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110-120(第1/28页)
第111章
范小蓉打电话跟赵如月说,第一批总共一千台的MP3和MP4已经出发,正在送来的路上时,秋夏面包店的生意也趋于稳定了。
不过依然还是只卖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一两点这个时间段。
也有客人抱怨面包店关门太快,有时候来晚了就买不着,催着宁绍明开店久一点,面包的数量多增加一点。
宁绍明每次听顾客抱怨,都会笑着点头说:“好好好,您的建议我已经记下来了,肯定多加点量。”
“其实这段时间也在慢慢加了,但是没想到客人也越来越多,等家里的事情忙,就能全天开业,到时候不管您白天还是晚上来,都能买到。”诸如之类的话
实际上他也就这么一说,没有真的不管不顾地去加量。
他只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的量,就不再增加了。
毕竟他做的面包几乎没什么放添加剂,外包装和食品保鲜卡也还没买回来。
面包保质期比较短,现在有冰箱的人家又少。
所以有些面包当天卖不完的话,第二天就没法卖了。
还有些可以留个一两天的面包,比如菠萝包,肯定是第一天风味最好,第二天就不那么新鲜,第三天那口感就真不成了。
为了保持自家店的口碑,宁绍明宁愿少挣一点钱,也要保证每天尽量不剩货。
秋夏面包店的生意趋于稳定,宁绍明却遇到了别的麻烦。
“最近在夜市街卖钵仔糕生意不太好了。”
“你查过怎么回事了吗?”赵如月虽然最近不用上课,但她也要忙自己的事,有一段时间没关注夜市街那边的生意了,还真不知道最近生意不太好。
家里用钱紧张,她没有光等着范小蓉那边的货送来,依然抽空去县城甚至市里的回收站,买一些还能修的MP3和MP4回来。
修好之后,能卖出的就卖,暂时没人买的就留着。
等范小蓉那边的货到了,到时候开店还能用这些二手机来做一波低价促销,吸引人气,把自己的店打出名声去。
宁绍明说:“查过了,夜市街上也多出了好几个卖钵仔糕的摊子,人家的价格还比我们低,不过我没尝过味道怎么样,只听客人说过价格,有些客人说味道不如我们家的好。”
他觉得自家卖钵仔糕的价格最贵,生意有被影响却没有彻底卖不出去,就是家的味道还是比较好的,这才留下了更看重味道的客人。
只是生意还是被影响了,必须得想个办法才行。
赵如月了然:“以前我们家摊子卖的东西,在夜市街是独一份,所以价格定得高一点也有人卖,现在有了竞争者,想要让生意回温,要么降价,要么就得换别的东西卖了。”
宁绍明觉得降价不算个好方法:“我们在那边摆摊一段时间了,熟客有很多,以前人家一直花比较贵的价格买,现在竟然降价了,多花钱的客人可能会心里不舒服,还不如把家里的小玻璃杯全部清掉后,不卖这个了,换别的东西卖。”
赵如月点头,觉得这样也不是不行,不管是降价还是换东西卖都有利有弊,端看他怎么去考量。
“你想好卖什么了吗?”赵如月问。
宁绍明说:“想好了,就卖面包。”
赵如月没反对,但有点不太理解:“大晚上卖面包?”
“我观察过了,县城很多面包店开门时间都在上午十点之后,但是大部分人上班时间都集中在七点到九点半之间,很多客人跟我抱怨,早上不想吃粉面、包子、油条的时候,想买个面包吃都买不到,提前买回去放的时间太长,第二天又不新鲜了,我就觉得晚上到早上这一段时间,有点搞头。”
客人的抱怨不能全听,也不能不听,需要自己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
宁绍明说到面包店里的事,总是两眼放光:“我们店里的一些面包,价格不贵,成本和利润已经压到几乎是最低了,这一部分图的就是一个薄利多销。
做面包的门槛也比做钵仔糕高一些,这样到夜市街摆摊,就算再出现同样的摊子,不会一下子出现好几个,也不怕别人再降价跟我们竞争,我们自己又有店,去夜市街摆摊算是赚个外快,顺带宣传一下自家的店。”
之前卖钵仔糕是临时起意,这次宁绍明打算做长期的买卖。
这次换东西卖之后,就一直在夜市街卖面包蛋糕这一类的东西了。
以后最多会根据东西受欢迎的程度和摊位的保持新鲜感,换一两样,或者增加、减少一两样,但不会再换不同的食物类型。
他继续说道:“以前总说吃隔夜的东西不好,但是你想想,面包早上做好,别人上午买回去,放到下午或者晚上才吃,是不是也过去了好几个小时?那我傍晚做好面包,别人买回去,放到早上起床的时候吃,其实时间上跟早上做好放到下午或者晚上吃也没太大区别。”
“既然你想好了,那我支持你,就是你可能会很累。”
“放心,我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你也是,一直低着头修理东西,也要是不是站起来走走,看看窗外。”
两人说这话,家里孩子突然冒头:“我会监督妈妈的!”
说话的是宁时夏,这孩子总是爱蹲在某个地方玩,有时玩虫子、有时玩玻璃珠子或者她的宝贝飞机模型。
很多时候大人不特地去看就注意不到她。
赵如月捏捏女儿的脸:“今天不玩你的小玩具了?”
宁时夏举起手里的小木块:“在玩,爷爷帮我做了新的。”
宁绍明拿起来看:“没想到你爷爷还有这个手艺,我小时候,他可从来没给我们做过这些。”
不只是他,他哥哥姐姐们也没收到过这样的小玩具,要不他不可能不知道。
宁时夏嘿嘿笑:“爷爷最疼我,爸爸妈妈,我想把收音机拿去给爷爷听可以吗?”
其实她已经拿去给爷爷听过了,只是这次想直接放在爷爷那里,让爷爷一直用着,才要问家长。
赵如月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自己不用了吗?”
“我可以跟爷爷一起听,而且我的玩具也很多呢。”
宁绍明沉默了半晌,想起家里刚有电视的那段时间,他爸喜欢看电视,这边有电视后,就每天都来看一会儿。
老爷子来了也不闹妖,就边做活边看,刚开始他妈还不好意思来,后来一看,老头能去,自己为什么不能去?
也跟着来了,但是这老太太比较能折腾,她看电视就算了,也不老老实实在后面看。
有时候还跑到前面店里,指指点点,他们店里会准备一些小咸菜小酸菜什么的,放在外面让客人自己加。
她觉得这样浪费钱,客人加多一点她都要嘀嘀咕咕,甚至有一次直接当人家的面,说人家加太多了,咸菜也有成本的之类的话。
人家客人花钱来吃饭的,哪能乐意啊?
幸好赵如月发现得快,给那个客人送了个小面包赔礼道歉,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110-120(第2/28页)
事才没对店里的生意造成太大影响,过后赵如月就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宁绍明。
她觉得当儿媳妇的对婆婆说话需要顾忌的多,当儿子的毕竟是亲生的,说起来就没那么多顾忌。
然而还没等宁绍明跟他妈说什么,他爸也发现了这事,老爷子自己就不来了。
他爸不来,她妈也没了来他这边的借口。
因为她妈要面子,让她自己一个人来,她想起当初跟宁绍明闹的别扭就觉得不好意思。
宁绍明好几次不听她的话,下她面子,她现在面对这个儿子心里也犯怵。
宁绍明和宁达都以为这样她就不来了,没想到她消停了一段时间,发现宁绍明中午不在,又趁宁绍明不在的时候来。
以前他几乎一整天都在店里的时候还好,现在他每天十点半左右出门,下午一两点才回来。
中午这段时间宁时春就感觉很难搞,他毕竟是孙辈,人又老实根本不敢跟他三叔一样直接说他奶奶。
三婶又在后面忙着修东西,不好打扰。
宁时春个老实孩子就这么一直忍着,还是孙佳佳一看这样不行,就悄悄去跟赵如月说了。
但是现在他们也没想到什么好方法
说也说了,就是不改,宁绍明总不能一直在店里待着。
这会儿听到女儿的话,他忽然就想明白了:“你说是不是因为我妈太闲了?”
“什么?”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赵如月没反应过来。
宁绍明解释道:“就是我妈趁我不在,总跑来店里那事,仗着自己是长辈,做的又不是什么多坏的事,你们不好对她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就我这亲生的凶一点,别人也不会多说闲话,但这老太太就像跟我们杠上了似的,我在她就不来,我不在她就来。”
赵如月有想过婆婆是不是更年期还没走,但是她年纪都那么大了,看着也不太像。
现在宁绍明这么一说,赵如月倒是也有点明白了。
家里的地全分给了孩子,他们自己留的少,很快就侍弄完了,菜地也没多少活,最小的孙子孙女也不用她带,出去找别人唠嗑吧,别的老头老太太都没他们这么清闲。
忙忙碌碌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乡下老人又没什么能娱乐的东西,只能成天待在家里跟老头子干瞪眼,可不就得找点存在感。
赵如月说:“先看看小夏把收音机放爸妈那边后,她还会不会这样。”
如果有收音机听之后,就不那么干了,说明并不是真想捣乱,而是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想在孩子这里找点存在感。
所以离得近的孩子才倒霉了。
而老大家只剩大儿媳在,她怕自己冲老大家作妖,大儿媳真放弃坐牢的老大跑了。
别看大儿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孩子都大了,她真铁了心想二婚的话,也不是找不到。
老二家在县城,不经常回来,又觉得闺女是嫁出去到别人家的,她不好跑到别人家作,可不就只剩下老三了。
赵如月这么猜测还真猜对了。
宁时夏把自己的收音机放在那边后,黄秀华来店里的次数明显变少。
偶尔来一次,大概率也是想看电视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就先在店里晃悠。
宁时春忙着厨房里的事顾不上外面,孙佳佳发现了她的意图后,又慢慢跟她接触,了解了她的心思,就哄着她到后面去看电视,或者把她糊弄走。
赵如月还挺庆幸,当初幸好没拒绝孙佳佳来帮忙,要不然,她现在可没时间腾出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学校开学后,宁丹萍每周星期六和星期天才能回来帮忙,孙佳佳就成了店里招待客人的主力。
她和宁绍明给宁时春涨工资的时候,也顺便把宁丹萍的工资涨到了四百块钱,现在给孙佳佳的工钱也跟宁丹萍暑假在店里全职干活的时候一样。
孙佳佳当初来店里帮忙,还真没想过自己竟然也能拿工资,这对来说实在是个意外之喜。
她当时是真的单纯地想来学学怎么招待客人,怎么在开店后当个老板娘,期盼着自己跟宁时春结婚后,开一家店,一起挣钱好好把日子过起来。
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孙佳佳的手都在抖,她这辈子,第一次手头能有那么多钱!
赵如月发现,这个姑娘有时候挺精明,但有时候也挺傻。
她竟然只给自己留了一百块,然后把剩下的三百块钱交给宁时春,还说:“我爸妈要的彩礼,我们俩一起挣。”
孙佳佳想,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话,要不了三四年,他们就能结婚。
到时候他们二十出头,结了婚刚好可以领证。
彩礼那事,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好几次你来我往的拉锯,孙佳佳父母咬死了最低三万,不然免谈,他们直接把户口本藏了起来,不给彩礼就不让领证,领不了证。
就算他们俩办了酒,在镇上算结婚了,可等他们俩生孩子的时候,孩子想上户口就麻烦了。
王海燕倒是想放些狠话,可挡不住她儿子被人家女儿迷得神魂颠倒,非要娶人家,他说孙佳佳一句不好都不行,这下可算是被人家拿捏住了。
她对宁时春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只好撒开手不管,同时也跟宁时春说了,家里现在没钱,他非要结婚,那彩礼就自己挣。
他自己能挣到彩礼就结婚,挣不到就拉倒,好像真的撒手不管了。
只不过她以前还要求宁时春给家里生活费,现在倒是没再要了,想来对自己儿子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又或者也是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幸好宁时春也是个憨实的,孙佳佳把钱给他后,他隐约觉得这样好像不太好。
但是孙佳佳的表现又让他有点不确定,他就又跑去找他三叔问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