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r />
    只是,韩学礼虽然希望梁万能够去参加高考,毕业以后分个好单位,以后跟菁菁共同进步,但他也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他觉得好,闺女和女婿可未必觉得好!

    所以,他仅仅是把高中课本交给了梁万,关于决定,却并不打算去干涉。

    这让韩菁松了口气,幸好,她爸妈都不是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伤害你的事情的那种人!

    “爸,不用了,我们俩已经商量过,高考,梁万就不去参加了!这套课本,要不我明天给二姑和小叔分别打个电话,看看弟弟妹妹要不要参加,尽快托人给他们捎过去?”

    韩菁并没有说,她和梁万是什么时候商量的,韩学礼也就以为,这个决定,是最近才做的,他点点头,没有提出异议。

    “不去参加高考也好,要不然,如果梁万考上个离得远的大学,一年到头都难得回来一趟,小满想爸爸了,怎么办?”

    这话,向英说得真心实意,她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在她看来,他们家现在的日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让女婿上进、去考大学,固然是出于好意,但要是离得远了,女婿肚子里冒出点儿花花肠子来,他们又一无所知,那对这个家庭来说,才是真真切切的伤害呢!

    这倒也不能说向英不相信梁万的人品,只是,人是会变的,处在不同的环境里,很难说,人不会受到半点儿影响。

    再者,人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与其到时候去跟这些糟心事儿角力,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不是吗?

    于是,被媳妇儿一提醒,韩学礼也打消了劝女婿再想想的心思,这件事情在韩家,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十月份,和去年差不多的时间节点,全国各地几乎都沸腾起来了!这一次,是因为恢复高考的文件,终于出台了!

    没有正式文件,大家的心里就总是会存着疑虑,他们的用功,会不会是白费功夫?高考真的会恢复吗?

    现在,疑虑尽消,一想到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高考、抉择出人生命运的走向,在震惊、惊喜过后,要参加高考的知青、农民、工人、学生,又陷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

    韩家没有考生,但巷子里的人不知道啊,看见向英提着一块儿卤好的猪头肉,还以为是梁万要参加高考、为了给他补补脑子、向英才特意买的呢。

    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吃什么,补什么吗?就是这个道理了!

    直到向英说,梁万不参加高考,否定了这一猜测,大家伙儿才回过神儿来,也对,韩家的伙食一直都挺好,也不是这几天才突然舍得在“吃”上花钱的,倒是他们想多了!

    有人不免感慨:

    “老丈人的事业一帆风顺,媳妇儿也是能拿大几十工资的能人,闺女也不是要人寸步不离跟着的年纪了,难怪梁万不去参加高考呢!这么美的日子,搁我身上,我肯定也不愿意去吃学习的那份儿苦!”

    不是人人都长了个聪明脑子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当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只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痛苦紧绷的脑力劳动之间,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罢了!

    “没出息!上大学多好啊!有些人,想参加都没机会,偏偏有的人,有机会却不珍惜,这叫什么?这叫不求上进!现在看着是挺好,你再往后看看呢?我就不信,时间一长,他还能不遭人嫌弃。”

    谁啊?说这种话,也不怕韩家找上门儿来!

    大家的目光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哦,原来是邹大姐啊,那没事儿了!

    这几天,她可没少跟大家念叨家里的事儿,她闺女是70年下乡当知青的,在农村的日子实在太苦,时间一久,没扛住,就跟大队会计家的儿子结婚了。

    当初,选了这个丈夫,多多少少,是冲着他家在大队里的地位,只是,当时有多么庆幸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现在,就有多么后悔了。

    原因无他,农村人也不傻,你一个已经结婚生娃了的媳妇儿想去考大学?那万一你一去不回了呢?

    比起有个大学生儿媳妇、带着全家人进城,邹大姐的亲家更想让儿媳妇留在村里,哪怕日子没有那么好,但至少也能过得去,而且,他们还不用担心儿媳妇跑了!

    所以,为着高考报名的事情,邹大姐的闺女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赘婿,我走上了人生巅峰[六零]》 100-110(第7/14页)

    经跟婆家干了好几架,邹大姐本人同样是气得不行,不遗余力地在这些街坊邻居面前宣传她那好亲家的“丰功伟绩”,恨不得让那一家子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有的人撇撇嘴,整天听你说心疼闺女的遭遇,觉得闺女是被婆家耽误了,要不然,肯定能考上大学。

    那当初下乡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想办法把闺女留在城里呢?

    那当初闺女下乡以后,怎么不见你每个月都给她寄一回东西,让她在农村的日子好过点儿呢?

    那她婆家拦着不让她报名参加高考的时候,怎么不见你带着俩儿子直接杀过去、给闺女撑腰呢?

    现在倒是跳出来、替闺女感到可惜了,哼,也就是嘴皮子功夫最利索罢了!

    大家不怎么看得上邹大姐的做派,却也不会当面跳出来得罪人,嘴上就用“嗯”“对”“是”这些词儿应付着。

    直到,左家婶子走过来,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提出了个建议,大家这才“怦然心动”起来。

    “韩菁那丫头可是大学生,学习好着呢,她男人不打算参加高考,但咱们家里总有一两个孩子、想去试试,既然这样,咱们要不一块儿去韩家说道说道,让韩菁给孩子们补补课,这样,孩子们能考上大学的把握不就大了吗?”

    左家婶子,毫无疑问,就是在韩家人身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左家大儿媳妇钱三妮同志了。

    由于她家大儿子已经娶上了媳妇儿,她当了婆婆,大家伙儿对她的称呼也就升级成了“左家婶子”。

    钱三妮同志倒是不傻,知道以她和韩家的恩怨、想上门去让韩菁教教她儿子,无疑是在做梦,这不,眼珠子一转,才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来!

    韩家人不怕得罪他们左家,但如果街坊邻居都一窝蜂地上门呢?他们还能把人全都得罪光不成?

    只要韩菁把这事儿答应下来,他们家就有便宜可占!

    老二老三能考上大学的话,那肯定就是祖坟上冒青烟、祖宗们在地底下保佑的功劳,可要是老二老三没能考上大学,那就是韩菁因为他们两家合不来、故意不好好教她儿子!

    总之,这笔账,钱三妮同志已经算得清清楚楚了!

    别说,有人意识到了她的不怀好意,但也有人,明明知道钱三妮肯定是没安好心、却还是忍不住生出了同样的想法。

    “诶,等等,咱们家里总有一两个孩子、想去试试?你的意思是,你家三个儿子,也想去参加高考?”

    有人发现了盲点,立刻就问了出来。

    钱三妮理所当然、甚至还带着几分骄傲地应了声:

    “是啊,但不是三个儿子,只有老二老三,老大那个没出息的,还没考试呢,就先打起退堂鼓来了,说自己肯定考不上,可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去试试,那怎么能行呢?”

    她话里带了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毫无疑问,是冲着左家老大去的。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有人问:“没记错的话,你家三个儿子,不是小学都没毕业吗?这水平,去参加高考?”

    附近这么多户人家,总有孩子跟左家三个儿子是同龄人、曾经在一个班里念过书。

    再则,钱三妮同志当初闯到厂里、因为儿子考了个位数的成绩、觉得老师没有好好教、薅着人家的头发、上去就动手打人的“事迹”,实在是流传甚广,大家对此印象深刻,连带着记住了左家三个儿子的学习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句话里的质疑味道太浓,钱三妮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啊你?小学没毕业又怎么了?我儿子,可都聪明着呢,而且,国家不是说这次高考不限制学历、任何人都能报名参加吗?怎么,你觉得国家的决定有问题?”

    这话可不敢乱说!那十年穿衣、说话、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尤其要防着亲戚的日子,才过去了多久啊!谁也不敢保证,那股风会不会卷土重来!

    当即,大家伙儿就连忙摇头表态,又赶紧岔开话题。

    只是,话题的确引到了请韩菁给孩子们补补课的事情上,但也有人,家里这回没有孩子参加高考,更看不上钱三妮把人当枪使的行为,心里默默吐槽——

    难怪,左家三个儿子,只有老大娶到了媳妇儿呢!不说别的,单就这份自知之明,能娶到媳妇儿,不奇怪!

    想到这儿,又看了看钱三妮正在眉飞色舞地给大家伙儿出主意的模样,有人心思动了动,悄悄退出了人群,往韩家所在的方向去了!

    106☆、

    第106章

    ◎更新◎

    “这可真是,够无耻的!”余秀芳不擅长骂人,憋了半天,也就只憋出了这么一句话来,反倒把自个儿给气得够呛。

    向英的脸色同样不好看:“我们两家,这都多少年不来往了?她可倒好,一张嘴就想给我闺女安排活儿,凭什么啊?凭她脸大吗?”

    就算并不知道钱三妮心里的如意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但是,两家当了这么多年的邻居,向英可以确信,左家人肯定是没安好心眼儿的。

    说不定,她就是知道自己俩儿子不可能考上大学,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招,到时候,她儿子果真没考上,不就能借着菁菁没有好好教的由头、赖上他们家了吗?

    “这会儿,可不是该生气的时候,为了这种人,也犯不着气坏了身子,你们还是商量商量,看怎么把这事儿应付过去吧,总不能真的让韩菁上了一天班、回来还要给那么多人当老师吧?”

    特意来报信儿的房大姐提醒道,她有一儿一女,都在念初中,在恢复高考的准信儿出来前,她也没怎么关注过俩孩子的学习,只想着,该怎么样才能弄到工作,竭尽所能地保全两个孩子、让他们都留在城里。

    最近,得知国家恢复高考了,以后,学习好的孩子,就能多出一条路、来改变人生命运了,房大姐这才问了问俩孩子的学习成绩。

    儿子嘛,学习马马虎虎,就算她也没念过多少书,但试卷上的对勾多、还是叉号多,她总能看得出来。

    闺女的成绩倒是相当不错,想到巷子里就有个现成的例子——韩菁,房大姐的心一下子就火热起来。

    这也正是她斟酌再三,冒着得罪那些人的风险,特意跑过来给韩家报信儿的原因所在。

    不图能从韩家身上得到什么实打实的利益,就想着,要是韩菁念书时候的学习资料什么的还在,说不定,她厚着脸皮开口、就能借到、拿回家去让闺女抄一份儿,可能就对闺女的学习有帮助了呢!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咱们家确实不能揽下来!”

    韩菁倒不是自私,事实上,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她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从本心出发,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考上大学。

    但是,如果让她承担着那么多人的未来、去教别人,韩菁自认为,她做不到!

    她只是个普通人,担不起那么沉重的包袱,更不愿意到时候由于一部分人考上、一部分人没考上,反倒把这变成了“农夫与蛇”的故事、遭人嫉恨。

    正说着呢,“曹操们”已经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赘婿,我走上了人生巅峰[六零]》 100-110(第8/14页)

    到了韩家,打头儿的自然是钱三妮同志。

    被她描绘的美好前景给迷惑住、脑子突然犯糊涂、厚着脸皮登门的人不多,只有五六个,但也足以让这间小小的屋子变得逼仄起来,乍一看,竟是连站个人的空地儿似乎都找不到了。

    梁万把小满接回来,刚一进屋,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即一愣,先摸摸闺女的小脑袋瓜儿,示意她回自个儿的屋里、去写作业。

    随后,他才拉了张板凳坐下,问道:

    “怎么个事儿啊?大家突然在这个时间点儿来我们家,总不会是我爸应承了要请客,大家是来吃席的吧?”

    被他这么一说,大家伙儿朝着屋里挂上的钟表一看,总算意识到了不妥之处。

    这年头儿,家家户户吃的都是定量粮,谁家的粮食都没有富余的,不是关系特别近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甚至都是要带着粮食上门儿的,要不然,指定会在背后被人家说一句“不讲究”的。

    他们这几个人,突然在饭点儿登门,也难怪梁万的话里隐隐能听出几分不耐烦的意思来呢。

    他们的脸皮厚归厚,但是,却也没厚到那种地步,被主人家点出、他们是“不速之客”,原本想要说的话,似乎也有点难以开口了呢!

    当然,钱三妮同志是个例外,没人吭声?没关系!她来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