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偶尔去看小朋友上体育课,学会了说话先举手,把手举到钱主任眼前:

    “钱主任,我,我会说北狄语,真的!魏国公也会!我阿耶阿娘都会!”

    “钱主任,您派我去嘛……”

    事实上,软萌甜妹男女老少通杀,古今中外都一样。

    钱主任没招:“行,你跟着乔雅一起去城南,保护好自己。小陈,小刘,你们俩和乔雅三人组队。”

    “是。”赵凝喜出望外。

    乔雅悠悠地补充:“你的发型和衣服都要和我们一样,不然隔离衣套不进去。”

    赵凝没反应过来。

    乔雅拿出全套装备:护目镜、口罩、帽子、隔离衣、手套、脚套……

    特别明显,赵凝这身郡主常服和夸张的发髻饰品,根本罩不进去。

    赵凝无语。

    乔雅好心提醒:“飞来医馆里四季如春,方沙城已经很热了,你这一身就算能套进去,半小时内一定中暑。”

    魏璋打电话给周洁:“钱主任派赵凝去城南当译语人,你帮她把头发收拾一下,再教一下穿脱防护服?”

    “行,你让她到急诊值班室来。”周洁利落地结束通话。

    乔雅塞了一套检验科工作服给赵凝带去:“学得不行,你就去不了城南。”

    半小时后,赵凝梳着麻花辫,穿着工作服,特别轻巧地回到检验科,兴高采烈地回来了:“钱主任,可以出发了吗?”

    钱主任嘱咐:“小乔,小陈和小刘,你们三个带着赵凝,按北狄使团三百五十人的数量准备采血器、采血管和垃圾袋……”

    “最重要的是先保护自己,你们每个人都好好的,才能救治病患。”

    “是!”检验士们开始清点物品装箱。

    赵凝这时候才发现,大家取用的物品有很多自己都没见过,这……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检验科的这些日子,根本算不上扎根,只能算参观?

    一瞬间,赵凝满腔热忱受到了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消化内科正在动员。

    因为消化内科主任出去开会,副主任当考官去了,所以,消化内科推选廖医生代主任,也对着排班表点兵点将。

    半小时后,廖医生带领三名医生和三名护士,“消化内科出诊组”就此集结。

    医护们的反应都一样,将需要使用的药物、一次性医疗器械、防护装备等等装箱打包,在规定时间内到门诊大厅集合。

    而保科长和工程师志愿者们,把发电机、小型医疗设备装在皮卡上,在王强的带领下,离开医院,停在方沙城南屋舍旁的空地上。

    守着城南的礼部官员们又一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们医院又穿了》 130-140(第5/17页)

    惊呆了,这,这,这些又是什么?

    一小时后,所有设备安装完毕,随时可以使用。

    两小时后,检验科和消化内科出诊组,魏璋和妙音,坐着救护车和电车离开医院,到达方沙城南的屋舍区。

    在大郸,成为礼部官员熟知礼法是根本,另一项重要技能就是熟悉邻国语言,比如宁温书等官员,就精通北狄、南越等国语言。

    虽然礼部有专用译语人,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限得很,尤其在两国暗流涌动之时,官员们个个能要学邻国语言,只为以防万一。

    宁温书等人面对设备组是看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帮忙了。

    但检验科和消化内科出诊组一来,礼部官员立刻有了用武之地。

    医护们先给他们发了口罩、护目镜和手套。

    官员们虽然知道飞来医馆对病患一视同仁,但医护一到,先保护他们,仍然很感动,然后就努力成为沟通桥梁。

    北狄使团再怎么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等阵仗,飞来医馆的医仙们这是要做什么?

    一想到,北狄对疫病病患的粗暴解决方式,个个心惊胆战。

    好在,礼部官员按照医护要求逐一说明,反复沟通之下,使团一众人才明白,这是保护医者不被疫病所染的方法。

    一瞬间,萧主使和耶律副使两人再次愤懑,为什么飞来医馆不去北狄?北狄哪里不好?

    首先,按照腹泻与否,将病患屋舍分区;然后要病患配合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查体、抽血等等;最后是告诉病患饮食生活日常的注意事项。

    晚上七点,北狄所有人采血采样完毕,检验组坐救护车回医院,一小时带着血生化常规的报告回来。

    医护们先忙完分区和初步体检,根据报告,给腹泻严重的病患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观察其他可能处于潜伏期的病患。

    因为有发电机,方沙城南的屋舍区都是亮的。

    被分到传染区屋舍的萧主使和耶律副使住一间屋子,望着高挂的输液袋和胳膊上扎的针,一阵又一阵地恍惚。

    全套防护的医护们着重观察这十九名伤寒病患,魏璋和妙音则负责医护们的安全。

    屋内屋外一片寂静,有对伤寒的畏惧,也有对医护们暗搓搓地期待,北狄使团破天荒地没有再作妖。

    毕竟生死面前都是小事。

    ……

    医院多媒体会议室

    郑院使和其他太医,都在认真观看“伤寒”科教片,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金老和中医科秦主任为他们讲解。

    金老问了魏璋才知道,大郢也有伤寒,在没有输液和抗生素的年代,每次流行都会夺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经消化道传播,喝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就有可能染上。

    但伤寒沙门氏菌不耐高温,养成饭前洗手等卫生习惯,喝熟水和吃熟食,可以大大减低感染率。

    感染伤寒后,会有潜伏期、前驱期、极期和恢复期四期,极期会有持续性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也是肠出血、肠穿孔多发期。

    在现代可以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结合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加快病患康复的进程。

    而大郸没有抗生素和补液措施。

    所以,第一项就是教他们配制补液盐,及时补充因为吐泻失去的液体和电解质,以免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失去生命。

    第二项就是,伤寒沙门氏菌会造成肠粘膜的广泛性损害,腹泻常伴有血便等症状,吃清淡容易消化的温热食物,少量多餐,可以减少肠出血和肠穿孔的发生。

    因此,在没有抗生素的前提下,正确的隔离方式和饮食指导可以大大减少病患的死亡率。

    看完科教片,郑院使又和秦主任讨论了大郸现有诊断和治疗方式、药物使用等各方面,最后总结出适合大郸的中医诊疗方案。

    而这套方案也经由手机,发送到了出诊的大郸太医手中。

    ……

    夜深人静时,郑院使和太医们到达方沙城南,望着北狄使团明亮的屋舍,以及忙碌的医护们,内心充满感激。

    同样套上了全套防护服,结合中医诊疗方案,观察病患各期症状和表现,同时考虑预防性服药的可能性。

    现在,只能盼望使团沿途经过的州府郡县,没人染上伤寒。

    第133章

    福宁殿

    矮几上摆着大张舆图,上面勾画了北狄使团在大郸的行进路线,沿途的州府郡县都标了停留时间。

    龙榻上,景佑帝辗转反侧, 忽然听到手机新消息提醒,点开就收到两条消息:

    “贺延年手术已结束, 手术很成功, 现在麻醉科复苏室。”

    “郑国公和赵潜病情平稳,现在从复苏室转到抢救大厅。”

    景佑帝一骨噜爬起来, 从矮柜里拿了一罐可乐喝个了痛快, 太好了!

    畅快地打完嗝, 景佑帝在殿内转悠一圈, 手机又有了新消息,确切地说是刘医丞的语音消息:

    “陛下, 陛下……滑州城外十五个村庄, 有十三个全村都病了, 已病死一百十一人;另外两个村子病倒了半数,病死八人。”

    “陛下, 滑州知州李念谷已经把全城的医师和药师都集合起来, 按伤寒诊治方案,在城西辟了病患治疗区, 可全城医师只有四十九人,病人已有九百余。”

    “陛下……”刘医丞还想说什么,被人喊走了。

    景佑帝在桌案前转了两圈, 拿起手机打给魏璋:“滑州爆发伤寒,明日一早,捧日军护送城中太医和药材去支援,你让郑院使和太医们天亮时在方沙城北等候上车, 孟鸿才和学生们继续学习。”

    “好。”魏璋答得干脆,挂电话更干脆。

    景佑帝一拍矮几:“把所有太医都召集起来。”

    “命他们按伤寒诊治方案准备药材和各种物品,天亮后集结在城西万胜门,向滑州进发,不得有误!”

    内侍官斗胆提醒:“陛下,国都城也有这么多人,把太医们都送走,只怕……”

    景佑帝停顿一下:“且不说还有孟鸿才带学生在方沙城学习,有飞来医馆在,怕什么?”

    “是,陛下!”内侍官立刻传令。

    景佑帝走到殿外,大喝一声:“杨功何在?”

    杨功立刻从暗处现身:“陛下。”

    “滑州伤寒爆发,你带捧日军五百精锐,带上全副装备,天亮时护送太医和药材出城直发滑州。若中途或到了滑州有人劫药劫医,格杀勿论!”

    “是,陛下!”杨功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慢着,”景佑帝嘱咐,“天气再热都要喝熟水吃熟食,不要染上伤寒。”

    “是!”杨功退下。

    很快,原本寂静的国都城,一队人马举着火把冲向太医院,很快,太医院内又有火把分散向各街坊,没多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们医院又穿了》 130-140(第6/17页)

    ,全城的药铺灯笼都亮了……

    天刚蒙蒙亮,太医院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装着药材的马车牛车,太医们也带了近日赶制的防护服口罩和帽子,等太医院内的物资也全部装齐。

    捧日军整装齐发,护住太医队从城西万胜门离开,又在经过方沙城北门时,接了郑院使和其他太医。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飞来医馆还送了防护用品、瓶装矿泉水和方便食品,当然还包括分类垃圾袋。

    杨功率捧日军,郑院使率太医们,特别恭敬地向飞来医馆行了大礼后,继续向滑州进发。

    ……

    文德殿早朝

    景佑帝拨打滑州太医的手机,从昨晚到今天早晨已经拨了第十七通电话,发了十二条语音消息,始终无人接听,上朝时都心神不宁。

    然而,在早朝开始半个时辰后,景佑帝的手机忽然有新消息提醒,是刘医丞发来的。

    “早朝暂停。”

    群臣立刻退下。

    景佑帝点开手机,就听到刘医丞气喘吁吁的回答:“陛下,请恕罪。昨晚微臣正站在大树下与您通话,忽然电闪雷鸣,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现在雨已经停了,李知州已经全城调派人手,将腹泻病人聚集在城南悲田坊,筹措人员去照顾病患,一切都按伤寒防治预案进行。”

    “陛下,微臣去忙了。”刘医丞结束通话前喘得更厉害了。

    景佑帝收好手机,继续早朝。

    可谁也没想到,未时一刻,刘医丞又发来语音消息:“陛下,滑州近日多雨,百姓家中囤的柴火都湿了,熟水铺烧水有些难。”

    “陛下,大郸逝者多是火葬仪,一直下雨也葬不成。”

    景佑帝安慰:“刘医丞,捧日军已经护送太医们和药材向滑州进发,三日内必定到达滑州,你们一定要竭尽所能坚持住!”

    “多谢陛下!”刘医丞的声音里难掩激动,“陛下,太好了……”

    语音忽然就中断了。

    刘医丞把手机放宽袖的小口袋里,兴奋地冲过去,完全顾不上自己被淋湿:“李知州,陛下另外派了太医来,再等三日,三日就好。”

    李知州赶紧作揖到底:“多谢陛下!”

    刘医丞和李知州站在滑州城东门,长而高大的围墙内,病患越来越多,而原本聚集在城门外、等待火葬的病患尸体堆成了一个小坡。

    每次在准备放火时,雨就下个不停。

    天阴沉得像要塌了一样,滑州城内外都格外阴沉。

    李知州咬紧牙关:“刘医丞,走,去州府衙的食堂,去配您说的补液盐。刚才传来消息,又有二十三名病患不治身亡。”

    “走!”刘医丞跟着李知州翻身上马,身上的蓑衣和斗笠都在淌水,补液盐不配,粥铺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