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清北考科举》 30-40(第1/18页)
第31章 31 丘泉郡建设ing
沈清和连忙举起手, 笑道:“冤枉啊遥大人,我可是大大的良民!”
遥光狐疑地看他。
沈清和:“你且稍安勿躁。这件事我定会写封折子,事无巨细向陛下禀报。只是丘泉距京都千里, 一来二去得不少时日。我好歹是丘泉郡的父母官,在陛下定夺前, 也得保证这铁矿的归属,将来能为我丘泉郡造福一二。”
其实这话颇有些政治正确的意思, 俗话说皇权不下乡,这西北地界又乱哄哄的, 根本禁绝不了私采……但一来要陛下旧部出力, 二来沈清和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何况连天子剑都着授予他, 他一介小小郡守也当投桃报李, 佐助眼中明主。
“不用叫驿夫送。”遥光摆摆手, 虽然心中还有疑虑, 但还是选择帮了他, “我这里有与京都联络的信鸽,你将写好的字条给我, 我帮你送出去,比那个快得多。”
沈清和讶异地看他一眼, “那就多谢遥兄了!”
“我带人帮你暂时守卫也不是大事……不过你要铁矿做什么?”遥光冷静下来, 才终于问到了点上:
“就算陛下让你统管,这也远远不似你想的, 是桩一本万利的生意。这采矿是最简单的, 后面步骤繁多,又是提炼又是锻打,稍有疏漏出炉的铁器便脆得很, 一折就断了。要想锻出能用的,非经验丰厚的工匠做不到,这都是传家的本事,有能力的多被招徕,哪会想不开来……这里。”
少年将军快言快语,说的话不好听但也是这个理。
“说的对。”沈清和神秘一笑,“不过你知道科技兴国,该找哪家吗?”
“什么…兴国?”
沈清和从善如流地为书院宣传:“往东这么走个百十米,就是清北书院,若是遥兄有空闲,可以去那里看看,别的没有,一杯薄茶还是有的。”
遥光听到‘书院’‘喝茶’,面色变了几变,打哈哈道:“好了好了,我先去找人把你那宝贝铁矿围起来,有我在你放心,比不叫别人沾半个指头!”
他用力拍拍胸口-
满打满算,这是马老三在这片田地上干活的第三十个日头。
第一次听到挑屎挑粪这样的活是又骇又怪,他种了一辈子的田,从没听过谁家的地是用屎尿灌的,这不得给种苗都给熏死了,和这些东西混在一起,那种出来的菜还能吃吗!
他劝了好久,这几个比他小不知多少的后生只说放心,马老三在心里咕哝了几天,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群小孩是读书读傻了,不仅要把这大粪拌进土里,还偏偏挑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撒种……等到撞了南墙,地里什么也长不出来,这些小子才肯回头!真不知道郡守那人怎么放心,叫一群不辨菽麦的后生看顾这么大片田地,好好的种子都被糟践了!
但吃着人家的饼子,他也不好对着主家指手画脚,虽心有腹诽,但只能挑一天的粪,吃一天的食,没想到就在第七日,那地里还真噌噌的长出稀疏苗子来。
马老三每天又长吁短叹,这苗是碰运气长出来了,可天天和屎尿待在一起,哪里能长得大?
再后来,他眼见着苗一天比一天粗,一天比一天绿,日日见了都比昨日高一截,目瞪口呆后就彻底没了话。每天闭紧了嘴,听着小后生说这边翻土就翻土,那边挖渠就挖渠。另一边暗自观察,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土里从没绿得这么齐刷过!
终于在一天扎完篱笆后,他脸红脖子燥的找着个后生,问多余的粪土能不能匀他一点,那年轻后生满脸惊讶,说别人早就领过一份走了,他没去要吗。
马老三大怒,这群刁滑的貉子!!
……
邻居最近纳了闷,这陈鳏夫每天都稀奇古怪在搞些什么,非要将长高大的苗断了一节,路过他家地里还一股味,有回半夜起夜,还听到他家小娃解了裤带,就把尿往秧子上撒!
这是吃的东西,怎么能往上整那秽物!
想着明天告诉他家大人,没想到陈鳏夫听了只笑着摆摆手,叫他们也多往田里尿尿,邻居转头狂骂这鳏夫看着愣头呆脑,没想到一肚子坏水,揣着气闷回家去了。
……
丘泉郡南下潮正如火如荼,家里有余粮的跑了,没余粮的也跑了。
只剩一群的舍不得土生土长故地的人,或是穷得难以奔波,出了郡就要死在荒山野岭的,还在丘泉郡这小地方打转蹉跎,犹豫着到底是出去搏一搏,还是不折腾,草草魂归故里罢了。
他们就是在这时听到招工的消息,天爷啊,丘泉郡有多久没人招过工了,不仅有工钱还管饭,这是怎样的美差!
官家小吏在田间地头呼喊,他们立即呼邻携友,赶往招工的地方。前后有十几里路,已经乌央乌央聚了不少人,看衣着打扮,都是一样冬日里没生计,跑来混口饭吃的。
正是午时,有群官兵大半的人提了一篮子蒸饼,还有桶粟粥来,还在排队等着画契的人眼睛都绿了,离得近的涎水流了三尺,忍不住要扑过去抢食,不过官兵哪里是吃素的,刀都不用出鞘,只一挡一推,就让人摔了个狗啃泥!
“签完招工契书的才能来领饼吃,一人一只蒸饼一碗粥,吃完就去干活,晚上还有的吃,干的好了郡守给加餐!”
这喷香热腾的饼子都在眼前了,哪有人多说一个字,连画契的速度都快了不少,眼睛直直盯着放食的官爷,生怕轮到自己就没吃的了。
后来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连隔壁郡县的都知道丘泉郡有处地方在大量招工,每天还有热腾腾的饭食吃,忍不住要来聘一聘,只可惜他们不要外来户籍的,只要丘泉郡人士,想蹭口饭吃的也只能无功而返。
……
遥光坐在新建好的土高炉前,这几日他眼见瘦长的熔炉被造出来,外壁被粘土抹得光溜,巨大的圆筒形状矗立在平阔的原野上。
不远处是先一步搭好的炭窑,远看像口锅倒扣在地上,他坐在这处都能感受到里头的惊人热度,顶上还能喷出滚滚浓烟,真像只怪物一样。侧面开了个口子,立着只大木箱子,四个人拖拽,正送逆抽,他听了一耳朵,据说是送风用的,不过往窑子里送风干什么,不怕把里头的火星给吹灭了?
遥光搞不懂,路过时只多打量几眼,好奇里面到底能出个什么明堂。
到了第八天,沈清和也到了场,已经闷窑了两日,终于到了开窑的时候,成败在此一举!几个常在窑边做工的汉子打着赤膊,合力将窑侧的小门给打开了,里头黑漆漆静悄悄的,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翘首以盼。
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东家究竟在做个啥子,只要给口饭吃,每天就听话的埋头砍树搭炉子。但这大锅子里到底能出来个什么玩意儿,他们是一概不知的。
炭窑是游洛主管,娃娃脸少年面色严肃,他将棉布缝制的手套戴好,率先躬身进了窑内,出来时手里的拎着几条漆黑的东西。
众人定睛一看。
是,是炭啊!
把木头砍下来,再放‘大锅子’里一燎,就成了炭了?!
那为什么他们把木头放灶膛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清北考科举》 30-40(第2/18页)
烧火,就只剩下一把灰呢?
像制炭这样的手艺,多是一代传一代,家族合力经营,不为外人所知的,没想到郡守大人将他们招来,又是砍树又是砌砖,竟是要烧炭!
游洛将烧制好的炭递到沈清和面前,两人围着这黑条条讨论。
游洛:“老师你看,色泽发亮,敲击声音清脆不易碎,品相不错。”
沈清和点头:“丘泉郡里青冈木茂密,这种木头烧出来的就叫青冈炭,等下把其余的炭出窑后,用炭灰覆盖,便能生成一层白灰,白炭是稀罕物,卖价能更高。”
游洛听了点头,随身拿出张纸,用炭笔记录后,笔下不停,“第一次没经验,堵口不及时,让不少空气进去了,炭窑内应该有一部分次品。此外烧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些,延长至十日,书上说最优的炭条敲击时应该是响亮的刚音,能更耐烧。”
沈清和满意点头,微笑道:“多烧几窑,这几次实践活动够你写一篇实践报告……甚至是论文了,届时放在咱们清北头刊上,还压你师兄们一头呢。”
游洛听了热血沸腾,气宇昂昂去地盯着开窑了。
沈清和盯着一车一车炭条被卸出,心里噼里啪啦敲起算盘,系统听说要卖炭,不解道:“宿主不是要用木炭炼铁吗?这里平均气温都到零下了,留下过冬也是好的,怎么就要卖了?”
“一斤青冈白炭,价格贵比十倍的普通黑炭,更别说烧了冒黑烟的石炭。”
沈清和说到此处还甚是遗憾,按照地理位置,北方更容易有矿产资源,铁矿被无意发现了,这煤矿他大致形容了形态,派十几个的察事小吏遍寻无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石炭精制成焦炭后烧出的温度更高,炼的铁杂质也更少。无奈之下,他只能烧制木炭,再去其他郡县走商,换些煤炭来。幸而这青冈白炭是尖货,能用的都是家底丰厚的士族,折价去换石炭,应该收获颇丰。
“……这边就交给乐胥生带货行贾,顺便将朗新月也带出去见见世面,其中门道也足够写篇心得报告了。”
沈清和说完,满意的点点头。每个学生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定让所有人都在清北收获知行合一的充实体悟!
可怜的学生们。
系统默默点了根电子蜡烛。
监完工,沈清和是脚不沾地坐着牛车赶回府廷,这几天的分类工作法小有成效,他特意选了几个有点文化,人还机灵的小吏,交他们简易的excel表格,数据分析什么的就不强求了,能把乱七八糟的庶务整理成清楚明白的可视化图表,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这里的土地不适合耕种,但不适合不代表不种了,五谷之首的粟米,抗寒的小麦,这些保障民众基本生理需求的作物还是需要规模种植。在此之外,铁器,纺织,造纸印刷……这些稀缺的工业产物,不仅能快速打开商路,还是让丘泉郡有机会独步天下的根蒂,必须尽快拟一个章程,叫一切能落到实处。
沈清和长叹口气,任重而道远!
一切慢慢来吧。
刚回迈进府衙,几个等待多时的老头子立即起身,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就是怒斥:
“好你个沈清和,虽然你年纪小,但我等都敬你是个郡守,没想到竟然如此妄自尊大把持包办,你难道我们都死了不成?!”
第32章 32 肃清门庭
被劈头盖脸一顿骂, 沈清和也不是泥捏的,他上下打量这老叟,白须垂到了胸口, 脸上遍布斑点,不是府廷内的属官, 而是从京都退下的徐老,当年也是御史台的一代人物。
他听说过这位铜筋铁骨的名声, 看似颤颤巍巍拄着拐杖,骂人时中气十足, 他已经领教过了。
扫过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数人, 他明白了, 这是去搬救兵了啊。
沈清和还是很尊老爱幼的, 他施施然在案前坐下, “徐老先生, 年纪这么大就该在家中休养, 谁撺掇你跑到这里吹胡子瞪眼的?我替您做主, 一定好好罚他!”
“你哪里来的脸皮说这些!”徐翁将拐杖杵在地上,敲得邦邦响, “我是年纪大,可是眼不花耳不聋, 知道你的乖戾行径!你在郡内大肆收拢奴客僮仆, 我看你是要将偌大丘泉郡变成你的私庄,一定要府廷成了你的一言堂, 才能甘心吗!”
他气得胡须颤抖, 像是下一刻便要背过气去。
后面追随之人都一副义愤填膺之态,怒视着闲散落座的年轻郡守。
沈清和笑了,“我只是到老先生耆年硕德, 在郡中是鼎鼎有名的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我看不然。”
徐翁怒目而视:“你说什么?”
背后有人愤慨道:“徐老可是得自京都受命,告老还乡,荣归故里,怎容你这小辈大放厥词!”
徐老摆出了昔日朝中上谏的架势:“他们是动不得你,但我可以,回去后我便上书请命,褫了你郡守位置!”
图穷匕见了。
沈清和慢悠悠道:“大雍实行占田荫客制,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一品占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此外还可荫庇亲属,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不同户数的佃客。”
徐翁眉头一皱:“自然知道,你说这些干什么?”
“有功名官身便可免除赋税,有的人便可趁此将自耕农变为自己的佃农,不仅不用种地,还能美滋滋的收地租,您对此怎么看呢?”沈清和又道。
徐翁面色古怪,“虽有不妥,但在律法之内。”
有人的冷汗下来,劝道:“徐老,这人惯爱巧言令色,您不要被他诓骗了去……”
“真是好冤枉。”沈清和从案上翻找,提出了本账册,一字一句念道:“田大人,共收献田三千两百亩,佃农两百八十余户。”
少年郡守又瞥了眼徐翁身后的人,悠然翻过一页,“褚大人,霍,收献田五千八百亩,佃农四百六十余户。”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