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饲料,您放心吧。”

    这样的好马,普通人家别说买,就算白送也养不起的。

    所以纪楚早就想好,头一年由官府出饲料钱,之后她家会养了,还能租出去,也就不会亏钱。

    离他们最近的白家大儿子反应过来,他怎么只顾着高兴,忽略这么大的问题啊。

    还好他娘聪明。

    纪县令想的也周到。

    白家大儿子赶紧行礼感谢,又对母亲道:“娘,若不是您在,儿子怎么也想不到的。”

    众人忍不住笑。

    都说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衙门请来的锣鼓队,一直敲到白婆婆家门前,整个村子的人过来看了。

    不少人羡慕地看向这个老婆婆。

    之前很多人说她性格古怪,总是冷着脸,即使现在脸上笑模样也不多,但人家厉害有本事啊。

    看到她手里那本书没,就是她的,里面全是人家说的。

    为此白婆婆还想让家里孙辈都去读书,不然跟她一样,只能看着书本,却不识字。

    只是家里还是穷,那读书的费用还高。

    想让孩子们去读书,不仅观念要转变,有充足的银钱资源也是问题。

    但有了这个开始,一切就都好说了。

    纪楚他们并未待太久,各个村子陆陆续续都要夏收,衙门里的事很多。

    粮食收获,并非一夜之间,大家都可以收粮。

    分土地,分村子。

    同一个村子里,收获时间也有不同。

    这都需要经验判断。

    纪楚对此并不担心,农户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了不知多少年的地,比他这个门外汉要了解多了。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辅助工作而已。

    以及,不要苛捐杂税,那就一切都好说。

    事实证明,没有贪官污吏,以及大户豪绅们剥削,今年各家粮食产量不说极高,但交完田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足够吃了。

    就比如白家村,从五月初八开始,逐渐有田地可以收获。

    各家亩产不一,但最低的也有一百九十五斤,他家一共八亩地,交了今年的田税之后,还剩一千二百斤左右。

    他家四口人,这些粮食可以保证一人一年有三百斤麦子,倘若拿出去一部分换成小米,再加上其他豆子的补充。

    那这一家人吃饭是不愁的。

    吃饭不愁,对他家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

    更别说他家还有油菜田地,其中四亩油菜地只等着九月份收获,倒是还能卖点钱。

    如此地产的家庭,都能在这一年里糊口,留点银钱。

    可见多数官员多么不给他们活路。

    放在田地更好,产量更高的村子,各家已经开始庆祝了。

    他们如同之前的安丘县百姓一样,为自己收获的粮食而高兴。

    夏收之后的田税,更是让众人狠狠松口气。

    比之前的七成田税,少了太多,就算加上损毁等数,一亩地收了二点五成,剩下的全都是他们的。

    以前是官府七,他们三。

    现在是他们七点多,衙门不到三成。

    即使知道纪大人是什么样的人,但这点田税,还是让无数人跪谢。

    但说到底,纪楚知道自己只是做了应当的而已。

    本就是天下百姓自己供养自己。

    他们这些官府的官员,才是吃着百姓们种下的米粮饭食。

    说到底,还是百姓们自强不息,挺过一个个难关。

    越是这样,纪楚越要做得更多。

    只等着麦子收完,就可以开耕种棉花。

    从安建三十二年开始,纪楚就在惦记这个东西。

    如今终于推广种植了,虽说范围还不大,却也是极好的开始。

    为了抓紧翻耕,纪楚还让安丘县养牛的人家,把自家的牛赶过租给沾桥百姓用。

    现在安丘养牛户多了,自家用完之后,闲着也是闲着,只要不是过于劳累,都会送过来赚个租金。

    这样一来,安丘有牛的人家多了额外收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40-50(第7/38页)

    沾桥百姓也省了大力。

    特别是两地相隔最近的村子,现在来往之频繁,都快成一个县的人了。

    因为耕牛增加,沾桥县翻耕速度明显增加。

    纪楚则快长住白家村了,主要是看白婆婆家里怎么种棉花,同时还要注意所有种棉花的农户有什么问题,双方可以及时沟通。

    虽说书上已经足够详细,但有白婆婆在,还是问她最精确。

    比如播种之前,就有人询问他们家种子浸泡的如何,就怕出问题。

    等翻耕播种之后,施肥浇水,都有不少疑惑。

    倒不是大家不会种地,而是突然种个不熟悉的东西,难免疑惑。

    安丘沾桥,以及阳顺县三个地方,全都在讨论如何种好棉花。

    常备军同样来人,说是觉得出芽率不高,那是为什么。

    白婆婆看到军汉时还有些害怕,但听到疑惑则认真解答。

    而且越说越自信,拄着拐杖道:“大夏天的,种的时间也要注意啊,谁让你们正午种了,你们不怕晒,难道种子就不怕?”

    对方颇有些委屈,赶紧道:“我们浇了许多水。”

    他们不是不知道大中午的不好种东西,但那块地就差一点点,想着顺手给种上算了,甚至多浇了水。

    纪楚听着也无奈。

    浇水多了,蒸发反而更快,那些种子只能看运气了。

    可见种田真是一点懒都不能偷。

    跟着他过来的林秀才则跟着记下,还特意写明,某某地出现了某某错误。

    在纪楚提醒下,林元志打算做个种棉花错题集。

    以后有了错题集,大家都能从中找到错误案例,以及应对方法。

    那几个军汉看了,差点气背过去。

    这也要记吗!

    岂不是更多人知道,他们因为偷懒,导致出苗率不高?!

    丢人丢到书本上去了!

    而另一边,杂七杂八问题太多,白婆婆古怪脾气则越传越远。

    不是她脾气大,是大家怎么能错的五花八门。

    可传得远又怎么样。

    谁让她真有本事,大家还是要求着过来。

    再说了,人家是对自己专业严谨,可并非胡乱骂人。

    纪楚几个地方来回跑,阳顺县的县令都想请他去看看。

    可他们做县令的,没有上级命令,哪能去其他人任地,只好作罢。

    常备军那更不行了,地方跟军队要避嫌。

    一直到棉花全都种下,纪楚的心也放下了。

    今年几个地方加起来,差不多种了三千一百亩地棉花,希望产量高一些,那样就有更多人可以穿上棉衣。

    或者说,更多人知道棉花好处。

    想来只要三五年时间,那就会遍布西北大地。

    就在纪楚刚要从安丘县再去沾桥时,一直没出现的宋教谕,扭扭捏捏过来。

    纪楚看到宋教谕就想笑,毕竟他为学生们能考上秀才,可哭了还好几场。

    甚至连流水席一部分银钱,都是他资助的。

    可见他宋教谕对此有多上心。

    但宋教谕今日过来,更多是不好意思。

    面对比他年纪小了好几岁的纪县令,宋教谕有些难以开口。

    因为他要说的事,颇有些卸磨杀驴之感。

    纪楚原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可多看几眼,似乎明白了。

    纪楚想了想道:“可是州学有文书下来?”

    宋教谕见纪大人猜到了,却摇摇头,文书自然还没下来,要先跟您讲啊。

    宋教谕把事情说了个清楚:“州学右训导是我三叔,您也见过,就是之前考课院来的官员。”

    这话说完,已经不必再多解释,就差把底细全抖搂出来。

    右训导为从六品,但在官学的体系里却是不一般的,特别是在州学内,算是三把手的位置。

    不仅管着州学,也管着全县官学。

    其中人事调动就是一项。

    宋教谕在安丘县至今也有四五年,一直没有调动,并非关系不行,是成绩实在拿不出手。

    他家已经算好的了,没有把他强行调走。

    当然,也跟在安丘县看到希望有关。

    在宋教谕还觉得纪楚不重视当地学校时,他三叔看了他的信件,便让他耐心等等。

    这一等,就给宋教谕等出个极好的成绩。

    十人考试,十人上榜。

    放在整个平临国,都要说句厉害。

    所以今年的升迁势在必行。

    终于能从正八品的教谕,调到州学做从七品管事,大概来说某科训导,妥妥的升迁。

    这也是宋教谕愧疚的原因。

    说实话他做的事情,都是纪大人功劳,自己甚至还质疑过,如今颇有些坐享其成的感觉。

    宋教谕赶紧把自己三叔信件递上。

    纪楚笑着接了信道:“这可是好事,何必紧张,你在这四五年时间,做得已经够好了。”

    不是宋教谕有一个想要出成绩的心,是不会为学生们做那样多。

    不管目的如何,结果是好的。

    而且他是个真正希望学生好的教谕。

    他要是不好,纪楚早就把他弄走了。

    宋教谕对此倒是心中有数,纪楚就是这样的人啊。

    可以能力不行,也可以目的不同。

    但要做损人利己的事,只会被他收拾得更惨。

    宋教谕也算经历过好几个上司,隐隐觉得,纪楚这样的上司才是最好的。

    跟着他做事,至少有前程。

    可惜纪楚出身不算好,若有人能给他打通关系,前途必然无量。

    纪楚那边看完送宋教谕三叔的信,虽说对方官职比他高,但信里却极为客气,明摆着感谢。

    说明了文书还未下来,要想跟纪县令说明州学想要人,请求纪大人同意。

    想要调人走,肯定不能一声招呼也不打。

    但如此客气倒是不同。

    话里话外就是,他能升任,全要感谢纪大人您,就算走了也不会忘记您对他的好。

    这确实是长辈能写出的信件,全然为宋教谕考虑。

    纪楚这边也爽快:“虽说我万分不舍,却也不好多留。”

    “再说咱们还在一个州,以后安丘沾桥县学有事,还要多仰仗你们。”

    纪楚对同僚升迁,自然没意见。

    但也要表达一下不舍。

    就跟下属辞职一样,人家刚把辞职信递上来,你就立刻同意,显得也不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40-50(第8/38页)

    原本算是职场礼仪,谁料宋教谕叹口气:“下官也不想走。”

    在安丘县都待习惯了啊。

    而且现在的安丘县多好啊,不比州城差的。

    人事关系还简单,有什么难题找纪县令就好。

    一想到三叔说过州学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宋教谕就不想走啊啊啊。

    对了,他要是去州学,能不能提一嘴工科的事。

    在州学专门设立一工科,似乎不错。

    纪楚不知道宋教谕的想法,听到他前面的话都顿住了。

    大家好好的社交礼仪,你怎么说得这么恳切啊。

    谁料宋教谕眼前一亮:“说起来,纪大人您的任期也快到了,说不定调到曲夏州州城呢,到时候还能共事。”

    说完宋教谕不经意爆了个猛料:“也不好说,那咸安府也想把您要过去,谁知道呢。”

    什么?!

    咸安府?

    纪楚都疑惑了。

    不至于吧。

    事实证明太至于了。

    那边信件都写到曲夏州吏司手里,想让纪楚过去做官。

    要不是吏司那边按着,以及许知州不发话,估计消息早传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