒儿了。”

    “那丫头我知道,她没那个本事。”

    “还有,薄姬母子到底是不是真老实,还有待考量呢,食其,这次接见代国来人的时候,你可要替我好好的招待一番。”

    她这话就是打算要他来试探了,而她是从来不轻易让审食其出手的,可见她已经怀疑上了代王刘恒和他母亲薄姬。

    而审食其听她这话,心里也就明白,她这是打定了主意,正巧张良他们也拜托自己说动她对诸侯王们动手,眼下倒是瞌睡来了,就有枕头,他不必开口,就达成目的了。

    别看这只是儿女婚事,可只要这事儿一成,那诸侯王们封地上大大小小的事,就没一件能逃过吕雉的耳目。

    如此一来,也就绝没有人敢在她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动手的结果都不用试,已经有人试过了,具体请参考戚夫人母子。

    跟吕雉作对的下场,任谁也要掂量掂量的。

    虽然这有点儿强人所难吧,但审食其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到底她并不能随意残杀先帝的子侄兄弟,但有了正当理由就另当别论了。

    那么安插一个绝对不能拒绝的人到对方的阵营里去,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场婚事,也正是为了这个。

    这点吕雉明白,审食其也明白,而且一旦成功,这将是双赢的局面。

    即便其中的她并不知道他和张良他们的谋划,也不约而同的认识到了诸侯王们的威胁,并着手解决问题。

    就这样,两人愉快的达成了一致,不久后,年节开始前,各诸侯国派来的述职之人也尽皆来到了长安,说来也巧,代国来的,正是代王刘恒的丞相,张苍。

    审食其认识对方,且私交还不错,于是在与他说完公事后,顺势就邀请他到家里喝酒并提起了吕雉打算将自家的女孩嫁给刘恒当王后的事。

    张苍当时就看出了这桩婚事背后的算计,但他也没法拒绝。

    一来他是臣,不是君,无法替代王刘恒做主,二来,这婚事是审食其亲口来提的。

    审食其可是太后的亲信,这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他讲了这话,那就说明,这是太后的意思。

    如今人家看着好声好气的跟他商量,那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5/15页)

    只是要做一个态度罢了,哪里是真的要他说什么意见呢?

    可张苍也不敢直接答应,没法子,只得含糊其辞,言说自己一定去信询问代王和王太后的意愿。

    审食其知道他在打马虎眼,但念在相识一场的份儿上,也不为难他,只让他随意就是。

    当然了,他也是足够了解张苍,知道他就算不赞同,也绝不敢反对,所以才会这么容易就放走对方的。

    张苍从他的府邸离开后,立刻写了一封帛书,让人趁着夜色离开长安,送回代国,敬请代王和王太后做主。

    这样偷偷摸摸的举动,被吕雉派人来盯梢的看了个正着,也就更加深了她心里的怀疑。

    不过她并未立刻采取什么行动,而是想看看薄姬母子是不是真有胆子在她背后玩花样。

    太后娘娘想嫁吕家女给代王刘恒的消息传回代国后,王太后薄姬是头一个知道的,她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儿子刘恒,而是派人先找来了亲弟弟薄昭。

    “姐姐,这桩婚事应不得啊,太后娘娘她这哪里是要给恒儿找妻子,分明是想在他身边安探子嘛。”薄昭也是心急,当即就出言反对。

    “我何尝不知她的用意?可我更知她的脾性。”

    “她如此热心的想要促成刘吕之间的联姻,我们若是拒绝,扫了她的面子,让她脸上无光,你看她可会放过我们吗?”薄姬也叹了一口气。

    “她热心?她当然热心了,每有一个刘家的儿子成了诸侯王,那他们吕家的女儿就要戴上一顶凤冠。”

    “这满门女孩皆是王后,这是何等的荣耀,她当然热心了。”薄昭没好气的吐槽了一句。

    “为了此事,我已经心焦的不行了,你不宽慰我也就罢了,怎么还来火上浇油?”薄姬皱紧眉头斥责了一句。

    “姐姐,你别生气,我也是一时情急,口不择言罢了。”他先道歉。

    “可到底这事儿得解决啊,我们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把恒儿往火坑里推,这吕家的女儿哪里是那么好娶的啊。”薄昭也是急了。

    “你当我不知道吗?可眼下,又有什么法子呢。”薄姬也是束手无策中。

    “亏得太后娘娘位及至尊,竟用这等下作的法子坏我们恒儿的未来,真是……”薄昭见姐姐眼含热泪,为母情急的模样,心里也实在是又气又心疼。

    “住口!”不等他说完,薄姬就呵斥制止。

    “你也真是的,太后娘娘的长短也是我们可以评价的吗?莫不是以为远在代国,就忘了隔墙有耳的道理?”

    “现在也就罢了,要是以后等她的侄女嫁来了代国,你再如此口无遮掩,万一要是传到她那儿,谁能保得住你?!”薄姬疾言厉色的提醒他要谨言慎行。

    “……姐姐,你,你莫不是想结下这门亲事?”可薄昭却盖到了言外之意,顿觉不敢相信。

    “不然呢?你真觉得对方是在询问我们的意见吗?不过是面子上好看罢了。”薄姬嗤笑一声,眼里也带着些无可奈何,可见她是明白的。

    “那万一真娶来个探子,咱们这日子还不得天天提心吊胆的啊。”薄昭不同意。

    “那我就只能盼着,来的是个笨丫头,那样的话,我的恒儿就能轻而易举的拿捏住对方。”

    “女人嘛,一旦陷入了情爱,也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而等有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该站在哪边了。”

    薄姬这话一出,薄昭就不说话了,只是他心里很是可怜自己的外甥刘恒,恐怕不久后的将来,就得出卖色相去笼络嫁来的吕家女了。

    至于笼络不住怎么办,这个选项并不存在于薄姬和薄昭的考虑中,因为刘恒的容貌在那儿呢。

    最重要的,他还有一个王者应有的智慧,想来就算是出卖色相,对方也定能做的面面俱到,让人如沐春风的。

    第114章

    也就法家这种离经叛道的存在,才会鼓吹什么集权政治。

    吕雉打定了主意,要把一个好控制的吕家女嫁去代国,那么在此之前,她就得先安抚住自己那个妹妹不可。

    不久后,吕媭便进了宫,椒房殿内,两姐妹相对而坐。

    “二姐,我听说代国丞相张苍已经来长安述职了,你派人去问过了吗?”

    吕媭一得到消息,立刻就进宫来问了,可见她是对嫁女儿这件事有多着急。

    “问了,这事儿,怕是有些难办。”吕雉犹豫了一下,面露难色的摇了摇头。

    “怎么?薄姬那个破落户还敢嫌弃我的女儿不成?”吕媭一听就恼了。

    “你也说她是破落户了,能见过什么好东西?更不必提有胆子敢结你们樊家这门贵亲了。”吕雉顺着她的话又踩了一脚。

    “再者,我思来想去,把你女儿嫁到代国,也确实是委屈了。”她话头一转,换了一副关切的口吻。

    “你看啊,代国地处边疆,与匈奴接壤,虽不算苦寒之地,但也绝不会如何繁华热闹。”

    “更不必提那里远离长安,你若真嫁了女儿去那儿,这一年到头,只怕都见不着了,你当真舍得吗?”吕雉挑了挑眉。

    “这……”,吕媭听到这儿,也踌躇起来。

    “这自然是舍不得的,我这丫头虽说模样生的不俊,性子也迟钝,可到底是我十月怀胎的亲骨肉,哪有不疼的道理?”

    “我本想着给她找个压得住的婆家,这样日子以后也好过些,为着这个,我才选了薄姬的儿子。”

    “可刚才听二姐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不太妥当啊。”吕媭咬了咬下唇,越想越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所以啊,何不把眼光放宽一点呢?这刘姓的诸侯王除了先帝的这几个儿子外,不还有许多别的子侄兄弟吗?”

    “至于薄姬那儿,她的恒儿除了年岁上比较合适外,也没别的可取之处了。”

    “你不如再好好挑一挑,看哪个更符合心意些,等你瞧好了,再与我讲,我一准儿做这个大媒,如何?”吕雉继续循循善诱,要她换个人选。

    “……是不是我无论看上哪个诸侯王,二姐你都答应?”吕媭看了她一眼。

    “嗯。”吕雉痛快的点了点头。

    反正她查过了,除了刘恒,其他的,暂时还比较老实,就算以后不老实也没关系,她总会找到理由处置的,当然了,这个就用不着跟妹妹说透了。

    “那敢情好。”而不知内情的吕媭一听这话,自然当下就愿意了。

    姐妹两个就此达成一致,不久后,吕媭果然又挑了一个新人选,是名唤刘泽的诸侯王。

    吕雉专门派人去查对方,虽然有点小心思,但却没多大本事,她觉得还可以,于是就应下了这门婚事。

    处理完这件事后,吕雉就着手准备刘吕联姻的事,趁着年节的喜庆,她当众宣布,要为先帝的儿子们择一门好亲事,就从代王刘恒开始。

    这事儿,朝臣们秉承的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他们都是中央要员,跟代王刘恒也没什么直接利益关系。

    不管太后娘娘为何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6/15页)

    这么做吧,总归涉及不到自己,所以大家也就捧场的赞同了她的决定。

    唯一有异议的,大概只有代国丞相张苍,但他也不敢发表意见,只是心里觉得挺对不住代王的。

    吕雉趁机又道先帝的其他儿子等足岁时,她也会给找一门好亲事,这下,和张苍一样发愁的大臣总算变多了。

    但不管如何,这事儿就算定下了。

    眼看着各个诸侯国都被这招整得谨言慎行,丞相曹参是相当佩服,这样的法子,也就只有吕雉能用,且好用了。

    未来几年内,诸侯国们肯定不敢炸刺儿,否则一不留神开罪了吕雉,又让她知道了,那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暂时解决了地方上的问题,曹参就开始着手和张良一起试着推行科举制了。

    他们也谨慎,并未贸然提出,而是打算先在长安试行一下,看看效果,当然,这么大的事,只有他们参与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征得更多的支持。

    于是,法家巨头张恢和儒家领袖叔孙通都被他们一并请来议事。

    但众人开会的地点,却不是在张良或者曹参的府邸,而是在宣室殿里,并由当今陛下,也就是小刘盈亲自主持的。

    议题也很严肃,是关于实行新的选官制度用以网罗人才的小型朝会。

    科举制是林清源提出的,他又是道家学派的自己人,张良和曹参亦是参与者和知情者,自然是全力声援。

    法家学派的巨头张恢如今是九卿之一的廷尉,他本就深受皇恩,这才得以平步青云,且法家学派从来都是拥护皇权的,自然是赞同此事。

    再有就是,之前叔孙通在他上任前,往廷尉府里插探子的事,让他得知了,心里自是不爽,牟足了劲儿想招几个自己人用,眼下正是好时机,那他自然不会反对。

    在场唯一有异议的,也就是叔孙通了,但他也不敢犯了众怒,只进言,让陛下仔细考虑此事,毕竟,新的选官制度到底如何,还有待考量。

    而这个,也被曹参等人以先试点为由堵了回去。

    叔孙通见事不可为,也就不再多言,只是小朝会散了之后,他越想越堵得慌,不由得就派人去把好友陆贾找来,并跟他说了此事。

    “……什么唯才是举的科举制,依我看,就是他们大肆笼络人心的把戏,你不知道,方才在宣室殿里,张恢对着陛下和丞相那个谄媚的样子啊,简直,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他也不管对不对了,先发泄一番怒气,骂两句对头再说。

    “可我倒觉得,这个科举制若是真能实行开来,对国家获得人才,是大有裨益的。”陆贾却说了句中肯的话。

    “你怎么帮他们说话?你难道看不出来,这事儿要是真成了,那我们儒家不是最大的获益者吗?难道你就不顾及自己人了吗?”叔孙通皱紧眉头抱怨了一句。

    “谁能不顾及自己人和本身的利益呢?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