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之志,在为婉儿写诗集序文的时候,他便已然知晓。
他本以为二人之死不过如流星一般短暂划过,留给世人的仅仅一个风华的背影。他们这一代亲眼见过她们的人尚且记得那是何等绝代的模样,若是他们不在了呢?
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谁会记得呢?
仅凭那两句诗文吗?
张说含笑看着天幕。
那两颗流星最终没有陨落,她们划过长空,并不是青鸟飞过蓝天,了无痕迹,她们的余晖照到了后世。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千年之后,世人皆知你与婉儿真情。公主,您泉下有知,应当安心了。”
宣政殿前的大臣大多被此真情感动,有低头擦泪的,有闭目缅怀的,有看到后人皆记得婉儿内心宽慰而笑的。
李隆基却笑不出来。
迅疾闪过的那八个字像是活生生在打他的脸。
他费劲心思改了史册,掩藏两个人的关系,将为婉儿编撰诗集之名挪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些都算什么?
全都白干了吗?
他李隆基算什么?
一个笑话吗?
千年之后,真相大白与天下,不仅仅真相现于后世,真相还借助这个天幕,放给了他所有的臣子看!
后面已经在传出跟读的声音了,他听到了!
都在读那句“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李隆基在难过的想死的同时,暗自庆幸,幸好这些只有他的大臣和后宫能后看到。
站在政治角度,所有的臣子都会与他在一起!
他是天子,他是帝王啊!
为了这等小事与他唱反调,那才是真正的仕途走到了尽头。
混迹官场的那群老油条哪里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更不可能拿全家的性命开玩笑。
这毕竟不像第一次天幕那样,字字句句说的都是他的政治错处。
只需在天幕结束之后,简单做些补救,此事便算揭过了。
若是被那些满心意气的年轻文人知道,那才算糟糕透顶。
那群文人什么都不争,就争一口气啊。
无关利益,只讲意气。
他们每人一支笔,那笔厉害的很。
更严重的是,就此他将失去大批有能力的臣子,文人或会因此对他这个帝王失望透顶,拒绝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24-30(第5/20页)
朝为官。
国无贤臣,那是国之将倾的衰颓之势啊。
幸好,幸好这天幕只有皇宫内才可以看到。
可李隆基忽略了这天幕会有被整个长安看到的可能性。
此时突有宦官慌张跑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仓促跑到李隆基面前跪下:“陛下!太学诸生集体上书请愿,请求重建上官婉儿之墓!”
李隆基眉毛倒竖往前急走了两步,摔着衣袖道:“他们如何能知道!”
宦官声音更小了:“陛下,现如今,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啊……”
李隆基犹不死心:“知道了什么?”
宦官不敢看天幕,但他清楚知道此事天幕之上的画面:“知道了……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李隆基震惊:“他们,他们如此,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吗?”
宦官心里苦,他甚至不敢说,不仅仅是太学那批学子,乃至整个长安城的文人都陆陆续续往皇城处赶,他们无官无爵,却有胆来集体请愿。
官场之上,他见过太多权衡利弊之人,他们被利益趋势着,为利益权衡着,干着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
年岁越大,便越会权衡,经验越加丰富,在官场之上游刃有余。
可总有人还年轻着,总有人未被污浊荼毒,总有人写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制,更是为了一抒满腔之情,所以那个盛世大唐才得以成为诗的国度。
皇宫门前,文人齐聚一团。
还有些脚程慢的陆陆续续往皇城赶。
有不理解者发问:“你们不担心此举,折损自己?”
“无关折损,我只担心改变上官婉儿的结局只差我这一人的声音!”
“她是一代文坛领袖啊!没有她上官婉儿,没有我今日的文学成就啊。”
“我只求她死后有一处栖身之所。”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之前,史书应当如是记载,如此方算公正!”
“千年的后人都记得婉儿之名呐,若他们也生于此时,这队伍之中,也当有他们身影。”
天幕之上,“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的弹幕依旧没有停止。
整个长安城里,以文人齐聚的皇宫门前为中心,每个人都在与天幕一同呼喊:“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的时光隔去的仅仅只是时空,古今之人的心意在此时,被简单的八个字打通。
这似乎已经不单单是太平公主寄予愿望的一句思念之语,它变成了一句祈求铭记的符号,变成了一句请求公正的符号。
从宫廷之中,到皇城之外,从妃嫔三千,到文人数万,从古代到现代,请求为婉儿正名的愿望打通了时间壁垒,打破了空间壁垒。
太平公主生前祈愿,祈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她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婉儿。
而此时,有成百人,数千人,上万人,继承了太平公主遗志,他们集体请愿为上官婉儿正名。
此举声势浩大,万人空巷。
长安街路边的稚儿不过三四岁的光景,她瞪大眼睛,看着急急撩袍跑过的文人,拽拽身边女子的衣裙。”阿娘,他们这是去做什么?”
女子眼眶含泪笑着道:“囡囡,他们这是在去寻一个公理,寻一个正义。”
“公理?正义?”
小姑娘抬头看着天幕,小小的手指蜷曲指着天空:“是为了这个吗?”
女子点头:“是的,囡囡真聪明。”
小姑娘看着天幕的文字,尚且不解其意:“阿娘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囡囡看不懂。”
女子擦了擦眼泪,为女儿解释道:“这句话,是镇国公主太平长公主为她的至交好友上官婉儿所写,意思是,自你走后,天地动容,山河失色,物是人非,我仰望着坟冢边的绿树,依稀听见自风声中传来你的声音,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你。”
小姑娘看着天幕,听着街道上行人奔跑的声音,也跟着她的阿娘读了起来:“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太平公主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婉儿。”
【作者有话要说】
三章合一,入v万更,感谢宝贝们支持哦
第25章 (后续) 所有人:“请陛下恢复上官昭容之墓”
乐坊之中, 一女子手执一本诗集,仔细观摩着,她边看边跟着吟了出声:“汉家婕妤唐昭容, 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她仔细品后抚掌道:“好一个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好一个不服啊!”
“风发的意气和不服输的劲头跃然纸上。”
她大敞着窗户, 外面的文人来来往往, 皆往皇城去, 天空之上,那重复不断的八个字分外清晰。
她的眼睛越发明亮起来,开门朗声道:“这几日开个台子吧。”
来的女子年纪更大些, 穿的明艳动人, 一双眼睛波光流转摄人心魄,她惊喜道:“公孙娘子这是要上台?”
“你这剑舞洒脱顿挫,浑然天成,可值千金呐。你初来长安, 只要多多露面,凭你的本事, 那就是长安城里一等一的红人。”
公孙大娘笑了笑:“多替我排几场吧。”
“想通了?想多赚银子了?”
公孙大娘隔着窗户看着外头坊市间奔走的行人, 默然不作回答。
她不过一介舞姬, 出身贫寒, 身份低位, 不过是蒲柳之姿, 微不足道。
可她胸中总有几分意气待于抒发。
“不服丈夫胜妇人。”
不服这世道啊, 只有男子才能舞刀弄棒, 不服这世道对女子要求也实在严苛。
街上的奔走之人让所有文人, 让所有为官者,都记住了上官婉儿。
那么她便用这舞,这剑,舞出婉儿微末的风姿,让整个长安城的平民百姓,也都记得婉儿。
天幕快消失了。
【墓志铭读完了,这次的博物馆之旅到这里就结束啦,有机会再给大家开直播。】
李隆基尚且为诸生情愿而发愁,听到这话抬起了头。
这次的天幕,要结束了?
天幕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实让他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天幕早早结束是好事!给他喘口气的时间吧。
【之前发的视频下面,有看到有些观众在问姚崇是谁,他确实不如唐玄宗和杨贵妃出名。甚至因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缘故,他也没有给婉儿写序的张说出名。既然有观众问到,我就做一个视频盘点一下开元初期的一些宰相,视频已经在做了,各位宝宝可以蹲一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24-30(第6/20页)
【聪明的人已经去主页占坑了。】
【我屁股大,等视频出来了先踢我。】
【很喜欢博主的科普,提前占座。】
【是的,我磕婉平我知道张说,但是我不知道姚崇,等博主给我讲。】
【姚崇,我读历史书不多,真的不太了解他。】
弹幕一条接着一条,清一色的对姚崇不熟。
姚崇?是谁?宰相?不熟?博主快讲。
宣政殿前的张说也看到了。
张说最近始终被姚崇力压一头,如今听到天幕,得意且含蓄地笑了起来。
畅快啊!
后世人有许多不知道姚崇是谁,姚崇不如他张说有名气!
张说乐不可支,若不是李隆基此时还站在不远处,他简直想拍拍大腿。
始终侧对着姚崇,离他远远的张说终于主动拉进了与姚崇的距离。
他伸出一条胳膊捣了捣姚崇。
姚崇侧目。
张说对着天幕努努嘴:“看来姚大人并不怎么得后人喜欢啊。”
姚崇看着张说小人得志的模样,表面平静实则心里十分郁闷。
这天幕不是最爱说陛下吗?怎么现在提到了他?
看天幕的意思,下一次出现,天幕内容讲述的就是他了?
他年过天命,扪心自问心向朝廷刚正不阿。
他不像陛下,尚且中年,不知年老做的许多荒唐之事。
年老好啊,年老好,他姚崇已然是老了,留给他做糊涂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不不,他姚崇年老也不会做什么糊涂事,他坚信,下次天幕重现宣政殿,神音所将的一定如此次讲上官婉儿一般,皆是美名啊!
看看现在排在皇城门口的诸生,皆是为上官婉儿一人请愿。
如此感召力,如此远播的美名,和天幕分不开关系的。
谁人看了不眼热?尤其是他们身居高位之人,所图的不就是一个名声吗?
他得承认,他是想拥有如此声望的。
只是现在的天幕尚且还被整个长安城的人看着,满朝文武乃至全城百姓都知道了,他姚崇虽为首席宰相,执紫微令,千年之后,还不如屈居他之下的张说有名声。
这几十年好像是白干了。
姚崇年纪大了,也越发好面子,此时脸上十分兜不住。
姚崇并不回答张说,跨步两步到离张说更远的地方站着,意思非常明显,别来沾边。
张说心里更痛快了。
他姚崇整日瞧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居然也有今日啊!
自天幕说到了姚崇之名在张说之下,整个宣政殿上的大臣频频往这里看过来。
张说双手背在后头,接受着百官的注目礼。
那是一个眉飞色舞,神清气爽,酣畅淋漓!
好天幕,好!
【那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视频见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