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正文 第778章 山西省-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

正文 第778章 山西省-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山西红色双璧: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的精神图谱

    在三晋大地的历史褶皱中,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犹如两座巍峨的丰碑,分别以个体牺牲的悲壮与集体决策的智慧,共同勾勒出山西革命史的立体图景。前者以217字的碑文镌刻着数以千计英烈的忠魂,后者以1945米的纪念碑铭记着八路军战略转型的关键抉择。这两处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从沉沦到觉醒、从抗争到胜利的壮阔历程。

    一、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血色丰碑与城市记忆的交织

    历史溯源:从战火硝烟到城市地标

    榆次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站南路榆次火车站站前公园内,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中共榆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交通要冲与战略重镇的榆次建立纪念碑,悼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计的英雄烈士。

    1986年7月19日,纪念碑在榆次建党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纪念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937平方米,建在汉白玉制作的二层正方形台基之上,碑体总高12米。

    须弥座碑座以黑色大理石镶面,正面刻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则镌刻着217字的纪念碑文。

    碑文以凝练的笔触,记述了榆次作为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根据地前沿通往延安的地下交通站,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晋中战役决战地、攻克太原大本营的历史地位,彰显了数以千计英烈为民族生存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的壮烈情怀。

    精神传承:从个体牺牲到集体记忆

    纪念碑周边,苍松翠柏掩映着鹅卵石小路,四周环绕的栏杆与台阶通向纪念碑基座,形成一处静谧的缅怀空间。

    1988年,榆次市政府将纪念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确定其为榆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与抗战纪念日,市民、学生与党员干部纷纷前来敬献花篮,重温碑文中的历史细节。

    在纪念碑西北角,东长凝村榆次路东根据地烈士纪念亭与“英雄树”共同构成另一处红色教育场景。

    1943年7月19日,八路军战士高国杰在此地大槐树下高呼“誓死不做亡国奴”,被日军用刺刀与机枪杀害。

    1988年,老干部寇宏业夫妇捐款在英雄牺牲处建立纪念亭,亭内碑文记载着高国杰“宁为抗日死,不当亡国奴”的遗言。

    如今,古槐树被定为“英雄树”,树下石碑与纪念亭形成时空对话,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个体牺牲与集体记忆的紧密联系。

    二、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战略决策与根据地建设的里程碑

    历史背景: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折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位于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