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40-50(第1/35页)

    第41章 (视频+后续) 我替你看看盛世长安,究竟是何繁华模样。

    李隆基因天幕所说的“走食”一事, 想起了姚崇的好来。

    诚如天幕所说,姚崇这个人非常会说话,可以说是就目前来看, 他那么多大臣之中,也只有姚崇说话最合他的心意。

    他最会掌握君臣之间的分寸好距离,多一尺疏远, 近一尺又过于谄媚。

    可惜啊, 他的性格不适合长久为相。

    李隆基往姚崇的方向看去。

    这次天幕, 姚崇也来参加了。

    天幕的话将李隆基的回忆拉回了姚崇还执紫微令为宰相的时候。

    那时的姚崇严重颇有意气, 一心想与他携手开创君明臣贤的开阔□□面。

    可眼睛里看到的姚崇却与之前大不相同了。

    他本笔直的背佝偻了不少,头发胡子也全花白了。

    许是因为担任闲散文官的缘故,他的眼睛里更多的不是进取, 而是守成。

    整个人身上更多的, 是祥和的气质。

    此时此刻,李隆基清楚地认识到,姚崇他老了。

    李隆基转眸又看向宋璟。

    宋璟还能当宰相吗?

    答案是能的。

    但他却不再适合当那个执掌紫微令的首席宰相了。

    性格刚直,却能力不足, 可当一时之相,却不能长久为相。

    李隆基看着天幕, 心里不免有些怅惘。

    宋璟退去首席宰相的位置之后, 把谁塞到这个位置最为合适呢?

    天幕呢, 天幕来说几句话啊, 刚刚背刺的那么欢乐, 现在怎么当了哑巴。

    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该说的事情拼死拼活掖着藏着。

    下一任宰相究竟是谁?

    他做的怎么样啊?

    【如果我们将唐玄宗李隆基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划分为三个时期的话, 那有姚崇和宋璟辅佐的这个时期, 可以称为第一个时期。随着姚崇和宋璟双双下台, 这个锐意进取的开元初期,也算是拉下了帷幕。他们虽然不再任宰相,但他们的功绩却影响到了历史的进程,被史册永远记录下来了。在此之后,我们很难再看到这样一个君臣一心,为开创盛世这一个目标而齐心协力奋斗的画面了。】

    李隆基心里一个咯噔。

    天幕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说下一任宰相是谁,不说就是了。

    怎么还扯上了时代的落幕和很难再看到这样的画面。

    姚崇和宋璟这两个宰相当然值得称赞,但天幕不是也说了吗,他们各有各的缺点,他李隆基找宰相,难不成还会越找越差?

    什么叫“很难看到君臣一心,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画面”?

    为什么难看到。

    他李隆基不是脚踩路上始终在奋斗吗?

    他在砥砺前行啊?

    天幕能不能张开眼睛看一看?

    【宋璟是个好宰相吗?答案是肯定的,论宋璟的政治品格,无论是当世满朝文武,还是跨越时空一直追溯到现在,那样一心为公的纯净之心绝无仅有,很难找到第二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很难抛弃自己的利益。相对于姚崇而言,宋璟的能力差那么一截,但这绝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只是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在首席宰相的位置,管理整个庞大的国家政事。所以综合总结下来,宋璟他也在唐朝四大贤相之列。】

    [四大贤相,上个视频好像提到了,我忘记了。]

    [我回去看一眼。]

    视频的观众在往回翻上一个视频,天幕下,宣政殿前的众人也在哗啦啦翻着自己的笔记。

    张说也将自己满满当当的笔记翻的哗啦啦。

    这笔记多且详细,有批注、有感悟、有反思,张说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

    还有一种心安。

    一种认真学习的心安。

    姚崇看张说在一旁翻着笔记,目不斜视,出言道:“唐朝四大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公可是在翻这个?”

    张说乐颠颠:“对对,我就是在翻这个。”

    姚崇说话的功夫,张说的手也翻到了那里。

    让他看看,还有谁能走上那个宰相的位置,让他从这个天幕的字里行间,窥得一线天机!

    他张说,睿智。

    张说用手指着重复一遍:“姚崇,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姚崇,上一任宰相,已经下台了。

    宋璟,下一任宰相,估计要不了多久,也要下台了。

    可这房玄龄、杜如晦,是太宗的宰相啊……

    张说人傻了。

    他这哪里是窥得一线天机,他这是在翻历史吧?

    后面的人呢?

    在宋璟后面的人呢?

    他有些想当然了,默认为四大贤相是在陛下统治时期的宰相。

    原来是整个唐朝的宰相。

    房玄龄、杜如晦当列在这四大贤相之中,这个张说当然是承认的。

    但是怎么姚崇和宋璟也双双都被后人列在其中啊?

    这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难不成在姚崇和宋璟之后,满朝文武再无人可用了?

    没有人能超过姚崇的功绩?

    开什么玩笑。

    偌大一个唐朝,萎了?

    张说将自己的笔记翻的哗哗作响,正过来看,反过来看,像是要把这样纸给盯出一个洞来。

    后人是不是多少有些不把他张说放在眼里了。

    他张说也是一个宰相啊?

    他就是还没有掌紫微令罢了。

    但他胜在尚且中年啊,他和那群老头子比,要年轻啊,只要他拿出熬鹰的态度,他们总能被自己熬下去。

    自己总能被陛下给看到。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他张说还没登上那个位置,就被盖棺论定,他不如姚崇这小老头了?

    是他理解的这个意思吗?

    他张说,在后人的眼里比不上姚崇?

    张说越想越气氛,甚至想拍拍桌子。

    真是岂有此理!

    姚崇看了一眼盛怒之中的张说,轻飘飘道:“呦,怎么张公不在这四大贤相之列?”

    张说怒视姚崇。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唐朝四大贤相的名字一出,就注定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张说没能比得上姚崇,二是他张说甚至都没在首席宰相之列,连参与排名的入场券都没能拿到。

    后一种可能性比前一种更让张说不能接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40-50(第2/35页)

    翻笔记把自己翻难过了。

    一时间,短暂的愤怒后,张说心生凄凄切切之情。

    不能吧,陛下真的不会没有看到他,连试一下都不让他试啊?

    因为百官翻纸的声音实在是有些大,李隆基也听到了。

    大臣们嘀嘀咕咕。

    “四大贤相。”

    “房玄龄、杜如晦、还有姚公和宋公。”

    “意思是在宋公之后,再没有哪个宰相能超越姚公和宋公二人了吗?”

    想到他们还跟着天幕背刺姚崇和宋璟的节奏,暗自笑过他们二人。

    众人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了。

    人家就是做错了事,还能跻身四大贤相之列呢,他们呢,史册能不能有他们的名字尚且还是两说。

    天幕上的动画搞笑,他们还在那龇着大牙傻乐呢。

    后人都不记得他们,还乐。

    百官能想到的李隆基也能想到。

    他现在心对宋璟尚且有一些不满,按照天幕的意思,后头的宰相还比不上宋璟了?

    他李隆基的眼光不能够那么次吧?

    是他眼光的问题,还是朝中大臣的问题,现在人才少到已经再无能人可用的地步了吗?

    再出现一个能约束手下的姚崇二号很困难吗?

    李隆基再一次把目光给到了安稳坐如泰山的姚崇,而忽视姚崇身边气成一只包子的张说。

    唉,姚崇,朕的姚爱卿,朕的好爱卿。

    【姚崇在李隆基心里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逃亡的路上还会日日想念他的程度,他在逃跑的路上泪眼婆娑地说:“要是姚崇还在,事情一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足以见得他对姚崇能力的认可,和对他本人的怀念了。但为时晚矣,那个时候,距姚崇罢相已经快四十年了。】

    [四十年啊,很漫长的时光了。]

    [唉,想想就觉得难受。]

    [整个盛唐付之一炬。]

    [那是盛唐啊,文化认同度最高的盛唐啊。]

    [就是现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谁不想一睹盛唐的风采呢?]

    李隆基心里又是一个咯噔。

    安史之乱,他逃亡的路上。

    他浑身肌肉紧绷了起来。

    天幕虽然不过寥寥几言,但只言片语之中他能感受到作为一千年后的后人,他们都在为这件事遗憾和叹息。

    那当事人他呢?

    不行,他不能让这件事再次发生。

    李隆基左手捂着心脏,右手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写下,开元四年,姚崇罢相。姚崇罢相近四十年后,爆发安史之乱。

    这个时间节点一定要牢牢记住,牢牢刻在心上。

    李隆基郑重其事将这张记着时间点的纸小心折起来放在胸口。

    回去贴在床头。

    【继姚崇和宋璟之后,大唐再难出现敢说话的宰相,开元之初,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好的开始,然而这个良好的开端却没有长久地维持下去,以至于之后发生了众多令我们惋惜的事情。我们与他们之间横隔的历史长河有一千三百年这样遥远的距离,历史的那端,他们的故事在上演,而历史长河这端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凭空感叹。】

    【继宋璟之后的宰相是谁,他在历史的画布上涂上的又是怎样的一笔呢?这个问题留到下个视频解答,我们下期再见。】

    神音渐渐远去,天幕也逐渐消失。

    “再难出现敢说话的宰相……”

    李隆基再一次把视线给到了宋璟。

    敢说话的就在这里,还并不算很老,看起来有很多年可以活。

    当不了首席宰相,那就降一点嘛,保证他还在中央,但所说的话却时时刻刻能够让他听到不就好了。

    这时候,气成一只鼓气包子的张说终于被李隆基看到了。

    对,就是张说这样的位置,就很好。

    虽不能做首席宰相,但仍旧给宋璟一个宰相的位置,让自己身边依旧能有宋璟的一席之地。

    这样便刚刚好了。

    张说感受到了李隆基的视线,坐直了身体,伸长了脖子,试图与李隆基的视线来一个隔空碰撞。

    陛下这是终于看到他了吗?!

    张说殷切看去,但李隆基视线只扫过他,又将目光移回到宋璟身上了。

    宋璟再次被李隆基热切的视线给吓到。

    他抬头试探看了李隆基一眼,但李隆基并没有现在说话的意思。

    宋璟内心惶惶,天幕消失,陛下这是要惩罚他了是吗?

    但李隆基最后并没有当场说什么。

    他看了看宋璟,最后只说了一句:“散朝。”

    散朝之后,李隆基并没有回去继续处理政事,他往后宫去了。

    难得的,他不是去的武婕妤的住处,而是去了王皇后那里。

    宋璟去处的问题想通了,他还有一件事要弄明白。

    这件事,关乎天幕的出现,是否会改变历史。

    天幕散了,王皇后和一众嫔妃也放松了神经。

    嫔妃们没有离开,聚在王皇后那里准备一同吃过晚膳再各自回去。

    王皇后心里安定不少。

    她最终没有像天幕所说的那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去,比照窦皇后父亲的墓给阿耶做一个同样的坟茔,的确不合适。

    况且她已不得陛下之心,又无母族支持,甚至也没有一个儿子傍身。

    已经知道了自己废后的结局,还是小心些好,不要招惹是非,在这殿里安安稳稳。

    哪怕不能得什么荣华富贵,能得清净也是很好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