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国家不是恢复高考了吗?我们几家都有孩子报名参加了,韩菁,你是大学生,工作也算不上太忙,从明天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你就辛苦下,每天晚上下班以后,腾出两三个小时来,给大家补补课吧!”

    “大家都是邻居,有着这么多年的情分呢,也没让你出一分钱,只是这么点儿小忙,你应该不会不帮吧?”

    “放心,等他们考上了大学,我们肯定不会忘了你的功劳,我做主,到时候,给你写表扬信,寄到你单位去,行了吧?”

    众人瞠目结舌,包括被钱三妮鼓动过来的那五六个人,不是,刚在巷子口那里、提出让韩菁给孩子们帮着补补课的时候,他们还觉得钱三妮这人、在正事儿面前、还是不含糊的嘛。

    可谁能想到,这人还是老样子,心里怎么就没一点儿数呢?

    现在是他们有求于人!懂吗?是有求于人!不是大发慈悲地给人家一个“助人为乐”的机会,好吗?

    瞧瞧钱三妮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不知道的,怕是得以为,是韩菁欠了他们家的呢!

    还有,没事儿干、扯什么表扬信啊?人家韩菁在单位,早就是主任了,还缺你这一封表扬信不成?

    再说,她要是真的有心想进步,人家的亲爹可是食品厂厂长呢,往哪个单位不能想办法使使劲儿?一封表扬信而已,真以为寄到单位,当场就能让韩菁连升三级啊?

    “……”

    此时此刻,“鸦雀无声”这个词儿,彻底具像化了!

    韩菁直接被气笑,本来还想婉转点儿拒绝、或者是把她读书时候的笔记尽快找出来、借给他们*呢,现在,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完了吗?说完了的话,你们可以走了!我的回答只有一个——不帮!”

    果然,是被钱三妮给惹毛了!跟着钱三妮一块儿来的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苦笑。

    可钱三妮本人,却没觉得韩菁会这样强硬地拒绝,跟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她只觉得愤怒!

    “不帮?你凭什么不帮?年纪轻轻的,做人怎么就能这么自私呢?就你这样,还主任?你们单位领导也真是瞎了眼了!”

    “向英,你怎么说?这孩子不懂事儿,你都是当奶奶的人了,总不会还由着你闺女这么胡来吧?”

    “这回,要是你闺女由着性子,把街坊邻居都给得罪了个精光,等你们家遇到难事儿的时候,还有谁愿意来帮忙呢?”

    钱三妮的语气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在她看来,这次,她主动来韩家、让韩菁教教她家老二老三,这就是在给韩家一个台阶下。

    毕竟,当初韩菁还没结婚的时候,她可是把三个儿子都带过来、任由韩家挑选的,可韩家人呢?不仅不领情,还在外面跟街坊邻居胡说八道,败坏他们家的名声。

    要不是因为这一桩事儿,他们家老大也不会拖了好几年才娶上媳妇儿,老二老三也不会到现在都没娶到媳妇儿。

    这要是在乡下,对于这样没有儿子的“绝户”家庭,她一早就该带着三个儿子打上门来了。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也不是怕韩学礼,只是他们左家人心胸宽广、哪怕是结下这么大的仇、也不愿意跟韩家人一般见识、这才放他们一马罢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钱三妮可不就觉得,是韩菁欠了他们家的,更是韩家人欠了他们家吗?

    让韩菁教老二老三,说到底,还不是给了韩家人一个弥补他们家、续上两家交情的机会?

    她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韩家人居然敢拒绝,这不是给脸不要脸,又是什么呢?

    钱三妮是个把愚蠢写在了脸上的人,她固然有几分精明算计,但跟那些不动声色就设下圈套的人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所以,在向英摆出支持闺女一切决定的态度后,钱三妮心里的火气一冒上来,也就顾不得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了。

    这些想法被她一股脑儿地吐噜出来,可真是让屋子里的人都大开眼界了!

    此时,原本跟钱三妮打着同样主意的人,也顾不上韩菁表现出一副拒绝的态度了。

    他们一个个的,眼里冒着光,眼神儿全都落在了钱三妮身上,任由她成为了这场戏的唯一主角,只是,偶尔互相交流下的眼神儿,足以说明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多么丰富了。

    好家伙,这必须得聚精会神地听着啊!要不然,回头还怎么跟家里人说起这桩热闹事儿来?不行,只跟家里人说,怎么能够呢?

    钱三妮同志的“惊人之举”,那不得在亲戚朋友之间也传上一圈儿,才能对得住她这份儿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奇葩啊?

    再说,错过了钱三妮同志自己编排的这一出好戏,下一回,还有谁会来逗我笑啊?

    “滚滚滚!赶紧滚出我们家!你给的台阶,我们家不需要!什么续上两家交情的?咱们两家就还是跟之前一样,老死不相往来吧!”

    余秀芳拿着大扫帚,开始出手赶人了,她的辈分大,又有向英和韩菁母女俩在旁边帮衬着,哪怕挨了几扫帚的钱三妮有心还手,也没能找着机会,直接就被赶出了韩家。

    见状,其他人不由得可惜地咂巴了下嘴,真是的,他们本来还想再听听,钱三妮这人,还能离谱到什么程度呢!现在,被这么一打断,也只能暂且终止,再等下回了!

    107☆、

    第107章

    ◎更新◎

    “说到底,术业有专攻,教学生,还是得老师来,我媳妇儿学习成绩好,但不代表她能教会别人啊!”

    “所以,如果大家担心孩子成绩,我觉得,倒不如想办法找个退休的老师来教,这样子,有老师带着复习,也总比每天只听我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赘婿,我走上了人生巅峰[六零]》 100-110(第9/14页)

    妇儿讲那两三个小时要强吧!”

    “要是家里腾不出空地儿,大家也可以找公家单位的同志想想办法,一窝蜂地挤在我们家学习,知道的,说是孩子们求知若渴,不知道的,怕是还得以为咱们在这儿聚众搞什么活动呢。”

    梁万半开玩笑地说着,狗皮膏药走了,剩下的人可就好打发多了。

    果不其然,听他这么一说,当即就有人想到了街道办,在公家上班的同志,不都要为人民服务吗?

    既然这样,那当人民遇到难处的时候,找他们求助,也很合理吧!

    距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要捡起那么多的知识,孩子们压力大,做父母的,同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也正是有的人明知道这样做不太妥当、却还是没能经受得住“诱惑”、被钱三妮一鼓动、就跟着来了韩家。

    但这会儿,梁万就差把答案直接说出来了,再迟钝的人也该反应过来,之后要怎么做了。

    于是,他们不再耽搁时间,为着今天的事儿,面带惭愧地跟向英道了声歉,就匆匆离开了。

    找街道办的人帮忙,也得抓紧时间,要不然,附近这么多户人家呢,就算只有一部分孩子想参加高考,累积起来,也有不少人了。

    街道办就那么几个人在上班,闲置的房子也就这么几间,如果真的点头同意帮忙了,安排起来,总会有个先后顺序的。

    要是他们慢了这一步,自家孩子不就会在上大学这条路上落后别人家孩子一大步了?这怎么能行呢?必须得抓紧时间了!

    送走邻居们以后,向英去厨房,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小捆红薯粉条。

    这还是上回她和闺女一块儿去郊区农村赶集的时候买的,因为红薯粉条不要票,存放时间又长,就一次性买了十斤的。

    “存玲,这点儿粉条,你拿回去,跟猪肉白菜炖一锅,味道别提有多好了,回去先试试味儿,要是家里人都喜欢吃的话,回头镇上有集的时候,我叫上你,咱们一块儿去,再买点儿啊!”

    向英硬是把红薯粉条塞到了房大姐手里,她平时要上班,又不喜欢别人在她面前炫耀儿子、好像生个儿子、下一步就能登天了的模样。

    所以,真要论起来,她跟巷子里大多数女同志都关系平平,能一口叫出名字来的人,其中之一,就是房存玲房大姐了!

    原因倒也很简单,房大姐的婆婆先前来家里帮着带孩子的时候,给孙子煮鸡蛋,就让孙女儿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甚至在孙子嚷嚷着要骑大马的时候、让同样年幼的孙女儿趴在地上、给孙子当马骑,这可就一下子惹火房大姐了!

    哪怕丈夫求情,她依然坚定主意,让婆婆打道回府了,并且,放出话来,既然婆婆这么不喜欢女娃,想必,心疼她这个儿媳妇的话,也就是嘴上说说了,那以后,她和闺女就不登婆家的门了,也省得婆婆看见她们母女俩闹心!

    房大姐的婆婆被闹了个没脸,当天就坐车回去了,而邻居们,有觉得房大姐做得对、这个口子坚决不能开的,也有认为她把话说得太绝、时间一长、说不定要夫妻离心的。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房大姐都没打算改,反正,在她这里,闺女和儿子是一样养的,有好东西,一人一半儿,谁犯了错,谁挨打,绝对没有完全偏着一个、苦了另一个的道理。

    这件事儿就发生在韩家刚搬来的那段时间里,向英对此印象深刻,哪怕和房大姐的来往并不是很多,但私心里,她对房存玲这个人,还是很有好感的。

    人家今天特意来给他们家报信儿,避免他们家因为毫无防备、被算计了进去,向英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人家,想来想去,才挑了这么件“回礼”。

    然而,房存玲却连忙摆手:“不不不,这我不能收!”拒绝过后,她迟疑了下,这才厚着脸皮、把自个儿的心思说了出来:

    “说实话,我其实也是有私心的,这不是看菁菁考上大学、分了个好单位吗?我就想着,我闺女学习还成,要是加把劲儿,将来说不定也能考上大学呢。”

    “所以,我想问问,菁菁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用过的练习册、或者整理的学习资料啊?要是现在还能找着的话,能不能借我用一个礼拜?等我闺女抄完了,我立马就还回来!”

    听到她的话,韩家人反而松了一口气,不怕有所求,就怕看似无所求、实际上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呢。

    韩菁爽快应道:“没问题!应该都还在呢,我待会儿找找,晚上让梁万跑一趟,给您送到家里去!”

    学习资料要找,但向英也没落下红薯粉条,送房存玲出门的时候,硬是给人塞到手里,然后眼疾手快地把门关上了。

    弄得房存玲哭笑不得,心里感慨韩家人做事讲究,也只好提着这一小捆粉条往家里走。

    家有考生的那些父母怎么找街道办的人、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韩家人并没有再过多关注后续。

    毕竟,高考的这场风,已经不会顺带着刮到韩菁了,谁让她又要去邻省出差了呢?

    这一回,是因为邻省农业研究所最近才拿出来的西瓜栽培技术,但这一技术目前还不成熟,需要在不同土质的土壤上做试验、收集有效数据、再做反思总结才行。

    根据农业研究所那边发过来的试验地选择要求,安城自然也是符合的。

    但是,这个年代,农作物的产量有限,除了必须种粮食和蔬菜,剩下的农作物种植选择,蔬菜公司都必须仔细斟酌才行。

    毕竟,在各个公社、大队种植西瓜,产量甚至都很难满足整个安城居民的需求。

    但是,如果由蔬菜公司来组织、大规模种植西瓜,那肯定会牵涉到和商业局、市运输队、乃至隔壁省市相关部门的合作,由不得常经理轻率做出决定。

    虽然他距离退休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呢,但他可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如果决定出错,对他个人来说,会影响前途,而对单位、社员来说,则会是人力、物力、财力的一次巨大浪费。

    所以,这一回,常经理决定亲自出马,并在点兵点将过后,选择了韩菁陪同。

    当然,为了这么重要的事情而出差,怎么可能就只有他们俩人呢?

    除了其他几个部门的人,常经理还特意添上了两个女同志的名字,好跟韩菁做个伴儿。

    一走就是三个月,等韩菁再回到安城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高考都已经结束了,就连录取通知书,第一波儿的都已经送到了。

    巷子里的人家,有兴高采烈、打算大办一场、给孩子庆祝的,也有全家人都垂头丧气、听不得跟高考有关的半个字儿的,而更多的,则是为了新年、已经在风风火火、囤着各种年货的人家。

    毫无疑问,韩家就属于最后一种!

    梁万去食品厂附小接闺女回家的路上,小满眼尖,看到有人手里提着两条冻带鱼,立刻就激动地拍了拍她爸的后背。

    “爸,你看,供销社好像来带鱼了!咱们这会儿就去买了吧?省得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她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平时经常以“大孩子”的身份自居,就连“爸爸妈妈”的称呼,也在不知不觉的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