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1/40页)

    第101章

    廖知州同纪楚说了之后, 还道:“提前跟你讲一下,还要往上面报,等他们的最终消息吧。”

    不过纪楚愿意去, 其他人肯定也会同意。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至于立场?

    大家都觉得, 他是自己那边的人。

    廖知州心头大事放下, 便一边处理离任的事,一边宣布分配良种的方案。

    这让曲夏州众人, 一时不知道该先讨论哪件事。

    知州调往京城,妥妥地升迁, 务必要打好关系,对以后的仕途只有好处。

    顺便打听一下接任的是谁,提前打点,以后更好做事。

    尤其是本地乡绅贵族,官员们说走就走,他们可是扎根在这的。

    但良种的分配方案, 又让他们很不满。

    如果是价高者得, 他们是愿意的。

    如果是税收高的地方的, 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两种想法交织下,让人都快精神分裂了。

    说到底, 凭什么给最穷的县?

    还要给最穷的人?

    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廖知州直接道:“你不事农桑, 这就合适吗?”

    对有钱人来说, 良种是用来积累财富的。

    对穷人来说, 这是为了能吃饱,以及改善生活的。

    如果发给他们,那才是不合适。

    也有乡绅只得道:“我们地位, 反而不如他们了。”

    纪楚肯定也不会惯着:“人家劳动所得,确实比你们强些。”

    知州通判混合双打下,曲夏州没人再敢有意见。

    毕竟消息传出,各地百姓纷纷拥护。

    这世上还是穷人更多些,乡绅们倒也不敢多讲。

    放在其他地方还需要扯皮的良种分配,不到五日便直接推行下去。

    曲夏州做事的节奏越来越快,行事方法也越来越有效。

    “在曲夏州做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啊,谁让这边事多且杂,再青涩的官员扔到这,都能成为老油条。”

    甚至还会学到廖知州跟纪通判身上的利落跟果决。

    这两位说做什么,那必作什么的,尤其是纪大人,还一心为民,没有私心。

    安丘县的张秀才,便是一直拿他当榜样。

    张秀才今年再次参加乡试,住在州城的时候,听到良种分配的事,还尤为激动,直接道:“这就是纪大人的性格,肯定是他提起来的。”

    身边同窗道:“张秀才?你家养蜂不是挺有钱吗,这第一批良种也分不到你家,你高兴啥什么。安丘县可是绝对得不到粮种的。”

    “嘿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分我家就对了!就给最穷的县才是。”

    旁边默默背书的穷县考生看了看张秀才,有些呆滞道:“你们安丘县愿意?”

    “多数人都愿意。”张秀才丝毫不避讳,“我们可是纪大人带出来的百姓,怎么会不知道真的为百姓考虑。”

    “这风水轮流转,有朝一日我们县若是落难了,那纪大人也会帮我们。”

    这在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底气。

    不要害怕!

    大家都有日子难过的时候。

    但那时候,救济就会发到你们手上。

    倘若有朝一日你有钱了,也别怪不偏袒你,因为有其他人更需要照顾。

    那穷县的秀才有些说不出话,他叹口气。

    纪大人名声在外,竟然不是虚的,要是能见他一面就好了。

    张秀才倒不敢夸口,他自己去见纪大人还好,带着其他人过去,只怕不妥当。

    这位张秀才,便是安丘县养蜂户张文胜。

    他们县免学费之前,他在外面读书,回来之后考了几次乡试都没成。

    今年二十九的他年纪不算大,准备再考两三次,所以心里一点压力也没有。

    谁让他平时该读书读书,该养家养家,两件事都不耽误。

    他们安丘县出来的学生,都是要做实事的。

    想到已经去了滇州府的林元志林大人,他便无比向往。

    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可林元志已经去做官了,给他写信时说了滇州府的山峦起伏,说了那边气候温润,跟他们这里截然不同。

    真想去看看啊。

    不说了,还是赶紧备考吧。

    希望他也能做一个像纪大人这样的好官。

    曲夏州良种分配方案,让他们一州官员都得了好名声,周围其他地方提起他们的,无一不夸赞。

    至于其他人想要得到良种,只能再等等了。

    好在最迟后年,整个曲夏州应该都能种上良种麦田。

    其中功劳最大的朱大人跟谢主簿被许多地方争着要。

    不出意外,两人都会有好去处。

    只是秀才的谢主簿,大概率能当上县丞,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好出路,而且他也绝对有这个能力,担当要职。

    朱大人同样被许多地方争抢,只要他能去自己家乡任职,给多少好处都行的。

    原本无人问津的朱大人,此刻变得人人追捧了。

    好在他沉寂许久,对大家的热情心里有数,并未过分张扬,只道:“算是报了家里的养育之恩。”

    让他家不至于被他连累,被人指指点点。

    曲夏州的变化,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更给了无数地方信心。

    “曲夏州都能发展起来,咱们这也可以。”

    “人定胜天!”

    是的,人定胜天。

    哪有天生的好地方,都是依靠百姓们一点点改造出来。

    而曲夏州的技术,好处,也在惠及其他地方。

    比如夏收结束之后,就匆匆回边关的仙阳,善钦两地百姓。

    他们三月底去的边关修城墙,赶在五月夏收前回了家。

    现在麦子收完,稍微歇息一阵,便立刻要回来。

    村里懒汉还问:“那么辛苦干什么,修城墙又累又苦的。”

    这些人根本懒得理。

    在曲夏州修城墙,根本没那么苦啊。

    而且工钱合理,他们都铆足劲给自己盖房子呢。

    去干活的人,把挣来的银钱,加上收麦子的钱留给家里,开始修缮房屋。

    等他们十月份回来,就能看到效果了。

    有这个奔头,肯定要赶紧去做事的。

    省得被关外那些人抢先了。

    你们觉得这活辛苦,关外的人眼巴巴看着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2/40页)

    事实也确实如此。

    有些战俘干着干着,已经当自己人了。

    外面打仗那么厉害,不如在这混口饭吃。

    但纪楚跟廖知州知道,关外的战事大概率要到尾声了。

    再打下去,谁都活不成。

    那南门金连打带威胁,确实是有效果的。

    不过消除仇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还在等更好的消息。

    短暂停战,都让百姓们松口气。

    无论怎么样,不打是最好的。

    都是血肉之躯,都有爹有娘的。

    有岳将军看着,多半不会出问题。

    想来等到边关问题彻底解决,岳将军同样要离开。

    曲夏州官员人来人往的,倒也正常。

    不过等纪楚也要走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廖知州离开,大家心里有数的,他是新皇亲信这事,很多人都知道了。

    岳将军要走,也是肉眼可见,实际上他早两年就该休息。

    唯独纪楚不一样啊。

    他从做官开始,就在曲夏州的。

    怎么他也要走?!

    按照他做通判的时间来说,怎么还要待个一两年吧?

    别说下面百姓,就连新老官员都慌啊。

    “谁说纪大人要走啊。”

    “哪里来的消息?”

    “京城!”

    “京城那边说,皇上有意让他再升一升。”

    别升了啊。

    这不是已经够快了。

    再沉淀沉淀啊。

    这话倒不是酸,完全是官员们心慌。

    在曲夏州时间久的官员,觉得这地方没他不行。

    在这时间短的,则想着还没蹭到政绩了,他要是走了,那大家怎么办?

    故而一群人愁眉苦脸,就差拉着纪楚的手,让他别离开了。

    百姓那边则更为夸张,不少人都到衙门问,纪大人真的要走?什么时候啊,不能留下来吗?

    可最为难过的,必然是另一个地方。

    工业作坊园。

    或者说本地数科。

    小宋训导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小跑到纪楚面前,直接道:“敬安,你要走?!”

    “不会啊,去年才升的通判,怎么也要一两年后吧。”

    纪楚跟李师爷正在说这事,自己跟廖知州都没把这件事往外说,怎么还传到曲夏州了。

    看来是有人想赶紧坐实,好让去做原化州做钦差的人无从更改。

    可话刚刚说完,小宋训导就来了。

    小宋训导是真急啊。

    自己从一介县里教谕,有了如今的身份,掌握一整个工业作坊园,全靠听纪楚的话。

    他要走了,自己怎么办啊。

    纪楚听着他说,忍不住笑:“跟我哪有那么大的关系。”

    “换个人,根本不敢主动做数科训导。”

    当年数科什么样子,大家心里没数吗。

    小宋训导沮丧万分:“不能这么说,也是你提醒的,之后好起来,也因为你。”

    正说着,他又道:“还有我三叔,他也要被调走了。”

    小宋训导他三叔一直是个极聪明厉害的。

    当初侄子要去数科,他也没反对过,甚至鼓励他坚持。

    在曲夏州做几年训导,其实早就应该调走,可曲夏州州学根本离不开他,而且如今的州学都是实权部门了。

    有人有钱有技术。

    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他更有权力的州学左训导。

    再加上如今的学政基本不管事,他基本是名副其实的学政。

    可即便如此,该走还是要走。

    扬州那边的官学请了他很多次,想让小宋训导他三叔过去,重新扶持一个数科。

    所以对他来说。

    那就是叔叔要走,纪大人也要走。

    怪不得小宋训导心慌。

    而小宋训导大概率是不会离开的。

    工业作坊园事情烦琐,人情来往也复杂,只有他这个从头跟到尾的人,才最明白里面的事。

    故而不仅他妻儿过来了,就连爹娘也会搬到曲夏州住。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李师爷安慰,“再说,以后还有机会再见。”

    话是这么说,但该舍不得,还是舍不得啊。

    说起来,小宋训导又道:“敬安,京城那边怎么突然调你过去,若是再升迁,只怕于你不利。”

    自己人说话,肯定怎么直白怎么来。

    之前就因为升职过快的事,引来一波嫉妒。

    如今再升,就要枪打出头鸟了。

    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稳扎稳打,再过个一两年,顺理成章去京城,谁都不会多说半个字。

    纪楚想着传言都散开了,干脆道:“不是升迁,是去督造兵器作坊,多做些兵器出来。”

    小宋训导此刻却反应极快:“冷兵器作坊?那不是在你们原化州吗。”

    “让你回老家做事?”

    “那就是钦差?”

    这样也行,中间至少有个过渡,不会太招人恨。

    而且兵器作坊情况复杂,让他一个本地区去督造,更好说话。

    纪楚跟李师爷没有说太多,毕竟明面上督造,实际上查贪污,还是不提为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