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也因为靠着蜂蜜蜂糖,又有不少人攒了积蓄,有余力去孩子去读书,肯定会去的。
纪楚在流水席开始的时候也去了一趟,之后便不好露面,这是新秀才们的场合。
宋教谕则忙前忙后,嘴都要笑歪。
十个秀才啊!
全都考中。
他做梦都没有这么好的结果。
等流水席结束,纪楚也要去沾桥了,之前跟着过来的沾桥夫子学生们也蹭了席面,但难免有些沮丧。
但得知纪大人跟他们一起回沾桥,又是不同的表情。
让他们意外的是,万众瞩目的林秀才竟然也要同去。
虽说刚考中,林元志也没打算休息,他兴致勃勃道:“纪大人,您这次去沾桥县,肯定等着夏收之后种棉花吧?”
林元志猜得没错,纪楚确实这样打算的。
接下来的五月份,他都会在沾桥县。
安丘这边夏收有李师爷,范县丞跟谢主簿,人已经足够了。
反而是沾桥那边,还需要他亲自盯着,到底他监管后头一回收获,肯定要去看看。
而且麦子收完,就要翻耕种棉花,正好跟着白婆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纪楚点头后,林元志立刻道:“大人,您带着吧,去年我种那棉花,一亩地均产四十斤,听说白婆婆种的时候,一亩地能产一二百吗?”
“对,白婆婆是这样说的,大概不会有误。”
纪楚去年还觉得,一亩地产个八十斤顶天了。
幸好有白婆婆在,省了不知道多少事。
这么一说,林元志更要去了。
纪楚自然答应,但让他先去同谢主簿讲一声。
林元志对谢主簿也很信服,要不是主簿大人,他也不会被引荐给纪县令。
可惜张秀才不能走,他刚帮家里割完蜂蜜,还要帮忙收麦子,只能跟林秀才约定好,等农忙结束一起读书。
毕竟明年就要乡试,他们这些秀才们都要参加。
张秀才早就准备好,一定要争个功名出来,好让更多人知道纪大人的功绩。
林秀才欣然答应。
但是,他们要想干完活再说!
现在别说安丘县读书人了,沾桥县,乃至州城读书人。
甚至整个曲夏州读书人,都知道今年安丘秀才文章好的原因。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说那么多大道理没有用!
还不如赶紧亲身实践啊!
安丘县的读书人,就是靠着这句话,才有今日的成绩。
不出意外的话,更多人会因此效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40-50(第5/38页)
。
这句出自《周礼》的话,不就是最好的印证。
别说读书无用了!
非常好用,就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林元志如愿跟着纪大人离开。
这次从安丘去往沾桥,只需要半日即可。
但纪楚并未直接过去,而是带着身边人逛了整个安丘县。
纪楚带着纪振,追风。
以及林元志,还有留下的沾桥县夫子秀才书生。
一行十几人在安丘县郊外逛。
主要目的是检查各地修的道路。
虽然之前也来看过,但这次不惊动各地官吏的审查,则是额外的事情。
纪振跟林元志还好。
他们都是看着安丘县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而沾桥县众人则对此尤为震惊。
大家都是边关县城,为何如此不同?
若不是见过安丘县各地的情况,都要以为天下间所有村子,镇子,都像沾桥那般破旧了。
两地相隔不远,差别也太大了。
看看人家各地的水车,道路。
以及远远眺望村子里的房屋。
并不是破破烂烂的矮房,而是一间间漂亮的屋子。
沾桥县能去读书的书生,家境都不会太差,但他们不是没见过沾桥普通村民的房屋。
两者真的没法比。
那沾桥夫子嘴唇颤抖,他家的房子都没这样好啊,他还是领着县学俸禄的。
纪楚看着大家的表情,没想到还有这样意外的效果。
他真的单纯查看道路情况啊。
工程做完了,不验收是不可能的。
一路走过来,大部分道路完成得都很好,看来各地确实认真在做。
有了这些道路,对本地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过这一趟下来,沾桥县的人却越来越精神。
他们县也能做到的吧。
之前安丘县还不如他们呢。
现在却发展得如此之好。
说明沾桥县也能行!
说话间,众人从安丘离开,去往沾桥。
中途休息时候,依旧在童家茶馆歇息。
现在茶馆里还兼卖阳春面,说是来往的人多了,不少人都想吃点东西。
看来这条路的好处,已经逐渐显现。
五月初六,纪楚到了衙门。
来往次数多了,大家已经习惯,不过看到大人身边又有个年轻人,难免好奇。
得知他就是今年的州案首之后,更为惊讶。
衙门马典吏,成捕头,傅书吏挨个过来看热闹。
只见这个年轻人长得黝黑,身强体壮,笑起来甚至有些憨傻。
而且他过来的目的,还是学种棉花。
好好的新秀才,州案首,竟然学种棉花?
沾桥县衙门的人更加明白,这棉花有多重要了。
虽说现在都在等着夏收,但还是能抽空琢磨一下种棉的。
纪楚看了看时间,知道事不宜迟,若再不行动,就要赶上夏收农忙,到时候他就不是去送好事,而是添乱。
“明日上午,马典吏留下看家,成捕头跟傅书吏同本官一起,去往白家村白婆婆家中。”
去那做什么?
纪楚指着外面的骏马道:“送马跟礼物。”
“夏收之后就是种棉花,而曲夏州各地对种棉有信心,多半也因为她的棉花要术。”
这次过去,便是代表官府郑重感谢。
只送骏马似乎不好,大家都说送礼成双,纪楚干脆又置办了礼物,代表大家前去感谢。
因为纪楚明白,只要一个冬天,所有人都会拜服白花妹,明白她老人家到底有多重要。
以后把她拜为棉花神仙也不为过。
沾桥县众人立刻着手去办,傅书吏还道:“请县城的锣鼓班子一起?”
“那是极好的。”纪楚连连点头,“你们都辛苦了。”
“夏收一过,还要种棉花。”
“但棉花种完,大家就能安排休息,好好过个农闲。”
能放假!
好事啊!
纪楚默默觉得良心有点痛。
放到安丘,他还能加一句大家都有奖金。
在这里只能讲休假,也是苦了大家。
不过没关系。
本地棉花产业潜力巨大。
总有一日,当地官吏也能看齐安丘县的。
五月初七清晨。
沾桥县城便出现整齐的锣鼓队伍,众人腰间扎着彩布,喜气洋洋的。
而队伍前面,则是一匹色泽漂亮的骏马,还有五挑子礼物。
有人问道:“衙门队伍干什么去啊。”
“不知道啊。”
“纪大人在队伍后面!”
“啊?他也去?”
终于有人打听出来。
“去白家村!见白婆婆的!”
“那些礼物也是给她老人家的,包括那匹骏马。”
什么?!
白婆婆他们知道,不就是那个冬日还要被接到救济院的老婆婆吗。
今年都七十六了,出入都要有人搀扶才成。
说是很会种白叠子,如今有本《棉花要术》,就是她口述出来。
但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吗?
大家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庄稼啊。
很多年前本地也种白叠子,也没有发财吧。
而且那时候织成布,都送到宫里了,他们当地还是那样穷。
也有人道:“纪大人如此重视,或许不一样?”
“反正我家今年种,等麦子收完,立刻种上,我们都学了种植方法了。”
众人讨论声中,衙门等人敲锣打鼓去往白家村。
白家村的村长等人已经在门口等候。
那白婆婆一家同样也在,以白婆婆为首,身边是她两个儿子,还有出嫁的一个女儿,以及五六个孙辈,甚至还有两个重孙。
一家四世同堂,脸上全都带着激动。
其实从纪楚认识白婆婆之后,衙门跟她家一直都有联系。
年后白婆婆还想到一些细节,想跟官府说,又怕不值当。
好在差役们没有嫌麻烦,记下之后,送到还在安丘县的纪大人手中。
等到《棉花要术》写成了,纪楚还特意送来几本,请人念给白婆婆听,若有什么疏漏,他也可以补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40-50(第6/38页)
等纪楚再来沾桥县,特意又去白家村看望。
这让白家大儿子最是高兴。
不是因为纪大人带来的荣耀,也不是因此他家马上变得格外有钱。
在因为一件事。
那就是他娘终于不想死了!
要知道在去年过年之前,他娘虽然不说,可表现出的意思就是,她要死早点死,不能给家里添麻烦。
大冬天的,甚至想自己去地里看看。
这是看看吗?
分明是想死在雪窝子里算了。
白家大儿子知道,母亲非常害怕。
当年救老爹的时候就是散尽家财也没救回来,她这么大年纪,更不想让家人为难。
所以每年冬天,他们家都要看着母亲,不让她乱走。
特别是田地被纪大人送回来之后,母亲这个想法更加强烈。
以前一无所有就罢了。
如今又有了家产,眼看房子也在一点点修缮,母亲更不想拖累全家。
但殊不知,若没有他娘,哪有这一大家子。
当年他爹走了,全靠母亲支撑。
若他们不供养母亲,那还是个人吗。
幸好去年冬日,官府的人把老母亲跟小女儿接到救济院。
从救济院回来,便捣鼓白叠子,再也不提寻死的事,小孙女在旁边学着,也知道不少事。
白叠子他虽然知道,却从未见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管它是什么。
只要母亲有盼头,好好活着,那就行。
纪楚头一回知道白家大儿子这个朴素的念头,甚至多看他几眼,还笑着道:“以后就知道是什么了,你母亲真的很厉害。”
说归说,大家没什么感觉。
但送来这骏马跟礼物,让所有人意识到,白婆婆真的非常厉害!
看着高头骏马,白家村最有钱的人家,都买不起吧。
还有成箱的礼物,看起来都是很实用的东西,里面还有一根上好木材做的拐杖,专门送给白婆婆。
因为以后的白婆婆,估计要经常出来走动?
白婆婆自己来说,她当然高兴啊。
有用。
对这个年纪的老人,就是最大的夸赞。
可她看到骏马的第一反应却跟其他人不一样。
儿孙们还在高兴呢,她却有点不同。
好在纪楚及时发现,低声道:“衙门包一年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