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需要担心的,是韦安石的逝世、以及上官婉儿之墓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该感叹的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我们刚刚说到太平公主利用星象变化,令术士去对李旦说,彗星变动,意味着除旧布新,而象征着皇帝的武仙座星又动了,这是太子应当做皇帝的意思。】
【从古至今,能坐上皇帝位置的猜忌心都很重,李旦这时候才当了两年的皇帝啊,才两年,太子就想当皇帝了?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推测一下正常的皇帝会做些什么?猜忌自己的儿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要谋权篡位,废黜皇太子!李隆基要面临的是什么,那是灭顶之灾啊!】
【但是事情的发展走向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李旦做了什么呢?】
【他听到术士的这番话,直接了当地说:“传德避灾,吾志决矣!”既然天象是这样,那便顺应天象,快快传位给我的儿子吧!我已经决定了,谁都不要来劝我!】
弹幕又炸锅了。
【我直接单手走一个六。】
【这是在整个历史上都石破天惊的举动吧?震惊到我了。】
【你们都在感慨他的举动,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24-30(第3/20页)
我只感慨李隆基有一个好爹。我也想要。】
【一个好爸爸,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应该提一嘴的是,李旦登上这个皇位也是靠的他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政变,不过他也确实是千古难遇的奇葩皇帝就是了。】
【能当皇帝的哪个舍得放下手里的权力啊?】
【李旦后期确实也有点不舍得来着,李隆基为了获得权力和打败太平公主,不是又发动了一次政变嘛……小声哔哔。】
【但是单看这里,不妨碍他是一个好爸爸!】
【这么说,李隆基一家子的感情确实很好嗷?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父子之间的感情也还可以。】
【唉,就是可怜了我的太平呜呜呜。】
神音继续。
【其实在这件事之前,支持李隆基的大臣都被太平公主剪去差不多了,那时候的李隆基算是一个损兵折将的状态。如果在这里,李隆基他爹按照常理出牌,我估计在这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之中,李隆基的赢面不大的。】
【如果他输了,太平公主赢了,或许那个像流星一样划破天际的红妆时代,还能继续延续着。】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公元713年,也就是开元的元年七月,太平公主自缢而亡。】
【自此,那个让女子熠熠生辉的红妆时代,彻底拉下了帷幕,女性退出政治舞台,在此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加深对女性的束缚,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中的女子,能如大唐女儿一般明艳动人。】
【我们无从探寻太平公主的墓,也无法得知太平公主的名。】
【在婉儿的墓前凭吊的游客,心里怀念的何止一个婉儿,他们也在怀念太平啊,怀念那个大唐镇国公主。】
【那些认为太平公主在上官婉儿之死上大做文章的人,认为太平是出于政治目抬高婉儿之名,可太平公主她真的抬高了婉儿吗?】
长安城的众人议论纷纷。
“上官婉儿她本身就站在高处,何须抬高!”
“她一人代笔四人联诗啊,加上她自己,是五个人啊,替五个人写诗联句,当场便作,文思泉涌,句句皆是上乘。”
“一人评定天下诗文优劣,谁不梦寐以求她一句赞扬啊。”
“宋之问就是得了她一句上乘,在整个长安都出了名。”
“那日艳阳高照,彩楼之上,她素手扔一众诗稿,真如高阳之下白雪纷纷,又如乱花迷人的眼睛,那等盛况,我有幸见过。”
一时间,众多年轻一辈拥簇在刚刚说话人的身边,纷纷催促道:“快讲讲,快讲讲,斯人已逝,我此生怕是无缘得见了!”
“如今哪里还有那等盛大的诗会啊,实在让人怀念。”
“怀念的哪里是诗会,怀念的还有那个千年一出的奇女子,上官婉儿。”
宣政殿前的百官也左右说着话。
“她一人掌管制诰,她一人独自担任这个职务啊。”
“历代掌管制诰都是需要一个几人搭建的班子的,以免言辞不当。”
“历朝历代担任此职务的,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政坛风云人物啊,都是一代文坛宗师。”
“许敬宗、褚遂良、魏徵、上官仪……还有她,上官婉儿。”
【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写道:“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嚐共游东壁,同宴北诸,倏来忽往,物在人亡。”】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婉儿还在的时候,修整图书,而她与太平一同游玩书府,一同参加宴会,在她死后,也终究成了留存在太平记忆之中的事情了。】
【墓志铭中,太平将婉儿的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抬高,更不像史书之上的肆意涂抹。在这一千三百年后才终于得见天日的墓志铭上,我们看到了完完整整的婉儿,看到了那个最真实的婉儿。】
【她为婉儿编纂诗集,为婉儿建墓撰写墓志铭,仅仅只是聊表怀念吗?】
【我想墓志铭的最后,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上官婉儿被安葬在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尽其殡礼。龟龙八卦同婉儿作陪,一同长埋地下,金石器乐傍婉儿身侧,与尸骨同葬于墓穴。】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自你走后,天地动容,山河失色,物是人非,我仰望着坟冢边的绿树,依稀听见自风声中传来你的声音,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你。】
天幕一出,长安众人皆惊。
“无政治利益,也无一丝私心,她这是想把真实的婉儿告诉后世的人。”
“她在写着墓志铭的时候,是不是预料到史书之上会用春秋笔法在婉儿身上作文章?”
“如此看来,太平公主的愿望,应当是完成了的。”
“太平公主这是想让后世之人,永远记得婉儿啊……”
后宫之中,嫔妃哭成一片。
“镇国公主原来只是想让大家都记得婉儿的才名。”
“可这墓志铭,被埋在地下一千三百年啊,整整一千三百年,婉儿的名声全被那群酸儒给毁了!”
“他们比不上婉儿,只能去抹黑婉儿。”
“公主您看啊,大家都记得婉儿,大家都记得啊!”
“我大唐女子的光辉,终将是照耀到了后世。”
天幕之上的弹幕前所未有的快。
后宫之中,宣政殿前,乃至整个长安城,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仰头看着迅疾闪过的弹幕。
【婉儿被抹黑了一千年!】
【他们不能容忍女人执掌权柄,用最苛刻的标准评定她们。】
【他们恨不得钻进女人的石榴裙底下去批判她们!】
【但凡是能挑出一点毛病的,都要被大书特书,以此来否定她们不配坐在那个位置上。】
【我们本来可以拥有很多很多个花木兰、武则天、上官婉儿,可是男权社会把她们都淹没了。】
【唐朝之后对女性更严苛了,抹黑婉儿的《新唐书》就是宋代成书的!】
【自太平公主去世,整个红妆时代都结束了啊,再也没有女子能那般恣意了。】
【那时没有女子本该弱柳扶风的说法,她们可以提裙恣意奔跑,可以身着胡服登马和男人一同打马球,她们明艳动人,恣意酣畅,妆点了整个盛世啊。】
【太平公主倾尽心力所求,也不过是一个记得,也不过是一个公平。】
【她只求世人记得婉儿之名啊!】
整个长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24-30(第4/20页)
城看着天幕上那些飞速闪过的言论,这些言论快速进到了脑海之中,不待思考与品味,又出现了新的言论。
这些都是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后人的话。
太快了,天幕上的话真的太快了。
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反应,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思考,千年后的思想就这么直直坠进了整个长安,坠进了此时正在看天幕的所有人的脑海中。
不过片刻,长安众人看到天幕之上出现了更为壮观的画面。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公主能看到吗?能看到我们都记得你和婉儿吗?】
也不知是谁带头说了一句。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于是整个天幕之上,每个人都停止了自己正在说的话,都停止了自己正在打字的手。
每个人都在证明着她们自己对婉儿的铭记。
在直播间,用最简单发弹幕的方式,用着寥寥的八个字。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短短的八个字持续不断地飘在了整个天幕之上。
三年前,太平公主身死,整个长安,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三年之后,这句话穿透了千年的时光,又重现长安。
无论是帝王还是宰相,嫔妃还是宫女,小贩还是走卒,只要是此时仰望着天空的长安人,都看到了这句话。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王皇后看着天幕喃喃道:“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你……”
镇国公主的英姿倩影还如在眼前。
那个在记忆之中消失了三年的人,又浮现出来。
她站在天幕之下,只觉得自己渺小,与登上政治舞台,死前所求仅仅只是公正的太平公主相比,她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镇国公主她有勇有谋,她与男子站在同一历史舞台。
世人是记得上官婉儿了,可是太平公主呢?
她连名字都未曾留下,连坟茔都没有。
她一国公主,站在红妆时代尾端的女子,不应当落到如此结局的。
王皇后看着天幕,眼神越发坚毅起来,她跟着天幕一次接着一次念道:“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太平公主同样应当被铭记,同样应当有一个在千年之后供后人凭吊之所。
王皇后拉紧了衣袖,欲往宣政殿走。
赵丽妃察觉到王皇后的异样,伸手拉住了她,提醒道:“后宫……不得干政。”
王皇后平静将衣襟理平,声音略有些颤抖:“你应当知道,我的结局。”
赵丽妃眉头皱地更紧:“即便…………即便被废,可陛下这几年已然是悔改了。”
王皇后带着几分无力笑了,她转过头看赵丽妃:“花无百日红,何况帝王之心。若是这天幕从此再也不出现,谁来提醒陛下呢?谁来提醒他我是他的结发妻,谁来提醒他,我应当拥有一个一国之后的尊严呢?”
“我这一生,无子无女,未涉朝政。这皇后之位,看着花团锦簇,可实际上也终究不过是被架在高位用来观赏的。陛下厌弃了,这个位置就该换人了。”
“我非出身名门,无人为我撑腰,亦非陛下喜欢的模样,能得他长久喜爱。”
“我不似婉儿那般饱读诗书,也不像太平公主那样有铁血手腕,我再普通不过,用不了多久便将被皇帝厌弃。”
“于史书之上,最终也只能得一句,玄宗之妻王氏。”
王皇后握着赵丽妃的手,像是在汲取力量。
她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我可以在史书之上无名,亦可以不被后人记得。可太平公主,那个跳出藩篱的女子应当被记得,应当彪炳史册,应当被后人凭吊缅怀。”
“大唐女子,不输男儿,她应当被记得。”
“太平公主在千年后为婉儿正名,而我想要千年后的人也记得太平。我左右不过被废,能尽如此绵薄之力,此生也不算白活。”
赵丽妃回握王皇后的手,她看向天幕:“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我与你同去。
宣政殿前,张说看着天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