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棂白皙的耳廓,迅速晕染开大片惊心动魄的、难以掩饰的绯红,一路蔓延到下颌线、脖颈…那点镇定自若的“审问官”姿态,瞬间瓦解。

    她下意识地想避开白潋灼灼的目光,却又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唇瓣抿了抿,似乎想说什么反驳或训诫的话,但最终,只是从喉间溢出一声极低的、分外勾人的鼻音:“哼…”

    周遭仿佛凝固了一瞬,只剩下两人近在咫尺的呼吸声。

    烛火轻轻跳跃,将两人依偎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拉得很长,纠缠不清。

    第44章  要离开了

    伏棂仔细整理好那份凝聚了数日心血的呈文。

    “走吧。”伏棂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素色长衫, 更显沉稳干练。

    白潋应声,和她并肩走。

    陈缨早已备好马车,两人坐好, 马车便驶向了泰和县城。

    马腿快,正午就到了。

    此时县衙侧门,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伏棂递上名帖,“伏棂、白潋,呈递文书求见县令大人。”

    衙役听县令提过伏家名号, 更识得伏棂气度不凡, 不敢怠慢,立刻进去通传。

    不多时, 两人被引入县衙后身一处布置雅致的花厅。

    厅内墙上挂着山水字画, 燃着清淡的熏香。

    泰和县令,年约四十,面容儒雅,正端坐主位品茶, 一旁侍立着书吏王主簿。

    “草民伏棂白潋,见过大人。”

    两人上前,规整行礼。

    “两位不必多礼,请坐。”

    方县令放下茶盏, 目光温和, 他示意二人落座, 自有小厮奉上清茶。

    “二位联袂而来, 是为何事?”

    伏棂递上呈文,“禀大人, 草民今日前来,是为河运呈递一份关于疏浚回蛇湾及该处泊位经营的陈情书。”

    主簿上前接过, 呈给方县令。

    方县令接过文书袋,却并未立刻拆阅,反而将其置于案几之上,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回蛇湾?伏小姐好眼力。此地扼守水路要冲,确是泰和河段的一处咽喉之地。”

    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本官听闻,伏夫子与本地沈记布庄的沈念掌柜,相交莫逆?沈掌柜十年经营得法,信誉卓著,是本地典范。”

    伏棂心下了然,这是方县令在用自己的方式评估她在本地商圈的信誉和根基。

    她神色坦然,从容应对,“大人明鉴。沈念掌柜为人爽利,眼界开阔,是草民在泰和结识的好友。沈老板行事公允,草民深为敬佩。”

    她只提合作与认可,不言及任何私下请托,将选择权交还给方县令。

    方县令微微颔首,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击了两下,若有所思,“正是。沈家根基深厚。伏小姐刚到不过两三年,也能将产业经营得如此利落,想来伏小姐必有过人之处,值得信赖。”

    想到伏家人之前因陈平安之事寄来的书信,他脸上笑意更沈了几分。

    铺垫已足,方县令这才拆开伏棂的呈文,抽出纸张,凝神细阅。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纸页翻动的沙沙声。

    伏棂端坐如松,神情沉静如水。

    白潋则坐在一旁,偶尔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方县令放下文书,脸上已是明朗舒展的笑容,他抚掌赞道,“好!两位此份呈文,真可谓是名正言顺、实处着力、信字为先!条理清晰,谋划深远,句句切中要害!

    “疏浚河道,畅通航运,乃县衙当前要务。你们能主动请缨,承担回蛇湾一段疏浚之责,并承诺雇佣本地劳力,解本官征夫之烦忧,此乃为地方造福的义举!”

    “至于回蛇湾泊位经营权一事,此地位置紧要,关乎本县河运命脉,本官亦需为长远计,慎之又慎。”

    方县令话锋一转,“不过,有伏家商誉在前、伏氏门风为凭,更有此份详尽稳妥、切实可行的规划在手…”

    沉吟片刻,方县令朗声道,“本官以为,将此泊位授予二位,是极好的选择。”

    “谢大人。”伏棂松了一口气。

    方县令笑容满面,热情相邀,“两位若不嫌弃,便留下用了午膳再走吧?”

    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40-50(第7/18页)

    棂两人对视一眼,“承蒙大人盛情,草民夫妇却之不恭,恭敬不如从命。”

    午膳并未在花厅,而是移步至县衙内一处更为清雅的一处。

    菜品不算奢华,但明显是用了心思的家常美味。

    这顿饭吃得气氛融洽,宾主尽欢。

    白潋初时还有些拘谨,见方县令言谈风趣,毫无官架子,也渐渐放松下来。

    她尝了一口那酸黄瓜,眼睛一亮,脱口赞道,“这黄瓜腌得脆爽,酸度正好。”

    伏棂见她喜欢,也夹了一片细细品尝。

    方县令哈哈一笑,颇为自得,“两位喜欢,走时带一些回去!”

    饭后,两人再次拜谢方县令,便由主簿引着去办理各项文书契书的具体交接手续。

    主簿显然得了县令严令,效率极高,各项条款核对清晰,文书誊写工整。

    ……

    走出县衙威严的大门,白潋长长地、畅快地舒了一口气。

    伏棂珍重地将契书收好,连日紧绷的精神终于放松。

    陈缨驾车,三人并未立刻返回十里村,而是直奔河沿镇。

    马车停在河沿镇西边那片新购置的三十亩肥田上。

    白潋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拉着伏棂走到她事先看好的、靠近引水渠的一处向阳角落。

    “看,就种这儿。”白潋蹲下身,指着地里说,“这里阳光足,浇水也方便。等它们长开了,又香又壮。以后摘了叶子,煮茶也好,做汤添香也好,或者直接卖给码头歇脚的客人泡水喝,都行。”

    听完白潋的宏图,伏棂心情甚是愉悦。

    从田里出来,路过河沿镇。

    伏棂还未去过沈记在河沿的分店,两人便到了布庄。

    布庄内灯火通明,各色布匹绸缎琳琅满目,摆放得整整齐齐。

    伙计见是熟面孔,连忙热情招呼。

    很快,沈念的声音传来,“哟!今儿是什么好日子?把你们这两位大忙人吹到我这儿来了?”

    对于伏棂的事,沈念多少知道一点。

    “沈老板。”伏棂迎上去,“你是没看见,今天在县衙,方大人话里话外都是‘沈念看重的人,必是可靠的’。”

    沈念先是一愣,引得店里几个顾客都侧目看来,“方县令还是那么精,眼光也毒,能自己琢磨我沈念看人的眼光,那也算他有见识。”

    沈念拍了拍伏棂的肩膀,“事成了就好。我就知道你们能行。但…白潋真不再考虑考虑来我这?管事的位子,可一直给白潋。”

    她旧事重提,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看着白潋。

    伏棂肩头被沈念拍得微震,并未插言。她看着沈念,心中了然:沈念欣赏白潋的能干和韧劲,这份邀请里或许有几分真心,但更多的,是她那豪爽性子下习惯性的“挖墙脚”玩笑。

    伏棂心底没有丝毫波澜,更无半分担忧。

    白潋晃晃脑袋,“我在河沿镇刚买了三十亩顶好的肥田。种豆子、磨豆浆、煮豆汤。”

    “那就遗憾了。”沈念面露真切的遗憾之色,“不过也是,你有你的田,我有我的路。”

    “我这人啊,打小就跟‘安定’两个字没太大缘分。泰和是好地方,也算是我的家,是我沈记布庄安身立命的根基。如今这根基稳了,分号开张,染坊运转起来,酒坊也成了。在这里挑几个精干的掌柜伙计盯着,我能做的,也就铺平了。”

    “正因为没什么牵绊,也没什么非得守着的家产基业要代代相传,反倒是轻松了。一个包袱收收就能走,天南地北,哪里有利市,哪里需要我沈念去闯一闯,我就去哪里。”

    沈念的洒脱背后,此刻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怅,“要说真有什么放不下的,大概也就是像你们这样的…朋友了。往后天各一方,不能时常拌拌嘴,看看你们又在捣鼓些什么新东西,想想倒让人心里也生出了那么点不舍来。”

    白潋关切地问,“听你刚才那话里的意思,你是准备走了,要离开泰和?”

    沈念见她听懂了,笑意更盛,“不错,我正想捎个信跟你们说这事。站稳归站稳,可停久了,就锈了!我这心啊,就是闲不住。泰和是根基,但前路广阔,我还想去水更急、浪更大的地方试试深浅。前不久来了几笔大生意,我得走了。

    伏棂问,“此行目的是何处?”

    “这一趟去定州,比益州还远。”

    “啊?”白潋有些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比益州还远?那以后想找你,岂不是难了?”

    沈念挑眉看她,眼中带着促狭,“怎么?舍不得姐姐我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跟我走,保管你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白潋摇摇头,“我才不跟你去飘着呢。”

    不过,她语气很快又软了下来,“但是,沈念,到时你要是路过益州…”

    白潋看了一眼伏棂,对沈念道,“替我们向伏家人带个好?就说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让他们别挂念。”

    “一定带到。半路上,我确实也要去益州与伏家做一笔生意。这次日后,等我沈念闯出了大名堂,必定风风光光地再去益州拜望他们,让他们也替我高兴高兴。”

    这话虽是说给白潋听,但她的目光却看向伏棂。

    说起来,这几庄生意也是托伏棂的福,让她有了这个机会。时也命也,既然命运到了这里,她必须要牢牢抓住了。

    三人聊着近况,伏棂的河运宏图,白潋的豆田大计,沈念的远行壮志。

    问好沈念的离期,伏棂白潋与她约好到时前来相送。

    又过了一个时辰,三人才依依惜别。

    第45章  轻柔

    县衙之行尘埃落定, 契书落袋为安。

    但伏棂知道,真正的忙碌才刚开始。

    歇了没两天,她便一头扎进了回蛇湾。

    疏浚河道是头等大事, 伏棂带着陈缨陈络,整日泡在河湾边。

    她亲自勘测,规划路线,和懂行的老河工商量方案。

    再加上每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她自然更费神。

    烈日下, 伏棂来回奔忙, 指挥调度,查看进度, 常常一站就是大半天。

    她本就身形纤细, 连日劳累下来,更显清瘦单薄。

    码头也正在搭建中。

    伏棂叫人在岸边选好位置,搭起一个结实木棚,这就是她们心心念念的茶棚雏形。

    位置对着河道拐弯, 来往船只老远就能看见。

    棚顶铺了防雨油毡,四面通风,只在一侧围了半人高的木板,留个窗口。

    棚里摆了好几张桌凳, 十分干净。

    “百福河运”的招牌挂在了码头最显眼处, 是伏棂亲笔写的, 字迹遒劲有力。

    除了这些, 船只更是重中之重。

    伏棂盘算了又盘算,咬牙拿出大部分积蓄, 又动用了些伏夫人给的家底,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40-50(第8/18页)

    了两条半新的中型货船, 取名“百福”和“浮白”。

    另外,她还淘到一条便宜的老旧船,船体还行,就是得大修。

    伏棂把它交给陈缨带着老船工慢慢拾掇,预备日后备用或跑近线,大家戏称它“老伙计”。

    看着三条船陆续停进新清理出的泊位,伏棂心里才算踏实了些——这是百福河运实力的象征。

    白潋那边也没闲着,三十亩新田雇人翻整好了。

    她亲自挑了上好的绿豆种子,带着几个利索的妇人播下去。

    白潋还特意在靠近水渠、阳光好的地方划了块地,把从家里带来的薄荷苗小心种下,浇足了水。

    在码头的茶棚附近,两人还租了间小铺面,里面砌了灶台,定制了大铁锅和陶罐。

    白潋琢磨着,等豆子收了,就在这里磨浆、熬煮,再分装好送到茶棚去卖,保证新鲜热乎。

    日子飞快过去。

    伏棂不是在河道就是在船上,要么就是跟各路货商谈生意。

    河运尚未起步,事事都得她操心。

    她本就清瘦,连日的劳累下来,眼下有了青黑,下巴也尖了点。

    这天傍晚,白潋忙完地里的活,炒了两个肉菜,又熬了锅软糯的粥,装进食盒提着,匆匆赶往回蛇湾码头。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