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上了。

    天幕说得对,白期待x2。

    安禄山只觉得杨国忠这人越来越晦气了。

    也不知道那蠢皇帝到底有没有相信这些话。

    他既能谋反成功,想必是没有信的。

    不,或许信了,但他安禄山凭借自己的聪明的头脑,还有矫健的身姿,成功躲过了一劫。

    都赖杨国忠,晦气的丑东西!

    【当然,杨国忠最有力的证据,不是安禄山养壮士,也不是他养谋士,而是最后这一条。前面两个理由都是开胃小菜,最后上的这个才是硬菜。】

    [快快快,快上来啊,让朕看看是什么菜。]

    [对,让我看看,能不能弄死安禄山。]

    [是不能的,唉,要是能弄死安禄山,他也不会谋反成功了。]

    [也不一定啊,说不定这真的是硬菜,但是李隆基他不信啊。]

    受到杨国忠两次欺骗的大臣们表示:硬菜?硬个屁,他们已经不相信杨国忠那蠢材了。干什么什么不行,就是跟安禄山撕起来,用的都是喵喵拳。

    没用!

    李隆基也不觉得天幕能说出什么。

    他认为杨国忠要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一定当即就弄死安禄山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00-110(第3/32页)

    那可不是别的罪名,那是谋反呀!

    他怎么会对谋反的罪名视而不见,他就是再宠爱安禄山,也决不能容忍他干危及他皇位的事情。

    在众人都以为杨国忠又要放哑炮的时候,神音开口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先来一更,二更7000字以上,看我能写多少,我努力写,晚上更哦,啵啵

    第102章 李隆基对安禄山:给他给他,全都给他!

    【杨国忠给的第三个证据, 是安禄山私做官服。】

    这话一出,所有人瞠目惊舌。

    要知道做官服向来都是朝廷的事情,安禄山私下做官服, 他想干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再吐槽杨国忠没本事了。

    真就是天幕说的那句,狗咬狗, 一嘴毛。

    杨国忠确实是有能薅安禄山一层皮的能力的。

    【古代官服有非常明确的等级分别, 无论是官服的颜色, 还是随身佩戴的鱼袋, 都是根据官阶而定的。当时的安禄山可以说权势滔天,他肯定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且安禄山并不只是单单做了一套,他请了许多裁缝, 做了数以百万的官服, 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这个理由还行,这才像话。]

    [这个确实能有谋反的嫌疑。]

    [抓啊,还等着干什么,把安禄山打趴下啊!]

    安禄山的小眼睛已经瞪圆了, 他有些愤怒,甚至想跳脚。

    “把安禄山打趴下”这话刺痛了他。

    谁都不能打倒他, 他先来把杨国忠这个龟孙给踹翻!

    前面两个理由的确是毛毛雨, 他可以不跟杨国忠计较, 现在这个理由直接戳到了他的痛处。

    安禄山上前两步, 一角踹在了杨国忠的肚子上:“吃里扒外的东西!”

    这行为惊呆了史思明。

    安胖子不是这样冲动暴怒的人啊。

    这是怎么了?

    安禄山踹了杨国忠一脚, 不解恨地补了一脚。

    他越想越心惊, 甚至有几分心虚。

    此时的他有三镇节度使的身份, 但没有三镇节度使的权力, 秘密被朝廷发现就完蛋了。

    想了想房中暗格里的明黄龙袍, 安禄山摸了摸脑门的汗。

    那不是朝服,那是……龙袍。

    杨国忠被踹了,但他不能表达什么不满。

    他现在是安禄山的属下,仰仗安禄山的鼻息而活。

    但始终这一脚到底是被杨国忠给记下了。

    他低着头,没让安禄山看见他脸上的神情。

    腹部的疼痛和总被杨家拒绝的愤懑掺杂在一起,杨国忠把所以的仇都记在了安禄山的头上。

    【按理说,安禄山得到了李隆基给的极大的恩宠,不管是大豪斯还是美女,只要安禄山开口,李隆基没有不给的,李隆基甚至默许了安禄山是他干儿子这件事。安禄山有干儿子这个名号,却没有李隆基对儿子的猜忌。安禄山现在要权有权,要钱有钱,他为什么想要篡位呢?】

    【人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或许在安禄山是偷羊贼的时候,他的愿望仅仅是有居住的房子和足够花的钱财,但随着他手里权力的增大,他得到的越来越多,他步入了更高的阶层,曾以为的人生顶点,甚至够不到这高阶层之人的脚底板。】

    【近距离看到李隆基,看到他作为皇上过的奢靡生活,这让安禄山开始渴望成为皇帝后的生活。他在攻陷长安之后甚至没有急着亲自率兵追杀李隆基,相反,他开始享受起来,他自诩为皇帝,过上了他羡慕的,属于皇帝的奢靡生活。】

    【还有一点是,中原禁军风气腐败,和安禄山手底的兵比起来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做到居安思危呢?盛世这个繁华的锦布蒙上了李隆基这个皇帝的眼睛,自然也蒙上了将军们还有禁军的眼睛。盛世之下,无仗可打,又有谁敢挑战大唐的权威呢?安禄山在长安自然是看到了禁军的情况,他对这样油脑肥肠的禁军不屑一顾。】

    安禄山抓住了重点。

    中原的禁军不行?这也就意味着,长安的禁军不行呗?

    安禄山跟史思明对视一眼,隔着肚子都能看到对方肚子里一样的花花肠子。

    安禄山深吸几口气,连带着肚子都在颤抖。

    前几次去京的时候,没能多留,禁军是什么样子他自然是不知道。

    神迹既然这么说,安禄山自然愿意相信更有利于自己的消息。

    他心里已经慢慢认同了京城禁军不同的说法。

    李隆基只觉得荒谬。

    “他自诩为皇帝,过上了他羡慕的,属于皇帝的奢靡生活。”

    哈,一个死胖子,连官位都是他授予的,要不是他李隆基,那安禄山早就该死在八年前,死在洛阳城!

    得势了,有钱有权了,就想着要篡他的位了?

    养不熟的白眼狼!

    李隆基最是不能容忍有人惦记着他的皇位,他越想越生气,甚至朗声和身边的高力士道:“朕最开始的时候就看出了,那肥头大耳,吊三角眼的,那么大的肚子,一肚子花花肠子,白眼狼!”

    “穷的时候偷羊,富的时候就想偷朕的皇位!”

    “他有反相!”

    张九龄虽年纪大了,但耳朵还没背。

    他听着同样年迈的陛下中气十足,一口一个“白眼狼”,说不出话。

    如果他没记错,安禄山有反相,这似乎是他说的吧?

    八年前,他就在洛阳城的门口,看清了安禄山的真面目。

    张九龄看着前面的陛下急头白脸,甚至想凭空出拳,像是安禄山就在他面前,他这样就能邦邦两拳锤死安禄山似的。

    他最终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但陛下有活力,是好事,好事,说明他的工作时间还有可扩大的空间。

    不仅是张九龄说不出话,站在李隆基身后的,有头有脸的大臣八年前都跟着去了洛阳,亲眼看到李隆基不顾张九龄的劝阻,放走了安禄山。

    怎么现在到陛下这里,就是“朕最开始就看出来了”。

    众人看了张九龄一眼,表示同情。

    难为你了,不辞辛劳,为陛下干了这么多年,还要忍受他的脾气。

    杨国忠早已退到安禄山的后面。

    他带着冷意看着前面的胖子,咬牙切齿。

    还想过上堪比皇帝的生活,怕不是还活在梦中呢。

    他杨国忠要是没有富贵日子过,安禄山也别想有好!

    【李隆基晚年昏庸,不光是被盛世的繁华蒙蔽的双眼,其实他多少带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他也没能想到自己能活的跟儿子一样久,想着,反正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死了,不如趁着没死的时候,及早行乐吧,再不快活快活,就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00-110(第4/32页)

    有时间了。】

    【举个例子,杨国忠当宰相的时候,有一年夏季多暴雨,地里的庄稼没了大半,还有些严重的地区有了洪涝灾害,百姓没了收成,一年的辛勤劳作等于白费。他们连吃都困难了,更谈不上拿麦子换钱了。】

    【在这急需朝廷赈灾的时候,杨国忠这个宰相干了什么呢,他让人去选了最饱满的麦穗呈给李隆基,说尽管阴雨连绵,终日不歇,但地里的庄稼依旧在茁壮成长,这全有赖于陛下帝王的恩泽啊!】

    [杨国忠在那放屁呢?!]

    [我想到最近河南小麦了,麦子都发芽了,但是一场烂雨让麦子全发霉了。]

    [从河南回学校的之前,我坐在车上还拍过麦田。]

    [天灾从来都是人力不能抗拒的。]

    [我这个时候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所以杨国忠为什么不早点死啊,他踩着百姓的尸骨爬上宰相的位置吧?]

    安禄善看着天幕,越发觉得杨国忠就是个吃白饭的东西。

    天幕已经将杨国忠踩到最低了,但安禄山仍旧想踩杨国忠一角。

    他用眼角看着杨国忠,鄙夷不加掩饰:“没用的东西。”

    杨国忠腹部还在一抽抽地疼,他忍下了辱骂,甚至对安禄山赔上笑脸。

    但内心想拖安禄山下水的心思是越发强烈了。

    安禄山对杨国忠讨好的笑视而不见,杨国忠要是怒了,他还敬他有几分胆量跟血性。

    怂蛋,软包。

    怪不得打通不好跟杨家的关系,路都摆在他面前了,不知道怎么走。

    一个脑子两个球装在脖子上,那都是摆设。

    张九龄只是听了天幕的描述,就已经开始急了。

    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杨国忠他身为宰相明知有危情却不上报,粉饰太平。

    杨国忠他该死!

    所有人都觉得杨国忠该死。

    甚至于李林甫和宇文融,都觉得杨国忠这欺瞒的也是在太过了一些。

    【杨国忠能力不如李林甫,但是打击异己的本事是学了个十成十,甚至还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他捂住了满朝文武的嘴巴,不让任何人和李隆基上谏,但凡敢提出和他相斥的观点,不仅没官,还保不住命。李隆基对此视而不见,他越来越不想努力,更不愿意上进,既然宰相能把所有的政事都处理了,那就只听宰相说话好了。】

    【所以这次的洪涝事件,居然没有一个朝廷的官员站出来揭发杨国忠的虚伪行径。】

    [真的到了没一人敢说话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历史,每次听都能找到大唐灭亡的细节。]

    [唉,朝廷像是被奸臣吃了血肉,只剩下一个人空壳子了。]

    [早晚李隆基的血肉也要被这些奸臣啃食干净。]

    韩休气得浑身发抖。

    他们文人,他们在朝廷的文官,靠的就是一张嘴,一支笔。

    昏聩之人太多,他们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就是为了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在别人糊涂的时候出言提醒。

    一次不醒,那就两次,两次不醒,那就三次。

    他不会觉得厌烦疲倦,他只知道,总该有一次的谏言,总该有一次的声音是能够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他们不像武将带刀披甲,去边关作战,朝廷就是他们的战场,狼毫就是他们的武器。

    武将死战,文臣死谏。

    偌大的朝廷,怎能没一人敢说话呢?!

    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真没有一人心中还挂念他们吗?

    无一人发声吗?

    恍惚间,韩休像是看到了漆黑安静的朝廷,无人说话,没有光亮,安静至极。

    伸手不见五指的封闭空间里,在滋生着石缝底的蛇虫,和阴沟里的老鼠。

    它们在腐蚀周围的一切。

    在这样的寂静的黑暗里,有了声音,就成了最大的错处。

    韩休心中陡生冷意。

    原来天幕里的朝廷,竟是这样的朝廷。

    【但还是有一个人站出来了。】

    原本气愤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