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90-100(第1/14页)
第91章 东平出事端
李安澜神情焦急,步履匆匆穿过廊下,走到屋门前,陈泽请进,她进门见过陈相和潘东家,潘邓叫她歇口气再讲。
“东家,事有不好,梁山有异动,将要发兵攻打东平府!”
潘邓瞪大眼睛,梁山?对了,他出门一年,怎么将梁山忘了!
陈文昭也说道:“又有什么新消息,你且细细说来。”
因东家在此,李安澜就从去年之事说起:“去年年中,东家走后半个月,我听闻梁山有异动,说是欲出兵去东平府借粮,彼时东平已经戒备森严,我又叫父亲从李家庄找了健壮家人,在咱们纺织坊把守,却也内心惴惴……”
潘邓只觉自己疏忽,只想彼时梁山还未壮大,便掉以轻心,却不曾想布匹与钱粮无异,那纺织坊是富贵之地,又有众多女子在,叫山匪盯上可怎样好。
“然后呢?咱们坊里没事吧?”
李安澜说道:“……并没出事,府里许主簿知道父亲曾与东家上过梁山,因此与父亲相商,探听情况,准备了花红表里,叫父亲带人去山上拜见。那晁大王因着从前交情,又收了百石粮草,这才作罢。”
潘邓点点头。
李三娘接着说道:“当时本以为他们打消念头了,可后来有两个人来李家庄找我父亲,一个叫拼命三郎石秀,一个叫病关索杨雄的,言是杜兴旧识,他们两个还有个同伙名叫时迁,得罪了祝家庄少庄主,被那祝家庄抓去。”
“那二人欲叫我父亲与祝家庄求情,放了他们兄弟,并说他们三人都是去梁山投奔的。彼时多事之秋,父亲不欲招惹梁山,故答应此事,让杜兴与祝家庄说和,心想劝他们把人放了,此事便了了。”
潘邓就知道接下来的走向了,是宋江三打祝家庄。
李安澜接着说道:“……可那祝家庄怎么也不放人,梁山就发兵攻打,连累了周边两庄不说,那梁山有个新头领,叫宋江的,硬要拉我父亲入伙,所幸得晁大王相救,说了些公道话,这才保全。”
陈文昭也点点头,说道:“自那之后梁山便屡屡惹事,先是攻打高唐州,后又攻打青州,那高唐州是太尉高俅族亲所在,他岂能忍?派了大将呼延灼讨伐——便是那呼延庆族人,可惜后来被梁山策反。”
陈文昭说了他所知道的近一年梁山发生的事,后补充道:“不过此一年当中,东平府倒是风平浪静,只前两个月梁山又有异动。”
李安澜接着说:“前两个月梁山放出风声来,言说又要到东平东昌两府借粮,东昌府张都监来我府相商,本府钱文书主事,欲要故技重施,叫我父亲再带百石粮食去山上说和。”
“可那山下巡逻的小头领甚为面生,驳斥了我父亲一顿,抢了粮食,将一行人赶下山去,言晁首领已死,现在是他们宋首领当家。”
李安澜面上一片焦急,“月前又有两个头领来到李家庄,请父亲上山,我家真是推也推不得,应也应不得,这可怎么是好?我李家怎么能去做反贼?他们是山上没钱粮,瞧着我李家庄富贵殷实,想要连人带钱都掠上山去!”
潘邓则在脑中细想,按照原著剧情,宋江攻打东平,东昌两府,其意在与卢俊义争夺首领之位。在这之后就是卢俊义让贤,宋江做首领,一百零八名名好汉排座次了。
可这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如今是宣和元年,印象中事情还没发展到如此地步。
难道是他这只蝴蝶做了什么,引起来的后果?不说其他,单说史进和董平两位好汉如今正在皇宫里稳妥地上值呢,那梁山缺了的两个星位怎么办?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陈泽又带一个人进来,道东平府发紧急文书来京,文书言东平已被梁山匪徒攻破,太守程万里已死,只东昌府还在苦苦支撑,却也撑不了太久了!
李安澜双目圆睁,如遭雷击,跌坐在塌上,“完了……”
潘邓也心如火燎起来,东平被攻陷,乡亲们怎么办?那纺织坊如何了?
陈文昭问李安澜:“你东家家里那小兄弟,名叫乔郓哥,早不是去东平打探了,现回来了没?”
李安澜这才想到郓哥,“是了,他也该回来了,我找人去城外守着,他回来就来此报信。”
潘邓快速冷静下来,脑子里飞速想着对策,过了一会儿,他先是安慰李安澜:“李应兄弟乃是人中枭雄,必不会有事。”
后又看向陈老师,见老师也愁眉不展,他说道:“老师,事已至此,更进一步吧。”
*
宣和元年五月三日,太学博士张纲弹劾当朝太师蔡京,上书其十四条罪状,言蔡京此人不敬上帝,欺罔君父,结交内侍,奔兢仕途,轻变法度,妄自制作,轻易赏赐,蠹蚀国本,大兴土木,贪婪自用,钳制台谏,私恩亲党。
最后弹劾蔡京挟私变法,祸国殃民。言其乐尺自施行至今,京东饱受其苦,百姓苦不堪言,多有无产农户上山落草,济州梁山泊反贼横行,如今已经攻下东平府。在东京周边,有此造反之事,全因太师治国不当,请将其流放。
朝中鸦雀无声,蔡京乞骸骨,赵佶拒绝,蔡京再请致仕,赵佶同意了他的请求。
*
张纲弹劾蔡相当天,乔郓哥就回来了,“东平并无大碍,只官府府库遭劫掠。”
他拿起大茶碗,咕嘟咕嘟喝了一碗,说道:“董都监走后,东平军纪涣散,不堪一击,新任的兵马都监是个姓庞的,根本就没抵抗,看见梁山人马到达,立马开了城门,献出了已经逃到济州府被他抓回来的程万里,宋江杀了程万里,洗劫州府,把府库搬了个空,但是放下话,不能伤及百姓。”
李安澜问道:“我爹爹呢?”
小郓哥说道:“李大官人推脱不过,已带着家财上山了。他让我带话给你,嘱咐你在东京做好分内之事,千万不可回东平。”
李安澜听到父亲上山,只觉大祸临头,却好歹是破财免灾,保住了性命,心中不知是庆幸还是愤怒,恨透了那新首领宋江。
潘邓问道:“纺织坊如何了?”
小郓哥说道:“纺织坊目前安好,月前冯掌柜已经将织女遣散回家,还有些人是无家可回的,只能留在纺织坊员工宿舍,冯掌柜又请了乡勇守卫,买了朴刀,每日结算工钱,驻扎四周。”
“那梁山宋大王放出话去不准侵扰百姓,但是还是有小匪头趁机作乱,抢劫好百姓,他们山上有个矮粗怪,听说了咱们纺织坊,非要来此吃喝,叫冯掌柜接待,李大官人得知此事,及时赶到,与那头领打了起来,后来他们上山,此事才了结。”
“无耻之徒!”李安澜骂到。
“三店和书坊歇业,大门紧闭,掌柜的和伙计都聚在一起,互相照应,等待梁山撤兵。李大官人刚刚上山,又有钱财,在宋大王面前很有颜面,因此能护住产业。只是听说那矮粗怪也是那宋江的得力手下,颇受宠,还不知能支应几时,他叫我赶紧来东京和老大人寻主意,没想到潘哥回来了。”
两人看向潘邓,潘邓听小郓哥说完,心稍稍放下,说道:“此事有我在,三娘在东京照看产业,郓哥和我回东平。”
两人这才感到东家回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90-100(第2/14页)
了,心中无比踏实。
潘邓当天进宫面圣,请放东平府。
赵佶一脸为难地看着他,“卿家快起,你这是做什么?”
“山东匪寇流行,臣愿意为皇帝分忧剿匪!”
赵佶扶着潘邓的手臂把他拉起来了,“卿家出使金国,前日才归,吏部给的任命还没下来,怎要自请外放?”
潘邓说到:“东平如今被山匪攻破,臣心中焦急万分,得知此时考课院冷清,无人愿去东平接任,自请前往,愿平定匪寇,为大宋江山牧守一方,为陛下效力,死而后已。”
东平出了反贼,皇帝哪有不急的?只是眼下没兵,东平府太守已死,又无人愿意去东平接任,只留个烂摊子给他。
见皇帝有意答应,潘邓恳求道:“只臣籍贯东平,按例不应去东平为官,恳请陛下特旨,臣愿以死效忠。”
如今潘卿家愿替他分忧,实在是忠臣良将。皇帝想了想,便也就应下了此事。
皇帝御笔亲书,任潘邓为东平府尹,可调济州,郓州两州兵力,彼二州须联合抗匪,不得延误。
这样的任命不符合标准程序,但是皇帝都下了亲笔,陈文昭眼看又是太师之才,考课院便与人方便,写了任命文书。
“说起来潘邓此人既没有考过科举,也没有什么家世,只一介小民,真是得了一个好老师,又得了皇帝青眼,才能如此一步登天。”
考课院几人闲聊,“……竟然下放做了知府,我家亲戚二哥,在外多年,三年又三年,考课又考课,年近五十,至今也才是通判。”
“谁叫他出使有功,此任还只是外放,若是留在京城,有个相公老师,又得皇帝看重,更是前途无量。”
“做什么想不开去外放府尹呢。”
几人啧啧感叹,文书写好,盖下大印。
*
潘邓当天出宫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去东平。
呼延庆得知此事特地前来找他,说道:“我有一族人名呼延灼,去年在我出使之时,前去梁山剿匪,被梁山劝降,如今上山当了反贼,潘大人便当时看在以往情分,且请照看族孙!”
潘邓紧忙将他扶起,“呼延兄弟何必如此见外?当时你我二人出使之事历历在目,不曾忘记,呼延兄弟是忠义勇敢之人,族孙必定也有忠义气节,只是被那梁山扣下,借其名行苟且之事罢了。待我扫平梁山,必将族孙解救,放还归家。”
呼延庆顿时红了眼眶,“潘兄弟此情我记下了,大恩必定报还!”
送走了呼延庆,潘邓又叫来李三娘叮嘱,“我不在东京时,细心照看产业,不必担忧东平之事,我明日便启程,届时有什么状况必定会告知你。”
李三娘点点头,叮嘱道:“东家千万保重。”
第92章 离开京师
在开封府的最后一个晚上,潘邓去了师叔家里。
徐观知道他忧心东平府,劝慰他安下心来,“那山贼已放出话去不伤百姓,可见是做事留一线之人,你能诏安便把他们诏安了,不须沾染兵事。”
潘邓凑过去抱着他的腰,一直烦躁忧虑的心在徐观身边感到一丝宁静。
徐观由他抱着,心里也不舍,一边担忧,一边又不舍,此去不止剿匪,是要留在东平做府尹,三年才任满,要有多少日不见?徐观摸着他的发顶,说道:“此去不知何时能再见。”
等到再见之时,你还能否记得今日的情谊?
潘邓见他忧愁,抬起头来看他,轻声叫道:“观哥儿……”
徐观听他叫自己,低下头来要吻,动作一半停住了,叹自己和潘邓在一起久了,竟然听到他这么叫,就下意识的要吻他。
潘邓把他脖颈微微下压,亲吻上去。
此间两有情人在此痴缠,潘邓喘着气说道:“观哥儿,我的伤早好了……”
徐观轻轻摸向他腰间伤口,此处有疤痕,但是肌肤已经恢复柔韧,潘邓又去解怀中人的腰带。
徐观抿抿嘴,把登徒子的手拿开了。
潘邓迷惑地看着他,徐观和小爱人在一起时几乎不懂得什么是拒绝,此事倒是很坚定,“等你回来的。”
潘邓说道:“在路上说的是‘等回京师的’。”
徐观又沉默了,抱着他亲了几下,就是不松口,潘邓也不强求,两人亲热的躺在一起睡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潘邓欲走,徐观揽着他,说道:“潘哥儿,此行保重。”
潘邓被他手臂拦住,又倒在他怀里,拱着他说道:“我还没走呢,就开始想念师叔了,等我到了东平就给师叔写信。”
徐观昨晚因离别生出的愁绪就那样淡了,心里又甜蜜起来,喜欢得紧,心里想让他小脸蛋再拱几下,嘴上又不好意思说,依依不舍地分别。
潘邓离了淡香的小屋子,只觉得神清气爽,走出徐宅门口,却见有辆马车停在门前,陈老师正掀开帘子看他呢。
潘邓“!”
他心里咯噔一下,谁能想到被当场抓获,犹豫一番还是朝马车走去了。
“磨蹭什么,赶紧上来!”陈文昭看着学生上了马车,说道:“大早上的去你师叔家作甚!叫我一通好找!官家召见,进宫去。”
潘邓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坐老师的马车进了宫。
赵佶正在画画,见人来了,放下手中笔,叫小黄门拿了一盘黄金,并着一个卷轴,说道:“爱卿此去路远,这些盘缠送你路上使用,再赠《千字文》一卷,望尔牧守一方,不忘京师,亦宜专心向学,读圣贤之书,三年归来,有所进益。”
潘邓收了皇帝所赠礼物,打开一看,只见其中内文笔迹劲瘦,结构疏朗,转折露锋,飘忽快捷,此正是瘦金体,皇帝御笔亲书《千字文》!
潘邓面有惊叹,“臣往日只听说过,今日才得见陛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