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正文 第791章 大同市浑源县非遗-铸钟、砂器、凉粉、扇鼓、律吕神传说

正文 第791章 大同市浑源县非遗-铸钟、砂器、凉粉、扇鼓、律吕神传说(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滑而不散、弹而不硬”的口感。

    配料的“浑源三绝”更显匠心:豆腐干需经恒山泉卤水点制陈化半年;莲花豆要选用应县小蚕豆七炸七晾;辣椒油须配伍五台山花椒、大同胡麻油等九味香辛料。

    这道平民美食已衍生出128家注册商户,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产业化发展的典范。

    四、节庆交响:浑源扇鼓艺术

    作为晋北特有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浑源扇鼓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精神图腾。

    其铁架蒲扇形鼓体暗合《周礼》“天圆地方”宇宙观,直径九寸象征九州归一。

    表演时“九鼓同奏”对应《吕氏春秋》五音十二律,艺人需同时操控扇鼓、夹板、铰子三种乐器,完成“说、唱、舞、奏”四位一体的表演。

    这项源自汉代乞食艺术的民俗,在明代与浑源“旱码头”商贸文化融合后演变为迎春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立春时节,“扇鼓春祭”队伍沿浑河岸巡游九里,鼓点节奏暗合农耕节令,成为活态的农业历法教科书。

    2011年入选大同市非遗名录后,当地组建了17支传承队伍,创新编排的《鼓韵春晖》斩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五、山水之间的神灵叙事:律吕神传说

    起源于北魏时期的律吕神传说,以神溪村律吕神祠为核心载体,构建起独特的水神崇拜体系。

    相传水母娘娘拓跋氏因治水有功被封为“律吕圣母”,其传说包含49个故事母题,涵盖治水智慧、医药秘术、生态伦理等内容。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请水仪典”,完整保留了鲜卑萨满教祝祷仪式与汉族农耕祭祀的融合形态。

    神祠建筑本身即是非遗活化石:大殿“人”字形斜梁结构比《营造法式》记载早三百年,斗拱间的12个兽首对应黄道十二宫,檐下108枚铜铃暗含佛家周天术数。

    这些建筑智慧与神话传说互为表里,构成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立体画卷。

    这些非遗项目犹如文化基因,不仅镌刻着浑源的历史记忆,更塑造着当代的文化品格。

    从国家级铸钟技艺的国际化传播,到砂器作坊的智能化改造;从凉粉产业的标准化升级,到扇鼓艺术的数字化展演,浑源非遗正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续写文明新篇。

    喜欢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请大家收藏: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m.ikbook.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