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小宋训导却多说了几句:“说起来,咱们跟原化州之间也有联系,回头我写几封信过去,都是跟原化州有合作的官员,到时候你做起事也更方便。”

    原化州跟曲夏州的合作?

    他怎么不知道。

    “准确说是给原化州供应矿产的几个管着矿产的官员。”

    工业作坊园对矿产需求有多高,不必再赘述。

    之前因为这件事,起过很多次争执,之后是陇西右道都在帮忙介绍渠道,这才刚刚满足需求。

    其中就不少原化州的矿产,被运到工业作坊园。

    这些细枝末节,纪楚不知道很正常。

    李师爷刚刚点头,就看纪大人表情微变。

    纪楚道:“信件私下给我就好,先不要跟他们打招呼。”

    为何?

    小宋训导虽奇怪,但看着纪楚微微摇头就明白,不要多问,这里面有缘由。

    小宋训导正色:“好,我再把他们之间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家世整理出来,你先拿着看,若有什么需求,再同我讲。”

    既然要去那边做事,知己知彼肯定没错。

    纪楚谢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3/40页)

    他,心里却有些奇怪。

    原化州自己就有武器作坊,明明也需要大量矿产,他们非但自己不用,反而能专卖到曲夏州?

    这里面要是没问题,那才奇怪了。

    这么大批量的转卖,必然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纪楚这边已经在思考新工作要怎么做了,家里的行李也开始收拾。

    这次跟上次回老家不同,那会明显还要回来。

    这次却是不一定的。

    曲夏州这边步入正轨,不论是朝廷,还是内阁,都不会愿意让纪楚继续留在这。

    朝中正是用人的时候,其他地方大有可为,而且他的能力不用多说,实在是去哪都合适。

    小宋训导已经找到理由,但他除了唉声叹气也没办法,最后道:“要是链条车能再快点就好了。”

    “不对,要是能在曲夏州都铺上轨道就好了。”

    小宋训导这里说的轨道,是指工业作坊园内部的轨道,还有专门的运输车辆,放在轨道上更方便运送重物。

    在矿井下面,其实就有这种设计。

    如今是建设在工业园区内。

    因为里面都是自己人,所以不担心铁轨跟特殊车辆丢失。

    这些东西,让内部运输变得极为通畅,速度也提升好几倍。

    普通马车,即使链条车跟轨道车也没办法比。

    纪楚听着小宋训导念念叨叨,忍不住道:“有可能啊,只是那车需要一定的动力,而且如今建造的话,铁轨跟枕木的需要倍增,如今的铁矿,甚至木材都不够用的。”

    谁说不是呢。

    马车的动力。

    以及矿产,都很缺的。

    纪楚忍不住又道:“如果有东西,能加大马车的动力,或者轮船动力就好了。”

    要是增加了轮船的东西,还能去海外拉矿。

    说到这,小宋训导没能明白,只道:“你现在满脑子都是矿石啊。”

    关外要让他们去挖矿。

    海外也要挖?

    没办法,谁让下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矿产。

    不仅矿场,还有白银。

    周边地区,以及几个岛上的银矿还在呢。

    纪楚只好明说:“其实看看怎么增加马车跟船只的动力,既能快速运货,也能快速运人。”

    “到时候,就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

    小宋训导若有所思。

    纪楚则要继续搞矿。

    至少先明白,原化州的矿产都去哪了,为何不给当地的兵器作坊。

    搞清楚这些,才能让以后的发展更为顺畅。

    纪楚看向关外。

    别的东西还太远,那边的矿产已经很近了。

    小宋训导这边的情绪是好了。

    其他人却一个接一个地过来。

    从安丘县的人,再到沾桥县的人。

    呼宝成,弓春荣,还有白婆婆家里人,挨个上门,都在问一个问题:“是真的吗?大人真的要走了?”

    说着,几个男人抱在一起哭。

    白婆婆家里来的,是她小孙女,同样泪眼婆娑的,说她奶奶不想让大人走。

    白婆婆年纪渐长,不怎么出村子了,这次要不是孙女亲自过来,她肯定也要来的。

    还是那句话。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纪楚用小宋训导的话:“说不定以后马车提速了,我经常能回来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诸位都是我的知己,无论见与不见,咱们都会记住彼此。”

    弓春荣眼泪掉得更快了。

    他们不过都是普通百姓,纪大人却说他们是他的知己。

    明明他是他们的恩人。

    最后纪楚无奈道:“我还没走呢,至少等到新知州跟新通判过来接任,还要一段时间。”

    别的话都没用,还是这话让大家心里好受点。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过来接任?

    纪楚只知道是八月左右,具体什么时候,并不明白。

    送走其他人,陶乐薇也回来了。

    她生意做得不小,蜂糖行业事情也多,现在要交给手底下信得过的。

    还好小宋训导的娘子一直在这,跟宋娘子合作,她也能放心了。

    不过乐薇还是有点开心。

    到底是回老家,心情自然不同。

    而且她知道相公是升官,这肯定是好事。

    李师爷跟李娘子同样在处理这些事。

    不过他们想到已经正式参军的儿子李纹,难免落泪。

    李娘子甚至道:“要不然我们去广宁卫吧,看看他怎么样,如今也是二十一的人了,媳妇还没娶。”

    李娘子不知道实情,李师爷却是明白的,这次回原化州,正是处理跟广宁卫相关的事。

    他们把广宁卫的兵器作坊料理明白,儿子那边才更安全。

    不过他们也想孩子,若有机会,真想过去。

    曲夏州虽然不乏新鲜事,但纪楚要走的消息,还是传得沸沸扬扬。

    等到接任的通判过来,都听到大家的讨论。

    新通判擦擦头上的汗,六月的天气,实在太热了,这会心里也焦急起来:“曲夏州的百姓如此不舍纪大人,我这怎么办啊。”

    身边师爷道:“大人,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又不是您把他挤走的,那是当钦差,是升官。”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担忧啊。

    新通判姓李,今年四十七,在上个任地时,是有名的两袖清风,同时性子也软。

    不过有一点不错,那就是遇到不平之事,绝对敢说。

    但也因为这样,得罪不少人,无门无派的,过得也艰难。

    等他任期满了,本以为会去个偏远之地,李大人都做好心理准备了。

    谁料确实是偏远之地。

    但却是曲夏州。

    曲夏州能一样吗?

    平临国其他的地方对曲夏州的印象只有一点。

    有钱!

    肯定有钱啊。

    粮食产量高,还有那么多的经济作物。

    每年的开荒都在平稳增长,多好啊。

    再加上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工业作坊园,能去这任职,那都是好去处啊。

    他们连着两个知州,任期满了之后,直接回京,甚至还入阁了。

    这让曲夏州更有吸引力啊。

    李大人没想到天上还会掉馅饼,不过随后也道:“那纪大人呢?他做知州?”

    “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4/40页)

    是,是你顶替他的位置,他还有别的事要做。”

    李大人直接傻眼。

    有人要害他!

    顶替纪楚的位置,他不想活了?!

    疯了吧。

    而且他还没什么关系,只能求爷爷告奶奶问情况。

    还好有个老友打听到实情:“纪大人要被任命为钦差去原化州当差,估计是皇上等不及了,先特派个差事,然后顺理成章调回京。”

    外面现在的口风都这么说的。

    皇上想调纪大人去京城,但又觉得升官太快对他不好,故而给他一个家乡的临时差事,好让他过渡一段时间。

    这个猜测倒是挺合理的。

    而李大人被派过来的原因,正是他之前被排挤的原因。

    无门无派,两袖清风。

    皇上信得过他,所以让他去曲夏州任职。

    李大人听到这话的时候,简直老泪纵横。

    他都四十七了,还能被重用,真是没想到啊。

    即使如此,他一想到自己要顶纪楚的位置,还是心虚。

    以至于来了曲夏州好几天,都没去递文书。

    再听到百姓们不希望纪大人走的话,更不敢去了啊。

    还是纪楚听到风声,哭笑不得。

    没那么夸张!

    该来就来啊!

    不过接任的官员来了,也预示着他很快就会离开。

    说话间,皇上圣旨也到了,提前通知了衙门,让他们准备接旨。

    曲夏州正式调令到来。

    纪楚,也确实到了要走的时候。

    原化州,他要来了。

    第102章

    皇上的圣旨下来, 曲夏州不少官员都有调动。

    以廖知州,纪楚为首。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纪楚走得比廖知州还要早。

    知州还要等到十月份左右离任。

    但给纪楚的调令, 确实让他最近就启程,甚至连新通判都来了。

    看来皇上对纪大人的看重, 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啊。

    也是, 督造武器这种事,确实很关键。

    让有火器经验的纪大人去做, 倒不意外。

    接任的李大人过来,对纪楚十分客气。

    本就听说过他的好名声, 真接触了才知道,人家不骄不躁,也没有天才少见的傲气。

    身边的师爷都极厉害,做事很有章法。

    有纪楚带着,接替他的李大人很快熟悉通判的差事,跟各方都打好交道。

    先是见了廖知州, 虽说廖知州十月份就走, 但如今才六月, 两人还要相处四个月呢,肯定要先打招呼。

    然后是曲夏州衙门六司, 各司主事脾气都不算差, 顶多性情不同, 以后好好相处即可。

    其中以户司, 工司最重, 两人跟纪楚的关系好,自然也不会为难他。

    而纪楚之前身上的事,跟李大人关系并不大, 他只要做好通判的本职工作即可。

    其余事情,已经交给各司的人了。

    看着纪大人平时要处理的差事,李大人心里咋舌。

    这要有多少精力,才能处理这么多差事?!

    就连陇西右道给西北常备军的预算,都要通过他这里,还有数科工司等等,都会找他帮忙。

    纪楚在曲夏州,绝对不是简单的通判啊。

    当然,李大人知道纪楚身上责任多的原因,并不会主动染指,他能做好通判本职工作,监督好当地官员,就已经很好了。

    李大人想得通透,让大家都放下心。

    就怕突然来个不知轻重的官员,上来就要接手纪楚所有的事,那才麻烦啊。

    李大人还有一项好处,那就是他两袖清风,这点倒是继承了纪楚的性格,有他做通判,当地乡绅官员都能收敛点。

    估计他们没想到,朝廷派来了个这样通判吧?

    州衙门长官们都见过,接下来则是下面县令们递上来文书,有李师爷一一介绍等等。

    对于下面各县,他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