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只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陆贾看了他一眼。

    “老友,你今日有些失了分寸了。”他这是在提醒他不要意气用事,应当冷静下来,这样才不会着了别人的道。

    “我那不是被他们排挤的吗?”叔孙通也郁闷的很。

    “你说道家和法家也不相通啊,如何就联合起来得了陛下的青眼呢?”他是真想不明白啊。

    “因为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集权,为了陛下,我估摸着,等科举制度顺利实行之后,他们肯定还有后手来解决选拔出来的人才的学派出身问题。”

    陆贾不愧是搞外交的一把好手,只凭眼下这点信息就推出了后续,且极度接近真相,也实在不是一般人。

    “那我们就这么干看着?”叔孙通摊开手,怎么想都想不出解决办法,一脸无奈道。

    “集权,集权有什么好?古代的圣贤君王,哪个不是垂拱而治?也就法家这种离经叛道的存在才会鼓吹什么集权政治。”

    “丞相和留侯也是昏了头了,竟被这家伙说动,难道他们都忘了秦朝的前车之鉴了吗?”

    他实在愤愤不平的很,吐槽张恢的同时,也顺带捎上了曹参和张良。

    “其实集权本身,也未必就全然是错,眼下朝堂上各种声音参差不齐,办起事来,亦是麻烦,倒不如统一于一体,这样于国家的未来,也是有好处的。”

    陆贾站在中立的角度评价了一下此事,言辞间可见他是肯定科举制,并倾向于赞同集权的。

    “你看你又来了,是,国家的将来要顾,可我们的利益也不能相让啊,不然忙活一场,全为别人做了嫁衣,你让我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叔孙通一甩衣袖,可见是十分不满他的回答。

    “咽不下也要咽,你没看出来吗?陛下分明已经和丞相他们达成了一致,今日小朝会不过是试探我们的态度,兼顾拉拢其他朝臣的一场表演罢了。”

    “你若真把这表面功夫当了真,那我们儒家才真是没救了呢。”陆贾一针见血指出了重点。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该怎么办吧。”叔孙通没法子了,只得朝他问策。

    “既然已经不能制定规则,那就只好利用规则了,通知我们儒家的学子,尽快赶来长安参加这次科举试点。”

    “不管选拔标准是什么,归根到底,是要为国选材的,这些人出来之后,八成就能直接做官。”

    “别管去哪儿做官,也不必在意官职大小,眼下能占住一个官位是一个官位,这样以后他们就是有什么后手,我们儒家也不至于孤立无援。”陆贾思虑再三后,提出了这等建议。

    “……也只能如此了。”叔孙通听到这儿,良久,叹了一口气后,点了点头。

    就在儒家有所动作的时候,法家和道家也在行动起来。

    道家是举办者兼推行者,所以根本不用急,反倒是法家巨头张恢,几乎是立刻通知了本学派所有在长安的人士,并要他们往外传播科举考试的消息。

    目的也很明确,和儒家一样,尽可能的让自己人占据朝堂的官位,当然,法家学子们的学识也是一等一的,这也是源于对自家弟子实力的自信。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暗流涌动。

    第115章

    你是我的妻子,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护着你的。

    夜已经深了,林清源还没休息,依旧在书房挑灯夜读,刘元拿着一件披风进来走到他身旁替他搭在肩上。

    “先生,如今天色已晚,便是再怎么忙公务,也不能不顾惜身体啊,还是早些休息吧。”她关切道。

    “元儿,你知道吗?看着自己梦想中的蓝图慢慢变成现实,那感觉简直不要太让人上头,为着这个,就是再苦再累,那也是值得的。”

    虽是深夜,但林清源却丝毫不困,反而显得神采奕奕,眼里好像都有光亮在闪,可见他心中的信念得以实施让他何等的愉悦。

    “说的是科举制的事吧,”刘元见状,也笑了笑,顺势坐到了他身旁。

    “我早先在母后那儿听审伯父说了一嘴,尽管了解的不多,但隐约听着,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制度,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7/15页)

    后也是赞不绝口。”

    “先生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我也为你高兴呢。”她握住了他的手,给他以肯定和支持。

    “其实这也并非是我提出的见解,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以完善,让其更适应现实罢了,当不得如此夸赞的。”林清源摆了摆手。

    但他心里对这话很受用的,可他也明白自己的斤两,索性他也并未有冒领功劳的意思,只照实说了原委,主打一个真诚。

    “说来也怪稀奇的,第一个创造性的提出用科举选官的,竟是一位昏庸的君王。”话到这儿,林清源也不禁感慨。

    “哦?昏庸的君王,却提出了这样的好制度?这是怎么回事啊?”刘元一听,也来了兴趣。

    “其实对这位君王的功过,还挺难评的,你说他是昏君吧,可偏偏在位期间也做了不少实事。”

    “可要是说他是明君吧,他又把祖宗的家业丢了个干干净净,就连自己也得了一个‘炀帝’的谥号,被后人唾骂,其经历实在令人唏嘘啊。”

    林清源说的是隋炀帝杨广,历史上科举制还真就是这位皇帝提出的。

    杨广的初衷本是想撼动世家的统治,以寒门学子取代士族后辈立于朝堂,也能使得皇权更为稳固。

    奈何他推行自己的政策时,走的太快太急,且多方面一起发力,最终惹得天怒人怨,落了个墙倒众人推,隋朝也二世而亡的下场。

    可以说是非常一言难尽了,也难怪林清源感慨万千。

    “先生,那我们就吸取教训,不要犯他犯的错,谨慎一些不就好了?”刘元不知他说的是谁,但这不重要。

    “没错,确实需要谨慎一些,元儿,你瞧,这是我初步拟定出来的选拔标准和考试科目,”说着,他就挪了挪身子,让其能凑到案台前看到他写的东西。

    “先生,这么多东西要考吗?那些学子应付的过来吗?”没看具体内容,只瞅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表头,刘元就心里有些发怵了。

    “这不是应付不应付的问题,而且必须要掌握一些技能的问题。”

    “元儿你看啊,首先,我要他们能默写一篇先贤的文章,并对其注解,这就是在考他们的文学功底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肯定无法胜任工作。”

    “接着,他们要再做一些算数题,无论什么时候,哪个部门,它都离不开一个钱字,要是连算数都不会,这样的人当了官,也只有被人糊弄的份儿。”

    林清源跟她解释着这么设计的原因,其实说*白了,这就是简易版的语文和数学考试,鉴于此时是西汉,所以英语学科肯定是出局了,不会考的。

    扯远了,话题继续回到最初。

    “这个我明白,这些日子跟着母后打理宫务,也着实是费了不少劲儿。”

    “虽然我只是理家,但其中的弯弯绕比起治国也差不离,这算数确实有必要考。”刘元听了他的话后,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这个呢?思想政治?这是怎么个意思?是要学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吗?”她指着帛书上的又一个科目问道。

    “没错,我们拟定一个主题,让他们围绕这个写一篇文章,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也就能看出他们的政治倾向了。”林清源跟她解释道。

    “那这个历史呢?考这个是为什么?”刘元又问,但话音未落,她就反应过来了。

    “先生,这个我知道,”她举起手来,跃跃欲试。

    “那你说说看。”林清源示意她继续。

    “先生你以前讲过的,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我们需得掌握其中的奥妙,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对不对?”她一抬下巴,特别得意看着他求夸奖。

    “对,但还是不全。”林清源难得见她这么可爱的样子,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先是肯定,后又摇头。

    “如何不全?”刘元也虚心求教。

    “我们学历史,除了能在其中汲取先贤的智慧用以指导现在外,也是要记住我们的来历和出身。”

    “正所谓,‘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亡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由此可见,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啊,它是我们华夏部族存在过的见证,是我们世世代代祖先的足迹。”

    “你说,这个该不该记住?用不用考呢?”末了,林清源反问她道。

    “那自然是要考的。”刘元重重点了点头。

    “先生,你刚才说,这是初步拟定的方案,那以后还会增加考试科目吗?”她有些好奇的追问道。

    “这是肯定的啊,国家需要人才,需要很多很多人才,不止是文官,也要有武将,还要有各种工匠,医者……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林清源掰着手指头跟她道。

    “当然了,这首次在长安开的这个试点考试肯定是没这么多分类,以后我们再慢慢完善就是了。”

    他心里其实很着急看到效果,恨不能一步到位,但他也知道,这事情是真的急不得,尤其是涉及到了整个国家层面的政治改革,更是需要谨慎再谨慎。

    “这话说的很是,事缓则圆嘛,我们是该要好好筹谋一番的。”刘元也赞同这点。

    “对了,先生,说起这个,我倒想到了一点。”

    “你看啊,这次考试时间这么紧,有的外地学子恐怕也赶不及,而在长安的呢,也未必全然是身家富足的。”

    “万一有那囊中羞涩,但身负大才的学子存在,因其外在缘由而考不好,这岂不可惜?我们也错失良才啊。”

    “所以我想着,不然就在考一篇文章后,统计一下参考的学子的境况,这样有什么困难,我们也能及时搭把手。”

    “若是考过了,那自然最好,要是对方没考过,也不碍事。”

    “不管如何,我们关心学子们的境况,也总能体现我们皇室求贤若渴,肯礼贤下士,想来其他地方的人才听到了,也会愿意拥护科举制的实行的。”

    “先生,你觉得如何?”刘元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末了,还去问他的意见。

    “元儿,你真是我的贤内助,这不就是送温暖吗?这个主意想的好,真是好极了,这样一来,日后推行科举制的时候,就会更容易些了。”

    林清源刚才只是一时兴起才跟她说说自己的设计,本不指望她能答上什么来,谁承想,她不仅能说,还会说,说的还挺对,简直让他又惊又喜,拉着对方的手连连夸赞着。

    “元儿,好元儿,这可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他脸上的喜色都止不住。

    “那是啊,我总不能一点进步都没有,那样怎么配得上你啊。”刘元心里很受用,但嘴上到底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元儿,你似乎……有些不安。”林清源看出了她眼底的忐忑,握了握她的手,轻声问到,“这是怎么了?有心事吗?”

    “先生,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你,所以这才拼命的学,期盼着能帮上忙,可又怕弄巧成拙,再坏了你的安排,一时半会儿的,这心里也就稳不下来。”

    “先生,我是不是很没用啊。”话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110-120(第8/15页)

    此处,她的情绪肉眼可见的有些低落下来。

    “怎么会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便是圣贤行事,也难免会有差错,你现在肯努力,肯上进,这就已经很好了。”

    “就算你有哪里做的不周全,那不还有我在吗?你是我的妻子,不管什么时候,我一定会将你牢牢护在身后的。”林清源伸手将她揽在怀里,软下语气安抚着。

    “你真的不会离开我?绝对会陪在我身边的,是不是?”刘元还是有些不安,靠在他怀里,紧紧的抓着他的衣袖,一遍又一遍的问着。

    “不会的,我不会离开的,因为你在这里,嫣儿也在这里,我的家……”话到此处,林清源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我的家,也在这里。”

    “有谁会离开自己的家呢?不会的,放心吧。”他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再一次给予肯定的回答。

    “嗯。”她听着这话,稍稍放下了担忧,但攥着他衣袖的手,却越发用力起来,可见她并不像她表现的那样安心。

    亦或者,她察觉到了他刚才那一瞬的停顿,由此窥探到了自己一直难以企及的,他那真正的,孤独的心。

    这也让她更加的患得患失,想要迫切确认他在自己身旁,而非远在天边。

    想做就做,她突然吻上他,这也让林清源有些懵。

    “元儿,你这是?”当两人分开后,他眼里除了惊讶,就是茫然。

    “先生,我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