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而现在天幕之中出现的雨声,像是让整个大唐的时间都慢下来一般。

    他们不必赶时间上朝, 更不必埋于案牍之间处理政务。

    现在的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雨下多久, 他们就能听多久的雨声。

    这雨声将所有人的疲惫一丝丝给抚平。

    文武百官的精神鲜少有这样放松的时候。

    春雨柔绵, 每一滴都在抚慰他们的心灵。

    就在他们困意渐起的时候, 一声神音惊醒了他们。

    【这首《春夜喜雨》, 正是“诗圣”杜甫所作。】

    百官把眼睛睁开。

    诗圣, 杜甫!

    李隆基眼睛迸射出光芒, 好像刚刚那个因为成堆奏折而疲倦到昏昏欲睡的人不是他一样。

    诗圣杜甫出现了!

    所有人都带着李隆基的同款激动。

    “诗圣”之名实在是人尽皆知, 大名鼎鼎,在场的每一位官员,在以往的天幕之中皆听说过杜甫大名。

    诗佛王维的才名已然是引众人惊艳,所以他们对比诗佛更加厉害的诗圣杜甫,是抱着一百二十万分的期待的。

    众人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预备将刚刚那句诗放在心里反过来倒过去的品味。

    开玩笑,这可是难得一闻的诗圣之诗啊。

    这是后人,人人都会背的篇目。

    此时不品,更待何时?

    张九龄最激动,他先开口念:“好雨知时节。”

    贺知章紧随其后:“当春乃发生。”

    韩休跟了一句:“随风潜入夜。”

    萧崇慢吞吞道:“润物细无声。”

    宇文融像是一个捧哏:“好诗!”

    其实宇文融没什么文化,就是经过这些年的恶补,也仅仅是到了不把字认错写错,不闹笑话的地步。

    要是让他品鉴诗歌,这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但宇文融也不是傻的,他知道这是大名鼎鼎诗圣的诗。

    本着对诗圣的相信,他觉得这诗一定是上等佳作。

    萧崇有些语塞。

    他无法形容自己内心的落差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期待满满地在等端上桌的是满汉全席,可最终端上桌的是盘拍黄瓜。

    倒不是说黄瓜不好吃。

    黄瓜毕竟是贡品呢,那可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

    但是这黄瓜倒是还是清汤小菜,和满汉全席相比,还是少了点滋味在里面。

    萧崇踌躇着,最终还是说道:“这诗,是否有些过于简单了些?”

    韩休耿直点了点头。

    张九龄开口:“简单也有简单的意趣在其中。”

    没错,道理是这个道理,他们不是说这诗不好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20-130(第5/23页)

    也没说里面没有简单的滋味。

    他们只是觉得,这诗跟想象之中的诗,差距有些大。

    [啊啊啊,子美我来了!!]

    [子美看这里,你的粉丝在这里!!]

    [呜呜呜,谁懂啊,这是我幼儿园就会背的诗啊,现在读依然觉得很好。]

    [是这样没错,感谢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谁能不会杜子美的诗啊。]

    [为杜甫痴,为杜甫狂,为杜甫哐哐撞大墙啊啊啊!]

    文武百官脑袋上缓缓冒出了一个问号。

    宇文融刚刚捧哏捧错了地方,现在不敢说话。

    李林甫开口:“后人怎这样激动?”

    宇文融见有人先开口,马上跟上:“我觉得多少是有些夸张了。”

    “撞墙,那不至于。”

    文武百官:我们也觉得有些夸张了。

    长安城内,接连在小酒馆内打卡偶像作诗之处的杜甫,从二楼的窗户往外看。

    他一双手有些无所适从地端放在双腿上。

    杜甫,杜子美。

    他也叫杜甫,他也叫子美,可是他从来没写过这首春夜喜雨啊?

    这说的到底是不是他啊?

    杜甫没等来偶像,却被天幕弄的甚是忐忑。

    【我们小时候一定背过这首诗,当时老师上课时一定也讲了这首诗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讴歌春雨,赞美春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对对,表达了对blbl的喜爱之情,我小时候答题总这么说。]

    [哈哈哈,同一个世界,同一份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作为儿童背的诗很合适。]

    [对,我那会觉得杜甫是个很有雅趣的人。]

    百官点头。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雨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没错,他们认可这个说法。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好雨”知时节,这夸的不要太明显了吧?

    润物细无声。

    “无声”不惊扰睡梦中的所有人,还能滋润万物,有谁能不夸这雨一声好?

    但是堂堂诗圣,真的就只作这样的田园诗?

    可田园诗向来是有先驱在前的,五柳先生之诗正像是田园诗中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

    想要攀登这座高山,而超越其高度,这实在太难了。

    饶是这杜甫有诗圣之名,他们也难相信杜甫是能超越陶渊明的存在。

    【但是课堂上却几乎没有老师会讲这首诗的作诗背景。因为这首诗所包含的感情实在是太好理解,甚至不需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理解。如果真的要深究创作背景的话,还真的可能把这首诗的诗意给歪曲理解,在答题纸上写错误答案。】

    【几乎很少人知道,这首《春夜喜雨》,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这都是他流亡蜀中之时作的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上来就搞这样的千古名篇吗?]

    [居然是同一个时期?我一直以为《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极闲适的时候作的。]

    [必背篇目了,烂熟于心。]

    [现在我还能随便背上两句,这几乎变成了肌肉记忆。]

    [杜甫的这种大义,我是长大后才理解的。]

    [诗圣是当之无愧的诗圣!]

    众人疑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怎么了?这首诗讲的是什么?

    天幕下的众人两眼迷茫。

    怎么个事?发生了什么,他们好像听不懂后人说什么了。

    人与人的悲喜到底还是不能互通的。

    就像他们现在完全不理解后人在激动什么劲。

    杜甫干什么了,怎么就大义了,怎么就当之无愧了?

    于众人不注意之时,淅淅沥沥的雨声消失了。

    那有如春风拂面的触感也连带着一同消失。

    春雨是细无声地来的,也是细无声地走的。

    直到那隐隐的呼啸声传来,众人才觉得不对劲起来。

    这声音像是有极为强劲的凤风刮过,顺着门的缝隙,霸道强势地钻到房屋内,将外面萧瑟寒意全捎带进来。

    接着,“咣当”一声,门被狂风暴力砸开。

    不大的呼啸声一瞬间席卷大殿前的众人。

    这些不论干什么都讲究礼仪体面的大臣,就在此时此刻,被这呼啸的风狠狠甩了一个大鼻窦。

    这风毫不偏颇,一人一巴掌。

    在众人想发怒的时候,这风也发怒了。

    现在狂风不仅仅把门给撞开了,还把屋顶的茅草给吹飞。

    所有人只觉得脑袋一凉。

    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小小的茅草屋。

    这茅草屋无甚特别的,它在这恶劣天气之中存活地极为艰难。

    宇文融由衷感叹:“这草房子也太可怜些。”

    李林甫裹紧自己的衣裳,又看了看宇文融脑袋上快被吹飞的帽子:“你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

    被风刮跑的茅草,被风席卷着,打着弯儿地飞走。

    有的借风之力,直飘到树杈上挂起。

    有的跟着风踉跄颠簸,直至跌进溪水里头,又跟着溪水一块跑走了。

    有的更能耐些,直接迈着大步子跨过那道溪水,被石头绊住,停在那里不动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是一番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截然相反的景象。】

    【而这些,都是游历蜀中的杜甫所正在经历着的。】

    所有人都觉得寒冷。

    “所以诗圣杜甫,在蜀中游历的时候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怎么毫无诗圣的样子?”

    “多少也该有个砖瓦房吧?这茅草屋也实在是太过简陋了一些。”

    “是啊,风一吹,草全没了,这房子还能住人吗?”

    “下雨可怎生是好,杜甫要淋雨了吧?”

    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破茅草房配不上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

    天幕有声音传来。

    “停下,快把草放下!”

    一老人拄拐跑出来,伸手对着岸边呼喊着。

    这老人大概是病了,跑不快,头发多半是白的,尽管以竹簪作髻,却也看着乱糟糟的。一身衣裳多出缝补,半截脚跟也露在外面,跑的太急,竟连鞋都没穿好。

    小溪的对岸,是一群健壮的孩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20-130(第6/23页)

    他们将茅屋上被刮下来的草收拢成一小捆,抱在怀里就跑。

    老人还在无助呼喊着:“快还回来!”

    一群孩子充耳不闻,没一个听他的,收拢好茅草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老人过不去溪,深深叹息,连身影都佝偻了几分。

    他拄着拐杖,腿脚不甚利索地往草屋走。

    天边黑云翻卷,天色都暗了下来。

    如黄豆大的雨点就这样自从中砸下来。

    下雨了。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空气中的泥土气息霸道地涌入满朝文武的鼻息。

    他们真是地感受到,一场属于夏季的暴雨已然来袭了。

    可那茅屋屋顶上的草,已然被掀飞了大半啊。

    所有人心里都在担心这个拄拐的老人应当如何度过这样的雨季。

    那个头发乱糟糟,满目皱纹,腿脚不便,身上布衣还打着补丁的老人仅出现了极短的时间,但所有人都把这老人给记在心上了。

    这难道,就是诗圣杜甫?

    应当是诗圣杜甫诗作中的人物吧?

    众人都在如此怀疑。

    但天幕打消了他们的怀疑。

    【这诗是杜甫在蜀地草堂所作,诗中这个被抢了茅草的拄拐主人公,也是杜甫本人。】

    文武百官心里都不是滋味。

    这样一个糟老头子,竟然真的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百官:为子美哐哐撞墙?夸张了夸张了

    以后百官:这是我为子美撞的墙你不行抢我的!(╬◣ω◢)

    今天加起来算是万更嗷,试图伸手要一个夸夸。害羞.jpg

    最近应该是窜稀式更新,窜稀式的意思就是,每天更新次数≥1,但时间不定,我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写完。

    第123章 五陵臭屁少年郎

    “这真的是诗圣吗?”

    宇文融发问。

    没人回答他。

    因为天幕那句“诗中这个被抢了茅草的拄拐主人公是杜甫本人”已经切切实实告诉所有人, 这就是杜甫。

    而宇文融这一问也并非是真的想要什么回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