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全文完结】(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全文完结】(第1/10页)

    67

    第67章

    ◎千古名将齐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年华似水流。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许愿墙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不断有人许愿,也不断有人揭榜完成任务。

    有想获得一笔横财充实国库的,有干旱时节求雨得以大丰收的,有求亲人团聚,身体康复,乃至姻缘美满的。

    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这样两个愿望。

    一是大家已经很熟悉的,万朝书院的导师王贞仪。

    她许愿能见识宇宙星辰的奥秘,探索人类真知。

    在所有观众的见证下,她坐上许愿墙提供的特制小火箭,飞向星辰大海继续探索。

    来了一场新奇又刺激的宇宙之旅。

    王贞仪并不是干看着,而是同步对比许愿墙给她提供的教材,进行学习和记录。

    火箭隔绝了外边的极端高温,并无不适,很快路过了白矮星。

    那是一颗曾经辉煌的恒星,如今只剩下炽白的残骸。

    王贞仪立刻对照起了书本上的知识:“它体积不大却密度极高,表面温度高达十万开尔文”,远远望去,像一颗冷冽的钻石,孤独地在黑暗里燃烧着。

    接着,她又经过一颗红巨星。

    它的体积膨胀到了原先太阳数百倍,表面呈现暗红色,膨胀的氢壳不断向外喷洒炽热气体,形成一圈圈辉光的外壳,如同一朵缓慢盛放的火焰之花。

    王贞仪又对着书本,找到了对应的板块。

    继续航行,火箭飞临一片恒星诞生区。

    巨大的星云弥漫着氢气和尘埃,色泽斑斓。红色的电离氢区域和幽蓝色的反射星云交织在一起,内部,有新生恒星在聚合闪烁。

    王贞仪透过舷窗,看见一颗金牛T星变星。

    根据教材上所说,这是恒星的幼崽形态,周围环绕着朦胧的星周盘,正往外喷射高速等离子体射流。

    接下来,又遇到一颗中子星,那是大质量恒星塌缩后留下的极端产物,直径不过二十公里,非常之袖珍迷你,质量却达到了太阳的两倍。

    它的磁场极其强大,释放出的脉冲射电波如同宇宙的心跳,每隔几秒,便精准地跳个不停。

    远远的,还有一颗孤立的棕矮星。它可怜兮兮的模样,未能点燃氢聚变,亮度极低,只发出深红色的黯淡微光。

    更远的光年之外,稀薄的宇宙尘粒和零星的彗核缓缓漂浮着,似一场无声的落雪。

    观众为这绝美的景色惊叹不已。

    不过,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他们只需要静静欣赏就好了,而王贞仪要考虑的就多了。

    要让飞船上的小机械手,伸过去近距离采样,要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最后,还要编写出适合古人的天文学课本,等会在万朝推广。

    怎一个忙字了得。

    另一个愿望,同样是大家有所耳闻的,刚从大秦那里回来的名医李时珍。

    他从王丞相的复活经历上,获取了新的医学灵感。

    李时珍许愿,能得到后世的先进医学知识和仪器,继续攀登医术新高峰。

    天幕同意了这个愿望。

    并且贴心地提示,你还需要一些人体实验的素材,以便试错!

    万朝观众一听,争相给李时珍投送昏君和奸臣。

    惟恐落后一秒,人家的实验素材就收满了。

    什么徽钦、什么弘光、什么赵高、什么李处耘,全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些家伙能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算是此生唯一一次积阴德了!

    ……

    这日,一条震撼人心的许愿发布,宛如洪流般震撼了万朝——

    郑经从陈文帝那里交易来了许愿卡,将自己的位面设置成了副本。

    并传檄万朝。

    邀请各位英杰一道,共伐鞑虏,重开汉家天!

    檄文是张煌言所写,一字字一句句,皆壮阔凛冽,悲怆激昂。

    读之令人怆然动容,如见浩然正气与浴血悲歌流荡在风中:

    《驱除鞑虏万朝义师讨逆檄文》:

    【维汉家正朔,流传万世,华夏衣冠,继绝存亡。自大明太祖高皇帝龙飞应运,奠定疆宇,太宗文皇帝迁都北域,气吞山河。礼乐文章,咸熙百代,岂料天步艰难,边患猖獗,鞑虏趁机窃据神州,涂炭生灵,覆我家邦,肆虐中原者,万历末年至今,四十余年矣!】

    【回首金瓯破碎,宗社凋残。庙堂之上,乌烟瘴气;江山之中,黍离麦秀。彼辈非我族类,心怀豺狼,窃据九州,屠戮忠良,焚我庙貌,戕我先民,贬我风俗,灭我典章,视我衣冠若敝屣,驱我士庶如草芥,汉家血脉,几至湮没无闻!】

    【顾我华夏者,礼仪之邦,四海同心,千秋共祖。今逆贼僭伪,颠倒乾坤,悖逆天理,残虐百姓,天怒人怨,岂容久安!】

    【是以万朝义烈云起,千古志士并驱,愿以血肉之躯,雪千载之奇耻,当以锋镝之利,扫九重之妖氛。】

    【观彼鞑清,窃国篡位,剃发易服,图我种族之灭绝;禁我经书,灭我典籍,欲我精神之沉沦。今吾同仁共起,誓以忠烈扶社稷,复中原衣冠。凡我同胞,心存血性,志在恢复,宜各整戈矛,誓同驱逐胡虏。无分贵贱,不计生死,纵身死魂灭,志未渝也!】

    【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尚飨!】

    【中原万里,待我披靡逆氛;汉家赤子,愿共誓复山河。黄河不尽,壮士此心不移;青史有名,丹心可鉴苍昊。倘有后退苟安之徒,背本忘祖,必为天人同弃;若能共举大义,赴汤蹈火,虽死犹荣!】

    【呜呼!同胞其勉之!逆贼行将覆灭,王气已尽,天命所归,在我义军。】

    【今举此檄,昭告四海,凡有志恢复者,义不容辞,同心协力,共雪国耻,共复华夏!】

    ……

    四十年血泪,三万里家国,尽在此文中。

    张煌言写得很慢。

    握笔时,几乎一字一泪,往昔的一幕幕自眼前掠过。

    这一路上的烽烟血火,黎民哀哭,还有所有那些,曾并肩作战,生死相托,却终究一一离他而去,相失在无涯沧海中的别时故人……

    最终,定格为了一道披甲仗剑、立在船头的身影。

    殿下,别君久矣。

    当初说好的要一起匡济天下,何忍独弃我一人于岁月中。

    自你离去后,我在千军万马中抬头见一痕月色,有时也恍然如见你眉眼。

    我向金戈铁马,鲸波尽处,长风万里来寻你,那是你曾停留过、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我的来时路。

    “世伯,写完了”,郑经垂手立在一旁,主动给他磨墨。

    张煌言有时看他的仪容,依稀会带上三四分的故人光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全文完结】(第2/10页)

    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延平王那样的人,一个时代只能出一个,从前没见过,后来者中,大概也不会再有了。

    ——史张李郑中原路,浙闽粤滇南国都。

    所谓「史张李郑」,是说明末抗清的诸王诸名将之中,唯郑成功出生最晚,最为年少。

    战斗意志却最坚决,影响也最为深远。

    “走吧”,张煌言写完了最后一行字,揽衣起身,决然如利剑出鞘,“去征战。”

    他要将殿下的魂灵重新带回这人间。

    ……

    这则檄文在万朝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云集景从,响应者如潮。

    众多英杰摩拳擦掌,誓要带队进入副本,将满清犁庭扫穴!

    就连一些少数民族的名将,比如,岭南圣母冼英,临淮王李光弼,还有北齐的斛律光,都主动请缨参与了。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当年,晋王李定国在国境西南起兵抗清,就有彝、苗、瑶、壮、侗、仡佬、傣等族的儿女战士们,紧密围绕在他身边,坚持作战。

    数量之多,甚至达过了晋王军队的半数。

    李定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象军,就来自傣人的指点。

    有八十多个白族村落奉他为“本主”,还在他死后为他修建了“天王庙”,年年香火祭祀。

    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灭清复明,重开汉家天,那只是汉人的事。

    但反抗鞑虏侵略者,让昔日执屠刀的刽子手血债血偿,付出代价,那就是所有人的责任了。

    前者是改朝换代。

    而后者却是亡国灭种,是彻彻底底的反人类罪名。

    满清既然想把所有华夏人都变成奴隶,全部以供驱策,自然就会遭到所有华夏子民联合起来的反抗。

    李定国与西南少数民族们是一例,如今,万朝联合又是一例。

    满清实在是引起了众怒。

    他们自入关以来,屠城掠地,无恶不作,前前后后有数千万无辜百姓,因此而殒命。

    屠城之惨,史册未有,罄竹难书。

    赵州一役,二万五千人一夕而尽,血流成渠。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五千生民焚剿俱灭,残骸遍野。

    潼关城破,七千人被戮,无一幸存。

    扬州十日,杀戮尤甚,城中僧人收殓尸骨,计八十万具,血污城垣,哀声震天。

    嘉定三屠,三次屠城,城中平民二万余殒命,血海累月不干。

    昆山、嘉兴、常熟诸地,或焚或杀,尸填沟壑。

    江阴一城,近二十万口,死者盈城,仅余五十三名老弱苟存。

    其后,川蜀再遭荼毒,罹难之众,逾五百万。

    浙江金华,五万人一朝俱灭。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五万黎庶化为枯骨。

    赣州城破,二十万人惨死火中。

    福建厦门、平海、邵武,同安、南昌、湘潭、南雄、信丰……屠城无算。

    湘潭城破,阖城近绝,二万余生灵俱灭,仅余百人侥幸存活。

    南昌再陷,二十万人丧命。

    广州之劫,死者七十万,血腥之酷,不下当年扬州。

    山西汾州、太谷、泌州、泽州,清兵四十万众杀入城中,残民枕藉。

    大同城破,生者止存五人,且皆囚徒。

    更有山东、陕西、云南多地,清兵所过随处皆屠,无辜百姓,几至绝迹。

    在清兵窃据中原的四十年岁月中,他们的破坏力惊人。

    致使白骨纵横,赤地千里,饿莩遍野,童孺无归。

    神州大地的数百州县,亿兆生民,俱是血泪洗地。

    先民之苦,天日可鉴。

    这等血祸灾劫,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头一遭,谁看了不为之触目惊心。

    观众们义愤填膺,表示此事义不容辞,定要算上我们一个!

    ……

    最终的名单出来,堪称全明星阵容!

    来参与的武庙级名将——包括入选武庙,以及虽然错过武庙评选但仍有武庙实力的名将们。

    不是三五个,不是十个八个,而是达到了数量极为恐怖的五六十个。

    鞑子(惊恐的):攻打区区一个我,真的需要这么大架势吗?

    也许满清八旗确实战斗力不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当五六十位武庙名将一起啃这块骨头,代价平摊一下,就完全不算什么了。

    名将们大多带了自己的队伍,并非孤身前来。

    光是万朝如今最声名赫赫、令人闻风丧胆的北府军,就来了八成的军力。

    “这样好是好”,张煌言蹙眉,看向天幕,却有些忧心忡忡。

    “但所有人的消息往来,都在评论区公开发布,鞑子也能看到天幕,恐怕全都泄露出去了……”

    “泄漏又如何”,刘裕冷笑。

    他因为自身经历,对入侵的北虏可谓恨之入骨,便提早来此,帮大明众人一起准备。

    他冷冷道:“我方在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理当堂堂正正镇压过去!”

    “就该让鞑子提前得知战况,却束手无策,越挣扎越是加速下沉,一直活在十二万分的恐惧中,战战兢兢,直到死亡降临。”

    张煌言深表赞同:“宋祖高见。”

    “那你可是白担心了”,另一边,霍去病拿了些马草,在喂自己的宝贝战马。

    一边对张煌言说:“就算把接下来的战术布局全部告诉鞑子,他们也防不住我,根本没有任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