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今天她早也知道了有人在大早上的就到了伏棂家,但她觉着伏棂今天会忙许多,所以也就没去找。

    两人的关系,自从七月七后,云雾拨开,也算是能见天日了。

    再加上身边有王丫拱火,白潋比起往日要主动不少。白潋想得入神,三婆婆连连唤她好几声,才把人叫回神。

    “哎,我也不清楚。”白潋冲三婆婆笑了笑,“许是置办东西的。”

    三婆婆拉着白潋聊了一会儿,和她说张铁有多不省心,白潋应了几声,就和三婆婆一起回去了。

    她刚回到自个家门口,就见小瑶牵着牛车在门口等她。

    白潋以为是要上镇去,提着鱼篓快走几步,“是怎么了?”

    小瑶招招手,“小姐叫我过来请你帮个忙。”

    “没问题,什么忙?”

    “今天家里来了益州那边的护卫,给带了辆马车来。我们家也没多大,小姐问这牛车能不能先放在你家,你给帮忙喂喂草?若你有需要用的时候尽管用就是。”小瑶指了指大黄牛,“喂白白——呃,黄黄胖胖的,小姐另有重谢!”

    白潋两眼放光,轻轻摸着大黄牛,“我会好好待它,到时我再给你们送回去。”

    高兴之余,她心里亦是感动,伏棂的意思她怎么会不明白呢?白潋把牛牵进院子里,蹲下来拴好绳,问道,“今天是来了很多客人?”

    小瑶笑了笑,说那可不是客人,是两个女护卫。

    小姐的两个哥姐放心不下她,挑了可靠的人过来。

    要说再多两个,家里可就放不下了。伏棂家是一进三合院,从南边的大门进去,院子中间铺着石板路,两侧种着几棵树。

    正北三间正房,中间堂屋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有一边的卧室住着伏棂,另一边的则被伏棂当作了书房。

    东边厢房共两间,里间是厨房,外间是厨娘的住处。西边厢房有三间,最里面一间被当作了库房,中间一间是小瑶的,剩下那间住两个女护卫。

    这一进院子上伏棂来之前就托陈夫子先打点好的,花了六十两银子买了下来。

    宅子的旧主人一家去年寒冬搬离了十里村,往隔壁州去了,留了这么一处宅子着村长那挂售,正巧伏棂来了,做成了这笔交易。

    白潋听小瑶说完,若有所思,看来以后小瑶就不用总是留下来守家了。

    想到伏棂远在益州的家人,白潋好奇,“这家中父母到现在还未知道么?”

    “这说来话长,不过长话短说。”小瑶拍了拍脑袋,打着哈哈过去了,“你要是想知道,自己去问小姐好了。”

    白潋也不恼,她如今还没资格管到伏棂家中去。她给了小瑶一条刚抓的胖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16-20(第5/12页)

    ,“这鱼李大娘铁定会做,今晚有鲜鱼汤喝,鲜鱼肉吃。”

    小瑶也不和她客气,伸手提着小鱼篓,回家去了。

    白潋心满意足地拍了拍大黄牛,出去割了草喂它。

    再过一个月,地里的红薯也要熟了。

    至于葵菜,早在五月末六月初的时候她收过了一波,收完的第二天她就拉到乌镇卖去了。

    她也没全卖,剩了一部分六在家中,但这葵菜在这个时节保存的时间长不了,她就晒制成了葵干和腌制了些酸咸菜留着吃。

    等到了九月末,又是种葵菜的时间。不过这回,她得好好想想,要不要在地里全都种上那波棱。

    ———

    白潋家里有牛的事,也不知是被谁看到了。村里传这事的人多,一个个都在说白潋是真的发达了。

    白潋在和秀娥嫂子闲聊的时候听到了这事,脸一黑。她自己倒还好,就怕影响了伏棂。

    没过多久,果然有人来找白潋借牛了。有的说是想借着到镇上去,有的说是秋收之后犁犁地,白潋谁也没借,“这牛不是我的,我只是替人喂养。”

    借给了一个人,就会来下一个人。更何况这牛确实不是她的,想借也借不了。

    那些来借牛的,空手而归,回去后到处说是白潋成了个白眼狼,好歹她也是村里人喂着长大的,如今借回牛都借不到了。

    晌午头,懒汉周顺瘫在墙根的阴凉地里,翘着二郎腿抠脚皮。胡秀花端着碗稀粥晃悠过来,一屁股坐在石墩上,“听说了吗?白潋那丫头连牛都不借,摆啥谱呢!”

    周顺啐了口唾沫,翻个白眼,“早看她不顺眼!整天把牛当宝贝供着,我去借的时候,她板着个脸,跟我要抢牛似的。也不想想,要不是当年大伙接济,她早成野地里的饿死鬼了。”

    胡秀花用筷子敲着碗沿,撇嘴,“可不是!我家那两垄地还等着牛翻土呢,她倒好,一句话就把人打发了。指不定憋着坏,想把牛卖了换钱自己花!”

    “放你的狗臭屁!”一声怒喝惊得两人一哆嗦。

    三婆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冲过来,眼珠瞪得浑圆,“没牛的时候你们吃屎活的?当年救济白潋的米粮,你周顺家出了半升还是一斗?胡秀花,前年白潋帮你家晒谷子累得中暑,转眼就忘了?”

    她气得直捶拐杖,“人家帮人看牛守本分,倒成了你们嘴里的脏东西!”

    周顺被骂得缩着脖子不敢吭声,胡秀花把碗一撂,嘟嘟囔囔,“您老这么护着,难不成是她亲奶奶?”

    “我要是她奶奶,早把你们这俩货的嘴缝上!”三婆婆抄起拐杖作势要打,吓得两人灰溜溜逃窜。

    其实村里大部分人还是明事理的,像王家张家村长家,明明最有由头可以找白潋借牛的,都没有找上门来。

    这话传到白潋耳朵里时,她正蹲在牛棚给老牛添草料,攥紧的拳头指节发白,指甲都几乎掐进掌心。

    白潋摸了摸温顺的大黄牛,一阵苦笑。

    被众人养大,是她走运不错。可她有时也难办,觉得有东西在捆着自己,和许多人待在一块的时候,总不痛快。

    这些话最后也传到了伏棂的耳边,她担心白潋会不会想不通,特意把人叫过来“喝茶”。

    白潋到时,伏棂葱白手指捏着卷书,见她来了,随手扣在桌上,“过来,尝尝新制的梅子茶。”

    白潋局促,盯着青瓷盏里浮着的梅肉。

    “不高兴?”伏棂端起茶盏轻抿,“流言入耳不入心。我的牛,往后谁要借,让他们来寻我。”

    幽幽的沉水香离白潋越来越近,伏棂捏她的脸,“怎么,你心疼起我应付琐事?”

    白潋耳根发烫,也不否认。

    伏棂指尖划过某人的耳尖,“不然我便让人在村头张贴告示,借牛一日需付银二十文,或誊抄十卷书。你不必委屈自己,该拒就拒。”

    她看得出来,白潋太能忍耐,可她不希望白潋总是憋着。好学生是要教出来的,那么她不介意调教白潋。

    白潋捏着盏沿,“他们也帮过我。”

    “那就该踩着你的善意作践人?”伏棂让她乖乖伸出手来,轻轻用手打,“若有下次,我还打手。三婆婆都知道为你出头。”

    她慢条斯理道,“你的好,也该留给懂得珍惜的人。大恩多还,小恩少还。若总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错,涌泉之恩又该如何?”

    白潋眼眶热热的。

    “若你还是我的学生——”伏棂拉长声线,故作凶巴巴地威胁道,“那你就要听我的。如果不听我的,哼,后果你知道。”

    “我是,我是。”白潋被她吓了一跳,生怕被逐出师门,“我知了,夫子。”

    从前她碰到再多不乐意的事,大多时候都是心里憋着,不会说出来,若碰到了就绕道走。

    可以后再有闲言碎语泼脏水,她不会忍了,但也不会因为几颗老鼠屎,就忘了那些真心待她的人。

    见白潋听进去了,伏棂松了口气,“择日不如撞日,今日我们便先开始学《氾胜之》,我不擅农学,只说成大白话与你听,恐怕还得你自个多理解。”

    伏棂翻着《氾胜之》,讲了有半个时辰,她边讲边教白潋认字。

    白潋虽有许多种田的经验,可书上还有许多东西是她没听过的,一时间十分充实。

    白潋见还有点时间,半晌才开口,“夫子,能教我写你的名字吗?”

    话一出口,才觉唐突,慌忙又补了句,“我、我也想写自己的。”

    伏棂唇角微扬,将笔塞进她手里。

    白潋握着笔,伏棂抓着她的手,在宣纸上落下“伏”字。

    “夫子的名字,像药铺里的茯苓。”白潋说。

    “巧了,白潋,白敛也是药材,止血生肌最是灵验。”她带着白潋重新写“棂”字,“两味药配在一起,倒比单吃管用。”

    白潋的耳朵烧得厉害,望着纸上并排的伏棂和白潋,突然问,“这世上到底有多少字?”

    “咱们大虞朝的字,怕是得有万多。”伏棂松开手,却没退远,发丝扫过白潋的脸颊,“可算上西域、南洋的文字,大概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

    白潋点点头,“不过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这四个字。”

    第17章  喜欢

    八月中, 地里的红薯都能收了。

    除了白潋家的,十里村的农作大多都熟透了。这个时间,田地里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

    大家伙都赶着去收粮食, 再种一波熬冬。

    白潋收红薯收得快,两天的时间,就把一亩地的红薯给收完了。今年整整收了八石重的红薯,又是一个丰收。

    红薯是几年前从一个叫墨息卡的地方传进大虞的,也是那会儿开始, 大虞已经很少有饿死人的时候了。

    红薯产量高, 就连肥力普普通通的地,劳作下来也能产个五石。

    这东西量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16-20(第6/12页)

    吃起来还顶饱, 虽然大虞人爱吃红薯的不多,但有了它,饿不死人。

    卖出去,也卖不了几个钱, 毕竟市面上的红薯太多了。

    白潋去年种红薯,产了有九石,虽然卖得便宜,但好歹比别人多了个三四石, 所以吴素芬去年眼红。

    今年的红薯虽然没有去年的多, 但也在白潋的预期内。

    红薯产量之所以比别人多, 白潋自有几手法子, 都是她自个反思总结出来的,开春挑向阳地, 埋老薯块盖草席育苗。

    苗长齐了移栽,株距留一臂宽, 埋半截苗浇淘米水。见藤蔓乱爬就拎起来甩,不让扎根。日头毒时折柳枝遮荫,傍晚浇井水。

    就这些,年年能收好几大石红薯。

    她把红薯车回家,塞进了谷仓里和腌好的葵菜一起存着。

    但红薯放在谷仓里,还是不妥,白潋琢磨着还是得挖个地窖。

    因为谷仓白天晒着日头太燥热,夜里又灌冷风,红薯忽冷忽热容易出毛病。

    腌葵菜坛子爱冒湿气,和谷仓里干巴巴的空气一撞,红薯表皮就凝水珠。

    就算她天天翻捡,也架不住谷仓漏风可能会进老鼠,指不定哪天就咬破了红薯。

    地窖埋在地下,冬暖夏凉还严实,可比谷仓更能护住这些口粮。

    白潋想了想,地窖最好定在堂屋西墙那边。

    那处地势比较高,不怕雨水倒灌。

    再加上底下土层厚实,挖深些也不怕塌方。

    可要想放下这么多红薯,地窖也不能挖小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自家太小,有块地方种了薄荷,还拴着头牛、有个谷仓。

    院子里也会堆其他东西,杂七杂八的。

    还是要换个大一点的家才行。

    晚上,白潋把所有的家当都拿出来数了数。

    一开始自己有五两三百文,加上自己卖笋、卖构棘药干和卖菜还有百福点心铺分到的钱,又扣掉了吃穿用度花的钱,现在身上还剩下十二两七百文。

    白潋算清楚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给藏了回去。

    如今的钱,买头牛算绰绰有余了。可要想建像样的房屋,至少还差个四十两。

    买牛的事倒不着急,伏棂说了,大黄牛自己需要用的话,怎么用都成。既然这样,白潋有些不好意思,那她就用了。

    第二天,她到底还是在家中院子里挖了个地窖,一共挖了有五六天。

    不深不浅,刚好五尺。虽然不算太大,但能放下三分之一的红薯。这地窖里的,就留着过冬。

    剩下的,还是放在谷仓里,再挑些给卖了。

    做完这些,白潋拿着波棱种子找了伏棂。

    今天她还是要去找伏棂读那两本书。

    且这是她头一回种波棱,正巧这段时间她们在学农书,尽管书上应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