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30-140(第1/13页)
第131章 危急之时
梅溪县监牢之中,破门声,惨叫声,刀兵相接,嘈杂不断,周三郎只觉得一股寒气吹入脚下,这是监狱的门大开了。
发生了什么事?周三郎还待伸长了脖子往外面瞧,周父紧忙叫住他,“快往里来,外面不知怎么了,当心有刀箭!”
周三郎却见昏暗之处有白衣闪过,为首那个人拿着刀的,怎么这么眼熟,他迟疑地说:“我……我好像看见二娘了。”
“胡说个什么!”周寿见小儿子傻愣愣地站着,心中焦急,过来拽他,“你个小子别往上乱凑。你往里去,我来看。”
说着他往昏暗处看去,果真有一人在地上官兵的尸体上面搜寻什么,搜到了之后,就挨个牢门探看。
此人身着白衣,他仔细一瞧,不正像他家二姐?
他家二姐怎么会在这?
周三郎又去旁边趴着栏杆,见了二娘,哇的一声就哭了:“二姐!你再晚来一天,我们全都死了!”周兰心这才回头,看见父亲兄弟,她跑过来拿着钥匙开了监狱门,也流出眼泪来,将几人带出监牢,又去将母亲与妹妹都救出,全家人抱头痛哭。
郭奉道初次起事,让教众兵占领县衙,此时正在搜刮财物,周家一家人便回到家中,此时周家已被搜刮一空,索性窗户纸没被揭走,还能御寒,周寿捡了柴生起火来,把屋子收拾得暖和。
周琦裹在被中,一家人围坐炕上,周母看着二姐浑身穿着连色都没染,发黄发黑的粗布麻衣,伸手摸着,流出眼泪来,“我家二姐受苦了……”
周兰心说道:“教众都穿此白衣,不许染色。”
周寿问道:“你入了那白莲教了?”
周兰心点头,“郭坛主封我做了个弟子,女儿现在已是白莲教中人了。”
周寿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周寿说道:“可这白莲教做的是造反的事,我们终究还是大宋人呀……”
周兰心却说道:“便是大宋人害我家至此,朝廷不仁,官府不义,我们周家老实本分,从没做过害人之事,却被这县官诬陷,家财全被掠夺,差点落得个全家灭族的下场,这样的朝廷有与没有又有什么分别。”
周寿摇头说道:“我只怕日后若有官府发兵,前来围剿,二姐又要怎么办?”
周母却说道:“都说形势比人强,我在狱中整天想,咱们家遇到这样不公的事,却连报官都报不得,因为这作恶的就是官府,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如今得了白莲教相救,岂不是再生父母?这命既是捡来的,便是入了白莲教又有何妨?”
周寿还待要说些什么,周琦却止了话头,“白莲教相救,我们自该感恩,我与二姐前去拜见郭坛主,父亲母亲与弟妹留在家中。
周寿早年就听大哥说过,自家四个孩子,要有留守家业,有传承技艺,有向上读书做官的,只可惜他当时固执己见,并未当回事。如今遭逢大变,他领悟此理之时却要一儿一女去那白莲教中,哪里忍心?
周琦劝道:“父亲不必忧心,世事多变,只走一时看一时罢。”
周寿无奈答应。
*
白莲教徒攻占县城,抢劫县衙,又将张王两家财产搜刮殆尽,郭奉道心中志得意满,“这官府看上去威风,也就是个纸样子,不敌我教众三两波冲击,便把它冲垮了!”
又有手下来通报,说是周弟子兄妹来见。
郭奉道刚打下县衙,欲要占领,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急忙召见。他刚听人说了周兰心挥刀砍张徒,没想到此人是个女子却如此心狠手辣,心中大加赞赏,兼又早年认得周琦,有过一面之缘,相见二人,三言两语便提周氏兄妹做了头领。
等到日后他手下头领越来越多,给他的供奉也会越多,自己也就不用发愁给教主上供的银钱了。
*
二月初二挑菜节,湖州官府举办挑菜宴,府中其乐融融,府衙之外层层把守,郭奉道却已派人潜入宴席,又在府城之外聚集了千人教众,号声一响,里应外合,数百人一起攻入府衙,同时城门开放,千人入城,一举攻下整个湖州!
湖州城里大火烧了四五日,早在打下梅溪县之时,郭奉道已经知道这县城官府不过是个空架子,脆弱不堪,如今又轻易打下整个湖州,更觉得大宋守军不堪一击。
他的教众不过是些平民百姓,手扛锄头朴刀,冲杀一番,便把官府拿刀披甲的守军杀得溃散,难不成他白莲教徒真有天佑?亦或是大宋果真气数已尽?
郭奉道站在城头,俯视整个湖州府,心中豪情万丈,吩咐周氏兄妹替他看守湖州,他自己要亲自去睦洲拜见教主方腊,献上湖州府的官印。
*
东京皇城之内,气氛一片焦灼。
又有三州被叛军占领,湖州沦陷,叛军首领是个叫郭奉道的,夺下湖州当天就将官员杀尽,城中大乱,大火烧了好几天;第二天常州投降;润州隔天沦陷,方腊派一元猛将镇守润州,此将名为吕师囊,在去润州的第二天,便发兵江宁府,手刃庞盛昌,将其头颅悬挂于江宁府城门楼上,到现在也没拿下来。
可见其邪教军手段残忍之至!
两浙只有杭州与苏州两地还在死守城池,苏州乃是一路转运使府邸所在之地,重兵把守,又离睦州较远,白莲教不敢轻易攻打;可杭州紧邻睦州,杭州太守紧锁城门,几日内连连上奏,要求请兵支援,眼看就快支撑不住了。
消息传到东京,两浙再加江南东路,整个江东地区要冲州府眼看就要全都被方腊占领,这该如何是好?
朝堂上众臣有些惊慌,高俅说道:“我早就说要派兵!你们一直犹豫不前,现在好了,润州都被打下来了,那吕师囊在润州把守,时间久了,咱们怕是连长江都过不去!”
余深气道:“你早说要派兵?派谁去?按你所说还叫呼延家的人去?他家里那个呼延灼连梁山都打不赢,尚要投降,幸得东平招安才没为祸一方,如今又要他去打江南叛军,就是个瓢做的脑袋也想不出这种主意来!”
“你!”
“方腊手下打下润州,杀了庞盛昌,江南百姓都在叫好,你当这是谁惹下的灾祸?当年蔡太师提拔朱勔,也少不了你高俅一番好处!你还有面皮在此大言不惭,匹夫!”
把高俅气得差点没晕过去。当今要紧之事在于平乱,这群文臣只顾翻之前的旧账!
童贯也从西北回到了东京城,他心里十分着急,因他如今已是枢密使——以他的出身在这朝堂之上已是升无可升了,却又远离朝堂,许久不入天子之眼,因此地位十分尴尬。他就指望这次伐辽立功,再封侯呢,这个时候怎么出了这种岔子!
江南怎么会造反?还叫反贼连结十万之众,江南那些官员,江南的守军,厢兵都是干什么的?吃白饭的吗!
赵佶也同样心里有气,江东两路二十多个州府,那些官员都是干什么?食君之禄,但凡干了一丁点活,局面能危急至此?待到江东平乱,全都贬他们回乡!
这时正是已经签订了盟约,马上就要准备出兵西北,联金攻打辽国,收服幽云十六州的关键时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30-140(第2/13页)
赵佶想到昨日从东平府新送来的十个千里江山镜,再见此镜,却不复往日意气风发,反而心中郁郁,难道上天不让他伐辽?如今童贯就要出征,在这个节骨眼上江南造反。他虽不太理政事,却也知攘外必先安内。
赵佶叹了口气,“如今也只能暂时搁置下出征一事,将主要兵力放到平乱上了。”
童贯眼睛圆睁,这可不行呀!他还得去伐辽呢!收拾叛军能有什么功劳?能和收复燕云相提并论吗!
高俅此时说道:“臣愿带兵平乱!”
朝堂之上有人嗤笑,“前两日商议叫呼延家南下平乱,尚且无人看好……”
高俅被再三嘲讽,咬牙切齿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有一点变动就可影响全局,哪里有不败将军?我二人虽没攻下梁山,却……”
话说不下去了,武将本就要在战场上见真章,他打了败仗,别人都不理解,他自己又有何脸面辩解?到时候这帮不懂出征之事的酸人来问他,怎么他打不下梁山,别人就能拿下?他又该如何辩解?
高俅满心憋屈,心里恨起潘邓来,恶狠狠说道:“诸位若信不过我高俅,也不信呼延,那潘邓如今打下了梁山,且看他愿不愿意去!”
高俅颇有些冷嘲热讽,那姓潘的小子不是自诩忠臣吗?皇帝发愁什么事,他都要颠颠地往上凑,现在真有大事了,看他愿不愿意带着梁山军去攻打方腊!
陈文昭从早起就沉默,听了此话冷眼望去,将高俅看得一哆嗦。而后上前行礼,从袖中掏出折子,说道:“禀陛下知,潘邓早已上书,请求亲自带梁山招安士兵攻打方腊,剿灭叛乱,为朝廷出力。”
众大臣皆目瞪口呆,潘邓主动要求带兵平乱?他为什么?此人做事为何如此没有道理?
第132章 打匪分田
朝堂之中小声议论,之前潘邓自请外放东平府一事他们就难以理解,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出使归来得了封赏,不趁此在京城扎根,做个京官,偏要去做那外朝官!看他费了好大的劲招安梁山,四处写信请求收容山东土匪兵,何其狼狈!
这好歹还能说是心系家乡,可现在又是什么情况?放着好好的知府不当,还要再去做个武职自降身价,那叛军是好剿灭的吗?都自称皇帝了!
赵佶听了此番话却心下动容,叫张宝过去取了折子,自己翻开看起来。
把潘邓字迹一一看过,过了半晌又把折子合上,悠悠叹道:“潘卿家知如今形势在于北上伐辽,自愿南下讨贼,实乃忠臣良将呀……”
赵佶心中大慰,在这个档口上,每日上朝大臣们一天只会吵,不是怪这个就是怪那个,吵来吵去没几个拿主意的,可如今潘邓处江湖之远还能忧其君,真是朕的好家臣呀……
童贯紧忙说道:“潘邓此人文武双全,曾经出使过金国,又收服梁山,想来方腊也不在话下,不如让他一试。”
赵佶点点头,呼延灼此人曾经投敌,如今虽已招安,却也断不能用;高俅他则是太了解了,若别人有什么功劳,叫高卿家去摘个桃子还可,可关乎江南存亡这样的大事断不能派他去,就让高卿家在东京继续陪自己踢球吧。
赵佶说道:“潘卿家一心为国,朕也不能寒了忠臣的心,他愿出兵讨贼,不必叫他做什么武将,封他为广德军节度使,再统两浙北四州军政要事,带兵去江南平乱罢。”
群臣皆目露惊诧,众人看向陈太师,见他竟然也不推拒,就这么替学生受下了!张邦昌上前一步,“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可……”
皇帝一甩袖袍,“卿家去南方平乱否?此事已定,莫再多言!”
皇帝金口玉言,童贯勾起嘴角,他潘邓做个什么节度使又如何,不过是既吃力又不讨好罢了,没见朝堂之上官员颇有微词?这样一来潘邓离中央也是越来越远了,真不知道他这么费力图什么,不过这样的结果,他也乐见其成,想来再过几日他就能重返西北,以待伐辽了。
*
东平府。
纺织坊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扩大规模,将原来规划出来的工坊园区空地逐渐填满。
梁山此前侵占的土地也都归还官府,扈三娘带领以前的扈家庄人重获被夺走的土地,重新收拾耕地,她自己家的土地则雇佃户打理,自己仍旧在纺织坊带领力士,看护园区。
从前她家颇为富庶,虽比不上另外两庄,却也有产业土地,就是吃了只知侍弄田产,舞枪弄棒,却不知结交权贵,走上仕途的亏。如今她得潘府尹青眼,若不把握住,就算再赚得从前父亲的产业又能如何?只会让有刀兵之人当成待宰的肥羊罢了。
就算她想不明白个中道理,看李庄主如今如何行事,她还不会有样学样吗?
近几天纺织坊加班加点赶工绩麻,各织女一边在腿上搓线,一边凑在一起闲聊。平日里她们上工有时也聊天,只是每人一个织机,隔得远的人还要扬着嗓子说话,今日不同了,麻线上不了纺车,织女们就拿着板凳,篮子,成群结伴的坐在一块。
惠娘子说道:“我得有两年多没绩麻线了,现在再做这个活,真是又累又急,咱们绩了半天了,只搓了这么一点。”
“谁不说呢,我自从用了咱们坊里的纺纱机,回到家里看姊妹只能纺一股线的纺车,心里边真是说不上来……就觉得咱们坊可真厉害!她纺一股线累得腰酸背痛的,咱们这儿已纺了十几股了,还轻巧呢。”
彭娘子也说:“自打来了咱们坊,我家的日子真是过起来了,从前我也是村里织布的一把好手,可织得再好,自己家人哪里穿得上这样的布?”
旁边人附和:“咱们东家真是心善,我从前在别处做工,都没听过‘福利’这回事。现在我家也过得比以前好,不光穿得好了,这两年吃的肉比往年都多了。你们家家都买鸡苗了没?趁现在多买,今年又要办球赛了,到时候说不准肉要涨价。”
一个织女听了她的话,小声说道:“我都不敢和村里人说,现在我家里顿顿吃白面,隔几天就买肉呢,我家孩儿从前长得又瘦又小,他爷非说小孩都这样,被我喂了一年多,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