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1/19页)

    第31章 胡辣鲜汤

    ◎好香……这就是胡椒的味道么?◎

    崔时钰趴在床上数钱,一边数一边傻乐。

    那日二百枚蛋挞的战斗结束,她足足在床上躺尸两日,吃了睡睡了吃,直到今日方才满血复活,第一件事便是爬起来数钱。

    她知道自己赚得多,但没想到竟赚了这么多:不算成本费,二百枚蛋挞净赚二十贯,再加上月出摊卖饼赚的七贯钱,还有那半袋卖出去的胡椒——没错,她已经将那袋“黄金香料”处理完毕了。

    一半卖出去,一半留作自家吃,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得了银钱,两全其美。

    真是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卖胡椒那日,崔时钰原是打算去问问胡麻子有无收购这半袋胡椒的想法,毕竟对方的米粮铺子里也有香料出售,没想到在去往铺子路上偶遇了郭大郎,对方倒是先胡麻子一步对她手上的胡椒产生了兴趣。

    “如今市面上的胡椒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倒是叫人不好分辨,小娘子不如将这半袋胡椒卖与我,我吃着也放心。”郭大郎如是说道。

    卖给谁不是卖,崔时钰自是没有不愿意的,当即和郭大郎一手交钱一手交胡椒,赚了七贯多钱呢。

    总之,她现在手里约莫攥着三十多贯钱,再攒一点便能翻修铺子、添置用具,估计再出摊卖半月饼便差不多了。

    食肆开张指日可待!

    崔时钰越想越高兴,翻身下床,准备做锅胡辣汤,再配着一盘油馍头当朝食。

    这吃法是还她上辈子去河南旅游时学到的。胡辣汤不必多说,鲜香麻辣,油馍头则是一种类似油条的当地特色小吃,金黄酥脆,外酥里软,一口下去满口留香,撕成小块泡在浓郁鲜辣的胡辣汤里,一汤一饼,相得益彰,堪称黄金搭档。

    这么喜庆的日子,就得配些鲜香麻辣的吃食嘛。

    趁着两个妹妹还在睡懒觉没起床——这两天她俩显然也累坏了,崔时钰悄没声下床洗漱,挎上篮子出门前往集市,从高记肉行那儿买了几根羊腿骨回来。

    羊肉贵,但羊腿骨没什么人吃,便宜,买起来不怎么肉疼。

    将买回来的羊骨冷水下锅,小火煮开,没过多久汤面便浮起一层浅灰褐色浮沫,崔时钰用木勺仔细撇去,等到灶火渐旺时又往骨汤里添了几片鲜姜和几截葱白。

    趁着熬高汤的这会子工夫,她开始准备其他配料,把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安息茴香用包裹好,制成简单的调料包。

    其实还可以往里面再添些草果、肉蔻、陈皮等香料,奈何这时候的香料价格实在不菲,饶是她已经成为手握快四十贯银钱的女人,也不得不将钱包勒紧些。

    除了草果、肉蔻、陈皮,汤底里也可以再添些干辣椒,做出来的胡辣汤味道更好。崔时钰自己倒是无所谓,但考虑到家里还有两名儿童,不宜吃得过辣,胡椒本身的辣味就很可以了,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锅已完全烧开,崔时钰掀开锅盖,将系紧的香料包丢进去,拿起一旁的小石臼——这是她为了这半袋胡椒添置的新设备。

    石杵与臼底发出有节奏的碰撞声,颗颗饱满圆润的胡椒粒很快就被研磨成了粗粉,辛烈的胡椒味儿仿佛无孔不入,稍微呼吸便要钻进鼻腔,叫人不得不屏住呼吸。

    这就是胡辣汤“胡辣”味的关键。

    外婆曾经说过,这胡辣汤讲究“三分料七分工”,胡椒要现磨才能保住香气,若是图省事用现成的粉,味道就差远了。

    崔时钰做胡辣汤的次数不算多,但一直将这话记在心里。

    骨汤的香气开始弥漫,与香料的辛香交织在一起,她满意地看着汤色转为清浅乳白,这才将磨好的胡椒粉末加入汤中。

    接下来是做面筋。

    和面、揉面、洗面,崔时钰很有技巧地将水盆中的面团揉搓得越来越有弹性,直到变成一团淡黄色的面筋。

    面筋轻轻拉薄,划成四方小块,投入滚汤当中,面筋这一步便算完成了。

    剩下的那盆“浑浊的清水”是水与淀粉的混合物,同样大有用处,可以用来做凉皮吃。但凉皮做起来麻烦,而且这时候还没到吃它的季节,便拿出去晾在太阳底下晒成生粉吧!

    处理配菜之前,崔时钰端起淀粉盆出门,刚出门瞧见两个妹妹睡眼惺忪地从卧房出来,一人头上顶着几撮睡乱的呆毛,搞对称似的,一撮往左边倒,一撮往右边倒。

    两人还都穿着她给买的新衣服。

    中和节一过便是春,崔时钰不想再让妹妹们穿原先那几件洗得发白的旧春衣,结了蛋挞钱的当晚便去成衣铺子买了新春装。

    给阿锦买的是一件浅绿色襦裙,整身裙子都疏落地绣着木棉花,配着清新嫩脆的颜色,在日光下瞧着宛如一潭春水。

    阿锦显然喜欢得很,买来便一直穿着,许是为了配这身衣服,连往日梳惯的发型都换了新的,鬓边散碎的发丝也用头油抿得规整,一身翠意,像新抽条的杨柳枝般生机勃发。

    阿宁件绣了几只彩蝶的鹅黄长裙阿宁今日的头发也是阿锦梳的,分成两股扎成双鬟,系上鹅黄丝带,再穿上崔时钰买的那,看上去既天真又可爱。

    阿宁的新鲜劲儿还没过,瞧见崔时钰,小跑着朝她过来,“阿姊,你快看,蝴蝶飞起来啦!”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飞扬,上面的彩蝶仿佛真的要振翅而起。

    崔时钰笑着:“阿宁跑起来,蝴蝶就会飞啦。”

    她当然给自己也买了新衣服,是件淡紫色的交领襦裙,衣料细软,颜色像是紫藤花,素雅却不失韵味。

    她喜欢紫色。

    为了配这身春装,她还特意选了支紫藤花木簪。

    比起长安城那些满身锦绣的贵女,这身打扮实在算不得出众,但崔时钰喜欢。

    可惜这身漂亮衣服没法日常装着,若是不小心蹭了几滴油星子,她觉得自己怕是要心疼坏了。

    虽说在家没法穿,但她觉得穿着出摊或许可行,在裙子外面罩上一件大大的围裙就行了!

    将淀粉水盆放在院中光线最足的地方,崔时钰嘱咐完两个妹妹刷牙要刷满半盏茶的时间,便又进了庖厨。

    用羊骨熬的胡辣汤底鲜香味正足,是下配菜的好时候。

    鲜笋、木耳、豆腐,这几样都是庖厨里常备着的时令鲜蔬,清洗干净,木耳撕成小朵,笋片切得不薄不厚,豆腐则划成一指宽的条状。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崔时钰掀开锅盖,热气瞬间蒸腾而上,高汤已经变成诱人的浅褐色,鲜香诱人。

    她将羊骨和香料包一一捞出,把方才切好的配菜依次下锅,最后调入一小碗用凉水调开的生粉,汤底立刻变得浓稠起来。

    握着长柄木勺缓缓搅动,汤面顿时泛起漂亮浓稠的旋儿,香气如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

    外头传来熟悉的妹妹们的打闹声:

    “阿姊今日做的是什么朝食?好香,好像还有点辣呢,隔着门都闻见了。”

    “阿姊做的朝食香气哪次不能隔着门闻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2/19页)

    “哎呀,二姊!”

    崔时钰听着莞尔一笑,往锅中撒入一把细碎的芫荽末,淋入香醋和芝麻油,胡辣汤出锅。

    阳光正好照在汤面上,将那淡褐微稠的汤汁映得晶莹透亮,连里头的配菜都看得一清二楚:吸饱了汤汁的面筋、翠绿清新的芫荽、软韧的木耳……各种配菜多得几乎快要在汤里打架。

    一缕缕热气缓缓升腾而起,带着胡椒的辛烈、骨汤的醇香以及各种香料的香气和菜蔬清香,美味如有实质。

    照例是姐妹三人一人一满碗,刚出锅的胡辣汤太烫喝不到嘴,崔时钰提醒妹妹们晾晾再喝。

    趁胡辣汤端上桌晾凉的工夫,她起锅烧油,将方才剩下的面团揪成剂子,快速炸了一盘油馍头。

    炸好的的油馍头外表金黄灿亮,圆圆滚滚,像裹了一层薄薄脆壳,掰开一看,内里却是蓬松柔软的,蜂窝状的面孔隙里还冒着热气,热腾腾的油香混着甜润弥漫开来,在小小的庖厨里久萦不散。

    看着盘中堆成小金山似的油馍头,崔时钰顺手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一口下去,牙齿先破开酥脆的外壳,发出细微的轻响,接着便陷入棉花糖般柔软的内瓤,带着微微嚼劲,越嚼越能尝到面团的天然甜甘,让人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往嘴里送。

    空口吃都好好吃哦!

    崔时钰满足地眯起眼睛,吃了几个,端起碗开始喝汤。

    骨汤熬得正好,鲜香微辣,胡椒的香辛和醋的微酸勾在一处,舒畅酣爽,越发令人口齿生津,胃口大开。

    里面的配菜同样可口,面筋吸饱了汤汁,咬在嘴里都能爆浆;木耳和笋片也是鲜香脆爽,爽滑可口。

    阿宁喝汤喝得头都不抬,一张小脸都喝红了,半碗下去才伸手去摸盘子里堆成小山的油馍头。

    其实她早就对那金黄团子感兴趣了,但阿姊做的这胡椒汤实在太好喝,她根本舍不得停嘴!

    她拿了三五块油馍头捏在手里,挨个掰开,往汤里一浸,这些小面团子立刻开始吸收汤汁,很快就和刚才外酥里嫩的模样大不相同。

    吸饱了汤汁的油馍头外层变得绵软,内芯还留着几分韧劲,咬下去的瞬间,胡辣汤的辛香混着面香在唇齿间迸开,好吃极了。

    阿宁在这边“好香好辣”,阿锦也小勺小勺舀着汤汁,轻轻吹凉,送入口中。

    胡椒的辛和骨汤的鲜混合在一块儿,暖洋洋地从舌尖滑进肚子,辣而不燥,香而不腻,咽下之后口中还留着浓郁的胡椒香。

    “这就是胡椒的味道么?”崔时锦垂眸看着碗中未研磨细碎的粗粉,小声道,“好香啊。”

    似乎要将这味道牢牢记住似的,又连喝了好几口。

    阿宁这时候已经开始吃起汤里的菜蔬,闻言咬着面筋道:“胡椒胡椒,我们喜欢你。”

    崔时钰捧着汤碗,笑着看着妹妹们。

    她一定会努力,让自己和妹妹们吃到更多的“胡椒”的。

    第32章 恭喜发财

    ◎“崔娘子,我等你好久了。”◎

    对于常去吃的酱香饼的食客们来说,今日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

    崔娘子终于又把那辆熟悉的小饼车推出来了!

    晨鼓方歇,排队的人已围着那棵老柳树绕了一圈,将招牌挡了个严实,只隐隐约约能瞧见牌子上露出的“崔记”二字。

    一正在排队的熟客道:“哎哟,崔娘子可算是出摊了!我家孙儿点名要吃崔记的酱香饼,别的都不好使,这几日可把我愁坏了。”

    一个挤在最前头的汉子闻言接过话茬,扭头笑道:“别说幼童,就连我这几日朝食都吃得没滋没味,古楼子吃着都不过瘾。”

    “崔娘子这酱饼真真是长安城独一份了,前些日子也来个卖酱饼的,味道还不如崔娘子做的十分之一,白瞎那么大一个摊子……某要一套加炸鸡脯的!”

    “……”

    食客们七嘴八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无一例外都在诉说着这几日对酱香饼的思念。

    崔时钰听着莞尔一笑,抬眸对排队众人道:“莫急莫急,大家都有,当心踩到脚。”

    说着将一张包好荷叶的饼子递出去,紧锣密鼓地赶制下一张。

    阿锦依旧是负责收钱——别小瞧了这活儿,崔时钰做饼速度极快,食客们相应的付钱速度也快,阿锦不光要挨个收钱,还要记着谁多给了钱谁少给了钱,又要防着哪个爱占小便宜的不给钱偷偷溜走,可谓责任重大。

    现在来卖饼的大多都是老客,对各规格口味的饼价都很熟悉,就算有头一次来买的新客不熟悉价格,也能询问周围的老客,是以无需再过多介绍,原先负责吆喝的阿宁便换了职务,啃完饼子便来帮二姐收钱了。

    小姑娘一本正经收钱的模样倒很像那么回事:“这位阿姊方才要了一套‘梅香映雪’,那我便收你三文钱,一,二,三,对啦!”

    萌得一旁的小娘子和小郎君直笑。

    因着是阔别几日重新出摊,食客们与酱饼很有几分“小别胜新婚”之感,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把一百五十张饼子抢购一空,荷包蛋、炸鸡排、生菜叶这些配料也都所剩无几。

    瞅着自个和妹妹们布袋子里装的满当当的铜钱,崔时钰高兴极了。

    离铺子开张又进一步!

    正要收摊,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崔小娘子,且慢些收摊!”

    郭大郎气喘吁吁跑过来,“听隔壁刘大娘说你今日出了摊,我便紧赶慢过来,想着问小娘子点事。”

    “什么事?郭阿叔慢慢说。”

    “说来惭愧。”郭大郎笑了笑,“前几日在小娘子这儿得了半袋子胡椒粒,谁知我与我家娘子手笨得出奇,除了炖鱼和煮鱼羹,竟不知还能做什么新鲜吃食,虾塘里的虾也还没长大……知晓崔小娘子厨艺过人,便过来问问有何建议。”

    说罢还砸砸嘴,似是怀念道:“这样好的胡椒,着实不能浪费了。”

    这话崔时钰赞同,那可是来自宫里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